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同生物的相互依存一一共生

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就是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

供有利于其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生物界中,共生生物不是一起生活、一

起工作、和谐共处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

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

人类其实也是共生生物,虽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所有生物的天敌,但当今世界的

主流环保思想还是提倡与生物和谐共处、努力拯救濒危动物的。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

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也许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有科学家认为,整个地

球就是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但共生关系有时看起来很微妙和悄无声息,并非像大多数人

想象的那样绝对和谐。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

然而,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凡是频繁发生密切接触的不同物种间的关系都属于共生关系,

不管其中哪方受益。

有的共生生物要借助共生关系来维系生命,这属于专性共生。有的共生关系只是提高

了共生生物的生存几率,但并不是必需的,这叫作兼性共生。共生关系有时是不对称的,

在共生关系中很可能出现一种生物是专性共生而另一种生物是兼性共生的现象。大多数情

况下,这种关系很简单一一一种生物直接长在另一种生物之上或另一种生物体内。但生物

学家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某种生物化学关系,比如产生并分享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共生还分为内共生和外共生。内共生是指一种生物长在

另一种生物体内,这里的“体内”是指生物体的细胞之间或身体组织里面。外共生是指一

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体外。

生物的适应现象多种多样,有时这种现象似乎有违逻辑,生物共生现象尤其如此。事

实上,许多对进化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共生是驳斥自然进化的有力“证据”。其实,自然

选择是解释共生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在某生物种群中,有些个体具有比其他个体更利于

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征,它们更有可能将这种特征传给后代。而其他不具有这种有利特征的

个体则很有可能在进行繁殖之前死去。这样经一代又一代的传递,有利于生存的优越特征

会在该种群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决定共生特征能否得以传承的关键因素是种群压力一一对某种群的个体来说比较艰难

的生存环境。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共生特征和它们逃脱天敌以及捕获猎物的特性同样

重要。许多共生关系最开始也许只是兼性共生,在经历了长期进化之后,这些生物会变得

越来越依赖共生关系,因为共生特征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具有优势。最终,共生双方

将完全依靠共生关系获取食物、居所、酶等生存资料。

有的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叫作“共生起源”的理论,这一理论已经被普遍接受。该理

论认为共生是地球上复杂生物起源的关键。科学家经过实验得知,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

日益多样的微生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共生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共生关系中发挥不同的作

用,以维持生存。这些共生关系逐渐发展成一个关系紧密的互利网络。最终,它们进化成

了带有一层保护膜的整体,也就是我们说的细胞;而其中的微生物都成了细胞的一部分:

线粒体、细胞核和核糖

体。(选自《自然密码》,

有删改)

6.下列对“共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的共生关系是指在不同的生物之间,有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

帮助,同时本身也获得了对方的帮助。

B.共生关系中的不同生物之间虽有和谐的一面,但并不是绝对的和谐,它们之间有

时看起来还是相当微妙和悄无声息的。

C.共生形式有许多种,有的生物借助共生维系生命,有的只是提高了生存几率;有

的生长在生物体内,有的生长在生物体外。

D.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会发生变化。在长期进化中,所有最初只是兼性共生关系的

不同生物最后都会变得相互依赖。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共生关系中,对于大部分生物来说,它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其他生物,这

仅仅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

B.有些生物学家并不认可共生的传统定义,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互利”的问

题。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共生不一定要互利,而传统定义认为共生是互利关系。

C.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还是长在另一种生物体之

上,这种共生关系都比较简单;但也有生物之间因存在某种生物化学关系而共生的特例。

D.对生物个体来说,比较好的生存环境是共生特征得以传承的唯一因素,而共生特

征和逃脱天敌以及捕获猎物的特性等成为生物种族繁衍的重要因素。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生关系中不同生物的亲密接触只是基于对自己有利的生存方式,而不是我们通

