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第一次交锋中,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战胜了波动说,取得了在物理学界被普遍公认的地位。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英国米尔沃顿的一个教徒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被取名为托马斯·杨。经过学习和探究,他最终形成了光具有波动性质的想法,这个认识源于波动中所谓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现象是各种波所独有的基本特征。我们都知道,普通的物质是具有累加性的,一滴水加上一滴水一定是两滴水,而不会一起消失。但是波动就不同了,一列普通的波,有着波的高峰和波的谷底,如果两列振幅相同的波相遇,当它们正好都处在高峰时,那么叠加起来的这个波就会达到两倍的峰值,如果都处在低谷时,叠加的结果就会是两倍深的谷底。但是,等等,如果正好一列波在它的高峰,另一列波在它的谷底呢?答案是它们会互相抵消。如果两列波在这样的情况下相遇——物理上叫作“反相”——那么在它们重叠的地方将会波平如镜,既没有高峰,也没有谷底。这就像一个人把你往左边拉,另一个人用相同的力气把你往右边拉,结果是你会站在原地不动。托马斯·杨在研究牛顿环的明暗条纹的时候,被这个关于波动的想法给深深打动了。为什么会形成一明一暗的条纹呢?一个想法渐渐地在杨的脑海里成形:用波来解释不是很简单吗?明亮的地方,那是因为两道光正好是“同相”的,就好像有两个人同时在左边或者右边拉你,它们的波峰和波谷都得到增强,结果造成了两倍光亮的效果;而黑暗的那些条纹,则一定是两道光处于“反相”,它们的波峰、波谷相对时,就好像两个人同时往两边拉你,正好互相抵消了。这一大胆而富于想象的猜测使杨激动不已,他马上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发表了论文报告,阐述了如何用光波的干涉效应来解释牛顿环和衍射现象,甚至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光的波长应该在1/60000~1/36000英寸之间。1807年,杨总结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面综合整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工作,并第一次描述了他那个名扬四海的实验:光的双缝干涉。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跻身物理学史上最经典的五个实验之列。而在今天,它更是理所当然地出现在每一本中学物理的教科书上。(用波动来解释条纹干涉)杨的实验手段极其简单: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干涉条纹。杨的著作点燃了革命的导火索,物理史上的第二次“波粒战争”开始了。波动方面军在经过了132年的沉寂之后,终于又回到了历史舞台。但它当时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微粒大军仍然一统天下的年代,波动说的士兵们衣衫褴褛,缺少后援,只能靠游击战来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杨的论文在最开始受尽了权威们的嘲笑和讽刺,被攻击为“荒唐”和“不合逻辑”,被压制了近20年。杨为了反驳专门撰写了论文,但却无处发表,只好印成小册子,据说发行后“只卖出了一本”。高傲的微粒说起初并不把起义的波动叛乱分子放在眼里,但在遭受了几次沉重的打击后,干涉条纹这门波动大炮的杀伤力终于惊动整个微粒军团。这个简单巧妙的实验所揭示出来的现象证据确凿,几乎无法反驳。无论微粒说怎么努力,也无法躲开对手的无情轰炸:它就是难以说明两道光叠加在一起怎么反而会造成黑暗。而波动说的理由却是简单而直接的:两条缝距离屏幕上某点的距离会有所不同。当这个距离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光波正好互相加强,就在此形成亮带。反之,当距离差刚好造成半个波长的相位差时,两列波就正好互相抵消,这个地方就变成暗带。理论计算出的明暗条纹距离和实验值分毫不差。决定性的时刻在1819年到来了。最后的决战起源于1818年法国科学院的一个悬赏征文竞赛,竞赛的题目是利用精密的实验确定光的衍射效应以及推导光线通过物体附近时的运动情况。竞赛评委会由许多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有比奥和泊松,都是积极的微粒说拥护者。从这个评委会的本意来说,他们或许是希望通过微粒说的理论来解释光的衍射以及运动,以打击波动说理论。但是戏剧性的情况出现了:一个不知名的法国年轻工程师——菲涅尔向评委会提交了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菲涅尔采用了光是一种波的观点,并以严密的数学推理,极为圆满地解释了光的衍射问题。他的体系洋洋洒洒,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令评委会成员为之深深惊叹。泊松并不相信这一结论,对它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审查,并使用论文中的理论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当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圆盘衍射的时候,在阴影中间将会出现一个亮斑。这个计算结果在泊松看来是十分荒谬的,影子中间怎么会出现亮斑呢?这差点使得菲涅尔的论文中途夭折。但评委之一的阿拉果在关键时刻坚持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发现真的有一个亮点如同奇迹一般地出现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位置亮度和理论符合得相当完美。