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1.了解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论,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秦思想家德治与法治之争对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过程的影响。2.按朝代梳理历代王朝有关法律和礼教的统治措施,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法律和礼教的发展历程和解释对历代王朝加强统治的作用。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
、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战国时期,孟子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得到梁惠王接见。梁惠王见面的第一句话是
: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说: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整场问答中,孟子始终向梁惠王谈论君主应如何行仁政,希望君主有一颗仁义之心,自然能感化民众。当然,孟子并没有说服梁惠王。这幅图选自清朝人所绘《孟子圣迹图》,表现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时的情景,题为《扩充仁心》。孟子为什么没有说服梁惠王?学习聚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孟子圣迹图·扩充仁心》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
秩序,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其中以儒家的_德
治思想与法家的_法治_思想影响最大。·【
敬天保民】
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
一旦统治者失德,就
会失去上天的庇护,会被新的有德者取代。贵族使用礼乐的规定身份
使用乐器乐舞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八佾”64人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六佾”48人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四佾”32人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二佾”16人礼祭天子九鼎,
诸侯七、大夫五、元
士三也。一—《公羊传●恒公二年》天子八偷
(yi),
诸侯六价,卿大夫四
佾,士二佾。——《谷梁传》礼封邦
建国德乐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材料: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
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
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
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习惯法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
法律来治理国家。《左传》记载,夏朝有
《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一—《左传●昭公六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一《礼记●曲礼》墨
利
荆刑■
刖刑
宫利
大辟西
周
《九刑》夏
朝《禹刑商朝
《汤刑豌
刑据此分析,铸刑书和以往“律法”的区别是什么?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
铸
刑
书
”,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
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
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
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是早
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公元前536年,代表庄正醇厚的三代理想的叔向反对
子产“铸刑书”,认为“礼”的尊严在于其不成文,让人
日用而不知,提出“国将亡
必多制”。子产则以“吾以救世”回应叔向。两人争论
的实质是(
)A.要不要铸刑书B.以何种方式“救世”B
C.
“多制”是否“国亡”
D.“世”需不需要救子产“铸刑书”引发了辩论,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史料阅读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
臣,赏善不遣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
一民之轨,莫如法。
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儒家却认为礼可以治理社会: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
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搏(zǔn)
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要德治,还是要法治?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儒家认为人
性善,
主
张
德
治
,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代表人物是商鞅与韩非。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焦点:治国手段,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
礼制社会秩序崩坏。>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一派更符合时势?要德治,还是要法治?礼
法
之争哪一派更符合时势?作用?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但儒家_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
的战国时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
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孟子虽
然说“仁者无敌”
,实际上却无助于国君实现
他们的强国抱负。相反,法
家
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
的愿望。秦王嬴政读过韩非著作后说:
“寡人
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在法家思想的
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博并子割初地东第名
第
代色第四主有常无的
养
第局不不的面
不呆不页
而
不
求
合
王黄其分起时大下分在情的法家作用:法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也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代
民目丁
:非民时顾个里说课▲《韩非子》书影两香很有而成枝并有壹以典基是情情感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时期的法律实践有何特点?秦以法家
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汉朝
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简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_
都具有法律效力。文物新认知睡虎地秦简除刑律外,有《田律》、《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等内容特点:1、
汉承秦律,律
和令都具有法律
效力,以律为本,
律令结合。2、
法律内容不仅涉及刑事,还包
括了行政、土地、
财经等方面内容▲1975年,湖北云梦睡
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的法律
条文和相关解释,大大丰
富了我们对秦律的认识。形养制兆房
常
常
;
作
的名当业陵薄法觉员三引经决狱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
的依据,称“引经决狱”。法律
儒家化的开始。影响:1、
利于克服严刑峻法的弊端;利于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统一。2、
将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削弱
了法律的权威性。思考点:为什么汉以后法律与儒学结合越来越紧密?魏晋时期,
律令儒家化
是最重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
以经注律
。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
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
儒家提倡的
三纲五常。为什么汉以后法律与儒学结合越来越紧密?(1)
秦亡的教训:秦朝刑法严酷,导致二世而
亡。(2)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
子以经注律,目的维护三纲五常。(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天
人合一”观为基础。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学习聚焦《唐律疏议》礼法结合”孝”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
《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来,唐高宗
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
疏议》。
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
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
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
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的典范,如对儒家伦
理中的
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
律文有数十条之多。故唐律疏豫谷第凡七僚名
例
一天
三
才
肇
位
黄
象
斯
分三才解見前肇義也舊象篱物也左僧物生面後有象有祭而後有滋有滋然後有数来氣含露人禽稱首天以二菜五行化生高物氧以成形耀人也得其秀商最察普太哲日愧天猶离物父母愉特点:
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
特别重视。影响: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
志。
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据课本所学总结唐律的特点及《唐律疏议》作用▲《唐律疏议》书影珍比
活
料
和
是
称
称
结唐朝
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
