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含解析)_第1页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含解析)_第2页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含解析)_第3页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含解析)_第4页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泌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

(含解析)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练习题-01

一、文言文阅读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孙会宗书

杨辉

辉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余,其友人安

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悻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

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作宰相子,

少显朝廷,一朝暗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

“悻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遭遇时

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目蒙,赐书教督以所

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

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作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

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

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澄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

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

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

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

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

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

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

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

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

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

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悻幸有余禄,方

汆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悻亲行之。下流之

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悻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

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

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

夫之制而责仆哉?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悼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

/誉之有

B.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作者/犹随风而靡/尚何

称誉之有

C.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悻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

誉之有

D.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悼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

/誉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侯”,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称彻侯、列侯。

B.“奴婢”,旧时指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劳役的人,通常男

称婢、女称奴。

C.“缶”,瓦器,用来盛酒浆,秦人常击打这种酒器作为歌唱的

节拍。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悻的好友孙会宗见他失去了爵位,在家中做事过于张扬,

于是写信劝告杨辉为人要低调,不要经商,也不要与宾客多交往,是

真心为杨悻着想。

B.杨悻说做官时未能有所建树和表现,来宣扬道德教化,又不

能和众同僚同心协力,帮助朝廷完善所疏漏的事情,表现了未能胜任

官职的自责之意,因而对被免去爵位没有什么意见。

C.杨辉说自己背负了窃取官位吃白假的罪责很久了,因留恋官

位俸禄贪图权势而遭遇变故,实是愤激的反语,是为自己横遭毁谤失

官鸣不平。

D.杨悻借用董仲舒的话强烈表达了自己甘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

百姓的愿望,表现了他桀瞥不驯的个性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

(2)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

5.清人余诚评此文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

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

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技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

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

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

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僧又

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

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

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

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

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

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

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

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

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

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顽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

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

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连客,

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

“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B.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C.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D.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钵,是指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

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一

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

食之用。

B.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少

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是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个武术体系。

C.尼僧,在佛教中,女子出家为尼,梵语叫作比丘尼,又叫尼

僧,也叫女僧,或叫尼众,俗称尼姑。

D.《聊斋志异》,明代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

世界,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

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

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

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

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

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10.作者想借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琴子传

顾天石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

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

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

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

绝笔不为文矣!”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②,

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③谪雷时,

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鹏鸽作“行不得

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

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

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

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

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

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

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

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

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

“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

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

“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

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

《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焚琴子生至康

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辟疆园文钞》,有删减)

【注】①策:策论。②《逐鳄文》: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

散文,借劝诫鳄鱼搬迁来鞭笞当时祸国殃民的藩镇大帅和贪官污吏。

③寇莱公:寇举,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

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B.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

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C.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

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D.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

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科举时代各省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中试

者称为“举人”。

B.“童子”即童生。明清时期,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

称“童生

C.《广陵散》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古琴曲之一,三国时期曹魏嵇

康以善弹此曲著称。

D.“号”也叫“别称”“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号和名必

有意义上的联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采很好,在乡试时他

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焚琴子琴技精妙,曾改换姓名带着琴游于八闽,王公大人争

着邀请他,听他弹琴。

C.焚琴子常常喝酒后大发议论。谈论古今得失,即使老师、儒

生和商人也难不倒他。

D.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毁

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寇莱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

哭之哀。

(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15.焚琴子“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他人而哭的事件。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

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

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

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

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

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

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

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

善荆轲可使也J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

“敬诺J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

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

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

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

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

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

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

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

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

国之大事,臣弩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

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

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

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避席,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

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C.足下,对对方的称呼。一般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含有瞧

不起的意思。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

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鞫武、田光以及接见

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

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

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到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

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

而刺杀之。

20.田光为何自刎而死?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

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

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

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开限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

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

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

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

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

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

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

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

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

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i争,以为明智,不亦

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

等弦、韦(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

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

志,敬伫德音。

【注】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

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

2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当:处于

B.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

C.纵情以傲物物:事物

D.此非贻厥子孙者厥:相当于“其”

2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

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

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

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

为治也

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

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

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

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

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

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

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

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

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25.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

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

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

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

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

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

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

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

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乙)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

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

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刑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

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

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

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

/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B.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

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C.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

/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D.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

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27.下列对上述两个文段内容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光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来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

王安石逐一举例进行了反驳。

B.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为征求大臣的意见,就亲自去拜访了

王安石,听取他的看法。

C.司马光认为皇帝过于器重王安石、韩绛和吕惠卿,使得他们

独断专行,对此皇帝表示赞同。

D.从王安石给司马光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持立场、

全力维护变法的改革者的形象。

28.下列有关文段甲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提出谏议规

劝,所以,“答司马谏议书”可以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

B.《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

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

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

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D.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

荀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29.翻译文中划线句。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30.王安石认为不能重用司马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

概括。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

大欲,诸侯之所太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

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秦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

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

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

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

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

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

魏。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

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

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

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贝U韩、魏

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

下之势邪!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撰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

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若此,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

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

国,可不悲哉!