(圆盘衍射和泊松亮斑)菲涅尔理论的胜利成了第二次波粒战争的决定性事件。圆盘阴影正中的亮点(后来被误导性地称作“泊松亮斑”)成了波动军手中威力不亚于干涉条纹的重武器,起义者的烽火很快就燃遍了光学的所有领域。随着麦克斯韦的理论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光的波动说终于成为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波动说现在是如此强大。凭借着麦氏理论的力量很快就拓土开疆,建立起一个空前的大帝国。不久后它的领土就横跨整个电磁波的频段,从微波到X射线,从紫外线到红外线,从γ射线到无线电波⋯⋯普通光线只是它统治下的一个小小的国家罢了。波动说君临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可怜的微粒说日渐式微,似乎永远也无法翻身了。(摘编自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1.下列对原文中出现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反相:若两列波波峰(或波谷)同时在某点相遇,则可以称两波在这一位置反相。B.干涉条纹:光的干涉实验中,由点光源射出并穿过两道狭缝后相互干涉的两道光。C.波粒战争:“波动”派和“微粒”派两大阵营对光的性质进行的学术观点的碰撞和争论。D.泊松亮斑:由泊松发现并命名的,在圆盘衍射实验中出现的位于圆盘阴影正中心的亮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托马斯·杨大胆而富有想象地用光波的干涉效应来解释牛顿环和衍射现象,表明科学研究也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B.无论微粒说怎么努力,也难以说明两道光叠加在一起怎么反而会造成黑暗,这说明了微粒说已被彻底推翻。C.结尾综合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手法来描述波动学说迅速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D.作者在介绍第二次波粒战争时,使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使文本的内容更准确,更生动,也更有说服力。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推理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列波在某点反相,它们会互相抵消,这就好像两个人同时往两边拉你,结果你会原地不动,运用了类比推理。B.托马斯·杨认为普通的波都会呈现“干涉”现象,如果光是一种波,那么光也符合“干涉”现象,运用了演绎推理。C.在泊松看来,将菲涅尔论文中的理论应用于圆盘衍射时,得出的结果会十分荒谬,这说明波动理论不合理,运用了归谬法。D.阿拉果认为如果实验结果是有一个亮点出现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那么菲涅尔的论文就是正确的,运用了条件推理。4.下列对文中两个实验图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光源面前放置带孔的纸张是为了得到一个点光源以排除其他光线的干扰。B.使光穿过带有两道狭缝的纸张,可以得到波长完全不同的光线,便于研究。C.两列光波在某点波峰叠加,会加强形成亮带,波峰波谷叠加会抵消形成暗带。D.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的亮点,符合光作为波的性质,这一结果具有说服力。5.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将科学发展史演绎得趣味横生。试分析本文是如何将波动说战胜微粒说的过程写得充满戏剧性的。【答案】1.C2.B3.A4.B5.①用战争做比喻,用了许多战争的术语和拟人的手法,将“波动说”与“微粒说”的学术争论写得紧张激烈,体现了戏剧性。②将“波动说”获胜的过程,写得起伏跌宕,先是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被普遍公认,再写托马斯·扬的关于“波动说”的论文备受冷落,直到菲涅尔的理论获得承认,“波动说”才最终取得胜利,故事曲折,富有戏剧性。③写出了多次意外:托马斯·扬的论文足以载入史册,却被权威嘲笑;法国科学院意在打击“波动说”,结果却成就了“波动说”;泊松要挑菲涅尔的毛病,却证明了非涅尔理论的正确。出人意料的情节,突显了其戏剧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若两列波波峰(或波谷)同时在某点相遇,则可以称两波在这一位置“同相”,而非“反相”。B.干涉条纹是指“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形成的“明、暗交替的条纹”,而非“两道光”。D.“由泊松发现并命名的”错误,“泊松亮斑”并非“泊松发现并命名”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说明了微粒说已被彻底推翻”表述有误,原文只是说“微粒说日渐式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运用了类比推理”错误,作者在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理论更通俗,此处并没有采用类比推理。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内容的能力。B.“可以得到波长完全不同的光线”错误,光波都是由同一光源发出,波长一致。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用战争做比喻。