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重点热词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及社会发展趋势。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商鞅变法)。3、春秋时期老子、孔子的思想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礼崩乐坏、社会转型、列国纷争、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变法改革、郡县制、官僚政治、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西周灭亡时空坐标平王东迁东周建立秦朝建立东周灭亡BC771BC770BC221BC476BC475春秋战国中国古代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1、概况:阶段特征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诸侯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争霸1、背景:①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力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②诸侯实力强大,独立性增强,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起止时间BC770-BC476起始标志周平王东迁洛邑政治特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争性质争霸战争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记索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争霸材料1: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九合之尊桓公也,犹其尊襄王也。——刘向《战国策·韩策三》等级乐队乐师天子四面八佾诸侯三面六佾卿大夫二面四佾士一面二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时空观念】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①统一趋势加强: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凸显兼并战争激烈。②内外修建长城: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周边部族压力倍增。③秦国崛起:统一巴蜀,迁都咸阳。④政治力量重组:三家分晋,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⑤民族关系出现明显变化:一方面少数民族内迁融入华夏族,华夏认同观念加强;另一方面与少数民族匈奴族关系紧张,长城大量出现。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战国兼并起止时间BC475-BC221起始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政治特点“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争性质兼并战争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材料2: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与战国战争性质比较春秋战国主要形式奴隶主争霸战争奴隶主同奴隶主之间为争夺领地展开的战争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为达到统一而发动的战争战争特点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时代特点奴隶制瓦解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形成时期战争结果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为统一打下基础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历史解释】宗法分封制瓦解的体现①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室内部,继承纷争不断,天子地位下降。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②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尚贤思想流行,人才流动较为频繁,出现许多布衣卿相。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流行。有计划地打压奴隶主贵族(如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等。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与战国战争的影响积极:①经济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②政治体制:由贵族等级分封制走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③民族关系: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华夏族和周边族群以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为纽带而日趋融合。消极: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重人民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拓展】古代地理名词①中原:原野之意,后来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②关中:秦汉时期,用函谷关、大散关作为区分东、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函谷关以东谓关东、函谷关与大散关之间谓关中、大散关以西谓关西。③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以南地区;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以南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④西域:自汉代以来,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新疆地区;广义上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中亚、西亚及印度等。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相继封建化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中原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华夏认同北狄南蛮西戎东夷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华夏”1、春秋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各民族间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时期:长期的频繁往来和杂居生活,少数民族逐渐与华夏族交融。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华夏观念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认同,为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基础。知识点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中山王墓铁足青铜鼎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其出土青铜器铭文:“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华夏认同的表现材料3:考古出土的中山国铜器铭文,全部为汉字篆书,其内容则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于凯《战国史》材料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资治通鉴》
“华”“夏”在春秋之前并不连用,“华”意为光鲜、荣耀、辉煌;“夏”原指夏王朝,后演变为指有文采、有道德的中国人。春秋时期列国诸族的分布犬牙交错,中原诸侯国的文化认同凸显,华夏开始连用作为一词,并逐渐成为中原诸侯国塑造文化认同的重要概念,意为礼乐文教发达的中国。观念华夏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农业耕作技术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各国纷纷兴建水利工程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出现私营手工业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了一批中心城市,大商人出现(私商)近代考古发现有陕西陇县边家庄秦早期墓、凤翔雍城秦公大墓,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一号、二号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墓,长沙窑岭、杨家山、识字岭、龙洞城等古墓及长沙楚墓,洛阳市水泥厂灰坑以及山西候马西北庄等遗址,出土的铁器大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条、铁削、铁镢、铁铧、铁铲等铁制农具。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铁犁牛耕出现铁犁牛耕效率提高私田开辟公田不治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材料5: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唯物史观: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学习情境】古代农业生产模式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
《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旱锄早获,春冻解。”探究两段材料说明我国古代采取哪种农业生产模式?有哪些具体表现?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具体表现:注重农业时令、尊重自然规律、重视历法指导、注重施肥。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史料实证】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探究(1)史料一、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史料三中的“公作”“分地”指的是什么?史料一: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就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史料二: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管子·海王》史料三: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吕氏春秋·审分》(1)变化:手工业工具、农具使用铁器增多。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2)“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隶共同劳动。“分地”指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个体生产。