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吕梁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4年吕梁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4年吕梁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4年吕梁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4年吕梁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吕梁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2024.4.18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作品要实现跨界、出圈,作家必须在创作中反映时代要求、人民心声。文学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存在着一根永远剪不断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人民群众最深的关切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文学工作者都必须思索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具体实践来看,就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善于从民生冷暖中汲取灵感,敏锐捕捉人民的聚焦点、兴趣点:要善于从万家忧乐中挖掘情节语言,让文字多些泥土味、多些百姓情;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提炼主题,用文学的形式加以反映,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这是当前一些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写作者个人的喃喃自语,很难得到读者的情感认同,更谈不上跨界、出圈的可能。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学写作都必须书写公共事件、公共人物,很多作品写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但却折射出时代的沉浮。近年来,“素人写作”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用原汁原味的语言书写自我的生活,细致入微地呈现现实的复杂纹理,勾连起广泛的时代情绪,赢得读者的广泛共鸣。创作出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是我们真正推动文学跨界、出圈的基本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科技可以成为推动文学变革的手段,却不应该成为弱化人文精神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削减艺术美感的挡箭牌。文学是人学,时代呼唤真正能够抵达人心的文学作品。文学要能感动人心,需要作家在思想和形式上有充分的考量。不管载体、平台如何更新换代,文学的基本品质应该保持。(摘编自邱海军《写时代、写人民,文学方能出圈》)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材料二: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已悄然发生变化。一个直观的现象是,有些作家不再是闭门著书“离群索居的个人”,而是频繁出现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里的“文化名人”。例如作家余华拥有超高播放量的短视频,就是通过剪辑余华接受采访时幽默风趣的回答,展现出他机智又接地气的人设,这显然不同于文学教科书上作为先锋作家的他的风格。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它们指向的正是当下文学界热议的“文学出圈”话题。“文学出圈”的前提是文学有着假想或者既定的圈层,并长期固守于圈层之内。这个圈层正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主要是印刷媒介)建立起的严肃文学或者说精英文学。这可能使得文学在相对封闭的传统秩序和过于稳固的审美品格中自得其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学不断尝试突破文学的圈层和壁垒,通过凸显文学介入公共生活的能力,使文学有了更广阔的触角伸向社会。目前,“文学出圈”的现象可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文学的“综艺化”。近年来,文学逐渐渗透到娱乐综艺之中,甚至成为综艺节目的资源,是值得关注的新现象。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馆策划的漫谈节目《文学馆之夜》聚焦不同主题,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人士展开漫谈。“让我们谈论与文学有关的一切。”节目在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从文学经典出发,反观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在延续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赋予其新的意义。其二是文学的“影像化”。这个文学的“影像化”指的是,作家以直接出镜的方式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和表演。