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1页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2页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3页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4页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33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

★[设问方式]

说明顺序及思路类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为: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给文章划分层次。

4、某几段能否调换位置。

5、请你写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解题方略]

一、说明文的顺序及作用。

①时间顺序。

标志:朝代,表示时间的数字、年代等。

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②空间顺序。

标志:表示方位的词语,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作用:能把复杂的事

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③逻辑顺序。

标志:常用表示因果、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先”“后”

“然后”“最后”。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能让读者对

过程(流程)了解得更清楚。

答题模板: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将说明对

象说明清楚,解说到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方便理解。

二、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在整体上起……作用,具体说明了.....,强调了……

②结构上:开头一一引出说明对象;引出说明的内容;提出说明的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中间一一承上启下。

结尾一一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结构严谨;提出希望、展望、预测等。

③说明方法上:本段(句)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④修辞手法上:本段(句)采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三.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结构: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结构形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

划分依据: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的,结构划分就按相应的顺序:

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其结构一般是“总一一分一一总”。

四、能不能调换段落顺序,为什么?

①不能调换;

②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事件本身的规

律),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③与全文的结构布局有某种对应关系,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

答题模板:(一般是)不能调换。因为第X句(段)运用了……的说明顺序,介绍

了……,另一句(段)介绍了……,符合人们认知事物(事理)的一般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五、本文(某段、某部分)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作用是什么?

本文使用……顺序对……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

顺序,第二空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

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词语表述。)

六、划分文章层次

1、按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根据对事物或事理在不同时间的介绍来划分。

②空间顺序。根据对事物空间转换的介绍顺序来划分。

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划分。

2、按结构:从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入手。

3、按说明对象:看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一对象,从这些不同方面人手进行划分。

4、抓联系纽带:依据过渡句或过渡段划分。(过渡句、过渡段一般划分到下一层次)

七、说明文结构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

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具体说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方式,其“分”的部分

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

互承接。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分析文章结构,

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01-2022年武威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王仁湘

阳为伟哥手卷IT俏人像

①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了解到古蜀文明的特质所在0

大量金、铜、玉、石骨牙类文物遗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考古发现大量形体高大、威严

神圣、地域特色浓郁的精美青铜文物,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

也体现出古蜀族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

②出土自三星堆二号坑中的青铜立人像经过精心修复,整体形象基本完整,成为三星堆出

土青铜造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③青铜高台立人像光华熠熠、气势磅礴,以1:1的比例仿真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立人

像,在商周考古中闻所未闻。远观立人铜像体态修长,端正直立,双臂平抬,双手对握为环形,

手握之物已失。近观立人铜像,着纹样华丽的冠服,裸露十趾,两足正立。足下是两层高台,

装饰4个连接为一体的兽首,兽首作细目翘鼻独角状。这尊铜像巍巍立定在恰以容足的高台上,

双手握物,极目远眺,好似在奉献,又好似在默祷,气度庄重肃穆,神情祥和虔诚。

■■NII

④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刺簪束发,冠分上下两层。下层饰回纹一周,纹作两排平行。

上层为大眼兽面之形,仅为一对带眉毛的大眼睛,耳鼻均无。兽面双目中的两睛略为圆形,处

在冠面两侧位置,眼形球体很大,大到涨出眼眶之外。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有一圆

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太阳是为天眼,兽面的双目与太阳图像同在,立人冠可称为“天

目冠”。

⑤立人像方面宽颐,鼻梁高隆;双唇紧闭,两耳外张;重眉舒展,清目极远。坚毅中显露

出一种虔诚,和善中透射出一种肃穆,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情。外角明显翘起的杏仁双目,

