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果把《红楼梦》当作人类审美智慧的最大的独创性体系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寻找社会政治史料和作
家个人的传记材料,就需要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于写一部社会历史悲剧和
一部爱情悲剧。这幕悲剧将中心舞台设置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中,因此,又是折射式的。而作品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绝慧一时的人物及其命运,尤其是他们爱情婚姻的纠葛,则始终居于这个悲剧舞台
的中心。其中令读者最为动容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还因为他们的恋爱是一
对叛逆者的恋爱。这就决定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悲
剧,它的意义就更为深广了。
《红楼梦》的独创性还体现在它使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结合起来,并赋予家庭矛盾以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内
容,因而《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中的种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的反映,既然如此,那
么,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满、人心的褒萎,就像一面透视镜似的,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这
个封建大家族,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短赫的豪华场面,但那“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趋势
因此,从《红楼梦》的接受史来观照,体现并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也是它和人们对话最易沟通、最具
有广泛性的话题。读者面对小说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论,承受着由人及己的震动。这种心灵的战柔和震动,他们
之所以要窥视不属于自己的心灵流程和社会体验,不只是出于好奇,品尝人生的诸种况味。所以从小说发展史
角度来看,小说从写历史、写人生到写人生况味,而是价值普泛性的增强。一部摆脱了狭隘功利性而具有全人
类性的小说,即使在今天,这就是《红楼梦》迥异于它以前小说的地方。
(摘编自宁宗一《心灵的绝唱:(红楼梦)论痕》)
材料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美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生动
形象的“美学教材”,感悟中国气度的美学华章。
曹雪芹对历史既“敬”且“畏、这种“敬畏”,表现为他对历史的尊重、凝思、直面和超越。在《红楼梦》
里,曹雪芹充分彰显了自己的历史审美意识,做出了诉诸形象、光照汗青的美学贡献。
《红楼梦》具有极其深广的历史内涵,对整个历史流程采取审美观照的态度,将历史经验渗透到梦魂飞度、
思接千载的情感波动之中。这使《红楼梦》既准确无误又无年代可考,在情感力量的驱使下阅读。曾雪芹不用
具体的推理来陈述自己的历史感受,而是用模糊的语言去负载历史沧桑巨变的复杂信息,获得对历史真谛的深
刻领悟。这种情笼百代的审美取向,使红楼悲剧成为史诗。《红楼梦》通过对悲剧世界森然万象的描绘;曹雪
1
芹尽管没有揭开“红楼悲剧”的最后一幕,还是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必然结局。
曹雪芹既尊重前贤,又注重创新,这使《红楼梦》凝聚了历史的血泪与浩渺的诗思,之所以带有更为忧愤
深广、心事苍茫的历史沉思,之所以较先前的任何悲剧作品更富于壮丽凝重、气概非凡的史诗意味
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以其卓越的艺术胆识,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发时代新声,在《红楼梦》之前,中
国小说中鲜有“自省”,则推动《红楼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忏悔”是一种
心灵的净化剂,才敢无情地剖视自己的伤口,以求得精神上的重构与超越。曹雪芹以沉重的寂寞与悲痛,负师
友规范之德,以致今日,半生潦倒。”曹雪芹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送目古今,而求得心灵的平衡、精神的超
越和生命的涅槃。可惜曹雪芹无法用深沉的忏悔,弥合内心与历史的缺憾和伤痕。这就使“想梦而无梦”的人
生悲剧更进一层
(摘编自井普椿《(红楼梦)美学意蕴结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红楼梦》较之前小说具有更强的价值普泛性,了解作者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仍是认识作
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
B.材料二认为,曹雪芹尊重前贤,注重创新,从而使《红楼梦》具有了超越前人的历史沉思和史诗意味。
C.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中贾府的历史就是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材料二则认为作品写的是既准确无
误又无可考证的年代。
D.两则材料都认为《红楼梦》重在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使其产生由人及己的心灵战栗和震动,进而
获得对历史真谛的领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小说只有摆脱狭隘功利,跨越民族和种族,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B.优秀的文学创作应该将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C.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有超越时代的审美意识,善于从生活现象中发时代新声。
