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专题突破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
合题目要求。
1.阅读下表“印欧人的迁徙”,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原聚集地迁徙过程
黑海北岸印欧人来到小亚细亚,被称为赫梯人,前1595年,灭古巴比伦王国,赫梯成为近东大国
黑海以东印欧人分化为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其中伊朗语族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
黑海以西印欧人前2000年初,入侵意大利;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
A.产生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B.引发古代西亚、南亚文明的衰弱
C.有利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融D.推动了最早一批奴隶制国家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欧亚。根据材料“赫梯成为近东大国”、“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其中的拉丁人
建立了罗马,,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印欧人的迁徙产生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A项正确;印欧人迁徙后
就构成了西亚和南亚文明的组成部分,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
的融合,排除C项;古埃及和占巴比伦等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早于材料中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建立起了吠陀文化,并取
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反映了
A.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中断了古印度文明
C.农耕文明不断向古代印度扩张D.东正教发展成为古印度时期主要宗教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印度)。据材料“雅利安人进入
印度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可知雅利安人的入侵,中断了印度的哈
拉帕文化发展,同时建立了新的文化,并取得非凡的成就,而雅利安人又属于印欧人,说明印欧人迁徙影
响南亚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欧人迁徙对印度的影响,并不是亚欧民族迁徙的影响,排除B
项;材料体现的是雅利安人对于南亚印度文化的影响,不能得岀农耕文明的扩展状况,排除c项;仅从材
料,无法判定宗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3.《赫梯法典》关于“马''有如下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
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第六十四条:假如人盗窃拉车的马,
则其案件也如此。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①赫梯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②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③《赫梯法典》是日耳曼法的前身④促使赫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占代(赫梯)。据材料“假如人盗窃拉车的马”及所学知识可知,赫梯
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①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赫梯人广泛使用马,且马在赫梯人迁徙过程中作为
重要的畜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②正确。A项符合题意;日耳曼法是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
人部落习惯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其前身并非《赫梯法典》,③错误,排除BD项;赫梯并未建立地
跨亚欧非的大帝国,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
4.《汉书》载,汉初被匈奴占据的河西走廊“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经过汉武帝以后近一百二十年的开发,
“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这表明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
A.深受农牧转换的影响B.面临五胡内迁的冲击
C.依赖基层社会的治理D.取决区域人口的迁徙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西晋(中国)。根据材料“汉初被匈奴占据的河西走廊……经过汉武帝以后近一百二十年的开
发,’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可知,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的变化情况,
与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相关,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互转换对其的影响,A项正确;五
胡内迁的冲击是在西晋时期,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转换,没有
体现基层社会的治理,排除C项;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转换,而非人口的
迁徙,排除D项。故选A项。
5.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
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
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
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
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北民南下迁移的交汇地,“随着时间的推移,
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见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
融,B项正确;“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一结论需要材料提供多方面史实来对比说明,而材料只涉及长江
流域的民族语言交融,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长江流域这一局部地区的民族语言交融,仅凭此不能得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迁移的原因,而是民族迁移的影响,
排除D项。故选B项。
6.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据此可以推断,导致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100000
80000
60000口人口
40000
20000
0
1493年1570年
(据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②大量土著居民被贩卖到欧洲
③多种传染疾病的肆虐④工业生产造成严重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493—1570年(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
论:1493—1570年,海地岛的人口锐减,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方列强走上殖民扩张道
路,对美洲土著居民进行残酷的屠杀,同时殖民者带去的传染病毒也加剧了人口的减少,①③正确,B项正
确;殖民者并没有贩卖大量北美洲土著居民到欧洲,且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②④错误,排除ACD项。
故本题选B项。
7.1851年以来,大批华工前往澳大利亚淘金。据统计,当时每6个外国淘金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华工不
仅成为澳大利亚淘金热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参加了当地的建设和清除从林、开扩田地的工程。在1888
年前后,约有5000名华工参与修筑了从达尔文至松湾的铁路。同时,昆士兰所有的公路都是华工修筑的。
这反映了
A.华工获得了在海外发展的自由权B.华工推动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D.华工在澳大利亚主要从事重工业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1851年以来(中国、澳大利亚)。材料反映了1851年以来华工广泛参与到澳大利亚的经济建设,尤其
是道路建设,可见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华工在海外享受自由权,排除
A项;材料不涉及华工在海外发展与中国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田地工程明显不是重工
业,排除D项。故选C项。
8.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
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欢
迎移民,但是在1924-1942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
响移民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移民在美
国的人口占比,无法得知其在美国崛起发挥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9.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
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这说明
A.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B.英语传播范围广泛
C.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D.英国殖民势力衰落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英国、加勒比地区、印度、非洲)。据本题材料“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近
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会将英语
文化对外输出,同时也会吸取其他地区的文明来丰富本国传统文化,说明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c项正确;
