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_第1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_第2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_第3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_第4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与评估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通过对各景区独特地理位置、交通可达性、周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剖析与量化测评,旨在揭示其在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与潜力。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为基础,结合多源数据与实地调研,旨在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可比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评价体系。本文将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及其在我国旅游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进行明确界定,阐述开展区位优势度测评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区位优势不仅关乎景区自身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更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我们将详细梳理并归纳影响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的各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区位特征(如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地域文化特色等)、交通网络状况(如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等多元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与通达范围)、周边配套设施(如住宿、餐饮、娱乐设施等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如地方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的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每一项指标都将被赋予科学合理的权重,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接着,文中将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选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逐一评估。定量分析将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并分析各类统计数据,如游客流量、旅游收入、交通流量等,以量化景区的区位效益定性分析则通过专家访谈、案例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景区的非量化优势,如文化底蕴、品牌影响力等。两者的有机结合,旨在全面揭示各景区区位优势的层次性与动态变化特征。基于上述测评结果,本文将对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格局进行总体概括与分类解析,识别出具有显著区位优势的代表性景区,探讨其成功经验与可推广模式。同时,针对区位优势相对较弱的景区,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与建议,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旅游管理者以及相关产业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我国风景名胜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本研究以构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体系为核心,旨在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助力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二、区位优势理论基础由德国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aller)与美国学者阿瑟格特曼(ArthurG.Gettys)分别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理解区位优势的基石。该理论主要阐述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类服务中心(如城市、市场等)按照等级体系和特定的分布模式形成,以满足不同规模人口的需求。对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言,中心地理论有助于揭示其在区域乃至全国旅游网络中的层级地位、服务辐射范围及游客吸引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服务等级与职能分配:风景名胜区所处的中心地等级决定了其提供的旅游服务种类、规模及专业化程度,高一级的中心地通常能吸引更多远方游客并提供更丰富、高端的旅游体验。市场覆盖与交通可达性:区位优势显著的风景名胜区通常位于交通干线附近,具有良好的通达性和较短的旅行时间成本,能够有效覆盖更大的潜在客源市场。空间竞争与合作:相邻中心地(包括其他景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单个风景名胜区的吸引力和市场份额,通过合作或差异化策略可以优化区位优势的利用。新经济地理学强调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及其对区位优势的影响。马歇尔阿朗索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的产业集聚模型等理论视角,揭示了知识溢出、规模经济、运输成本等因素如何驱动产业及旅游资源在特定区域内高度集中,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热点”。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测评中,这一理论的应用体现在:集聚经济效应:风景名胜区周围是否存在相关旅游资源的集群,如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址、休闲娱乐设施等,这些集聚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增强单个景区的区位优势。知识与技术溢出:高级别景区往往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创新及优质的服务标准,这些“知识资本”可通过人员交流、示范效应等方式向周边地区扩散,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服务质量。运输成本与网络效应:便捷的交通网络、合理的景区布局可降低游客在区域内游览多个景点的交通成本,增加游览的便利性和满意度,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旅游区位论着重研究旅游目的地相对于客源市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其吸引力的影响。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则关注目的地从开发、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区位优势变化的关系。在综合测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时,这两者提供了以下视角:资源独特性与稀缺性:区位优势不仅取决于景区与客源市场的相对位置,更在于景区自身资源的独特性与稀缺性。