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第页清华法学院历史沿革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中国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于1911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改称清华学校,并于1925年开办大学部,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量品学兼优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在1909-1929年清华早期派出的历届1000多名各类放洋生中,有150多名学习法政,他们就读于哥伦比亚、耶鲁、芝加哥、普林斯顿、哈佛等名校,回国后在中国近现代法律和外交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著名法学家钱端升、燕树棠、王化成、萧公权、浦薛凤、知名法官梅汝璈、知名检察官向哲浚、行政干才张福运、吴国桢、优秀外交官唐悦良、杨光泩等都是这个时期毕业于清华或通过清华考试出国留学的。法政教育在清华有很长的历史。早在留美预备部时期,校内就颇具法政氛围,设置有如政治学、国际法、比较政制、公民学、劳动法等课程,“偏公法”、“国际化”是当时法政课程的特点。当时的学生们热衷于各种演讲辩论比赛和法政社团活动,关于时事法政之激烈演讲辩论开当时国内高校风气之先;他们以学生会和学生法庭为自治和推行司法理念的试验场,以《清华周刊》为平台发表对时政之看法;在“五四”、“三一八”等爱国运动中,清华人的身影亦颇为活跃。二从1925-1952年,清华开展了系统的法政教育。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后,次年便成立政治学系,并开始在政治学系开设比较系统的法律课程。清华改为大学后,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正式设立法学院,院长为陈岱孙先生。当时采取大法学之理念,法学院下设政治、经济二系,法律学系因学校经费不充裕等原因暂缓设立。当时政治学系开设的法政课程有法学原理、国际公法、宪法、行政法、民法通论、刑法通论、中国法制史、国际公法判例、国际私法、国际组织、政治学概论、行政学原理、近代政治制度、市制度、市行政、国际关系、近代中国外交史、西洋政治思想史、议会制度、独裁政治、中国政府、地方政治、近代政治思潮、当代西洋政治思潮、中国政治思想等。这一时期名师荟萃,主要法政教员有余日宣、吴之椿、浦薛凤、萧公权、赵凤喈、陈之迈、王化成、程树德、燕树棠、钱端升、张奚若等。当时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权威恪尔温教授讲授政治问题、哈佛、芝加哥大学的国际法学权威莱特教授讲授授国际法。从1925到1937年,清华的法政教育迅速地发展,其实行通识教育,在专业课程上既注意国际问题,亦重视中国的国情,培养了曾炳钧、邵循恪、张企泰、邹文海、王戆愚、王铁崖、龚祥瑞、楼邦彦、俞国华、戴克光等众多著名法学大师和优秀人才。这个时间段法学院的经济系中,也培养了梁方仲、杨联陞、戴世光等众多著名学者和优秀人才。依照当时的大学组织法,法学院应设法律学系,梅贻琦校长也认为“法学理论之研究,为大学中所应注重,而为普通法校所忽视者,故愿于此方向,一为矫正”。经过数年筹备,1932年经教育部批准,法学院正式添设法律学系,并提出“本学系宗旨,系对于应用及学理两方面,务求均衡发展,力避偏重之积习,以期造就社会上应变人材,而挽救历来机械的训练之流弊”。此时由燕树棠先生主持系务,并在师资、图书和招生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然而当时政府有“发展理工、限制文法”的教育政策,兼以日寇入侵庚款停付的财政危机,教育部迭令清华大学停止招收法律学系学生,系务遂于1934年中断,所有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学生所需要的法律课程,仍附设于政治学系内。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先负笈南下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千里跋涉至云南,在1938-1946年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共建法商学院,下设法律、政治、经济、商学四系,后社会系亦并入。法商院长先后为方显廷、陈序经和周炳琳先生,法律学系由燕树棠先生担任系主任、政治学系由张奚若先生担任系主任,法政教员有张佛泉、钱端升、王化成、戴修瓒、蔡枢衡、芮沐、罗文干、崔书琴、邵循恪、赵凤喈、龚祥瑞、楼邦彦吴之椿、浦薛凤等先生。民族危亡之际,三校精诚合作,求同存异,法商学院的师生们以刚毅坚卓越之精神,撰写出一批经典名著,培养出如陈体强、端木正等著名法学家,并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参与国家事务,为抗战胜利作出积极贡献,为民主运动谱写新章,铸就了教育史上的一段奇迹。清华大学的法政研究生教育也有很长的历史。在梅贻琦校长的提倡下,清华大学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事业。1929年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开办研究院。1930年秋季,法学院开办法科研究所,以为“大学毕业生中成绩优美、富有研究兴趣者研修之所”。法科研究所设政治、经济二学部,政治学部招收公法(宪法或国际公法)、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方向的研究生。政治学部招考新生,非常严格,每年仅取一、二名。政治学部开设的必修和选修的法政课程有:政党论、不列颠帝国、近代政治制度专题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研究、英国宪法史、条约论、近代中国外交史专题研究、柏拉图政治哲学、卢梭政治哲学、当代政治思想问题、西洋政治思想专题研究、中国政治思想专题研究等。其学术训练严格,培养的学生中不少考取了当时难度颇高的中美、中英庚款考试,出国留学。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先生曾在清华研究院法科研究所学习,并于1936年取得硕士学位。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清华大学的法科研究所设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三部,政治学部下设国际法组和政治制度组。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法科研究所仍然为中国培养了端木正、罗应荣等优秀的法学人才。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在北京复校后,在梅贻琦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学院下重设法律学系,由赵凤喈先生担任系主任,政治学系由曾炳钧先生担任系主任。清华研究院法科研究所也一并恢复,由陈岱孙先生任所长,赵凤喈先生兼任政治学部主任。是时法律学系开始招生,并招收转学生。法律学系开设的法律课程已相当齐全,计有25种,几乎包含了当时所有的法律学科门类,还为其他院系开设法学通论等全校性选修课。在赵凤喈主任的主持下,法律学系非常注重专门知识的基本训练,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参考书多半是英文本与法文本,亦有中文及日文本,学生黾勉努力,教师兢兢业业,给清华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6月27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决定取消清华法律系,其学生转入本校各系或北大法律系或政法学院。1952年全国进行大学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的工业高等学校,清华法学院的政治系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政治、法律系以及辅仁大学社会系民政祖合并成立新设的北京政法学院;清华法学院的经济系财经部分、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相同部分与中央财经学院各系科合并成立新设的中央财经学院;突出国际化特色。例如,清华法学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开设英美普通法系列课程的法学院,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外国法律学生和法律人士开设的开设中国法硕士学位(MasterofLawsPrograminChineseLaw)项目的法学院。法学院学生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学位生比例达到15%-20%。清华法学院秉承“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法律以明理为己任”的理念,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法学院办学理验,力图把“经院式”的法学教育转变为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即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精深的法学知识和理论,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灵活运用法律的技能、方法和综合素质,学会如何像律师那样思考,培养法律人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法律推理能力,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参与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正确的育人理念指引下,法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法律人才,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以2010年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