“在微粒大军仍然一统天下的年代,波动说的士兵们衣衫褴褛,缺少后援,只能靠游击战来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无论微粒说怎么努力,也无法躲开对手的无情轰炸”用了许多战争的术语和拟人的手法,将“波动说”与“微粒说”的学术争论写得紧张激烈,体现了戏剧性。②将“波动说”获胜的过程,写得起伏跌宕。“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第一次交锋中,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战胜了波动说,取得了在物理学界被普遍公认的地位”先是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被普遍公认,“杨的论文在最开始受尽了权威们的嘲笑和讽刺……被压制了近20年。杨为了反驳专门撰写了论文,但却无处发表,只好印成小册子,据说发行后‘只卖出了一本’”再写托马斯·扬的关于“波动说”的论文备受冷落,“一个不知名的法国年轻工程师——菲涅尔向评委会提交了一篇论文”直到菲涅尔的理论获得承认,“菲涅尔理论的胜利成了第二次波粒战争的决定性事件”“波动说君临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波动说”才最终取得胜利,故事曲折,富有戏剧性。③写出了多次意外:“杨的论文在最开始受尽了权威们的嘲笑和讽刺”托马斯·扬的论文足以载入史册,却被权威嘲笑;“从这个评委会的本意来说,他们或许是希望通过微粒说的理论来解释光的衍射以及运动,以打击波动说理论”法国科学院意在打击“波动说”,结果却成就了“波动说”;“泊松并不相信这一结论,对它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审查……这差点使得菲涅尔的论文中途夭折。但评委之一的阿拉果在关键时刻坚持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发现真的有一个亮点如同奇迹一般地出现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位置亮度和理论符合得相当完美”泊松要挑菲涅尔的毛病,却证明了非涅尔理论的正确。出人意料的情节,突显了其戏剧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且看清花摘美酒徐芳凝摘酒,单单这两个字,含在口里,就会让人津齿生香,忍不住连心头也会隐隐一颤。摘花,摘茶,摘菜——花可以摘,茶叶可以摘,菜可以摘,皆因它们是具有固态的形体,可以拿取,可以摘掐。而酒,这种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这种令多少男儿热血沸腾的精灵,居然也可以用来摘?酒醅在窖池内深埋数月,发酵成熟出窖,运至甑锅旁,均匀掺拌新的五谷原粮,然后一锨一锨手工装甑。装甑的活儿很有讲究,并不是简单地把酒醅盛进甑锅就行,而是需讲究许多的要领,要“轻、松、薄、匀、平”。这五字指令,让人不禁想起,母亲做棉被时,讲求的“松、软、匀、平”要令。母亲做棉被认真拿捏的神态,像极了在甑锅前细致装酒醅的酿酒师傅们。只见酿酒师傅们,手握长长的锹把,一弓腰,一起身,一用力,一抛撒,酒醅轻扬,被均匀地铺撒在甑锅内。一锨又一锨,一锨盖一锨,酒醅在甑锅内松松软软层层加厚,半个小时,甑锅就被装满了。整个过程不急不躁,看似随意,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把控拿捏着一个度。我站在一旁观望,不禁感叹,这哪是酿酒哇,这简直就是在进行人生的修炼——急躁不得,烦乱不得,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是任凭你急也急不来的。酒醅入甑,密封甑盖。这时候,摘酒的师傅就要做些准备工作了,比如在冷却桶的出酒口接上酒桶,再准备看花摘酒的“镰头”。“镰头”即品酒的花盅。虽说酒醅是刚刚上了甑锅,又是缓火蒸馏,但感觉不过是说话的间儿,清凌凌的原酒就从出酒口汩汩流淌而出了,速度之快,远比母亲在灶火里蒸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迅速得多。刚流出的酒液是酒头,爆辣,劲头烈,味杂,是要单另装桶单另存放,这叫掐头。酒头短暂,流程犹如昙花乍现,时长不过两三分钟,斤数也不过四五斤而已。酒头摘完,就要摘优级品了,这才是摘酒的重头戏。摘酒师傅半蹲在出酒口,目不转睛,手拿花盅,开始看花摘酒。花指酒花。酒花分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等。优级品的酒花是大清花,其成形快,破碎消失也快。成形与消失,皆在瞬间,要捕捉,不仅需专心,还需静心,于气定神闲中瞬间把控,半点浮躁不得。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听着这酒花名,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遐想。大清花,是否有着大丽花一样的硕大和浓艳?是否有着一层一层的花瓣,在层层叠加中,挤压出碗一样大的艳丽和喧黑?二清花,是否只是从形状上比大清花缩小一些?小清花,是否从形态上就更微型?如果你要这样想,那就错了。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它们均不是惯常见到恣意开放的任意花种。说白了,它们根本就不是植物花,而是酒液被截接在花盅里时,旋即生成的一层酒泡。酒泡在瞬间迅速聚集,像花一样绽放,随即又破碎幻灭。那么,师傅们又是如何区别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呢?大清花酒花大,与黄豆大小仿佛,透亮,酒浓度高,酒度也匀,酒花消失破碎也快,这时段的酒品在口里,劲大味香。二清花较之大清花,酒花略小,此时段的酒液含在口里,味道较之先前有了缓冲,平稳且醇香舒适。小清花的酒花就更小了,仅有绿豆般大,层层叠叠,集结在酒面上,不肯散去,酒味品起来则明显寡淡了许多。小清花之后,过花摘酒,就成酒尾了,酒尾的口感甜兮兮,开始有了水的质感。酒尾也要单另存放,这叫取尾。流动的酒液不仅仅能摘,还既可掐头又可取尾,实在是玄妙至极。