2020年,两部以中国当代作家为主角的文学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文学的日常》播出。前者以“故乡”为主题展开叙事,呈现人文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如何滋养作家的心灵和写作;后者借好友拜访知名作家的形式,在彼此对话与走访中,展示作家对时代和生活的感悟。两部纪录片通过文学与影视的相互融合,将文学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并借助自然景观、内心独白等手法,让观众更真切地与作家一起感受和文学有关的生命体验。其三是文学的“盛典化”。2022年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举行,盛典依托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将庄重典雅的大型文学颁奖典礼与气氛热烈的电视台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充分融合”。这种文学的盛典化,被视为“以年轻形象构建文学传播新范式”。2023年的“花城文学盛典”“芙蓉文学盛典”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不仅实现了文学与艺术的联动,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了文学的影响力,成为“文学出圈”的成功案例。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今天,文学不仅不再局限于纯文学,也不再是静态的客体对象或文本结构,而是媒介融合时代的动态事件,甚至有着比以往更加丰富包容的形态。当然,过度泛滥的短视频会让文学的传播局限于碎片化的方式,并可能曲解作家作品的原意,也不利于培养受众的专注度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是需要警惕的。(摘编自杨毅《媒介融合时代,文学的“出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大民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主题和语言,使文学来自人民,反映生活,这样才有出圈的可能。B.《文学的故乡》《文学的日常》以当代作家为主角,让文学和影视相互融合,使读者对作者更熟悉,引导观众感受与文学有关的生命体验。C.“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利用文艺形式和新媒体技术开创了文学“盛典化”的先河,引发业内展开了类似探索。D.媒介融合时代,文学脱离纯文学,由过去的静态转变为动态,形态更加丰富,但也要警惕短视频过度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人写作”赢得读者共鸣、引发文学界关注,可见无论文学作品用怎样的方式书写,最终要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B.互联网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改变了文学形态,拓宽了文学发展空间和传播途径,带来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变化。C.“文学出圈”势在必行,一方面严肃文学需打破固有圈层,将更广阔的触角伸向社会,另一方面新媒介也提供了技术支持。D.新的媒介时代,不仅一些作家从文字背后走到屏幕前,而且各种“文学出圈”现象展现出无限魅力,使读者对文学产生颠覆性认知。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并以“脐带”为喻,强化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B.材料第三段联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指出文学要出圈就应反映生活的真实。C.材料结尾段在总结全文的同时,也指出了科技的利弊,体现出文章的思辩性。D.材料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我在岛屿读书》节目邀请知名作家在海南“分界书屋”聊文坛往事,谈阅读、写作与生活的意义。B.莫言、毕淑敏等作家进驻抖音,借助短视频分享点滴感悟,成为拥有百万级粉丝的创作者。C.根据金宇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繁花》引起热烈反响,电视剧的热播又带动了原著的热销。D.《收获》杂志与《收获》App联合发起线上文学漫谈活动“无界文学夜”,在微信视频号播出。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5.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学出圈”展开,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米茶历(节选)田芳妮樱桃花硬是要撑伞了,山上又落了一层樱花雪。雪虽极轻柔,熠熠似山樱桃树下散淡落英。可樱花雪还是缓慢了春,高山上的春茶更是被歹势了好几个春日。长江畔柔软起来的垂柳晒出新芽色,枝梢拨弄着滨江品茶人的渴盼。去年喝过高山手工茶的女警张君又催茶:芳啊,等一米茶园的新茶尝春。有一年,芳让哥嫂在山上帮忙买几垄茶。哥哥说万把块钱能买多长一节儿茶垄哦!芳央求哥哥:“买得到一米就买一米,买得上一丈就买一丈呗。”后来,哥哥动员芳买了这片山坡,种了这坡茶。初心是有一米都开心的,就叫了这个名儿。芳提着篾篓儿,走进雾氛子雨里。采摘一日,得六百克新芽。老战士【注】架起柴火时,桂尔姐簸着竹篮儿,责怪姑娘:“还是没圆身子的雪宝宝啊,我这个醒头包姑娘哦,赶急忙慌地摘,抛洒哒哟。”柴火燃起来,铁锅烧得热气袭人脸面时,篾箕里差些时日才会芽苞饱满的雪宝宝被一个突兀的震颤簸入锅中,烫得跳了起来。