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模版01
•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
一、高考散文命题特点
年份卷别作者篇名文类选文特点
新高考叙事①就体裁看,以叙事散
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II卷散文文与文化游记散文为主。
《长征:前所②就作家作品看,多选
全国哈里森・索纪实
2022未闻的故事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
甲卷尔兹伯里散文
(节选)》③就题材看,选文贴近
全国《"九一八”书信体生活,注重人文精神和
萧红
乙卷致弟弟书》散文文化内涵。
新高考①就体裁看,以叙
废名《放猖》叙事散文
n卷事散文与文化游记
2021
全国《当痛苦大于散文为主。
王小鹰文化游记散文
甲卷力量的时候》②就作家作品看,
新高考《建水记多选现当代代表性
于坚文化游记散文
I卷(之四)》作家作品。
2020③就题材看,选文
全国
蒋子龙《记忆里的光》叙事散文贴近生活,注重人
in卷
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散文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辞海》说,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
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散文”。
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类别集合。随着时代的
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狭义上,散文指一种抒发作者的
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形式。作者往往运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对自然、社
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2.特征
(1)纪实性强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提下,
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绝对是真实的,
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
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要想
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⑶取材广泛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
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⑸语言优美
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三、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1.种类
散文类别文体特点表现手法代表作品
写景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借景抒情、
写景《荷塘月色》
散文烘托情感,表现主题寓情于景
状物
状物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托物言志、
散文《白杨礼赞》
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象征
写人叙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叙述、描写《记念刘和珍君》
事散文
议论说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
议论、象征《我与地坛》
理散文理于形象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
⑴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
过游历名人故居、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
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
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
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此类散文既充满思考的智
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
(2)特点
①文化意识强烈,关注现实性、细节性、深刻性。
文化游记散文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通
过写历史,把现实意蕴透露出来,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用缥缈虚
幻的情境抒写现实情感。
文化游记散文不应只是对古迹的凭吊,对有关历史事实的简单复述,
它更需要写作者精细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的巧妙融合。它通常借助细
节来抒写文化自身的魅力,或通过想象的细节还原所写文化名人的生活
真实,增添文章的厚重韵味,增加文化散文的真实性、可感性。
文化游记散文要求作者在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突出作品的文化意味和文化氛围;
从选材上要求抒写文化名人、自然与社会风物或从历史掌故中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
②游记意识浓厚:记游行踪明晰,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往往是游踪和情感变化双
线并行,语言优美。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成纵式结构是游记散文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阅读时,首先要
明确哪些段落是总览全貌、哪些段落是分项描写,文章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每一景物各
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明确作者是怎样移步换景的,即作者
是怎样把参观到的全貌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方法是找出表明作者的游踪的词语。作者的
情感变化往往随着游踪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四、阅读方法
1.理解景、物与情、境的关系
散文以抒情言志为主,类似于诗歌。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
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
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
散文写什么景物、从什么角度或截取哪一部分、选择哪一侧面、景
物与景物如何安排组合,都是由作者的主观情感支配的,不是客观景物
的“实录”或“说明”。
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景、情、境关系融合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
手段。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事物。如
《荷塘月色》中,作者由眼前荷塘里的荷花,想到了“采莲的事情”,
又想起《西洲曲》里的句子,再到“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因为故乡
一带多水。
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者就
有可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充分地写景抒情。因此,理解散文中
景、物与情、境的关系,就要沿着作者的思路逐层深入,而不是只停留
在景物与感情的表层。
2.理解“形”和“神”之间的关系
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
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
可抒情,可描写;而且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综合运用。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
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散文的“神”是集中的、凝聚的。这
不仅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无法容纳更多的“神”,还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感知和审美作用。
3.要有“由实至虚”的文体思维
明确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这是现代文阅读应试必备的基本功。散文,交汇着叙述、描写与议论、
抒情,“形”的铺展往往是“神”的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
联系或链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
在于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虚)。
必备知识:(一)理解散文行文思路与线索
结合“知识图要”导图,参照下面所提供的两个知识导图,温习所学的散文,
思考其谋篇布局,填写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导图一不同散文行文思路
类别行文思路
写景状引出与作对象一状景咏物,时空拓展一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
物散文衬一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一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写人叙
写作缘起一写人记事一穿插场景、乡时节一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事散文
议论说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一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联想议
理散文论(联系点)一点出道理(感悟点)一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知识导图二线索及其作用
阐释作用或效果
时间时间的推移,如事情的发展、⑴结构方面:
(时线)人生经历等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地点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②结构清晰,T青节集中
(地线)步换景等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物象赋予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3)特殊方面:
(物线)围绕物象展开行文
①物线有象征、呼应的作用,增添诗意
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③时空线有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⑴结构方面:
人物
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人线)
行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感情/心理(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情线)的变化组织行文⑵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事件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⑶特殊方面:
(事线)织行文①物线有象征、呼应的作用,增添诗意
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③时空线有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命题角度1行文思路类
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
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
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
线、以地点为线。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
•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
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
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本文主要分几个
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b.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
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
c.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以下两点:
(1)方法
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
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
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
②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
文章的思路脉络。
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
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
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
②规范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清晰,表述要有衔接
词,不能遗漏要点。
③规范用语:文章围绕……(线索)(非必要),先写……,再写……,
后写……。
命题角度2分析句段作用题
•1、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
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法:
•开头作用:
•(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
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前后照应,首尾呼
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
者兴趣)
(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
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
(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
象,奠定情感基调。
•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插入段的作用: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结尾作用:
•①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②表现人物;
•③(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法:
•特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
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
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更好地深化主题。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
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文字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
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4)写景结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二】行文表达作用(效果)
•1.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
•a.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b.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c.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d.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二】行文表达作用(效果)
•3.答题格式:
a.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
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b.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
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c.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
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
笔,吸引读者。
(2)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
文的…内容;
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
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升华感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
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已尽而意
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
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
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
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
富文章内容。
命题角度3分析线索作用题
如何寻找并确定线索?