具有世界级或国家级稀有景观的风景名胜区,其区位优势显著,吸引游客的能力更强。市场适应性与产品创新:随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进,风景名胜区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保持或提升区位优势。这包括引入新的旅游项目、开展节庆活动、升级基础设施等措施。政策导向与区域协同发展: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旅游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有重要影响。政策扶持、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等可以强化景区的区位优势,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地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理论、旅游区位论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共同构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系统性地分析风景名胜区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市场联系、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评价体系构建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首先阐述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评价指标的选择:详细说明选择各项评价指标的理由和依据,这些指标可能包括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等。评价方法:介绍用于评价区位优势度的具体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权重分配:解释各项指标权重分配的方法和依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实证分析准备:简要说明如何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文章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评价体系构建”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方法、权重分配以及实证分析的准备。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所选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涵盖风景名胜区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易于获取,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择基于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的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综合优势,为评价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区位优势度评价。层次分析法有助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则能处理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权重分配:通过专家咨询和数据分析,为每个指标分配权重。权重分配既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实证分析准备:在评价体系构建完成后,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将涉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实证分析为了更具体地理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实证分析。这些风景名胜区包括黄山、九寨沟、张家界、武夷山等。黄山以其雄伟的山峰、奇特的岩石、秀美的云海和温泉等自然景观而著称。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度较高。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主要体现在其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上,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其原始、神秘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而著名。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其区位优势度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上。再次,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以奇峰异石、秀美的山水和独特的土家族文化而著称。张家界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度较高。其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武夷山位于福建省与江西省交界处,以其秀美的山水、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茶文化而著名。武夷山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度较高。其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主要体现在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通过对这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区位优势度是影响风景名胜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越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越强,就越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在规划和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应充分考虑其区位优势度,优化交通布局,提升旅游资源品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提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的策略建议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化景区与主要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之间的接驳服务,确保游客能便捷高效地从出入通道直达景区。推进公路、铁路、水运等多方式联运体系建设,尤其关注偏远地区风景名胜区的可达性提升,通过修建或升级旅游专线、增设公共交通班次等方式,缩短游客的旅行时间成本。构建智慧化交通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导航、预订、支付于一体的智慧交通服务平台,实现景区内外交通信息实时共享,引导游客合理规划行程,减少拥堵与等待时间。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设立租赁站点,既满足环保要求,又提升游览体验。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倡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周边景区、城镇、乡村等形成旅游联盟,共同开发主题游线、套票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通过联合营销活动、互推特色项目,构建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整体区位吸引力。