老战士粗大的手翻抖着它们,稚嫩的茶气从热锅里冒上来,朦胧着炒茶人一张老而祥和的脸。桂尔姐手把细篾筛,命:“起!”锅中那双粗糙的手十指按提,悬腕一抖,一锅跳跃的嫩绿便起到了篾筛里。桂尔姐当门迎着春风,急急簸动着篾筛。雪宝宝滚烫的身子经风透过,立时凉了下来。凉下的雪宝宝没落上竹篾,桂尔姐一送一簸,道:“杀青!”两个制茶的老把式不道究竟地配合着,默契地考验徒儿,看她手到、眼到,心悟到了没有。芳知道自己把茶宝宝摘得疼到母亲心里去了,也不敢多言语。只眼里看着,心下揣摩着。柴火,是制作手工茶出不出得师门的最后一关。芳在火候上学了两年,第二年才挨呵斥稀疏了些。夜半悠火提香的工序完成,桂尔姐捏了一撮儿泡上。不足元气的雪宝宝单薄的身子在山泉水里浮沉,杯口弱弱地呼出极淡的茶芬。桂尔姐脸上挂着一层黑霜:“雨天摘的茶儿,你自己喝。”“儿”字尤其说得重重的。她上楼睡觉去了。老战士悄着声儿跟芳说:宝宝茶摘太小哒哦,本来就味淡,又是雾雨子天采摘。你妈说了,采茶得大晴天,大太阳晒过的茶香些,味长些。以后莫再破她的规矩了哦。芳独自喝了那杯极境淡茶,幽水入腹,杯子却搁置在心里,鸡叫二遍了仍没睡着。又阴了一天。二天大晴。茶晒了一天太阳。手机天气里说天老爷要连晴三日。“一米茶园明天开园采摘,欢迎围观‘雪宝宝’诞生记,全程直播。”发完这条朋友圈,转身去准备三脚架、充电器、两百米电线拖排插。说好的直播,却遭遇停电。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开园茶,凉水寺的人称之笔宝子。所谓笔宝子,是旧时观山人家嫁姑娘时写“盒”(男方将聘礼入盒,请背盒的队伍背到岳父家,女方出嫁当日,岳丈再:将馈赠给女儿的礼金、礼品等吉礼入盒,谓之“打发”。盒乃漆正红色大木箱,以架记数)礼小楷的毛笔,没润过笔锋的样子。毛笔的宝子上绽开的是书墨香,茶园里的笔宝子上蘸的是茶香和春色,不输的呢。但桂尔姐说起幺姑娘茶园的开园茶时,却不说笔宝子。去年采开园茶时,她就对粗手大脚的老战士说:“你看幺姑娘茶园的这个品种,到底跟我们观山茶园的茶种不一样,她的笔宝子鼓楞楞的。你看外面这层茶毫,毛茸茸的、白晶晶的,像是裹着一层霜雪,我看她的笔宝子茶叫‘雪宝宝’最合适。”“莫说呢,你取的这个名字,当真是越看越像。”老战士琢磨着“雪宝宝”三个字,又说:“嗯,她引种的新茶比我们本地的宜昌大叶茶硬是要早半个月。我们的笔宝子像吃米汤长大的儿,她的笔宝子才是喝奶水长大的儿呢。‘雪宝宝’这名儿恰恰适合这些又嫩又白的茶儿。”——太阳还有一吹火筒高时,电来了。桂尔姐安排老战士先回去洗锅生火,准备炒茶。芳把手机往三脚架上一支,镜头里是三个围着灶台转的人。双锅双灶,却只生了一个灶膛的火。老战士跟幺姑娘透露,你妈今儿要让你见识“一锅出”。手工炒茶,手眼一刻也离不得茶,容不得分神。今年是一米茶园开采第三年,从采摘到制作,历练了三年,却是家师二人教“一锅出”头一回。采茶磨性子,炒茶练手感,火候练的到底是什么呢?徒弟一直以为是练的“速度与配合”。过了采、制、火三关,家师才会教谢师茶“一锅出”。芳内心激动,却屏息凝神按捺住。鲜茶下锅、干茶出锅的“一锅出”是只有多年经验的老手才能掌控得住的技巧。芳全副心思地领会着两位家师的技法和默契。这一晚,她才懂得了“火色”这句行话的内涵。灶膛里这般迅疾的火,铁锅里这般严峻的情形,分秒挥炒翻揉间,手法必须锋利,心法必须沉静、镇定。也是在化开“火色”的这一刻,她才突然明白两位家师常念的另一个词“翻关”。练习两年的柴火关里,芳可没少挨呵斥。原来家师一直说的“不晓得火色,就翻不了关”的那关,没藏在火里,也没躲在锅里,而是技艺在外亦在内的临危不乱、勇毅果敢的心理素养。直播间里静悄悄的,只有茶叶在锅里从噗噗声到无声……到渐渐有了茶香在铁锅里游移的摩擦声。受得起冷落也守得住真诚相待的人,留在直播间,一直到星星出现。繁星抛洒的夜空是奖赏给劳动者的,也是馈赠给直播间为数寥寥的访客的。炒手工茶的三个人凑在手机屏幕前齐声说:看我们山里的星子,多亮啊!(有删改)【注】老战士:芳的父亲,退伍后回乡侍弄茶园。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哥哥一开始对妹妹买茶垄并不支持,他说万把块钱并不能买到多长的,可在妹妹的坚持下,他还是帮助芳买了一米茶垄。B.桂尔姐懂茶爱茶,倾力培养女儿,但规矩大,要求严,有着封建家长的严厉和专制,是个典型的圆形人物。C.在对制茶工艺的理解上,芳和父母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既是因为年龄和经验带来的差距,也是由于时代观念所致。D.文中画线句含蓄有味,既表现出芳一家人完成制茶的愉悦心情,也暗示了芳家及整个乡村经济振兴的美好前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部分写女警张君催茶,引出了下文芳雾雨天采摘嫩茶及桂尔姐炒茶的情节,也暗示了一米茶园的茶品质优良。B.小说写到“雪宝宝”名称的由来时,先把毛笔宝子和茶笔宝子对照着写,又把“雪宝宝”与本地茶对照着写,笔法轻灵巧妙。C.小说详写了两次炒茶的过程,表现了桂尔姐和老战士两个制茶老把式的高超技艺,可见作者深入生活的真诚的写作态度.D.芳一家三口倾尽全力完成子有难度的“一锅出”,但直播间的访客却寥寥无几,暗示了芳借直播卖茶的方法很难成功。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芳想通过自播间来宣传茶山的地方风物,以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促进当地发展,请你根据小说的相关描写帮她写出文案要点。(5分)9.这篇小说散文化的笔调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美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于深草,要之隘路。”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为之奈何?”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武王曰:“善哉!”(选自《六韬》)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材料二:闰九月,东魏丞相高欢将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使高敖曹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西魏丞相宇文泰所将将士不满万人。