摘酒掐头取尾的过程,实在像极了人的一生,少年掐头,老年取尾,少年与老年时都懵懂不清,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唯有青年、中年的阶段,犹如人生之精华,意气风发,成熟醇厚,爆发出人生的精彩。酒花明明不是花,仅仅是酒液在表面形成的一层酒泡,却被命名为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云花……仅一个摘酒,就已足够令人惊艳,令人猜想,而这一系列的酒花命名,更让人闻听为之瞠目。这是谁为之起的名呵,怎么可以这样大胆,这样奇绝,这样动人,只消听一遍,就过耳不忘。这样丽字佳词的配合,这么绝妙诗意的命名,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起的名?是夏朝陕西白水县的杜康?还是唐朝时被凉州美酒醉倒的文人墨客?还是某个既会烧酒又嗜好饮酒的青年才俊?他酿出了一坛坛好酒,自得满满,一番豪饮,酒醉了,豪情万丈,诗意满怀,一个个清丽飘逸的名称,便脱口而出了?凉州自古就是酿造美酒的地方,唐时尤盛。有人说,诵唐诗绕不开凉州词,提及凉州词绕不开凉州酒。凉州美酒绵绵流长,醉倒过无数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也使无数边塞战士醉卧沙场,更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史册留名的边塞诗人。有着这样历史悠久、美酒飘香的土壤,有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凉州词》,还有“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的酒醉女子的娇美憨态,更有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的戏问,不禁就豁然开朗了。在此种背景下,想来,出现像“摘酒”“大清花”“小清花”“云花”“水花”等三五个清雅脱俗的丽字佳句,实在也不是什么令人大惊小怪之事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松、薄、匀、平”的五字指令高度概括出了装甑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可以看出装酒醅这一酿酒工序的精细程度。B.文中提及母亲做棉被、蒸馒头,是因为酿酒的程序引发了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也给作品添加了亲切和深情的意味。C.相较于摘酒头,看花摘酒是更要紧的时刻,由摘酒师傅“半蹲”“目不转睛”的姿态就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重要。D.作者惊叹于一系列酒花的命名,与其说是在感慨名字的大胆和富有想象力,不如说是在感慨酒文化的奥妙动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摘酒”开篇,然后以摘花、摘茶、摘菜做比较,再以酒“居然也可以用来摘?”这一好奇之问引出下文,吸引读者。B.文章在看花摘酒部分花费了大量笔墨,不仅照应了标题,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酒文化中这一独特工艺的由衷赞叹。C.作者从酒花的大小和酒的口感这两个方面细致地介绍如何区别清花,其中兼用比喻修辞,写得翔实生动、趣味横生。D.作者在叙述中有细腻的描写,将所见内化升华为对人生和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情理交织,语言有收放自如的诗意。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多个“一”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文章的最后两段跳转到对酒花的命名的思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C8.①连用四个“一”,“弓腰,起身,用力,抛撒”,写出了酿酒师傅们把酒醅掀进酒甄时动作娴熟,还原了酿酒前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场景;②四个“一”加上几个动词,表达准确简洁而又真实生动;③突出了作者对酿酒师傅们“看似随意”实则“不急不躁,拿捏恰当”的钦佩。9.①内容上,丰富文章的意蕴和内涵,最后写对酒花命名的思考,并从凉州酒、凉州文化那里找到答案,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意蕴。②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酒花名的好奇,更抒发了对凉州酒,凉州文化的深深的叹服和由衷的敬佩。③结构上,文章主体部分描摹各种酒花及其引发人生思考,而以对酒花命名的思考结尾,并引发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使得层次井然、巧妙,引人深思。【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引发了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错,依据“让人不禁想起,母亲做棉被时,讲求的‘松、软、匀、平’要令”“远比母亲在灶火里蒸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迅速得多”等内容,可知“酿酒的程序”引发了对母亲的思念,“思乡”则未体现。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其中兼用比喻修辞”错,依据“它们根本就不是植物花,而是酒液被截接在花盅里时,旋即生成的一层酒泡”“大清花酒花大,与黄豆大小仿佛”“小清花的酒花就更小了,仅有绿豆般大”等内容,只是以“黄豆”“绿豆”形容酒花的大小,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一弓腰,一起身,一用力,一抛撒”,连用四个“一”,把“弓腰,起身,用力,抛撒”,写出了酿酒师傅们把酒醅掀进酒甄时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还原了酿酒前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场景。