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
制度的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
重视家训的经验
,强化基层教化材料: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中吉礼的内容主要是祭祀,
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
军礼
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
嘉礼主要包
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
凶礼
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
等。
一-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式。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令是行
政制度与规则,格是相对律令而言的
补充意义的法典,式是关于实施律令
的细则法规。材料: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新唐书●柳公绰传》《颜氏家训》金句(北齐颜之推)1、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花,秋登其实。
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3、习闲成懒,习懒成病。历史纵横
唐朝的法律体系唐朝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特点①提倡礼治②重视家训③强化基层教化唐朝社会治理的特点:朝代法律成果教化成果法律与教化的关系秦法家思想治国,
推动了律的编纂对立汉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独尊儒术以经注律礼法开始结合,儒家
知识分子以经注律两晋
南北朝律令儒家化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唐《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
(《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
重视家训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三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以后得法律有什么特点?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
唐
律为
蓝本。编纂于963年的《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
藏宋朝《天圣令》,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
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
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的形式,开创了
律
例
合
编的体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宋以后法律的特点:1、多以《唐律》为蓝本。2、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
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甚至深入
族规、家训
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
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朱熹编写的童蒙读本,如《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日常言行、生活习惯,提出道德规范。比
如
: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须低声下
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
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子受父母之命
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
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朱熹《家礼》学习聚焦宋朝以后,理学
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深入社会基层,并
以乡约形式直接面
向底层百姓宣讲。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宋明理学向基层渗透传播方式有哪些?宋朝以后,
儒学士人
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
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
《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
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
经政府利用和推广
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2022年北京高考·3)北宋中期,
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
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
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
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
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
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政府和儒学士人利用乡约向基层渗透哪些力量推动儒学向基层渗透?1、
变
化
:原本由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2、变化原因:君主专制强化,皇权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3、
作用:①政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②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③思想: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明太祖“六谕”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
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
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⑤阅读材料思考:从宋朝到清朝,乡约内容有何变化?变化原因?理学在教化上的作用?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悲难相恤。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学思之窗《吕氏乡约》(Q)问题探究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助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驾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无有敢犯者。养民之道,斯矣。——朱元璋《大浩·民不知报第三十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颜钧的《顺钧集》卷5《箴言六章》上述材料反映了统治者什么样的治理思想?如何认识?礼法结合,儒法并用局限性:①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当主观性及随意
性。②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淡薄。积极性:①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了儒家传统道德伦理。②以礼入法,以仁为本,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时期法律教化先秦法家:法治需家:德治秦汉律、令汉:以经注律魏晋引礼入律,律令进一步儒家化唐唐律疏议,中华法系确立大唐开元礼,礼仪集大成宋宋刑统、天圣令理学基层教育、乡约元废唐宋法律,援引唐律明大明律、问刑条例乡约:六谕清大清律例乡约: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课堂小结】一
:
先
秦
时
期
:儒法之争
1:
成文法出现2:
儒家与法家二:秦汉至隋唐:
以礼入法1:
改法为律律令格式(中华法系形成)
2:
以礼入法礼法并用三:宋元至明清:礼法融合1:唐律为本律例合编2:理学兴起礼法融合德治法治
对立德治法治并
用德治法治融合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14·全国新课标卷I
高考·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
《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
”章”
,仅关于
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
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
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
,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
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评比活动的公平与公正计划
-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计划
- 金融产品投资合同三篇
- 新余学院《英语视听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学院《古代文学文献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居住区景观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打螺丝的方法与技巧培训
-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图形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传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职业技术学院强化课程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202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及答案解析
- 昏迷的应急预案
- 小丑电影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成立健康管理公司策划书
- 网络词汇论文开题报告
- GB/T 44694-2024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三甲级综合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与考核实施方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