产业融合与跨界合作:推动风景名胜区与文化产业、农业、体育、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举办文化节庆、艺术展览、户外运动赛事等活动,开发农业观光、养生度假等复合型旅游产品,丰富景区功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区位价值。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加大对风景名胜区内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景观品质。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引导游客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绿色低碳运营:推行景区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废弃物分类回收体系,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游客承载量管理规定,防止过度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确保区位优势的长期可持续。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景区服务规范,涵盖导游讲解、餐饮住宿、安全保障、投诉处理等多个环节,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待客能力。精准化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与偏好,制定差异化、定制化的营销策略。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通过高质量的内容输出、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口碑营销等手段,提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政策引导与扶持:争取各级政府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运营。探索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景区基础设施改善、旅游产品研发、人才引进等关键领域。法规完善与监管强化: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旅游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确保相关条款适应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提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需要从交通优化、区域协同、生态保护、服务提质、政策创新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构建系统性、前瞻性的综合提升策略,以期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稳固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六、结论通过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的综合测评,我们得到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入的见解。这些风景名胜区不仅在国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它们各自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使得这些区域在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强地区经济活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测评显示,一些风景名胜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区位优势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这些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这些区域在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也有一些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相对较低,面临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区域需要加大投入,提升交通和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区位优势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总体来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度与其旅游业发展、经济活力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些区域的区位优势度,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推动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这些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独特魅力。参考资料: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自然公园范畴。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09月19日公布并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由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报国务院批准公布。自1982年起,国务院总共公布了9批、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至第六批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起改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逐次分别是:早在1994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所发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即明确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相对应,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ParkofChina。”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术语》一章的定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地体系归类中相当于“海外的国家公园”。从1990年9月3日至2007年4月2日期间通用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以及现行通用(自2007年4月3日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图案也体现了这点,其圆形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PARKOF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称(旧徽志汉字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但2008年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总局又另外设立了国家公园这一称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后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为圆形图案,中间部分系万里长城和自然山水缩影,象征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名胜古迹和江山如画的自然风光;两侧由银杏树叶和茶树叶组成的环形镶嵌,象征风景名胜区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PARKOF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即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称。