散文多以
(1)体裁猜“线”。不同的散文,其线索往往不同,如写景
时间、空间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感情为线索。
(2)标题判“线”。有的标题即线索。
时只要把
(3)时空连“线”。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
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4)以物求“线”。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
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
文中反复出现。
(5)反复出“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
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
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命题角度4分析构思特色题
分析构思特色,其切入角度主要有:
⑴线索角度。说出线索是什么,是明是暗,是单是双等。
(2)行文思路。按什么顺序写作,或时间、或空间、或情感认识变化
过程,先总后分,由实及虚,先抑后扬,由物及人等。
(3)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善于抑扬、巧设伏笔、映衬、
对比等。
(4)段落布局。如曲笔入文、以景结情、段落短小等。
(5)选材组材。选材方面,如引用诗文、以小见大等;组材方面,以
何为中心,由面及点、详略得当等。
(6)文章自身鲜明的结构个性。如采用画面组合式,大量穿插旁逸式
材料,现实与回忆交织等。
⑺叙述特点。如倒叙、插叙及人称等。
答题思路:构思特点+结合文本分析+指出作用效果。
典例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我们懂得你的悲欢
——致杜甫
钱红莉
看完国外出品的关于你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久
久不能平静。纪录片导演迈克尔・伍德真是细心,连你的出生地河南巩义
都去了,推开那扇斑驳的门,一无所有,唯余一尊石像。
著名演员伊恩・麦克莱恩被邀请出镜,他平静地对着镜头诵读《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一首悲哀至极的诗。我也经常读。可是,听
一个西方人读,我仿佛心生一种喜悦,并非鼓盆而歌的超脱,而是为属
于古老中国的一种沉痛、悲辛,竟然能在今天为西方人所体恤理解而深
感喜悦。中西方文明并非各自生长而一直隔膜着,诗歌这种古老的介质,
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相互共鸣与懂
得,这怎么不令人喜悦呢?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不知从哪里寻来一部卷了边的《杜工部集》——
当时,我租居在一个年久失修的老式小区,呵气成霜,几无取暖设施,每
晚,早早上床,将自己裹藏于棉被里,秉灯夜读的,就是这部《杜工部
集》。彼时,而立之年的我,居无定所,想着自己同样半生漂泊无依,
仿佛,你幻化成了我的一个至亲,那一刻,你为一个千年后的同路人燃
起了微火。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迫人,冷得人将脖子缩了
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了。
那年正是你诞辰1300周年。活了58年,写下15。0余首诗的你,永不被
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诗歌精神与时代并行,一直在场。
你是40岁那年冬天定居于浣花溪畔的。开始,全家暂居于古寺,慢
慢营建新家。你曾以诗代简,向友人索要花木。在亲友的资助下,翌年
春天,草堂建成。当年的草堂,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让你疲惫的身心
得以休憩。你是相当喜欢这个家的:“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眼
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在草堂居住
了近四年,你写下240余首诗。《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等名篇,皆创作于此。这应是你一生
中最快乐明媚的时光。
我专挑成都时段的诗给孩子启蒙,那种对仗之美、明亮之美,犹如
初春新雨,正好契合了一个幼童鲜活生命的律动。你的诗歌之美之丰富,
我的孩子尚不能领略一二,他太年幼,我只是让小人儿一遍遍诵读,那
种音韵之美,何尝不是一种天然的滋养,一种明朗辉光的照耀。
我喜欢你,还有一层缘由,大约是你的赤诚胸怀。你一直推崇李白,
写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
唯有你“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
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
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
两去宣州,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
了些这个人的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
你,并非需要你热烈回应隔山唱和”o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
无私无求。你几乎一生流离于贫困,却依然怀有家国之爱、朋友之爱。
当导演迈克尔・伍德在成都公园随机采访一位老人,问为何喜欢你时,
老人笑言,你的诗写出了我们小人物的日常,写出了穷人的心声……你看,
就是这么的平凡普通。哀苍生之苦的诗篇,数你写得最多,也最深情。
第一次去北京是仲夏,车过山东境内,我一直朝窗外张望,哪一处是
巍巍太行,哪一处又是你笔下的“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决眦
入归鸟”一是你教会我,不必与俗世计较,胸中丘壑块垒,以白云去荡
涤。还是你,教会我,人的一生中,不必眼前苟且,一定要极目远眺,于
精神领域,追求鸟一般的志存高远。这出世又入世的诗篇,真是我的一根
根拐杖呢。
叶嘉莹先生有言,我们一日日读诗,李白、杜甫、陶潜……一个
个来到眼前,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这便是文学的支撑,何其幸矣。
正值初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半导体用水溶性助焊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HDPE模制容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合同起草范本
- 汽车自驾租赁合同
- 房屋委托代管合同
- 2025赠与合同公证书
- 维修工聘用合同范本
- 收获成长迎接新起点主题班会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绘本的分镜设计-分镜的编排
- 查干淖尔一号井环评
- 体检中心分析报告
-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八九全部单词(打印版)
- 台球运动中的理论力学
-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 关于医保应急预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doc
- 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学习培训解读课件笔记
- 2022年中国止血材料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头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