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是指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意识,与本题材料结论不一致,排除A项;英语传播
范围广泛,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英语文化的对外输出是伴随英国对外殖民扩张过程而进行
的,英语在殖民地区广泛传播,说明殖民势力较强,排除D项。故选C项。
10.19世纪70年代,美国太平洋铁路最终建成。这条铁路修建最为困难的西段近90%的部分由华人劳工建
成,但在铁路建成之后,华人劳工未获尊重反而遭到了白人的歧视与迫害,他们只好在以旧金山都板街为
中心的小范围内聚集,后来这里又迁入了新的移民,发展至今。华人劳工的聚集
A.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B.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播
C.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D.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和世界。据材料“华人劳工未获尊重反而遭到了白人的歧视与迫害,他们只好在以旧金山
都板街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聚集,后来这里又迁入了新的移民,发展至今''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人劳工的聚集
地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华裔免于歧视的庇护所,是新移民的门户与家园,亦是中华艺术、历史与传
统文化的庇护所,对外国人来说,华人劳工的聚集地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华人劳工的聚集有
利于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播,B项正确;当时中国被列强侵略,国际地位很低,仅靠华人劳工的聚集,对提
升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作用不大,排除A项:华工并未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C项不符合史
实,排除C项;华人劳工的聚集未给中国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1.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写道:“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
模的农业生产……开发巨大的工业资源,这种力量与规模,必然在短期内打破西欧、特别是英国至今的工
业垄断。这两种情况又反过来对美国本身起着革命的作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洲移民深刻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B.移民活动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C.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国际关系变化D.黑奴贸易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82年(欧洲)。根据材料“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开发巨大的工
业资源,这种力量与规模,必然在短期内打破西欧,特别是英国至今的工业垄断。’‘可知,马克思、恩格斯
认为,欧洲的移民促进了北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以及工业资源的开发,使美国在短期内打破英国的工业
垄断,说明欧洲移民深刻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A项正确:移民活动无法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是
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移民对美国发展的影响,没有体现国际关系变化信息,排除C项;材料
中描述的是欧洲移民,而非黑奴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12.二战之后,移居美国的湘籍厨师彭长贵创制“左宗棠鸡”,这道融合酸甜辣的湘菜迅速成为美式中餐的代
表,风靡全美,并成为美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B.美国文化的强势输出
C.移民文化在交融发展D.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左宗棠鸡”既有湘菜风格,也有美国元素,体现了中美文化的交融发展,
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中美文化交流,不体现冲突,排除A项;材料涉及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并非美
国文化的输出,排除B项;国际分工体现了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并非食物,排除D项。故选C项。
13.据统计,1990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为1.53亿,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增至2.72亿。这一现象主要
源于
A.发达国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B.国际经济中心转移趋势明显
C.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D.两极格局结束难民问题加剧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L53亿”、“2.72亿”可知,从1990年到2019年,国际移民人数迅速增
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促使资本、贸易等在全球范国内流动,也促进「人口
的全球流动,C项正确;发达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国际移民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际经济
中心转移并没有明显转移,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两极格局结束后,难民问题没有加剧,排除D项。
故选C项。
14.据报道,越来越多的亚裔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放弃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西方国家,转而移民至亚
洲一些主要城市。曼谷大学人口和社会研究学院Sakkarin博士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专业型人才,
原本打算进入西方劳动力市场,不过却开始大批来到东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B.冷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
C.世界经济重心完成了转移D.东亚改变了人才引进的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20世纪90年以来亚洲。根据“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20世纪90年代”得出这一时期亚洲实现了产业结
构的升级调整,适应了高端人才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9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亚裔专
业人才移民至亚洲,材料不能体现冷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排除B项。选项中“世界经济重心完成了转
移”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东亚改变了人才引进策略,排除D项。故选A项。
15.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
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这些做法反映了新加坡
A.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B.缺乏特色主流文化
C.是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D.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世纪(新加坡)。根据材料“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
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可知,
新加坡政府注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荣,并进行有意识的混合安排,使多元文化的光彩得以
交相辉映,材料内容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D项正确: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不等同于文化的统
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没有体现缺乏特色主流文化,即体现的是新加坡文化的多
元性,不代表缺乏特色,排除B项;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最”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
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
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B.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
C.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20年以来(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
家自身劳动力严重不足,它们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才需求大增,德国当局还利用难民解决本国劳动力问
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排除A
项: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非解决国际难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
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上的需求,而不是“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
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
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
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
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藉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
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