(二)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使用的信笺、印刷品、宣传品、纪念品;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宁安市西南6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景区由百里长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部分组成。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与千岛湖相媲美,有沙石之雕,兔耳岭之风情。镜泊湖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镜泊湖婉如一颗璀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上,以独特的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2017年2月25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全国旅资委决定给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镜泊湖景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西南部的宁安市境内(东经120°30′~129°30′,北纬43°46′~44°18′)。处于哈尔滨—玉泉—亚布力—大海林中国雪乡—镜泊湖旅游线路的终点,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从更大范围看,牡丹江—镜泊湖处于东北亚旅游圈的中心位置,东南是俄罗斯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南部和西南是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旅游区和松花江源头—松花湖旅游区,向西一路则经过大海林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场、玉泉狩猎场、哈尔滨、五大连池等著名风景区及城市,这些构成了镜泊湖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镜泊湖在牡丹江干流上,北邻牡丹江市80多公里。东距绥芬河130多公里,南接吉林省敦化市,距长白山250公里。西靠海林市。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最窄处300米,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库容量1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镜泊湖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区内年平均气温为6度,最高温度为2度。因其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水域辽阔及华夏峡谷的地形结构对湖区的小气候产生了微妙影响,夏季早晚温差较大,凉爽宜人。镜泊湖山脉位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与老爷岭过度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湖西山势起伏较大,湖东及湖南山势较平缓,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势平坦。镜泊湖景区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山脉最高海拔17米(鹿苑岛西面的老黑山),最低海拔17米(最低水位标高)。镜泊湖地质构造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园区西北部的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还形成了小北湖、钻心湖、鸳鸯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镜泊湖水系包括大小约30多条河流,呈向心式汇入湖中。这些河流多属山溪性质,水流湍急,径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沙量小、年径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冰期较长等特点。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000米,最窄处300米,一般宽度在500~1000米之间,最深处70米(在镜泊湖北部水域),水面积3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6亿立方米。第二大湖泊小北湖长约6000米,水面积80平方公里。镜泊湖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如下:最高水位多出现在八月至九月,最低水位多出现在三月至四月,多年平均水位为95米,最高水位为43米,最低水位为17米。镜泊湖水源于牡丹江。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牡丹岭,江水比降大,镜泊湖距牡丹江源头约300公里,落差达750米左右。镜泊湖在《汉书·地理志》中,被称为湄沱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称阿卜河(又名阿卜隆湖),后称呼尔海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呼汗海,明志始称镜泊湖,清称毕尔腾湖,今仍称镜泊湖;公元755年,渤海国从吉林省境内,迁都至今天的渤海镇,建首府“上京龙泉府”。公元928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都城被毁。历史上镜泊湖一带的居民主要是肃慎族及其后裔。据中国史书记载:“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肃慎氏来朝纳贡”。西汉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的秣赫、宋元时女真、满族都是肃慎族的后代和支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镜泊湖一带搞过多项调查,伐木、发掘文物古迹,建发电厂,抗联英雄也曾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族、朝鲜族和满族。在镜泊湖景区西北部方圆4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火山口的直径在70~550米,深30~132米不等,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直至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镜泊湖火山锥外的熔岩河及熔岩台地主要由黑色玄武岩组成,在台地上分布着国内罕见的大型熔岩隧道,隧道内部结构相似,形态奇异,最长的熔岩洞可达万米,是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熔岩隧道。盛夏季节洞内仍可见冰景,寒气逼人,有的洞内则雾气缭绕,幽深而神秘,极具科考价值,尚无专家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在熔岩台地上还有各种奇特的火山熔岩景观,如熔岩桥等。由于火山喷发年代久远并且不同,加之镜泊湖优越的地理环境,如今火山口覆盖着茂密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及红松纯林,又被称为“地下森林”,景观之奇特,气势之壮观,均为国内罕见。镜泊湖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山重水复、蜿蜒连绵,时而水平如镜,时而微波荡漾,秀美无比。