泰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贲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距东魏军六十里。泰遣达奚武觇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兵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晡时,东魏兵至渭曲,彭乐盛气请斗,曰:“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欢从之。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等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李弼弟欄,身小而勇,每跃马陷陈,隐身鞍甲之中,敌见皆曰:“避此小儿。”泰叹曰:“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征虏将军武川耿令贵杀伤多,甲裳尽赤,泰曰:“观其甲裳,足知令贵之勇,何必数级!”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余人,余悉纵归。(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三》)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欢若至A长安B则人情C大扰D今及E其远来F新G至H可击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文中是到、至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含义不同。B.疾,文中指迅速,与《兼爱》中“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的“疾”含义不同。C.趣,文中同“趋”,指趋向,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含义相同。D.西,文中指向西行进,与苏轼《赤壁赋》中“顺流而东也”的“东”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武王向太公询问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制敌政胜的办法,太公从作战的时间、地点、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周武王很赞成。B.面对东魏的二十万大军的进攻,西魏不足一万的兵力难以与之抗衡,于是众将领认为不能立刻迎战,但是宇文泰认为机不可失,坚持出兵。C.达奚武等人趁着夜色,偷偷靠近敌营,获取了军中口令,乔装成敌方巡夜的人员,责打不守军规的士兵,了解到详细的敌情之后全身而退。D.西魏将士奋勇杀敌,李檦善战,令敌军避之不及,宇文泰感叹若李檦身高八尺会更加勇猛;耿令贵一番厮杀,浑身血色,宇文泰赞不绝口。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于深草,要之隘路。(2)泰遣达奚武觇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14.材料二中的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运用了哪些制敌之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游紫逻洞①(节选)陈与义我不愿封万户侯,愿向紫逻从公游②。郓州溪堂虢州洞③,未有退之诗可留。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廊庙之具千金躯,底事便着山岩里。祝融④不到林深处,客至五月怀貂狐。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注】①紫逻洞: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境内,韩愈曾到此游览。②这两句化用李白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③郓州在今山东,虢州在今河南,郓州溪堂和虢州洞都为当时风景名胜,韩愈曾在两处留诗。④祝融:上古火正之官,后世尊为火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要像韩公一样游览紫逻洞的迫切愿望,认为这远胜被封万户侯。B.三、四句将郓州溪堂、虢州洞两处名胜和紫逻洞比较,表达对紫逻洞没有韩愈题诗的遗憾。C.五、六句写紫逻洞的山清水秀,“竹饱千霜”一句将描摹自然引向评说人物,有过渡作用。D.九、十句以山林深窈,寒冷幽僻侧面衬托来此游览、身着貂裘的游客,隐含对他们的鄙薄之意。16.诗歌结尾两句总收全诗的景。事(人.感情深沉。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陈情表》中李密为表现凄凉境遇,用“,”两句描写了自己既少近亲扶持,又无童仆侍候的情况。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笔简练,先用“”写出周瑜的束装儒雅之态,再以“”借写曹军惨败凸显出周瑜的用兵如神之才。(3)小明来到黄河边,面对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雄伟景象,不禁想起了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句子,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春节将至,家家户户A,一片祥和的氛围,大门上那红彤彤的春联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意味着被寒冷沉寂覆盖一冬的大地已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比如,春联“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就描绘了春天来临的生动场景。