材料二
一州鮪民-♦-已入籍州I移民
——摘自李明欢《“共和模式”的法国移民政策研究困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并说明其形成的原
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法国外籍移民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5-1982年法国已入籍外
国移民状况发生变化的背景。(6分)
【答案】(1)态度:同化'包容'接纳;歧视'排斥。
原因:同化态度源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业革命的需要。歧视态度源自法国政府代表
本国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需要'维护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历史文化的差异;民族主义的影响。
(2)趋势:曲折上升
原因:20世纪70年代,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危机;法国调整移民政策、限制移民;经
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法国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下降。
【解析】(1)关于态度:根据材料一'‘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
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得出同化'包容'接纳的态度,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业革命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一“但
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得出歧视'排斥的态度,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法国政府代表本国资
产阶级利益、历史文化的差异、民族主义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2)关于趋势: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法国外籍移民人口变化趋势是曲折上升o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
识可从经济危机:法国调整移民政策、限制移民;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法国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下降
等方面分析作答。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
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他们还收集到1176份口供证词。下表为综合其它华
工史料,对所见的459份口供所进行的信息整理。
年龄段人数出洋前职业人数出洋地点人数籍贯人数
1—10岁4耕田84澳门354广东382
11—20岁142做小生意106汕头38福建49
21—30岁216做工87厦门30其它28
31—40岁71其它26其它14
41—50岁20未说明156未说明23
51—60岁1出洋前职业
未说明5
——摘编自张书《晚清古巴华工出洋原因再析一以古巴华工口供为中心的考察》等
材料二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直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
工之华……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
慷慨附助。
——摘编自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
材料三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
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75%。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
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
——摘编自(美)乔治.西华《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中国移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古巴华工的三个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说明美洲华工的历史贡献。(7分)
【答案】(1)①遭受残酷剥削。
原因: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
②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
原因: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
③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
原因: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
④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
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岀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
⑤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
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
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
(2)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得出遭受残
酷剥削,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一“11-20岁人数
有142人,21-30岁人数有216人'’可知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巴高强度
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出洋前职业是做小生意
106人、做工87人”可知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列强侵略,许多
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方面思考作答。另外还可从地域方面概括特点,如出洋地点集
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
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等方面思考作答。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
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
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
(2)根据材料“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
不慷慨附助。“可知,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
为肥沃良田。”“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可知,
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上,
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迂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
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出地
主要移
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入地
1960年迁移人口为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
人口辻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325.万,1974年为
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
移数量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947.5万,1985〜1990年
万
年增长率为2.59%
——据郭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
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
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
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
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8分)
【答案】(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
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
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
于全民族的抗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标准化战略实施展望与挑战应对考核试卷
- 港口及航运设施工程合同管理考核试卷
- 租赁市场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深海打捞装备的作业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考核试卷
- 涤纶纤维在高端运动品牌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趋势考核试卷
- 海洋石油钻探的钻井工程优化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源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考核试卷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数码图形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运动解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供应商年度评价内容及评分表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强化学习与联邦学习结合
- 泵检验标准及方法
- 水土保持学试卷 答案
- 变电站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汇编)
-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文10000字
- 停车场建设工程监理规划
- 口腔检查-口腔一般检查方法(口腔科课件)
- 中型水力发电厂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 鱼台工程运河杯汇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