在此,不妨摘引一些人们对镜泊湖的赞诗:“褶曲湖山几复湾,云落清波若镜天”(陈雷:《镜泊湖上》);“湖光山色绿黛敷,峰回流转湖连湖”(钱俊瑞:《调寄添字浣溪沙·镜泊湖》);“人在镜中行,云影天光上下明”(鲁歌:《游镜泊湖调寄南乡子》)。从这些描写镜泊湖的诗篇看,人们对“曲湖”、“平湖”、“明湖”发出了如此深情的感叹。湖中更有白石砬子、城墙砬子、老鸹砬子、珍珠门、毛公山、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等著名景点镶嵌其间,形成独特的天然美景,并有美丽的传说,将其人格化,赋予镜泊湖极高的美学价值。吊水楼瀑布位于百里长湖北端,由黑色玄武岩形成的环状落水深潭,落差为20米,丰水期为三面溢水,瀑布长一百多米,水流量4000立方米/秒。波涛翻滚,飞流直下,声震如雷,景色壮观。如有诗赞:“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漫岸秀。任石阻崖隘,只是冲关奇口”(赖积忠:《调寄水调歌头·观瀑》);“林海夜深闻虎啸,山雨飞瀑作雷鸣”(孙莜祥:《镜泊湖》)。奇特的地质构造,产生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及丰富的植物种类,园区植被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90%以上。本区属温带阔叶混交林,典型植被是红松林,红松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共分布植物1000余种,其中真菌70余种,苔藓植物20余种,蕨类植物20余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800余种。在阳坡或较干燥的生境处分布着蒙古枥;在阴湿的生境处则有槭、椴、水曲柳、榆、桦等阔叶树种,还有五味子、山葡萄、狗枣猕猴桃和辽东冷杉、杜松等树种。镜泊湖景区西部小北湖林场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林区面积46766公顷,其中针阔叶混交林26875公顷,占园区面积的4%,其余是阔叶林及火山熔岩地区的稀树草原。火山口附近分布着120000公顷的落叶松林。大干泡附近分布着少量红松原始林混交林中常绿乔木以针叶树为主。园区内广阔的森林地带有野生兽类五十余种,包括豹、熊、鹿、猞猁、狍子、羊、兔等;鸟类有鸳鸯、野鸡、野鸭等四十余种鱼类有四十余种,有湖鲫、鲤鱼、红尾、鳌花、重唇鱼、大白鱼等,其中湖鲫曾是清朝时的贡品。园区内景观资源包括湖泊、河流、瀑布、湿地、火山、熔岩台地、地下熔岩隧道、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古城遗址和民族民俗等多项内容。融历史、人文、动植物、考古学、地质学、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于一体,国内罕见。镜泊湖景观资源点共72处,其中自然景观48处,占67%;人文景观24处,占33%。洞穴:雄师岩洞、地下迷宫、神水洞、威虎厅熔洞、坐井观天、熔岩洞、洞中洞、姊妹洞、抗联密营熔洞洲岛屿礁:老鸹砬子、道士山、珍珠门、小孤山、大孤山、鹿苑岛、一撮毛、苍鹭岛镜泊湖园区共分为火山地质、小北湖、瀑布山庄、熔岩台地、渤海故国、水上游览、水上娱乐等七个景区和90个保护、管理、开发分区。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6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湖深平均为40米,由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达62米,湖身纵长50公里,最宽处9公里,最窄处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湖中八大景却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飘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镜泊湖景区内有新石器时代的莺歌岭文化(位置在莺歌岭。肃慎人居此,有穴居遗址,出土文物)、珍珠门遗址(位置在珍珠门。肃慎人居此,有半地下穴居),有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置在渤海镇。唐渤海国兴建,仿长安都城,有外、内、宫三城殿五重,规模宏大,现可看出原城市之格局建筑遗址,石灯幢、石佛等文物)、重唇河山城遗址(位置在重唇河。渤海国为防御契丹族入侵而建,现存城墙建筑遗址)、湖州山城遗址(位置在小孤山西岸。又名城墙砬子。渤海国为防御契丹族入侵而建,现存花岗岩城墙残壁,建筑遗址、古井遗址、练兵场遗址)、西湖嘴子山城遗址(位置在南湖)、小城子山城遗址(位置在南湖头)、楮家山城遗址(位置在南湖头楮家)、小城墙遗址(位置在江山娇林场。渤海国为防御契丹族入侵而建)、镜泊边墙遗址(位置在水产养殖场),有宋代东夏国城子后山城遗址(位置在瀑布下游。省内东夏国遗物,现仅存城垣建筑遗址,废井),有清代兴隆寺(位置在渤海镇。建于渤海国寺庙址,五重殿,木结构,保存完好,现为文物展室)、三清观(位置在道士山。现遗址保存完好)。游客前往镜泊湖,取道牡丹江市,从哈尔滨乘高速列车,到达牡丹江,仅需四个半小时,再转乘汽车即到景区中心——镜泊山庄,约需1个小时。镜泊湖景区的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牡丹江市,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方式。其中:公路:牡丹江市至镜泊湖景区区界为G10高速公路,至吉林省界为201国道一级公路。铁路:牡丹江火车站为二级客运车站,与东北地区的各大城市以及京、津都有火车直达,交通便利。航空:牡丹江现有海浪机场为二级,距镜泊湖景区80公里,有牡丹江至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大连、武汉等国内航线。2022年1月,入选“2022年热门冰雪旅游景区(度假区)”名单。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宁安市西南6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景区由百里长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部分组成。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与千岛湖相媲美,有沙石之雕,兔耳岭之风情。镜泊湖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镜泊湖婉如一颗璀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上,以独特的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2017年2月25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全国旅资委决定给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镜泊湖景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西南部的宁安市境内(东经120°30′~129°30′,北纬43°46′~44°18′)。处于哈尔滨—玉泉—亚布力—大海林中国雪乡—镜泊湖旅游线路的终点,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从更大范围看,牡丹江—镜泊湖处于东北亚旅游圈的中心位置,东南是俄罗斯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南部和西南是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旅游区和松花江源头—松花湖旅游区,向西一路则经过大海林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场、玉泉狩猎场、哈尔滨、五大连池等著名风景区及城市,这些构成了镜泊湖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镜泊湖在牡丹江干流上,北邻牡丹江市80多公里。东距绥芬河130多公里,南接吉林省敦化市,距长白山250公里。西靠海林市。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最窄处300米,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库容量1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镜泊湖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区内年平均气温为6度,最高温度为2度。