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本文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全球公司治理的典范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美国独立董事制度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其起源、发展、运作机制及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启示。文章首先对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进行概述,随后深入分析其特点和实际运作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借鉴和改进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概述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20世纪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在董事会中引入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功能,从而保护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顾名思义,是指在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中保持独立性的董事。他们通常不是公司的员工,也不从公司获取除董事津贴以外的任何报酬。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确保了他们在监督公司管理层时能够保持客观和公正,不受公司内部利益的影响。在美国,独立董事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审计过程、高管薪酬、提名和选举董事以及重大交易等。他们还负责评估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独立董事的定义和职责有明确的规定。根据SEC的规定,独立董事不能与公司有直接或间接的重大财务关系,也不能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独立董事的选举通常需要独立于公司管理层,以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治理的质量,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同时,这一制度也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公司治理的范例,其中包括我国。在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董事制度,将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制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引入独立于公司管理层的外部董事,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功能。这一制度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美国,独立董事的选任通常由董事会提名,最终由股东投票决定。为了确保其独立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各交易所对独立董事的资格有严格的规定。通常,独立董事不能是公司的现任或前任雇员,也不能与公司有重要的业务往来。独立董事不能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有亲属关系。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管理层,保护股东利益,尤其是在处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时。他们参与制定公司战略、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评估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审批重大交易等。独立董事通常还担任审计、薪酬和提名等关键委员会的成员,这些委员会对于公司治理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独立董事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美国公司采取了多种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独立董事通常获得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薪酬,包括固定的董事费和股权激励。另一方面,由于独立董事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如因失职导致公司或股东受损,他们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责任风险成为约束独立董事行为的重要机制。美国公司通常为独立董事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公司治理实践、法律法规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这种持续的专业发展有助于独立董事保持其专业性和有效性。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制通过严格的资格要求、明确的职责界定、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持续的专业发展,确保了独立董事能够独立、客观地监督公司管理层,保护股东利益,从而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这一制度的成功运行对于我国公司治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4.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评估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中的无利益冲突成员,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和公正的决策意见,从而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质量。这种独立性有助于监督和制衡管理层,减少潜在的代理问题。独立董事的存在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和运营透明度的信心。他们的加入被视为一种保障,可以保护股东利益,尤其是在涉及管理层薪酬、并购决策等关键事项上。投资者通常认为,有独立董事的公司更可能遵循最佳治理实践,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独立董事往往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能够为公司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促进长期战略规划和创新。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公司的长期目标和战略,减少短期行为对公司的负面影响。美国对于独立董事的定义和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在实践中可能导致独立性的界定问题。独立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潜在联系可能影响其客观性和独立性,从而削弱其在董事会中的作用。尽管独立董事被期望提供独立意见,但他们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可能拥有更多关于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的信息,这可能导致独立董事在决策时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美国独立董事的问责机制存在不足。虽然他们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对其表现和责任的评估通常不够严格和透明。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可能不会完全履行其监督和咨询职责。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在引入和改进独立董事制度时,应考虑以下方面: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独立董事能够履行其职责并对其行为负责。通过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5.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全球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模式。对于我国而言,这一制度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强调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在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确保他们具有必要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公司决策提供独立的、专业的意见。独立董事的选举和薪酬决定应避免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确保其独立性的真正实现。优化独立董事的职责和作用。美国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监督和咨询的双重角色。我国应当借鉴这一做法,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参与重大决策的审议等。同时,鼓励独立董事积极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再者,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评价和激励机制。美国公司治理中,对独立董事的评价和激励是确保其有效履职的重要手段。我国可以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独立董事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激励,包括薪酬和声誉上的奖励。同时,对不履行职责或存在失职行为的独立董事,应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强调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我国应当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确保独立董事的工作内容和决策过程对外透明,接受市场和公众的监督。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专业性,优化其职责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6.结论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分析了其对我国企业治理的潜在启示。通过对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发展、角色、职责以及实际运作的全面分析,我们发现独立董事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增强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效率,而且对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可能受到质疑,以及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责任感。尽管如此,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而言,借鉴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完善我国的企业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我国可以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通过提高独立董事的选拔标准、明确其职责和权利,以及加强对其的监督和激励,来提高独立董事的监督效率。另一方面,我国也应该重视独立董事的决策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从而提高公司的决策质量和执行力。虽然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经验仍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借鉴和吸收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治理结构,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治理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资料: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独立董事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实施。