②“弓腰,起身,用力,抛撒”,这四个连贯的动作前面只有数次“一”修饰,形成一组短促、有力的短句,表达准确简洁而又真实生动,富有节奏感。③透过这几个连贯的动作,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急躁不得,烦乱不得,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是任凭你急也急不来的”,表达了酿酒“看似随意”实则“不急不躁,拿捏恰当”的钦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内容上,全文的主体都是在观察、描摹酿酒时产生的酒花,并深入细致地进行分类——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等,最后却写对酒花命名的思考,并从凉州酒、凉州文化那里找到答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和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意蕴。②情感上,通过写各种丰富的酒花,引发了表达了作者对酒花名的好奇,“这样丽字佳词的配合,这么绝妙诗意的命名,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起的名?是夏朝陕西白水县的杜康?还是唐朝时被凉州美酒醉倒的文人墨客”?最后从凉州文化那里找到了答案,抒发了对凉州酒,凉州文化的深深的叹服和由衷的敬佩。③结构思路上,文章主体部分描摹各种酒花及其引发的人生思考,而后以对酒花命名的思考结尾,并揭晓答案“在此种背景下,想来,出现像‘摘酒’‘大清花’‘小清花’‘云花’‘水花’等三五个清雅脱俗的丽字佳句,实在也不是什么令人大惊小怪之事了”,避免了行文思路单一,全文结构巧妙、井然,引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佔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不酒醴聚众,为害于时也。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上农》,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古先圣王之所A以导B其民者C先D务于农E民F农非徒G为地利H贵其志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根本,与《孔雀东南飞》中“本自无教训”的“本”意思相同。B.被,遭受,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意思不同。C.远,远方的人,与《过秦论》中“深谋远虑”的“远”用法不同。D.于,对于,与《师说》中“于其身也”的“于”意思和用法都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条理清楚,有极强的逻辑力量;他直抒政见,切中时弊,指陈利害,激切锋利,对汉朝统治者提出了好建议。B.贾谊以有勇力者、罢夫羸老、远方之能疑者的表现,指出了天下财力困乏的严重危害,提醒统治者要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C.材料二认为百姓舍弃农业从事工商家产就简单,家产简单就会随意迁徙,那么当国家有了灾难的时候,百姓会想远走高飞,迁徙避难,没有安居之心。D.对于统治者来说,国家想要长治久安,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得当的措施,如避免大搞建筑,拒绝动员征兵,禁止聚众纵酒,禁绝男女对外婚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2)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1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内容方面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H11.A12.D13.(1)如果不幸而发生纵横各(方圆)二三千里的大旱,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百姓呢?(2)因此人们重视时令、珍惜光阴,不到年老不肯停止,不遇疾病不肯休息,不到死不肯放弃农事。14.①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写出了农业生产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②不同点:材料一侧重劝谏君主重视积贮,以维护国家稳定,提高抗风险灾祸的能力;材料二则侧重阐述应把百姓约束在土地上,以便于君主的管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上古圣王教导百姓的方略,首先是致力于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土地的利益,还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所以”是固定词语,表手段,中间不能停顿,“导其民”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停顿,“者”是停顿的标志,所以第一处应断在C处;“务于农”的意思是致力于农业生产,是状语后置句,其后不能跟“民”字,所以第二处应断在E处;“为地利”和“贵其志”都是动宾结构,二者断开,所以第三处应断在H处。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根本,指农业;本来。