常意义上所说的大家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和谐相处的生存形式。

B.共生现象的出现意义巨大,没有共生现象,就一定不会出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

没有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当然在地球上也就绝不会有生命的存在。

C.共生生物进化的过程与自然选择密不可分,生物种群中的有些个体将有利于生存

繁衍的共生特征代代传递下去,而不具有这种有利特征的个体就很可能在繁殖前死亡。

D.共生是地球上复杂生物起源的关键。日益多样的微生物形成了一系列共生关系,

随着细胞的出现,这些处于共生关系中的微生物成了细胞中的线粒体、细胞核和核糖体。

参考答案:

6.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表述有误,由原文第

5自然段中的“许多共生关系最开始也许只是兼性共生……会变得越来越依赖共生关系”

可知,并不是“所有”,只是“许多”。

7.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想准确解答本题,

考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筛选出文章中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并进行整合,然后通过

比较判断出选项的正误。D项,“唯一因素”表述错误,由原文第5自然段中的“决定共

生特征能否得以传承的关键因素是种群压力……生存环境”可知,生存环境只是关键因

素,不是唯一因素。

8.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题目

时,要注意张冠李戴、强加因果、范围扩缩等设题陷阱。B项,“一定”“绝不会”的说

法过于绝对。由原文第2自然段中的“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也许

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可知本项错误。

2.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11-14题

野菊花

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银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

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

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背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

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眸口羊,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

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兴

起了开放的拓宽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空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

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

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

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

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

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

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翩,

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瞬

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

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

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族;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

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脊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

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

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

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地震颤回荡在心……

11.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4分)

答:

12.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能从野菊花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

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3.(1)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感叹句:“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和对野菊花什么样的态度?(2分)

(2)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到人的心灵“久久地震颤”,这两次“震颤”各是什么缘

由?(4分)

答: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第二段用“密密匝匝”、“重重叠叠”,是为了写淮河堤畔、大别山麓由野菊

花织造出的梦幻神奇的织锦,而这些又把第一段的“满山遍野”形象化了。

B.第三段写到“几番秋风秋雨秋霜”之后的紫燕、鸿雁、松柏、檀竹等景物的变化,

是用以反衬野菊花斗霜开放的特点。

C.文章第四段描写了野菊花花朵的形态,文中用严挣”、“冒”、“睁”、“宣

泄”、“毫无保留”等富有力度的词语,表现了野菊花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D.第五段描写了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的形态,表现了野菊花热情奔放、热爱

生活的性格特征。

E.本文以主要篇幅来表现和讴歌野菊花野性。她勇敢地开放,不懈地拓展,显示出强

烈的进取精神,这便是它的野性美之所在。

参考答案:

11.答:作者从野菊花一不禁锢自己,二不固守现成两个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每点

2分)(4分)

12.答:(1)盛开的野菊花的毫不掩饰的宣泄,毫无保留的聚散。与《金蛇狂舞》的活

泼,《十面埋伏》的壮烈类似,所以自然引起了作者的联想。(3分)(2)作者运用了词语

移用的修辞手法,用活泼、壮烈的音乐形象来表现野菊花盛开的浓香,别致耐人寻味且神

似。(3分)

13.(1)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盛开的惊奇之情和赞赏态度。(2分)

(2)第一次是由于野菊花漫遍野地盛开强烈的振奋人心。(2分)

第二次是由于野菊花的野性美使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2分)

14.[C][D](6分)(因为C应为表现野菊花不禁锢自己;D应为表现野菊花不固守现

成)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记者鹿琳沈峥嵯)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

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

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

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

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

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

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

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

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

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

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

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

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

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

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幸存

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

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

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

向他们---'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

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

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I,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

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

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

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

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

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

心情。

B.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

注意。

C.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

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D.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

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

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B.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

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C.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

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只要能走,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

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

9.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参考答案:

7.C8.B

9.(1)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

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2)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

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3)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

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分

析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说法错误,议

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

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

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自己在班分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

情况”与原文不符,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为“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

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

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概括。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

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

明了。此题要求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

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通读文章,文章第三段一些句子指出了公祭日的意

义,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倒数第二段“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

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

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倒数第三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