让人感受到目光炯炯。

⑥立人像冠服所饰纹样繁缚,衮衣绣裳的飘逸华美透过斑驳锈色畅达地放射出来。那些细

腻的刻画,将立人本体的高贵表露无遗。立人像身躯挺拔,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

下裳。内衣无领窄缘,长袖短摆,袖长及腕,摆平及胯,向右开衫,腋下系扣。外套为半臂短

袖,袖口宽缘,衣摆稍长于内衣,向右开襟。下裳实为裙装,开为前后两片,前高后低,前片

平齐过膝,后片叉分及足。在立人像衣外还有一条大带,大带作编织之形,沿外衣缘口左斜跨

肩,两端于背后肩胛处结扎。

⑦立人衣裳繁纹满饰,纹样构图取图案化形式,对称工整,有大块单元,也有连续小图,

应为锦绣织物。半臂外衣纹样最精,纹样分为两组,以前后中线为界。前后中线构图相同,用

相间的一旋一圆的眼形图案组成垂直纹饰带,将外衣中的图案分为左右两组。左侧一组为排列

成方阵的4条龙纹,龙纹两两相背,龙爪紧握为拳,龙翅高展,龙鬣飞扬,迅雷疾风,威之武

之。右侧一组为竖向平行排列的两排兽面纹,构图简约,稍见眉目而已,春煦秋阳,温之霭之。

⑧下裳前后摆纹样雷同,纹分两段,均为兽面图像。上段为大眼兽面,主体为圆形双目,

两眼间有鼻形图案。下段前后各有4张倒置兽面,兽面一般也是只表现双目,但戴有三齿高冠。

这样子是兽是人,尚不能判定。

⑨这尊青铜立人像会是谁的雕像?在小国寡民时代,王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号令平民众生

的国君,又是统领大小巫师的群巫之长。立人像穿着礼服,手奉祭器,似乎正在主持一次隆重

的祭典。立人像身穿衮衣,具有王者身份;又见它立于高台之上,手握神器,同时又具有巫者

身份。

⑩我以为三星堆祭祀坑埋藏的是古蜀时代智慧的结晶,那都是古蜀时代独特而精彩的文创

作品,是记录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思想的文化遗产。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17日,有删减)

1.阅读文章,在插图横线上标注具体名称。(每空限4字)

2.第⑦段画线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下面选段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为什么?

华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还有过一些佩饰。在两耳下廓有佩戴饰物的透孔,在脑后存有插簪

的斜孔,表明立人原本有简单的首饰。在手腕和足踝处,又分别见到环形装饰,可能表现的是

手镯和足环。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青铜立人像整体形象非常完整,是三星堆出土青铜造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

B.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是一个呈圆形的装饰,这个是太阳的象征。

C.立人像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内衣和外套一左一右开襟。

D.根据衣着和姿势可以推断,立人像既具有王者身份,同时又具有巫者身份。

【答案】1.①筒形高冠②裙式卜裳③两层高台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依据文章第④段"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可知,插图第①处是“筒形高冠";

依据文章第⑥段"立人像身躯挺拔,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可知,插图

第②处是"裙式下裳";

依据文章第③段"足下是两层高台,装饰4个连接为一体的兽首,兽首作细目翘鼻独角状"

可知,插图第③处是“两层高台"。

2.半臂外衣纹样(图案)列数字、摹状貌、打比方(说明方法答出任意2种即可)

【解析】考查对说明对象和说法方法的理解。

依据第⑦段画线句前的句子"半臂外衣纹样最精,纹样分为两组,以前后中线为界。前后

中线构图相同,用相间的一旋一圆的眼形图案组成垂直纹饰带,将外衣中的图案分为左右两组"

可知,画线句说明的对象是"半臂外衣纹样";

其中"左侧-组为排列成方阵的4条龙纹”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龙纹两两相背,龙

爪紧握为拳,龙翅高展,龙鬣飞扬,迅雷疾风,威之武之"运用了摹状貌和批比方的说明方法。

据此可作答。

3.放在第⑧段之后。选段第1句是过渡句,既承接第⑥〜⑧段对立人像华服的说明,

又引出选段对配饰的介绍。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题目语段中的"华服之外”承接文章的第⑥〜⑧段是对“立人像华服”的说明介绍;"立人像

身上可能还有过一些佩饰"又引出选段对配饰的具体介绍。由此可知,题目中的选段应该放在

笫⑧段之后更为恰当。

4.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依据第②段"整体形象基本完整,成为三星堆出土青铜造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可知,