句意:现在(很多人)放弃根本(农业)而去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来就没有受过好的教育。B.正确。遭受;覆盖。句意:夏禹和商汤都曾遭受过水灾或早灾。/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C.正确。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人;形容词,深远的。句意:使敌对的人降顺,使ji的人归附。/深远的谋略。D.正确。都是介词,对于。句意:因为这样会妨害农时。/对他自身。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禁绝男女对外婚嫁”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农不出御,女不外嫁”有一个前提“苟非同姓”,可见,为了避免同姓婚嫁,是可以从外地娶妻或者远嫁外乡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即”,如果,假如;“方”,方圆;“胡”,什么;“恤”,救济,周济。(2)“敬”,重视,爱惜;“疾”,患病;“舍”,放弃。【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相同点:由原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可知,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写出了农业生产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②不同点:由原文“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可知,材料一侧重劝谏君主重视积贮,以维护国家稳定,提高抗风险灾祸的能力;由原文“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不酒醴聚众,为害于时也。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可知,材料二则侧重阐述应把百姓约束在土地上,以便于君主的管理。参考译文:材料一: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才会了解和遵守各种社会礼仪和规范。”百姓缺衣少食而能治理的事,从古到今,还不曾听说过。古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要有人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就要有人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可是使用它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特别细致周到,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治国的依靠,现在(很多人)放弃根本(农业)而去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白吃饭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害;奢侈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增长,这是国家的大祸。这两种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制止它们;国家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粮食的人太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枯竭呢!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国家和个人的积累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了天时,没有下雨,老百姓就有后顾之忧;年景不好没有收入,朝廷就卖官鬻爵,百姓就卖儿鬻女,这样的情况已经传到皇上您的耳朵里了,哪里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却不惊惧的呢?世上有荒年有丰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夏禹和商汤都曾遭受过水灾或早灾。如果不幸而发生纵横各(方圆)二三千里的大旱,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百姓呢?如果边境突然发生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士卒,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兵灾、旱灾交互侵袭,社会上财富必然非常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会横行劫掠攻击,疲惫瘦弱的人就会易子而食。政治没有完全走上轨道,边远地方对朝廷怀有二心的人,就会一齐发难争夺天下,到那时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蓄粮食,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粮食多而财物有余,干什么不能成功呢?凭着它进攻就能夺取,凭着它防守就能固守,凭着它作战就能胜利。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能不到来呢!