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根据这些信息整理概括即可。

【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

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

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

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

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也。是时京师浸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敞既视

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尽行法罚。由是袍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敞为

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其治京兆,略循赵广汉之迹。然敞本治《春秋》,以经术

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以此能自全,竟免于刑戮。

为京兆九岁,坐与光禄勋杨1■军厚善,后悻坐大逆诛,公卿奏辉党友,不宜处位,等比

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

归其家。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闻舜

语,即部吏收舜系狱。舜当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

延命乎?”乃弃舜市。

顷之,宣帝崩。元帝初即位,待诏郑朋荐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上以问前将军

萧望之,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天子使使者征敞,欲以为左冯

翊。会病卒。

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强,号为难治。敞问

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问武。武应曰:“驭

黠马者利其衔策,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①弹治之耳。”秦时狱法吏冠柱

后惠文,武意欲以刑法治梁。吏还道之,敞笑曰:“审如掾言,武必辨治梁矣。”武既到

官,其治有迹,亦能吏也。

(选自《汉书・张敞传》,有删节)

注:①柱后惠文,官员帽子名,是执法官和御史的代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敞本治《春秋》治:治理

B.而敞奏独寝不下寝:搁置

C.不肯为敞竟事竟:完成

D.审如掾言审:果然

7.与“后辉坐大逆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8.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敞上任之初,长安的治安一片混乱,偷盗横行,商人深以为苦,张敞的治绩得到了

皇帝的称许。

B.张敞治理京兆,不专用诛罚,以经术为辅,兼采儒道,所以老百姓常常能保全性命,

免于刑罚。

C.萧望之认为张敞是有能力的官吏,堪任治理烦乱,但是其资质轻浮,不是做师傅的材

料。

D.张敞的弟弟张武认为对待官民凋敝的梁,就如同驾驭狡猾的马要善用马衔和马鞭,要

用刑法弹压管理。

9.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时京师浸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

(2)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参考答案:

6.A7.C8.B

9.(1)这个时候京师的社会治安逐渐松弛,长安城的偷盗尤其多,商贾们很为此苦恼。

(2)我为这个人出力多了,现在(他)只能当五天的京兆尹罢了,怎么能再查办

案子呢?

(3)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

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A,治:研究。

点睛:文言实词题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前后对

举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迸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

的,干扰你罢了。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特点。例句和C都是被动句。A,状语后置句,B,

宾语前置句,D,宾语前置句。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

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免于刑戮的是张敞本人。

点睛: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

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

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

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

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浸”逐渐;

“贾”商贾、商人;“苦”意动用法,感到苦恼。第二句得分点:是:这;五日京兆耳:

只能当五天的京兆尹罢了;安:怎么。第三句得分点:“因”凭借;“敝”损害;”所

与"名词性词组,所结交的;“知”同“智”明智。

参考译文: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这个时候京师的社会治安逐渐松弛,长安城的偷盗尤

其多,商贾们很为此苦恼.张敞任职后,一天捕到了数百人.穷究他们所做的案子,都依

法惩处.从此击鼓查更的声音稀少了,市场上没有了小偷,天子嘉奖了他.张敞为人聪明

机智,赏罚分明,见恶人就抓.他治理京兆,大致遵循赵广汉的方法.然而张敞本来研究

《春秋》,以经术为本,他的治理多夹杂儒雅的因素,往往表扬贤良彰显善行,不专用诛

罚的办法,他也因此而自我保全,最终免于被杀.

张敞做京兆尹九年,因与光禄勋杨悻交往亲密,后来杨辉因大逆罪被诛杀,公卿禀报

张敞是杨惮的同党,不应该任官,按同例都要免官,但对张敞的奏请单单始终不下达.张

敞派贼捕掾絮舜查办案件.絮舜因为张敞被弹劾应当免官,不肯为张敞做完这件事,私自

回了家.有人劝告絮舜,絮舜说:“我替此公尽力已经很多了,现在他只能再做五天的京

兆罢了,哪里能再办案呢?”张敞听说了絮舜的话,立刻派吏卒拘系絮舜入狱.絮舜当出

去受死刑了,张敞派主簿拿着文告告诉絮舜说:“五日京兆究竟怎么样?冬月已经过去

了,你不想延长寿命吗?”于是在市场上斩杀了絮舜.