选项中“青铜立人像整体形象非常完整”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B.依据第④段"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有一圆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可知。

选项中“这个是太阳的象征"的说法太绝对;

C.依据文章第⑥段"内衣无领窄缘,长袖短摆,袖长及腕,摆平及胯,向右开衫,腋下系

扣。外套为半臂短袖,袖口宽缘,衣摆稍长于内衣,向右开襟"可知,"内衣和外套一左一右开

襟”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02-2022河池市]说明文阅读。

“嫦娥五号”证明:月球上有水

①关于月球上是否有水,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半个多世纪。1969年至1972年,美国''阿

波罗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391千克月壤,也没有测量到水,甚至连留在月球表面的探测器也

无法探测到水。从此,“月球是干的”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

②1970年至1976年,苏联发射的“月球一24号”月球探测器,从月球运回326克月壤。

苏联科学家从“月球一24号”任务采集的部分月壤样品中测量到了微量的水,但是这一研究

成果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③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同年12

月1日,探测器成功着陆在了月球风暴洋北部地区,并将1731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嫦

娥五号”探测器携带了最先进的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近距离获取了月表的光谱。经过科学家

和研究团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百万分之一百二十以下,而

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百万分之一百八十,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

有180克水。这一新发现是人类首次实现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探测,是对争论了半个多

世纪以来,月球是否有水的最有力的证明。

④什么是月球水?它以什么形式存在?月球水不是直接可以用来饮用的普通水,它主要以

气态水和固态水的形式存在,并非地球上的液态水形式。“嫦娥五号”采样区探测到的水,主

要指的是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如果想要成为日常使用的液态水,月球水还需要在一定条

件下才能转化,例如高温。

⑤“嫦娥五号”发现月球有水,对我国的科研成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如果

月球表面有广泛的水存在,那么人类就可以想出方法获取这些水资源,例如通过加热月壤,获

得液态水。其二,月球上有了水以后,还可以把它分解成氧气和氢气。这样的话,人类在月球

上建立基地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其三,水、氧气和氢气除了可以供日常生活使用以外,还能

用于生产和制造,氢气还可以充当能源,例如火箭的燃料。

⑥我们从“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数据中不难看出,月球上有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对

人类研究月球,将月球作为中转站向更深的空间进行探测,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文/黄增强,节选自《知识窗》2022年03期,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作比较

B.列数字作引用

C.举例子作诠释

D.打比方作比较

(2)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与外国科学家主要从月壤中分析的途径不同,中国科学家是通过对光谱分析仪近距离获

取的月表光谱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月球上有水”的结论。

B.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从1969年到2020年依次说明国外科学家对月球是否

有水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证明月球上有水并预测其科研价值。

C.第③段画线句中的两个“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为从句中“相当于”

一词可知其测量并未真正实施,数据是推测获得,所以用约数。

D.第⑤段中的“其一”“其二”“其三”不能互换位置,作者是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和利用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说明月球有水的现实意义。

【答案】(1)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第③段画线句中“百万分之一百二十”“百万分

之一百八十”“120克”“180克”等,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当于1吨月壤中大

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是把“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与岩石中的

水含量进行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说明顺序的判断。

B,有误,文章说明的内容是“月球是否有水”这一问题,依次介绍美国探测后,“月球是

干的”成为人们共识;接着说明苏联探测出微量水,但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最终中国完成月表

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探测,说明月球是有水的。在此基础上,还介绍是什么是“月球水”及发

现月球水的意义,最后归纳总结。此逻辑是人们对月球是否有水的层层递进的深入认识,再提

出发现月球水的重大意义,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并非“时间顺序”。

故选Bo

★[03-2022年广西贺州市](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朱定真

①2022年5月5日,立夏。

②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

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

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

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③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

夏”?

④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

践。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

化方而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⑤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

明显。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⑥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

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⑦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

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⑧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

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

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

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

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

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

对夏季的气候,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5日)

7.下列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夏”的由来。

B.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C.影响立夏的因素。

D.主要介绍了“立夏”的形成及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立夏”其实还没有进入夏天,因为各地气温不一样。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