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如春联“爆竹声中催腊去,寒梅香里送春来”就充分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尤其是以生肖更替来形容岁月流转的对联,如“玉兔欢歌辞旧岁,金龙起舞迎新春”就是一副大家B的生肖春联。春联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那些国泰民安、添福添寿、招财进宝、平安喜乐等各种各样的美好祝愿都可以在春联中C地表达,“年丰人增寿,春早福满门”“财如旭日腾云起,富似春潮带雨来”等就是体现。春联的创作者希望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无限丰富的内容,尽量注意上下联意义相关联但不重复,因此,前文提及的有关春联传递的三个方面的祝福之意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割裂的,如“()”就三个方面都有体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一”与文中加点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看了窗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读书。B.一片树叶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涟漪。C.老舍先生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D.这部电影一经问世就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20.下列各项中的对联,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3分)A.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B.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C.冰雪消融岁欲尽,和风送暖春将临D.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福气浓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他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正好可以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地吹。①,因为那哨子有粗有细。大街小巷,到处的呜呜呜,呜呜呜。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在我的家乡那里,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像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②?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像跑的,那么快,好像人能够看见似的,春天从老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呵。”而后很快地就跑过去了。春,好像它不知多么忙迫,好像无论什么地方都在招呼它,假若它晚到一刻,阳光会变色的,大地会干成石头,尤其是树木,那真是好像再多一刻工夫也不能忍耐,假若春天稍稍在什么地方留连了一下,就会误了不少的生命。春天它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地到另外的一个城里去,③。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结合文段内容以小城的口吻给“春天”写一段挽留的话。要求使用包含排比和反复修辞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90个字。(5分)四、写作(60ˊ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存竞争是被人们误解最多的进化论思想。人们习惯性地把生存竞争理解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以消灭对方为最终目的的种内竞争关系;人们甚至将其推广到了人和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上,产生了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表述这一意思时的措辞并不是“生存竞争”,而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在他看来,生存竞争除了激烈的成王败寇的种内竞争,还有“偏利共生关系”“共利共生关系”的种间竞争和努力发展自我种群、用时间赢得胜利的竞争。在这个“卷”文化盛行的时代,有人崇尚“丛林法则”,认为只有激烈竞争才能获得生存优势;有人认为竞争固然是生存基础,但想要长期生存,应谋求多种途径。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42024.41.(3分)D【解析】“文学脱离纯文学”错误,由材料二“文学不仅不再局限于纯文学”可知,文学是突破纯文学的限定,而不是脱离纯文学。2.