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培训科技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培训科技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培训科技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培训科技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培训科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

主讲教师:卢莎副教授CONTENT主要内容15432病例故事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难点)免疫性防治原则(重点)我是老张板砖之祸医院就诊收治入院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出现症状诊断为破伤风除夕初八上午出现外伤初八下午初八下午初八下午正月十五张口困难,吐字不清,转头困难,背部抽搐根据外伤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不治身亡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重新处理伤口多器官功能衰竭板砖之祸祸之元凶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Properties)破伤风梭菌鼓槌样是典型形态无氧电镜下有氧光镜下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Properties)祸之元凶0202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粪便土壤尘埃两大要素前提无氧芽胞只要受伤就会得破伤风吗?02╳伤口深而窄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典型外伤致病性(Pathogenicity)致病条件破伤风梭菌是如何对人致病的呢?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主要致病物质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致病性(Pathogenesis)感染部位离中枢越近,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致病机制多数潜伏期7-14天毒素从伤口转移至中枢(通过神经末梢、血液、淋巴液)转移时间临床潜伏期≈致病性(Pathogenesis)致病机制运动神经元控制骨骼肌的运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控制运动神经元致病性(Pathogenesis)致病机制破伤风痉挛毒素中枢神经系统封闭中间抑制性神经元阻止其释放抑制性递质全身骨骼肌强烈收缩致病机制咀嚼肌表情肌颈背部腹部四肢咽部肌肉呼吸肌张口困难牙关紧咬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板状腹屈肘屈膝呼吸困难临床表现受累肌肉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极强,微量毒素即可致病免疫性(Immunity)在患者体内无法引起免疫应答毒素迅速和神经组织牢固结合抗毒素只能结合游离毒素对已经结合的毒素无效外毒素类毒素(中和抗体)免疫特点抗毒素=下节预告破伤风梭菌的防治原则抗毒素可中和游离的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为三种典型外伤主要的致病物质是破伤风痉挛毒素;可阻止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引发全身骨骼肌强烈收缩破伤风梭菌是G+专性厌氧菌;典型形态为“鼓槌样”小结1234思考题1.破伤风这种疾病它会传染吗?它的传染源或感染源是?2.史料记载,蒙古骑兵打仗前会将弓箭头插在动物粪便中放置一段时间,这样会增加弓箭的杀伤力,请试着解释其中原因。选择题1.关于破伤风梭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革兰阳性,具有周鞭毛B.典型形态为“鼓槌样”C.通过伤口感染,细菌入血致病D.芽孢抵抗力强正确答案C2.破伤风抗毒素的作用是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B.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C.抑制破伤风梭菌的生长D.补体参与下溶解破伤风梭菌正确答案A观看谢感医学微生物学参考资料:《医学微生物学》主编:严杰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医学微生物学》主编:张凤民

肖纯凌

第三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课外阅读推荐:文献[1]YenLM,ThwaitesCL.Tetanus.Lancet.2019Apr20;393(10181):1657-1668.doi:[2]StockI.WundstarrkrampfundClostridiumtetani[TetanusandClostridiumte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