中国和英国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的独立董事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本文将对中英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启示。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在2001年引入的,旨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英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则更为悠久,早在1992年,英国就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提出了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在中国,独立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般为三年。在英国,独立董事的选任和任期则更加灵活,通常由董事会或提名委员会决定,任期根据公司的章程而定。中国和英国的独立董事都承担着监督公司运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职责。在具体实践中,两国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行使方式存在差异。例如,英国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决策中的参与度更高,而中国的独立董事则更多地在事后监督中发挥作用。英国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司的需要。中国应该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才能够进入董事会。中国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决策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为了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应该强化他们的权利和职责,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中。独立董事实行任期制,而且可以连选连任。但迄今为止大部分独董的任期均未满3年。由于任期短,对独董的重大决策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的独董碍于情面,或因为怕今后的连任受到影响,对“老鼠仓”“窝案”等不良现象不闻不问。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独董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独董愿意为公司的长远利益而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提供必要的报酬及赋予相应的责权,而约束机制则主要由法律、法规和一些必要的纪律来实现。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借鉴英国等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独立董事选聘制度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我国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的现状和发展,以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在目前的独立董事选聘过程中,一般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负责选聘独立董事。选聘标准主要包括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专业背景、经验、声誉等方面。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选聘流程不够透明,股东和投资者难以了解选聘的详细情况。选聘标准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和经验,而忽略了其独立性和声誉等方面的考虑。独立董事的权力和义务不够明确,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改进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应完善选聘流程,增加选聘过程的透明度,以便股东和投资者了解选聘的详细情况。制定更为科学的选聘标准,除了考虑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之外,还应注重其独立性和声誉等方面的因素。加强独立董事的职责和权利,明确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并提高独立董事的社会公信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和决策作用。为了评估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的效果,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公司股东和投资者对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独立董事选聘制度实施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情况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的改善情况。评估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独立董事选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独立董事选聘制度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独立董事选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随着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独立董事的作用,并积极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是亚洲较早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国家之一。独立董事制度在日本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加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旨在总结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其背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逐渐显现。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也能强化董事会的职能,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日本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首先从法律法规层面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职责、权力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日本商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至少两名独立董事,同时独立董事应占董事会成员的一定比例。《日本公司治理准则》也对独立董事的职能和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了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日本采用了多种策略。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引导企业实施独立董事制度。日本企业在内部治理中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并主动向公众公开独立董事的履职情况,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了确保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效果,日本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例如,日本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要求进行了严格监管,对于未按规定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可能会被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公司治理改革具有以下启示和建议:我国应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以确保公司的决策和管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在明确董事会职责的同时,应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独立董事的加入可以为董事会带来更为客观、全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引进独立董事,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不同意见的交流和多元思想的碰撞,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同时,独立董事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外部资源和信息,帮助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和优化发展路径。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以确保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还应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和形象。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职能、促进多元化意见交流等多方面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在美、英等国公司法确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权力机构仅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无监事会之设,独立董事在实际上行使了决策和监督并重的职能。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该规范性文件,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本着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种制度。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席位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上为内部董事所把持。即使偶尔有些公司为外部董事设有一两个席位,外部董事往往由公司总裁的亲朋好友担任。其结果是,外部董事对公司总裁言听计从,唯唯诺诺,俨然好好先生。70年代初的水门事件丑闻促使美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以审查财务报告、控制公司内部违法行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券商协会、美国证券交易所也纷纷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多数成员为独立董事。殆至1980年,企业圆桌会议、美国律师协会商法分会,不仅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多数成员为独立董事,而且要求董事候选人的任命完全授权给由独立董事构成的提名委员会。到了90年代,大量经营效益滑坡的公司的总裁被独立董事们掌控的董事会扫地出门。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席位中,独立董事席位大约为三分之二。独立董事制度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也得到确立。例如,据经合组织(OECD)1999年调查结果表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在英国为34%,法国29%。独立董事制度对于提高公司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效益性、安全性,加强公司的竞争力,预防公司总裁和其他公司内部控制人为所欲为、鱼肉公司和股东利益,强化公司内部民主机制,维护小股东和其他公司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公司法》并未规定独立董事制度,但该制度率先在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中试点。