(3分)D【解析】“使读者对文学产生颠覆性认知”错误,由材料二中“这显然不同于文学教科书上作为先锋作家的他的风格”“在延续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赋予其新的意义”“让观众更真切地与作家一起感受和文学有关的生命体验”“这种文学的盛典化,被视为‘以年轻形象构建文学传播新范式’”等句可知,这些“文学出圈”的各种现象是使读者对文学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不能理解为是颠覆性的认知。3.(3分)B【解析】“从正反两方面指出文学要出圈就应反映生活的真实”错误,材料一第三段通过阐述当前一些文学作品存在问题和“素人写作”引起广泛关注,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文学创作要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4.(3分)C【解析】由材料二中“这个文学的‘影像化’指的是,作家以直接出镜的方式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和表演”可知,C项只提到把小说进行改编并拍摄成电视剧,这是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不属于材料二所提到的文学的“影像化”。5.①材料一侧重文学创作,强调只有坚定人民立场,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才能实现“文学出圈”。②材料二侧重文学传播,在分析“文学出圈”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文学出圈”现象的三种类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3分)D【解析】A项“他还是帮助芳买了一米茶垄”错误,原文是“后来,哥哥动员芳买了这片山坡,种了这坡茶”,且芳的初心是有一米都开心的,并不是真的只买到了一米。B项“有着封建家长的严厉和专制,是个典型的圆形人物”理解有误,桂尔姐精熟茶事,讲规矩是因为严师出高徒,并非封建家长的专制,也不是典型的圆形人物。C项“也是由于时代观念所致”理解有误,在制茶工艺上,芳曾对火候练的是什么和“翻关”的理解不到位,主要是因为年龄和经验不足,与时代观念没有关系。7.(3分)D【解析】“暗示了芳借直播卖茶的方法很难成功”理解有误,直播间访客寥寥无几,一是因为芳的直播刚刚开始,二是因为时间已经很晚。8.①来茶山,品尝嫩白清淡的“雪宝宝”茶。幽香一缕,沁人心脾。②来茶山,赏优美的茶山环境。这里有“落了”“樱花雪”的高山、“长江畔”的“垂柳”、“雾氛子雨”“繁星抛洒的夜空”等,清新自然。③来茶山,感受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跟着茶农晴天采茶,体验制茶过程,了解嫁姑娘写“盒”等茶山地区风俗。④来茶山,领略原汁原味的地区方言。听听“歹势”“醒头包姑娘”“抛洒哒哟”“幺姑娘”这些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6页)9.①小说淡化情节,不以曲折的故事取胜,而是自然地呈现富有地域特色的茶山生活,有散文的清淡美。②小说注重环境描写,营造出清新优美的氛围,情景交融,有散文的意境美。③小说的语言自然清新,质朴而生动,有散文的诗意美。④小说娓娓讲述芳跟父母团结相亲采茶制茶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真诚善意、认真生活、善于创造的风貌,有散文的情味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10.BDH(每处1分,共3分。多涂不给分。)【解析】“长安”是“至”的宾语,语意完整,故B处需断开;“人情”是主语,“大扰”是“谓语”,“今”是下一句的状语,故D处需断开;“远来”和“新至”是并列结构,一起做“其”的谓语,语意完整,故H处需断开。参考标点: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11.(3分)C【解析】《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同“取”,是“获取”的意思;文中的“趣”同“趋”,是疾走的意思,这两者意思不同。12.(3分)D【解析】选项曲解文意。宇文泰称赞李標的话是“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意思是“如此勇猛果断,何须八尺长的身躯”。13.(1)用人数少的军队进攻人数多的军队(的作战之法),一定要在太阳落山的傍晚,将军队埋伏在深草之中,在险要的路段拦截敌军。(“少”“以”“要”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宇文泰派遣达奚武前去侦察高欢的军队,达奚武率领三名骑兵,都效仿高欢将士的穿着。(“觇”“从”“效”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4.①以少量兵力,迷惑敌人,诱敌深入。②在芦苇丛这样的险要之处伏击敌人。③各部队相互配合扰乱敌人。(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周武王问姜太公说:“我想要用人数少的军队进攻人数多的军队,用力量弱的军队进攻力量强的军队,应该怎样做呢?”姜太公说:“用人数少的军队进攻人数多的军队(的作战之法),一定要在太阳落山的傍晚,将军队埋伏在深草之中,在险要的路段拦截敌军。”周武王说:“我军既没有深草,又没有险要的路段。敌军已经到达,又没有到日落黄昏时,这该怎么办呢?”姜太公说:“虚张声势,欺诈诱骗,以迷惑敌军将领;使敌军的行军路线变得弯曲,让他们路经有深草的地方;使他们绕远路前进,正好与我军伏兵在天色黄昏时遭遇。敌人的先头部队尚未渡河,后续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宿营,就发动我军伏兵,迅速攻击敌人左右两翼,兵车、骑兵也出动进攻,使其前后变得混乱。敌人虽然士兵很多,但他们的主将也能(被打败)逃走。”周武王说:“好啊!”