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静夜思》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静夜思》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静夜思》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静夜思》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静夜思》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7.静夜思(第1课时)【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主题是家人。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学情分析】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对古诗诗境、诗情的感悟处于空白。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素养分析】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教学重点】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在古诗的语境中自主识字学词。【教学难点】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古诗节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配乐)。(1)出示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师:这些诗句中都提到“月”。月亮清和、美丽、淡雅、永恒,所以古代诗人总是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许多感人的诗句。望着月亮,诗人、作家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2.揭题: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和思念有关的古诗——《静夜思》设计意图:从李白广为流传的诗歌入手,初步了解古诗借景抒情的特点,以及诗人表达的思念之情。二、新授探究一:理解诗题,走近李白。1.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2.指名试读课题。引导读准“静夜思”三个字。师:注意“思”是思念的思,读平舌音。重点指导读准“静”字。3.图文结合,分析字理,学习生字“夜、思”。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5.你能说说《静夜思》题目的意思吗?6.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设计意图:具体语境中识字,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轻松体验到识字成功的喜悦。探究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师: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1.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2.自学课文:我是读书小能手,一读二圈三再读。读书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读顺。(2)圈画生字,认读生字。(3)再读诗句,想想意思。3.请会读、会背的几位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正确评价。4.请会读、会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5.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你发现这首诗中什么韵母最多?预设:“床、光、上、霜、望、乡”其中光、霜、乡分别在诗句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ɑng”,这样读起来琅琅上口,感觉特别有味道(初步感受古诗的韵脚)6.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②请小老师领读。小组(同桌)交流。小组内(同桌)互相读一读生字并正音。互帮互学,读对了,在生字表右边打上一颗星。有错误,帮忙纠正,然后再读一读。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6.图文结合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举、望、光”古体字,指导学生识记汉字。(2)学生正确认读生字。(齐读)设计意图:封闭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原有水平。而在开放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探究三:朗诵诗歌,感悟诗意。师:小朋友,现在读古诗,字音一定读得更准确!学生练读。请学生读准确。指导朗读:(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3)师范读,学生练读。(4)展示朗读,读出节奏。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师:小朋友,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班级交流。指名说说,提出不懂的地方。预设:①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②聚焦“疑”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疑”是什么意思吗?(疑:好像)③猜测诗意。师:李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4.移情体验师:对啊,小朋友,远在他乡的李白想起家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学生练读。指导学生放慢节奏联系生活。师:小朋友,你们曾思念爸爸妈妈或者想过家吗?说说当时心里怎样想的。配乐朗读。师:当时,李白的心情可能也是这样,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一读吧。请你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诵读古诗部分层层推进,着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实践,加深对古诗的体验领悟,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增加积累。三、练习:1.巩固生字,认读“思、床、前、光”。给生字找朋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从结构、关键笔画、压线笔这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预设:①学会观察结构。“思、前、光”上下结构,“思”上收下放,“前”上疏下密,“光”上下均等。“床”左上包围。②学会观察关键笔画。“思”字书写时要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卧钩的起笔与左点齐平,卧钩应向做上出钩;三个点要注意位置,第一个点是左点;第二个点变成挑钩,在卧钩中心;第三点在钩的外侧,稍高。“前”字的长横要写的长,略上扬,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光”字上面部分先写中间再写两边。③学会观察压线笔“床”里面的木字一横压横中线写,略上扬。师范写“思、床、前、光”。学生临写。提醒写字姿势“头要正,肩要平,腰挺直,脚踏实”、“三个一”。相互评议,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是写字练习,保证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有充足的练习写字的时间。在写字指导上,重点是让学生自主观察,从结构、关键笔画、压线笔这几个方面去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特点,让学生养成在写字之前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重视良好书写姿势习惯的养成。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知道了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如霜的月光下,默默地思念家乡的亲人。配乐朗读、背诵。师: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再一次和诗人李白一起吟诵《静夜思》,会背的小朋友背一背。播放音乐《静夜思》。古诗不仅可以吟诵还可唱出来呢!听……请小朋友跟着一起唱一唱。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创设情境,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五、作业1.基础作业:继续背诵古诗。2.拓展作业:搜集更多李白的诗歌以及相关资料。【板书设计】7.静夜思【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掌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熟练掌握古诗中的字、词、句等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教学就应该以阅读和背诵为主。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思念,然后再背诵诗歌。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7.静夜思(第2课时)【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主题是家人。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学情分析】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对古诗诗境、诗情的感悟处于空白。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素养分析】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熟读成诵。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合理想象,感受作者思乡情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认读生字词。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静夜思》。生字宝宝还认识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组词)。2.检查《静夜思》朗读背诵。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字词掌握,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词,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效果。既了解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又温习旧知。二、新授探究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出示思考题,以问题促朗读促理解。(避免口语表达)核心问题:《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1)《静夜思》描写了哪些景物?(2)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什么?《静夜思》描写了月光、明月,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亲人。(3)《静夜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静夜思》描绘了晴朗的夜晚,诗人仰望窗外的明月相想念故乡和亲人的画面。(4)《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古诗。“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第二句古诗。认识“霜”,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霜”换词。为什么要用“霜”而不用别的字。“霜”在冷天才会出现,这里的一个“霜”字写出了寒夜里诗人的孤独凄冷。第三句古诗。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第四句古诗。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此情此景,诗人会怎样念这首诗呢?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思考、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探究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1.课件出示图片,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读读这首古诗吧!6.尝试吟诵,播放音频《静夜思》。板书:吟诵(1)吟诵的和你们朗读的有什么不同?(2)学生讲讲感觉。(屏幕出示:仄短平长)(3)学生学读。(4)个别展示。(5)集体吟诵。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8.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心情;尝试吟诵,增加诗歌诵读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爱上诗词。探究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认识诗人。师: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呢?(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李白相关资料。(2)展示李白的诗歌,如“语文园地三”里的《赠汪伦》等,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为主。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得新知。体验生活中的“大语文”。三、练习:1.巩固生字,认读生字。选同音字填空。夜页叶()晚的景色很美。一片片树()从树上落下来。这本书共有90()。乡香我的家()很美。这朵花的()味很淡雅。望忘乡亲们永远也()不了毛主席。抬起头,()着明月,他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亲人。3.书写“低、头、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从结构、关键笔画、压线笔这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预设:①学会观察结构。“低、故”左右结构,“低”左窄右宽,“故”带反文旁的字一般左右宽窄相同,“乡”独体字。②学会观察关键笔画。“故”的部首和“文”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③重点指导“乡”的笔顺和笔画。师范写“低、故、乡”。学生临写。提醒写字姿势“头要正,肩要平,腰挺直,脚踏实”、“三个一”。相互评议,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是写字练习,保证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有充足的练习写字的时间。在写字指导上,重点是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