(有删减)

(三)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

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

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

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呈俄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

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

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

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____与:亲近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仪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

3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韩国、魏国阻挡在秦国(向东进攻)的要道上,掩护着靖山以东

的国家

B.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秦国)没有对韩魏两国的顾虑,因为韩魏两国在秦国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就能够在秦与韩魏之间保全自己的国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

33.选出下列对课文《六国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

在阐述这一论点的过程中,作者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人们在分析战争

成败时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运用

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从而

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秦之得、诸侯之失,祖父

之艰难、子孙之不甚惜,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

C.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

期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

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论点。

D.第三段总结齐国、燕国、赵国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

秦国,并假设这三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他们三国胜败存亡的命

运就不能被轻易判定了。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5.①苏洵、苏辙、杜牧认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

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②六国灭亡的原因还可能与秦国实力大增有关。请结合《谏逐客

书》内容分析秦国实力大增的原因。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妻书

(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

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

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

能毂?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

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3)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

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

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

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乎?

(4)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

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

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

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

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5)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

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

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

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

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

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6)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

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

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

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

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

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

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

手书。

(8)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

为吾担忧

B.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

吾担忧

C.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

吾担忧

D.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

为吾担忧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眷属:这里特指夫妻。

B.意映卿卿如晤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C.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

地方,即在阴间。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四鼓:即四更,指夜晚

2点〜4点。

3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

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B.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反映了

一个民主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

福观。

C.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既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

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

D.理贯于情,情中见理。全篇语言华美,感彩浓烈,体现了英

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毂?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与妻书》中作者是以什么主线来表达衷情的?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xi)、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①以吾一日长(Zha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

吾知也!,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e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以师旅,因之以饥像;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

夫子哂(Sh4n)之。

“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e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③“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u)春者,春服既成,冠(guðn)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yI),风乎舞零(yu),咏而归。”

夫子喟(kui)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J

0:“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

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B.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

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

C.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

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

D.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

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

4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一一优柔寡断,缺

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一一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一一忍让谦

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一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宗庙

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

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

这里都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D.小相:相,假相的谦称。小相,古代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

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5.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

特点?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我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

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

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

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

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

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

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

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

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

不易吾言矣J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谀行,放淫辞,

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

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

兽至/

B.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

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

禽兽至/

C.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

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

禽兽至/

D.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

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

禽兽至/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

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

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

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

贤圣帝王;传说其治理过洪水。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

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

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

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

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天下大悦。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50.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试卷第18页,共18页

试卷第17页,共18页

参考答案:

1.B2.B3.B4.(1)向你说出我鄙陋的蠢念头,

似乎是忤逆了你的指教,而为我自己文过饰非。

(2)我私底下想,我的过错已经很大了,行为已经很恶劣了,

长久做个农夫直到死吧。5.看似平直,实则曲折,即表面上看

似是平直的叙述,背后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此处是指杨悻为自己

鸣不平的表现。比如第四段中“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家

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

仰天抚缶而呼呜呜“,联系后文来看,这段平直的叙述中实则是对孙

会宗信件内容中随世俗之意批评自己的驳斥,为自己被认为是“淫荒

无度”行为进行辩解,流露出作者内心深深的不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

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讽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

我呢?

“众毁所归”,“众”是“毁”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AC。

“尚”表示语意递进一层,引起复句的后句,一般放在后句句首,

在其前断开;“称誉”是个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通常男称婢、女称奴”错误,“奴婢”,通常男称奴、女称婢。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因而对被免去爵位没有什么意见”错误,根据原文评价“作

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暗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和他自己信件

最后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可见,

实际包含着对自己无辜被免去爵位的不满。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言”,说出;“愚心”,愚蠢的念头;“逆指”,忤逆了你的

指教;“文过”,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过错。

(2)“窃”,私下;“过”,过错;"亏”,恶劣;“没世”,指终身,

直到死亡。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平直处皆曲折”,意思是看似平直,但实际上暗藏曲折深意。

本文杨悼全篇看似直接在叙述自己的遭遇,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

自己无辜而“语言见废”“内怀不服”之意。

文中例子如第三段“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身幽北阙,妻子满狱”,虽然自称是“怀禄贪势,不能自退”,却仍旧

指出自己是“横被口语”,可见他内心对于自己无辜被罢黜内怀不满,

并不心服口服。

“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

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此处

说自己退隐后打算做个农夫,为国家交税直到死去,即自己已无心再

涉足官场,然而却依然招致他人(此处显然更指写信的孙会宗)的非

议,流露出“进也错”“退也错”的强烈不满。

第四段中“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

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

呜呜”,联系后文”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悻者犹

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来看,这段平直的叙述中实则是对孙会宗

信件内容中随世俗之意批评自己的驳斥,为自己被认为是“淫荒无度”

行为进行辩解,流露出对友人不理解自己还随世俗一起来指责自己的

不满。

参考译文:

杨悻丧失爵位,回家闲居,就治理产业,建造房舍,靠家产自取

欢乐。一年多以后,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一个有见解有

谋略的人,写给杨辉一封信,规劝告诫他。对他说大臣被废黜,应当

关起门来惶恐地反思,表现出值得怜悯的意思;不应当治理产业,结

交宾客,有人赞美。杨辉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在朝廷中就名声显扬,

因一时糊涂,语言有失而被罢官,心中不服。他答复孙会宗的信说: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

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郎官。又遇到非常事变,

因而获得爵位。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遇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

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

遗憾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

见。向你说出我鄙陋的蠢念头,似乎是忤逆了你的指教,而为我自己

文过饰非;沉默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

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

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

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

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居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

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

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

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全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

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

无法计量。君子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

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我私底下想,我的过错已经很大了,行为

已经很恶劣了,长久做个农夫直到死吧。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

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

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

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也有结束的时候。我

获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

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

在秦地,因此我擅长唱秦地的民歌;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

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

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辛勤种田,

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

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

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

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

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

不屑而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

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即使是素来了解

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讽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

是说过:'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

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

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

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如今正当大汉朝的鼎盛时期,祝你飞黄腾达,不要再来同我多说。”

6.D7.D8.C9.(1)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

走遍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2)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

她。10.思想上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

她,不然,腿已经断了!

本题中,“不然”指如果不这样,后面应断开,可排除AC;

“何为”指为何,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明代”错,《聊斋志异》为清代短篇小说集。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

辞而去”错,文章中说到“僧忽一脚飞掷",并没有说是为了惩罚李

超;“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也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又数日,僧辞去”,

只是说过了几天僧人离开,并没有带有感彩。

B.“尼僧……争强好胜”错误。“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不符,

原文相关表达为“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意思是“她甘拜下风”,

“争强好胜”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

D.“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误。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式

的文章,主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不是要表现武术

技巧,应是重在描写人物的性格。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以”,凭借;“罔”,没有。

(2)得分点:“固”,坚持;“诘”,追问。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武技》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讽刺性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通

过李超的两次角斗,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

第一次角斗,写李超从少林寺僧习武,方学得一点皮毛,便骄傲

起来,自以为对师父的本领“已尽能之”,他师父叫他与自己一角高

低,他仍不醒悟。在角斗中“时时蹈僧瑕”,不自量力地欲击败师父,

结果被师父忽起一脚,踢了个“仰跌丈余”,惭沮万分。

第二次角斗,写李超武艺精进之后,在济南遇一卖艺的女尼招一

观众下场“一扑为戏”。李超忘了过去的教训,又“意气而进”。他见

女尼“年少”,外表“文弱”,就看轻她;把女尼的主动看作胆怯,好

名喜胜,步步进逼,结果被女尼并拢五指一掌,打得“蹶仆不能起

这两次角斗,一僧一尼,一长一幼;前次是僧人请角,后次是李

超自己请角;前次遭脚踢,后次被掌削;前次是仰跌,后次是“蹶仆”

(趴下);前次摔得轻,后次摔得重。前后一一照应,前次角斗是后次

的铺垫,后次角斗失败得更惨,则是骄傲自满而又不汲取教训的必然

结果,这就使故事具有一种道德训诫的意义。

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山东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一次,

有个和尚托着饭钵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非常感激,便说:

“我是少林寺出身。会点武术,让我传授给你吧。”李超大喜,留和

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学武术。三个月后,李

超对武术相当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问他:“你感到行了吗?”李

超回答说:“行了!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和尚笑着叫李超一

试身手。李超就脱掉衣服,在手心里唾了一口,时而像猿飞跃,时而

像鸟落下,翻腾跳跃了一阵子,骄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着说:

''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到手了,让我们比个高低吧J李超

欣然同意,当即各自交叉双臂,摆出架势。接着在支撑、格斗、抵挡

的较量中,李超不断寻找和尚的破绽;不料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

已仰面摔出一丈多远。和尚拍手说:“你还没全部学会我的本领啊!”

李超用手撑着地面,惭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告辞走了。

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一次,李

超偶然到济南,看见一个年轻的尼姑在场上耍武艺,四周围满了观众。

尼姑对观众说:“翻来覆去,总是我一个人,也太冷清了。有爱热闹

的,不妨下场交手玩玩。”这样说了三遍。大家相互看着,最终没有

应战的人。李超在场边,不觉手痒,信心十足地走进场内。尼姑笑着

向他合掌致意。刚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说:“这是少林宗派啊。”

马上又问:“你的老师是谁?”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

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尼姑抱拳说:“憨和尚是你的老师吗?要是

这样,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几次要求比试,尼姑不同意。

那些围观者极力怂恿,尼姑才说:“既然你是憨师的弟子,我们就是

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双方领会意思就行了。”李超嘴上答应

了。但他看尼姑长得文弱,因而轻视她;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

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两个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尼姑却

突然停住了,李超问她为什么,她只笑,不说话。李超认为她胆怯了,

非让她再较量不可,尼姑才又和他比起来。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

尼姑踢去。尼姑并住五指向下削他的腿;李超只觉得膝下像刀砍斧劈

的一样,跌倒在地起不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鲁莽了,冒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