因其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水域辽阔及华夏峡谷的地形结构对湖区的小气候产生了微妙影响,夏季早晚温差较大,凉爽宜人。镜泊湖山脉位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与老爷岭过度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湖西山势起伏较大,湖东及湖南山势较平缓,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势平坦。镜泊湖景区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山脉最高海拔17米(鹿苑岛西面的老黑山),最低海拔17米(最低水位标高)。镜泊湖地质构造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园区西北部的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还形成了小北湖、钻心湖、鸳鸯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镜泊湖水系包括大小约30多条河流,呈向心式汇入湖中。这些河流多属山溪性质,水流湍急,径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沙量小、年径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冰期较长等特点。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000米,最窄处300米,一般宽度在500~1000米之间,最深处70米(在镜泊湖北部水域),水面积3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6亿立方米。第二大湖泊小北湖长约6000米,水面积80平方公里。镜泊湖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如下:最高水位多出现在八月至九月,最低水位多出现在三月至四月,多年平均水位为95米,最高水位为43米,最低水位为17米。镜泊湖水源于牡丹江。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牡丹岭,江水比降大,镜泊湖距牡丹江源头约300公里,落差达750米左右。镜泊湖在《汉书·地理志》中,被称为湄沱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称阿卜河(又名阿卜隆湖),后称呼尔海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呼汗海,明志始称镜泊湖,清称毕尔腾湖,今仍称镜泊湖;公元755年,渤海国从吉林省境内,迁都至今天的渤海镇,建首府“上京龙泉府”。公元928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都城被毁。历史上镜泊湖一带的居民主要是肃慎族及其后裔。据中国史书记载:“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肃慎氏来朝纳贡”。西汉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的秣赫、宋元时女真、满族都是肃慎族的后代和支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镜泊湖一带搞过多项调查,伐木、发掘文物古迹,建发电厂,抗联英雄也曾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族、朝鲜族和满族。在镜泊湖景区西北部方圆4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火山口的直径在70~550米,深30~132米不等,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不断喷发,直至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镜泊湖火山锥外的熔岩河及熔岩台地主要由黑色玄武岩组成,在台地上分布着国内罕见的大型熔岩隧道,隧道内部结构相似,形态奇异,最长的熔岩洞可达万米,是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熔岩隧道。盛夏季节洞内仍可见冰景,寒气逼人,有的洞内则雾气缭绕,幽深而神秘,极具科考价值,尚无专家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在熔岩台地上还有各种奇特的火山熔岩景观,如熔岩桥等。由于火山喷发年代久远并且不同,加之镜泊湖优越的地理环境,如今火山口覆盖着茂密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及红松纯林,又被称为“地下森林”,景观之奇特,气势之壮观,均为国内罕见。镜泊湖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山重水复、蜿蜒连绵,时而水平如镜,时而微波荡漾,秀美无比。在此,不妨摘引一些人们对镜泊湖的赞诗:“褶曲湖山几复湾,云落清波若镜天”(陈雷:《镜泊湖上》);“湖光山色绿黛敷,峰回流转湖连湖”(钱俊瑞:《调寄添字浣溪沙·镜泊湖》);“人在镜中行,云影天光上下明”(鲁歌:《游镜泊湖调寄南乡子》)。从这些描写镜泊湖的诗篇看,人们对“曲湖”、“平湖”、“明湖”发出了如此深情的感叹。湖中更有白石砬子、城墙砬子、老鸹砬子、珍珠门、毛公山、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等著名景点镶嵌其间,形成独特的天然美景,并有美丽的传说,将其人格化,赋予镜泊湖极高的美学价值。吊水楼瀑布位于百里长湖北端,由黑色玄武岩形成的环状落水深潭,落差为20米,丰水期为三面溢水,瀑布长一百多米,水流量4000立方米/秒。波涛翻滚,飞流直下,声震如雷,景色壮观。如有诗赞:“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漫岸秀。任石阻崖隘,只是冲关奇口”(赖积忠:《调寄水调歌头·观瀑》);“林海夜深闻虎啸,山雨飞瀑作雷鸣”(孙莜祥:《镜泊湖》)。奇特的地质构造,产生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及丰富的植物种类,园区植被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90%以上。本区属温带阔叶混交林,典型植被是红松林,红松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共分布植物1000余种,其中真菌70余种,苔藓植物20余种,蕨类植物20余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800余种。在阳坡或较干燥的生境处分布着蒙古枥;在阴湿的生境处则有槭、椴、水曲柳、榆、桦等阔叶树种,还有五味子、山葡萄、狗枣猕猴桃和辽东冷杉、杜松等树种。镜泊湖景区西部小北湖林场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林区面积46766公顷,其中针阔叶混交林26875公顷,占园区面积的4%,其余是阔叶林及火山熔岩地区的稀树草原。火山口附近分布着120000公顷的落叶松林。大干泡附近分布着少量红松原始林混交林中常绿乔木以针叶树为主。园区内广阔的森林地带有野生兽类五十余种,包括豹、熊、鹿、猞猁、狍子、羊、兔等;鸟类有鸳鸯、野鸡、野鸭等四十余种鱼类有四十余种,有湖鲫、鲤鱼、红尾、鳌花、重唇鱼、大白鱼等,其中湖鲫曾是清朝时的贡品。园区内景观资源包括湖泊、河流、瀑布、湿地、火山、熔岩台地、地下熔岩隧道、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古城遗址和民族民俗等多项内容。融历史、人文、动植物、考古学、地质学、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于一体,国内罕见。镜泊湖景观资源点共72处,其中自然景观48处,占67%;人文景观24处,占33%。洞穴:雄师岩洞、地下迷宫、神水洞、威虎厅熔洞、坐井观天、熔岩洞、洞中洞、姊妹洞、抗联密营熔洞洲岛屿礁:老鸹砬子、道士山、珍珠门、小孤山、大孤山、鹿苑岛、一撮毛、苍鹭岛镜泊湖园区共分为火山地质、小北湖、瀑布山庄、熔岩台地、渤海故国、水上游览、水上娱乐等七个景区和90个保护、管理、开发分区。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6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约在第四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