不久,宣帝去世.元帝刚即位,待诏郑朋推荐张敞是先帝名臣,最适合作皇太子的师

傅.皇上以这件事询问前将军萧望之,望之认为张敞是有能力的官吏,堪任治理烦乱,资

质轻浮不是做师傅的材料.天子派使者征召张敞,想以他为左冯翊.正巧张敞病亡了.

当初,张敞做京兆尹,而他的弟弟张武被任命为梁的相.当时梁王骄贵,百姓多豪

强,号称难于治理.张敞问张武:“你想怎么样治理梁?”张武敬惮兄长,谦逊不肯

说.张敞派吏卒送他到关,嘱咐吏卒自己问张武.张武回答说:“驾驭狡猾的马的人善于

使用马衔和马鞭,梁国是大都市,官民凋敝,正应当以柱后惠文弹压治理他们罢了.”秦

时狱法吏戴柱后惠文,张武的意思是要以刑法管理梁.吏卒回来说了这些话,张敞笑道:

“确实像掾所说,张武一定会治理好梁.”张武到了官任,治理得很有成绩,也是一个有

能力的官吏。

5.阅读《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

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

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日:

“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

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

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

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

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

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

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

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

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

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6.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壮士!能复饮乎?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②⑤/③④/⑥⑦B.①③④/②⑤⑦/⑥

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

8.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因击沛公于坐③群臣侍殿上者④何厌之有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大王来何操⑨具告以事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⑤/④⑥⑩/③⑦/⑧⑨B.①⑤⑩/②⑥⑨/③⑦/④⑧

C.②⑥⑦/③⑨⑤/①⑩/④⑧D.③⑥⑧/⑤⑦/⑨②④/⑩①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参考答案:

5.A6.D7.B8.B

9.①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他。

②如今别人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③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

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这是针对文言

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

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

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本题中,①“距关,毋内诸

侯”中“距”同“拒”,拒守,把守;;“内”同“纳”,让……进入。②“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中“倍”同“背”,背叛。⑤“张良出,要项伯”中“要”同“邀”,

邀请。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同“早”。这几句中都有通假,其他几句

没有通假。故选A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

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

的古今异义设题。本题中,A项,“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山东”是古

今异义词,今义是“山东省份”,古义是“靖山以东”。B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中“非常”古义是“不寻常的情况,非同一般的情况”,今义是副词,很,十分。C

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婚姻”古义是指“儿女亲家”,今义是泛指男女

之间的结合。这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D项,“壮士!能复饮乎”中“壮士”古

今意思一致,都指豪壮勇敢的人。故选D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

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

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设题,这就要求考生先要明确加点字本来的词性,再根据其在句

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①③④都是名词做动词,“沛公军霸

上”中“军"意思是‘'驻军”;“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意思是‘‘使眼色";“籍吏

民,封府库”中“籍”意思是“登记”。②⑤⑦都是名词做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

“翼”意思是“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意思是

“像对待兄长一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夜”意思是“在夜里,连夜”。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是使动用法,使……活。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特殊句式设

题,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

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本题中,①⑤⑩都是被动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

“见”表被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为”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所”

表被动。②⑥⑨都是都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因击沛公于坐”中“于”是标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于”是标志,“具告以事”中“以”是标志,应为“以事具

告”。③⑦都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群臣侍殿上者”应为“侍殿上的群臣”,“太

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为“太子及知其事的宾客”。④⑧都是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应

为“有何厌”,“大王来何操”应为“大王来操何”。故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

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

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h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太子

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太子及知其事的宾客”;“白衣冠”活用为动

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以”,目的连词,来;“之”,代词,代荆轲。第二句中,

“方”,正;前两个“为”,是;“鱼肉”,古今异义,鱼和肉;”何……为”,何

必……呢,为什么要……呢,“为”,句末语气词,呢。第三句中,“闻”,听说;