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赵国十二铢三孔布币▶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燕国尖首刀币▲流行于秦魏圜钱▶韩国布币▶魏国布币▲楚国蚁鼻钱手工业:(1)冶铁技术出现(2)分工更加细密(3)出现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商业:(1)“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2)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1、背景(必然性):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经济政治思想军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百家争鸣,思想解放兼并战争不断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唯物史观】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封建地主与农民这两个新兴阶级孕育成长起来,他们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各国激烈竞争的需要各国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发展封建经济和政治,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胜出,纷纷在国内推行变法法家思想的推动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乐毅改革商鞅变法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的秦国措施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实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严肃军纪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土地私有)鼓励个体生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途径打击奴隶主贵族轻罪重罚:提高军队战斗力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的秦国措施作用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建立户籍制度制定秦律社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互相纠察告发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官僚政治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增加赋税加强户籍管理贵族政治:先秦时期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官僚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上,按照职能分工建立的中央或地方权力体系。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3、商鞅变法:材料6: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1)积极性:①打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②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③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材料7: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战国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世卿世禄贵族政治土地国有不得买卖刀耕火种生产落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变法前变法后宗法制分封制县制官僚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集体劳作小农经济石器木器骨器铁犁牛耕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地主阶级小农经济铁犁牛耕技术进步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三、官员选拔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2)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选择性必修1四、户籍制度1、起始: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2、秦国: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簿籍上有登记。知识点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五、古代中国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食物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社会商和西周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辅之以家庭手工业。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的都江堰、西汉的龙首渠等,体现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秦汉到隋唐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①农具不断改进。②耕作技术不断提高。③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④加强田间管理。⑤重视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唯物史观】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阶级关系变化争霸需要教育因素社会大变革旧贵族衰落,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生产力发展各国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私学兴起,学术文化下移。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史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1)政治因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士阶层崛起。(2)经济因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工商业繁荣和城市兴盛,这使得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致使“私学勃兴”。(4)学术自由因素: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他们虽从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出发,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史料实证】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史料: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变化:身份由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受制度约束到自由流动;政治参与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原因:①分封制走向崩溃,等级观念逐步淡化;②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③新兴地主阶级倚重士人;④士人自身的努力与社会责任感。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孔子与老子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仁”——关爱他人政治思想①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等级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文化“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发展著作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主要思想和言论记录在《论语》其他①中庸:“执其两端而用乎中”②天命:“敬鬼神而远之”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孔子与老子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观“道”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政治思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著作《老子》(《道德经》)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二、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人物主张儒家孟子核心:仁政;民贵君轻;人性善;反对兼并战争荀子隆礼重法;君舟民水;人性恶;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儒家仁爱,强调有等级差别的亲爱,重义轻利。墨家兼爱,是无差别的、普遍的爱,讲求实际功利。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相似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为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治国理念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等社会伦理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韩非主张“人之性恶”;道家的庄子认为“性无善而无不善”,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等人与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老子庄子主张顺应自然;等人生态度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社会成员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等。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制、改革思想对当今的法制国家有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知识点3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二、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影响:(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知识点4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群雄并起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民族融合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地主经济基础变动上层建筑变革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社会存在变动社会意识发展百家争鸣华夏认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知识点4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通过变法改革,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官僚制出现,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滨州医学院《人工智能实例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外墙清洗合同书范本
- 电商一件代发合同
- 2025年酒吧场地租赁附带食品安全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集资房购房合同保险及理赔合同3篇
- 保健品代理经销合同
- 仓库管理工作总结集锦15篇
- 2024年23-二乙基吡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界面化学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上半年河南省西峡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1
- 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0-2022)
- 手术室护理组长竞聘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二)
- 小学生防打架斗殴安全教育
- 网络运营代销合同范例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 植保无人机安全飞行
- 医疗纠纷事件汇报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管廊维护与运营绩效考核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