如果驱使百姓使之回到农业上来,都依附到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上,让天下的人都自食其力,让那些从事商业、手工业以及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都改变过来走向田间(从事农业),那么积贮就会充足,人民也就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依靠积贮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局面,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痛惜。材料二:上古圣王教导百姓的方略,首先是致力于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土地的利益,还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百姓务农思想就会纯朴,纯朴就容易役使,容易役使则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也就尊贵。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业等末节,他们的家产就简单,百姓的家产简单,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之心。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业等末节,就喜好耍弄智谋,喜好耍弄智谋行为就诡诈多端,行为诡诈多端就会钻法令的空子,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后稷说:“之所以从事耕织,就是要以此作为根本的教化。”所以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祭祀用田,后妃率领后宫九嫔到郊外养蚕。所以男子不从事纺织却有衣穿,女子不从事耕作却有饭吃。所以要慎守农时、珍惜光阴,不到年老不肯停止,不遇疾病不肯休息,不到死不肯放弃农事。上等田,一人耕作能养活九人。下等田,一人耕作可养活五人。供养的人数可以增加,不可减少。所以农忙之时,不得兴土木,不得动员征兵,不得聚众请酒,因为这样会妨害农时。如果不是因为避免同姓婚嫁,男子不得从外地娶妻,女子不得远嫁外乡,以此稳定务农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意贾岛碌碌①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②。【注】①碌碌:忙碌。②三献玉: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谁,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后用作怀才难遇知音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双转毂”以车轮之转动突出时间飞逝,形象地表达了人生易老之意。B.“俱”字将志士与良马并提,“不等闲”突显了作者的强烈自信和非凡气概。C.第六句追问谁是知音,谁有慧眼,透露出了无人赏识而难以建功立业的悲凉。D.作者用典,是以之鼓励自己不放弃:只要像卞和那样坚持,就可能不被埋没。16.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清代贺裳有言:“‘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可与魏武《龟虽寿》并驱。”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二诗均以良马、俊才为书写对象,且以马自喻,表现了诗人才能卓绝,希冀得到赏识重用。②良马奋进奔走,志士奉献不已,二诗均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图大志。【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和赏析能力。D.“只要像卞和那样坚持,就可能不被埋没”的说法曲解文意。诗人借用卞和三次献玉,方得楚文王赏识的典故,不仅是凭吊缅怀卞和,更多的是慨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人赏识,难以实现远大抱负的怅惘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句含义及情感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学生谈谈对清代贺裳评价贾岛《古意》的话——“‘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可与魏武《龟虽寿》并驱”的理解。首先,从书写的内容来看,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写到了“老骥”“烈士”;贾岛的诗歌也直接写到了“良马”“志士”,两相比较:两首诗都以骏马、良才为写作对象,而且诗人都以物喻人,曹操自比“老骥”,贾岛自比“良马”,其实都是为了说明自己拥有非凡才能,是能委以重任的千里马。其次,从表达的情感主旨的角度看,曹操笔下的老骥尚且“志在千里”,英武慷慨之士尚且壮心不已;贾岛笔下的志士忠心耿耿,甘愿终日奔劳,良马不辞辛苦,奋蹄不息。这表现的诗人甘愿为国效命,渴望建立功业的志向。据以上分析看出贾岛《古意》中的这两句诗与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旨趣相近,可谓并驾齐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秦和诸侯两方面对比描述了九国联合进攻秦国这场战争的结局。(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点明不同人的态度,指出商代盘庚迁都同样遭到了许多人反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刘同学想以花或鸟为例解释拟人手法,却只想起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想再举一个例子,小王同学提醒她说,古诗词中这种句子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③.