“先”,先一步;“后”,落后一步;“即”,就;“制”,控制;“为人所制”,被动

句,“为……所”,表被动。

【点睛】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赔罪

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之北作战,我在黄河之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

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

生了嫌隙。”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

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也就是范增。沛公面朝

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

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

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杀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

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

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

“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

公。

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

“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

啦!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交叉持戟的

卫士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

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项王伸

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

哙。”项王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拜

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王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整猪肘。樊哙把盾

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

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那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之

心,杀人无数,好象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象唯恐用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了他。怀王

曾经和诸将约定说‘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让他在关中为王。'如今沛公先击败秦军进入

咸阳,连毫毛那么细小的财物都没敢动,封闭秦王宫室,把军队撤回到霸上,等待大王您

的到来。特地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沛公如此劳

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这只能是走秦

朝灭亡的老路,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一番话说得项王无话回答,只是

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来。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

出来。

沛公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

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如今

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

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拿来白

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您替我

献上吧。”张良说:“遵命。”这个时候,项王部队驻扎在鸿门一带,沛公的部队驻扎在

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扔下车马、侍从,脱身而走,他独自一人骑马,樊哙、夏侯婴、

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徒步奔跑,从骊山而下,顺着芷阳抄小路而行。沛

公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就进

去。”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戎,字潘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

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

墟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

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

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

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溶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

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蠕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

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

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

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

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

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

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

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

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蟒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

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解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娇虽寝苫

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

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注]烷①(xiao):怒吼。婢②: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B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C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

PrfcBtTMCAo”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

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

才能站起。

D和崂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崂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

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矫更让人感到忧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5分)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5分)

参考答案:

4D(坐,被定罪)5c6C

7、(1)钟会讨伐蜀,路过时与王戎告别,i可有何计策。

(2)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糜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

名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根据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15个字以内)

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拼房”一一1500元

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拼卡”一一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

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一一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

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拼”:□□□□□□□□□□□□□□□

参考答案:

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做某事。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中带有“拼”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拼”的目

的在于节约用度;“拼”的方法是几个人合伙做某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张老师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后,针对班上同学语文水平的现状,讲课时分层

指导,同学们进步很快。

②在网络文学极大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_________

的现象,不少网络文学作品缺乏积极的社会意义,格调低俗。

③每逢“五一”“十一”,许多大学生喜欢外出游玩,但他们面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

的状况,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益受损事件频发。

A.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参差不齐

B.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参差不齐

C.参差不齐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D.良莠不齐参差不齐泥沙俱下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

齐或水平不一。泥沙俱下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

于事物。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

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第一句中,是说班级同学语文水平不一,应使用“参差不齐”。第

二句中,是说“网络文学”中好坏混在,是指物,应使用“泥沙俱下”。第三句中,是说“旅游

服务从业人员”好坏混杂,是指人,应使用“良莠不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

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参差不齐”偏重水平、质量,无关于品质、思想。第三,辨析用

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泥沙俱下”既可指人,也可指

物;“良莠不齐”只能指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

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

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

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4月4日,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布,中国作家曹

文轩顺利摘得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蝉联此项桂冠。

B.中国发射天宫二号的主要目的是为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

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

C.20年前,马氏“兄弟”因“诚”结缘;20年后,哥俩又因“诚”重聚。马氏“兄弟”

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平凡人身上蕴藏的信守承诺、诚比金坚的力量。

D.近日,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董明珠虽然在上市公司

格力电器的职务没有发生变化,但格力”去董明珠时代”的拐点也许就要到来。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蝉联”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与“首

次”矛盾;B项,“主要目的是为”句式杂糅,删去“为”字,“考核”缺宾语中心语,

在句末加“相关技术”;D项,语序不当,“虽然”移至“董明珠”前。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

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

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

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主要目的是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0.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内容。(6分)

I中国人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