国家经贸委与中国证监会199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就要求境外上市公司董事会换届时,外部董事应占董事会人数的1/2以上,并应有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可惜,这一硬性要求只适用于境外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境内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于境内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仅是采取了许可的态度,而非鼓励的态度。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必然面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何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减小企业的代理风险,控制代理成本,成为公司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代理成本的降低,必然要求提高经营管理层的效率,同时又必须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所以希望通过创设独立董事制度来改变经营者决策权力的结构,达到监督、制衡的作用,从而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促进代理与委托双方利益的一致,提高运营效益。其理论着眼点在于改革经营管理层权力配置结构来促进经营管理层的安全有效运作,从而减少代理成本。亦言之,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这种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从企业法人的盈利性的根本目的出发,推演出优化管理层权力配置的必要性,得出对独立董事制度创设必要性的结论。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缺省而使董事会承载了自我监督的职能,在任何一种权力配置结构中,自我监督总是最为弱化的。所以必须在分工上要求有专门的董事承担监督之责,以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目的。这种董事会内部职能分化的必需性,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创设提供了理论根源。该理论认为,监事会的缺失导致监督职能的缺位,从而应该从董事会中分化出部分董事补位。这种理论蕴含了一个既定的前提,那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层必须通过权力配置平衡才能高效运作。其实,从这个角度上讲,职能分化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并没有实质的区别,都是致力于改革公司权力结构配置,使这种结构更加稳定、高效、安全,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效益。两者区别只是在于代理成本理论更加抽象,视野起点相对较高,而职能分化理论更加注重公司治理运行中的现实需求性。我国现行《公司法》创制时,主要是借鉴了日本的立法模式,并没有考虑到独立董事制度。1999年国家经贸委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境外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于境内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则是采取了许可的态度,而并非鼓励的态度。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意见》规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同时,200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肯定并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正在修改的《公司法》,草案中也明确规定了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由此可见,独立董事这种舶来品,正一步一步走入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系之中。(1)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具备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资格;(3)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4)具有5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验;(1)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直系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等;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兄弟姐妹、岳父母、儿媳女婿、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等);(2)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10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3)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5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5)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独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1)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作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2)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3)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提议召开董事会;(5)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6)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独立董事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当对以下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1)提名、任免董事;(2)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3)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4)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借款.或其他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5)独立董事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独立董事应当就上述事项发表以下几类意见之一——同意;保留意见及其理由;反对意见及其理由;无法发表意见及其障碍。如有关事项属于需要披露的事项,上市公司应当将独立董事的意见予以公告,独立董事出现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时,董事会应将各独立董事的意见分别披露。中国《公司法》确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看似双层制,实与双层制不同。原因在于,监事会与董事会均为平行的公司机关,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既不握有重大决策权,也无董事任免权。监事会还是被赋予了法定的监督之责。由于在制定《公司法》时,立法者没有把独立董事制度考虑进去,也就不会为独立董事预留法定监督权限。如此以来,在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时,似乎存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权限的碰撞。应当指出,在上市公司中尝试独立董事,实在是由于目前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乏力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如果监事会在实践中能够切实有效地行使其法定职责,确实没有必要设置独立董事。在《公司法》修改之前,各类公司(含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仍应当依法围绕公司经营的合法性、妥当性对董事(含独立董事)和经理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督职责。监事会与独立董事都对公司利益负责,因此两者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存在本质性利害冲突。中国《公司法》修改在即,现行公司治理结构当然是完善的重点之一。那么,究竟单层制与双层制哪种模式好呢?应当说,这两种模式都诞生于市场经济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欧盟第5号公司法指令草案》(修改稿)的起草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说的:“就公司管理机构而言,目前在欧共体范围内存在着两套不同的法律制度。其中的一种制度规定了单层制公司机关体系,另一种制度规定了双层制公司机关体系,即经营机关负责经营管理公司的业务,另外一个机关负责监督经营机关。在实践中,即使是在单层制公司机关内部也进行事实上的职能分离,即执行成员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非执行成员只负责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个体独立董事资格之优劣是关系到整个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大问题。大体而言,独立董事既应当具备普通董事的任职资格,也应当同时具备其他特殊资格。所谓特殊资格,既包括利害关系上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也包括过硬的业务能力。与公司和大股东存在千丝万缕利害关系的独立董事,不可能堂堂正正地独立行使董事职责。也许这类人士可以担任合格的内部董事,但没有资格担任独立董事。立法上应当采取枚举法与概括法相结合的原则,严格界定独立董事的消极资格。在一定年限内受雇于公司或者其关联公司(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和姊妹公司)人员,为公司或者其关联公司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公司大股东,以及上述人员的近亲属(不限于直系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如合伙人),均应被排斥于独立董事范围之外。但仅有独立性还不够。独立董事还应当具备至少足以与非独立董事相匹配,甚至更强的业务能力,包括担任独立董事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这种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囊括企业管理、法律、财务、工程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独立董事究竟对谁负责,值得探讨。传统公司法认为,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董事应当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要求独立董事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这一方面强调了,独立董事要维护的是公司利益,不等于大股东的利益;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都蕴含于公司利益之中,不允许大股东利益凌驾于小股东利益之上。明确了对谁负责,还要究明怎样对公司利益负责。独立董事试点中的这类问题很多。例如,不少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由名人担任。名人作独立董事本来无可厚非。名人作独立董事不仅给公司带来知名度、关系资源和知识资源,也会给名人带来部分经济收益。但问题在于,同时兼任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能否保障独立董事依法履行《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义务;一旦独立董事由于不懂装懂或者一时糊涂给多家公司造成损害时,这些独立董事是否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独立董事与其他董事一样,既享有权利和权力,也承担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