胥怨者民也④.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矢、镞、矣、胥、窥、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跑步是牵动身体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肉的组合运动,不同类型的跑步方式对膝盖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跑步可以分“快跑”和“慢跑”两种,其中,A,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慢跑时要注意强度是否适当、跑姿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膝部基础病。长期以来,①“跑步运动”和“膝盖健康”的关系非常备受关注。②最近,“越跑步越伤膝盖系谣言”的话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③记者搜索后发现,④有人将“跑步”与“久坐”进行了两种行为习惯对比,⑤认为“久坐”更伤膝盖。⑥网友引用调查数据来证明该观点,在排除了肥胖、职业工作负荷或既往受伤史等影响因素后,⑦休闲跑(非竞技跑步)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只在3.5%以上,⑧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则为10.2%,⑨参加竞技比赛跑步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由此,专家特别提醒,B,因为久坐时膝盖长时间弯曲,可能影响到下肢血液循环,C,缺血缺氧就容易使膝盖受损。另外,人体关节需要像泵一样有节律地缓慢震荡,长时间坐着,会使膝关节的弹性降低,影响软骨、血液、滑液相互之间的营养交换,从而易出现损伤。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慢跑对膝盖有益B“久坐不动”更不可取C导致膝盖缺血缺氧19.句①,删去“非常"或“备”。语句④,把“进行了”移到“行为习惯”之后。语句⑥,把“或”改为“和”。语句⑦,把“只在3.5%以上”改为“仅为3.5%”。【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后文可知横线处说的是慢跑,根据“不同类型的跑步方式对膝盖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发现文段认为慢跑有益于膝盖健康,所以A处填写“慢跑对膝盖有益”较好。B处,根据前面第二段得出的结论——久坐比跑步更伤膝盖和后面的语句写的是久坐的危害可知,语境是说久坐不好,故可填写‘久坐不动’更不可取”之意的语句。C处,根据前文“久坐……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和后文“缺血缺氧就容易使膝盖受损”可知,语境是在强调久坐对身体损害,且是有一定逻辑过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缺血缺氧——膝盖受损,故可填“导致膝盖缺血缺氧”之意的句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段中有四处错误:①句的“非常”与“备”语意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④句语序不当,“进行了”应修饰动词,所以应移到“对比”之前。⑥句用词不当,“肥胖”“职业工作负荷”“既往受伤史”这三个因素是并列关系,所以“或”字不正确,应改为“和”。⑦句不合逻辑,“只在3.5%以上”应改为“仅为3.5%”。(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幕沉沉地拉下来。①要不是有雪光反射,什么东西也不会看到。枯树在风中挣扎着,发出像用力敲打根根扯紧的细钢丝那样刺耳寒心的颤声。那狂风无情地横扫着雪野,把高处的雪刮到凹处去,把屋顶上的白被子掀掉,茅草不结实的部分,就被大把大把地撕下来,摔撒到空中去。②低狭的茅草屋,在寒风中难以自控地战栗着。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射出昏黄的灯光。很寂静,没有了惯常的狗叫声,这是为着八路军和游击队活动的方便,人们早把狗打杀干净了。母亲正在拾掇逃难用的干粮。德强从外面走进来,脚步是那样缓慢,就和腿上带着两百斤东西似的,几乎抬不动了。他一屁股坐在已经揭去锅的灶台上。母亲有些诧异儿子这种异常的举动。③仔细一看——德强沮丧着脸,眼泪快掉下来了。母亲懵怔一下,又领会到什么似的笑笑,对他说:“不去就算了吧。人家是要去打仗,也不是闹着玩的,掉了队怎么办?跟着我跑也是一样的。帮我拿拿东西也好啊。”“你不知道,别说啦!”德强把身子一扭,几乎是向母亲发火了,④寻思了一刹那,又转过身软和下来说:“妈,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份,我又是儿童团长,怎么能和老百姓一起,叫鬼子撵着跑,那太没出息啦!”20.文中加点的“挣扎着”“无情地”不可以删掉,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的“也”可以换成“都”。B.②句运用了夸张修辞。C.③句中破折号与“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用法相同。D.④句中“刹那”“软和”的读音分别是shànà、ruǎnhuo。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问句,强调母亲要表达的意思,并指出这样改的好处。【答案】20.①两个词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