材料二:闰九月,东魏丞相高欢率领二十万人的军队从壶口赶赴蒲津,派高敖曹率领三万人出兵黄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6页)河以南。当时关中发生饥荒,西魏丞相宇文泰所率领的将士不足一万人。宇文泰想进攻高欢,各位将领认为众寡不可匹敌,请求等高欢再向西开进时,看情况再作打算。宇文泰说:“高欢如果到了长安,人心就会惊恐不安。如今他从远方刚刚到来,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攻击他。”于是在渭水上建造浮桥,命令军士带好三天的干粮,率轻骑兵渡过渭水,辎重车辆从渭水南岸沿着渭水向西行进。冬季十月壬辰(初一日),宇文泰到达沙苑,距离东魏的军队六十里。宇文泰派遣达奚武前去侦察高欢的军队,达奚武率领三名骑兵,都效仿高欢将士的穿着。傍晚时,在距离高欢营地几百步的地方,下马偷听,听到了对方军中的口令,随后上马穿过敌营,假装成巡夜的人员,发现有不守军规的军士,就抽打一顿,详细了解了敌情之后返回了自己的营地。高欢听说宇文泰到了,十月癸巳(初二日),率领兵马前去与之会战。西魏的侦察兵报告宇文泰,高欢的部队快要到了,宇文泰召集各位将领商议对策。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不能在平地上排兵布阵。离此东十里有一个地方叫渭曲,可先在渭曲屯兵以等待高欢的军队。”宇文泰听从了李弼的意见,在渭曲背靠河水的东西两侧布下军阵,李弼负责右侧的军阵,赵贵负责左侧的军阵,命令将士们都埋伏在芦苇丛中,约定听到鼓声再冲出来。大约在午后三时到五时之间,东魏的军队到达了渭曲,彭乐豪气冲天请求出战,说:“我们人多,敌人人少,一百个人抓一个,还担忧不能攻克吗?”高欢允准了他的请求。东魏的兵看到西魏的兵少,争先恐后地进攻西魏军,队列完全乱了。两军将要交战,西魏丞相宇文泰命令开始击鼓,鼓声响起,西魏的将士们奋勇而起,于谨等六支军队与东魏军交战在一起,李弼等人率领铁甲骑兵从两侧拦击敌军,东魏的军队被从中间截为两段,于是西魏军大败东魏军。李弼的弟弟李檦,虽然身材矮小,但是勇敢善战,每次跃马冲锋陷阵,将身子隐藏在马鞍和盔甲之中,敌人见了他都说:“避开这个小儿。”宇文泰感叹地说:“如此勇猛果断,何须八尺长的身躯!”征虏将军武川人耿令贵杀死、杀伤了很多敌人,盔甲和衣服都染成了红色,宇文泰说:“看看他的盔甲和衣裳,就足以知道耿令贵的勇猛了,何必再去数他所杀死的敌人的首级呢!”西魏丞相宇文泰追击高欢来到黄河边上,挑选留下了两万多名东魏精兵,其余的全部放还。15.(3分)D【解析】“侧面衬托来此游览、身着貂裘的游客,隐含对他们的鄙薄之意”错误。九、十句的意思是这里山林深窈,寒冷幽僻,来游览的客人五月天还要穿着貂狐裘皮。诗人用客的“五月怀貂狐”侧面表现紫逻洞的寒冷,再用山中气候寒冷衬托韩公等有廊庙之才的人,表现他们入山游览的不俗追求。16.①诗歌结尾两句的意思是:要问这处山水最奇美绝妙之处,只想说已将此间的所有美好留在心间。这是对紫逻洞风景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赞叹之情。②全诗记述了诗人游览紫逻洞一事的过程,开头愿游,中间游览,结尾两句以问答形式总结游览感受,叙事完整,感情自然。③诗歌结尾的“胸中有丘壑”既照应了开头的“公”,表达了对先贤身份和品味的赞赏,也借以表达了自己心怀天下、抱负远大的自信豪迈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6页)

17.(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3)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每空1分,共6分。错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18.示例:A张灯结彩/喜气洋洋B喜闻乐见C淋漓尽致(每空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9.(3分)C【解析】A项中的“一”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动作是短暂的。B项中的“一”表示数量。D项中的“一”和“就”连用,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C项中的“一”和文中加点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示“全部,整个”。20.(3分)B【解析】根据语境可知,填入此处的对联应该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分析第二段可知,这“三个方面”指对春天的迎接,对岁月更替的喜悦,对未来的美好祝愿。A项体现了对未来的美好祝福,C项表现出岁月更替的喜悦,D项体现了春天来临和美好祝福两个方面,只有B项符合要求。21.示例:①声音有高有低②就是前几天的那棵树吗③在另外一个城里也多住一些日子(每空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2.示例:春天,请你在我这小城里多住一些日子吧!这里的孩子们需要你带来的柳哨的快乐,这里的树木需要你给予更多的成长,这里的生命需要你来唤醒,请你在我这小城里多住一些日子吧!(以小城的口吻1分,排比修辞且表述恰当2分,反复修辞且表述恰当2分,共5分。言之有理即可。字数不足酌情扣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则阐释性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展示了人们对生存竞争的不恰当理解,以及将其推广到人类社会的错误做法;第二段指出了达尔文表述这一概念的原意,指出生存竞争的多样形式,赢得生存的思路和方法不止一条。写作任务区设置了思辨方向,或崇尚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的“丛林法则”,或谋求长期生存的共同多向发展。事实上,这两个方向也是前面的材料中揭示的两种对生存竞争的理解方向。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