D.文学作品能否达到一个新高度,取决于作者是否具有“自省”“忏悔”的意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悲剧表现与矛盾呈现两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的审美智慧的独创性。
B.材料一引用《红楼梦》中的原句,使读者对作品的深刻之处有更为直观的理解。
C.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旨在论述曹雪芹阅尽人世沧桑但“忏悔无门”。
D.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结构,阐述了《红楼梦》的美学贡献。
(4)阅读《红楼梦》,读者可以获得哪些审美体验?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论文发表时,一般要有摘要,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或主要观点。请为材料二写一段150
2
字以内的内容摘要。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流远的徒河①
李海燕
当年我离开爷爷家的时候,徒河还在,它贴着村庄后身,滔滔不绝。爷爷的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湿漉漉的
水腥味和哗哗的流水声。
等我再次回到爷爷家中,爷爷已病重垂危。
爷爷的双眼凹成两眼灶,里面盛着燃过头的死灰。我的一声呼唤,让爷爷眼里的光,像流淌的一束光,惊
喜、炽热、知足,最后停在我的脸上。
俗琏和竹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一个挂在炕头墙上,但坚硬的骨节,还依稀可见。
我又想起了那个深刻的傍晚,也是小时候,那个爷爷不断地给我加深记忆的更像一个故事的傍晚。
那个傍晚晚霞点燃了整条徒河。街上乱哄哄的,吆喝声和枪声响成一片。父亲慌不择路地推开一扇门。
父亲把四岁的我放在爷爷怀里,压低声音对满脸惊愕的爷爷说了声拜托。没等爷爷做出回应,父亲跪下磕
了三个头,一头扎进红色的徒河水中。
爷爷披着一床被子坐在炕上,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窒息的感觉,使我无法大放悲声。晚霞消失后,
屋里暗了,街上终于安静下来,爷爷坐在炕上,手里握着三个铜钱,抛在褥子上,一一摸过,再摸。第二天,
天还没亮,回来的时候,我是爷爷口中路上捡来的孩子。
爷爷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的脸上停留片刻后,疲惫地收了回去。他脖子上的脉搏,他的眼皮就微微颤动一
下。我知道爷爷的心还醒着,他在用心感知着这个世界
炕沿上坐着三个上了些年纪的妇人,每人怀里抱着一团白布,忙着给爷爷的晚人缝孝。爷爷的晚人不多,
就是我和父亲。关于我和父亲给不给爷爷戴孝,爷爷的侄子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当然戴。
没人说一句多余的话,都在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就在这种近乎残忍的等待中,我隐隐地听到徒河流动的声音,哗啦,激动地说,爷爷,眼光再次明亮起来,
他似乎也听到了,嘴唇翕动。
就在这时,那个搭槌发出一声沉闷的断裂声,从墙上掉了下来。再看爷爷,走了。
悠扬的喷呐声,填满了原有的空寂。我的心却越发地空落。
横跨山水回来,爷爷去了,徒河也不在了,践踏了沿岸的十八个村庄,徒河被迫离开原来的流域,并不高
大,却像一道黑色的屏障
那个黄昏以后,父亲杳无音信。我渐渐地忘记了一些事,跟爷爷亲近了起来。
3
每天,爷爷穿上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着裙裤,右手拿着一根竹竿,沿着徒河边那条路
走进村庄后,爷爷从裕琏里掏出一块竹板和一截竹竿,有节奏地敲着,这时就有人推开门招呼爷爷。他们
叫爷爷先生。爷爷低头对我挤一下眼,意思是说,我能吃到一个糖人儿,或者一根棉花糖。
我八岁那年,爷爷把我送到徒河对岸的学堂里读书,爷爷每天划着一只小划子(很小的船),拖着一条白
花花的浪花,直至对岸。第二年,也修了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唯独我每天还是由爷爷接送。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爷爷领着一个穿着军装的人,到学校接我放学。爷爷说那A是我爹。那是个陌
生的男人。爷爷又给我讲那天傍晚的事。
我要跟父亲走了,父亲执意要爷爷跟我们一起走。爷爷说他把我完好无缺地交给父亲就完事了,他不会离
开徒河的。我也舍不得徒河,我不能适应没有爷爷和徒河流水声的日子。
夜向深处滑去、人们歇了,嗔呐声也歇了。我来到后院,来到那些玉米面前。我蹲下来,像少年时撩拨徒
河水那样,触到的却是生硬的玉米叶子。
我站了很久,直至系方出现一抹鱼肚白,再露出晨曦来。此时无风,我望着卧佛山,努力捕捉着昨天夜里
听到的流水声
我脚下踩着的还是那条路,只是比原来平坦了许多。我好像看见一个失明的老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
色长袍,左手领着一个中共地下党员面临危境时留下的年幼的孩子,右手拿着一根竹竿,向徒河边走去,渐行
渐远
[注]①徒河:也叫屠河,为古称,现名女儿河。蒙古语称“鄂钦河”或“乌馨河”。源头在辽宁兴城市药王
庙乡西南侧张茂山(海拔696.7米),是辽宁锦州地区的母亲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将爷爷和徒河牵连在一起,不仅引出了回忆,更是暗寓爷爷的生命与徒河密不可分。
B.“傍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体现了它对“我”而言的“深刻”,强调了它给“我”带来的心灵创伤。
C.前文隐去父亲离开的原因,引发了读者猜测,而结尾答案的揭晓
D.文章结尾再现了爷爷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一幅画面,不仅回应了标题,也让它有了更深的意蕴。
(2)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带有象征性的比喻来描写爷爷垂危时的双眼,形象生动又意蕴丰富,喻指爷爷辛劳善良的一生
B.“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表现了爷爷的紧张与不安,“河面上氤氟着暗灰色的雾霭”是爷爷当时内心
世界的外化。
C.反复地摇、抛、揽铜钱的细节,形象地展现了爷爷收留“我”时内心的矛盾挣扎。作者借此意在表现爷
爷性格的复杂性。
D.本文与《百合花》一样,都是通过“我”的视角来完成对描写对象的刻画,因而便于抒发真挚的深情。
4
(3)有特定意味的生活物什常成为文学作品增强艺术表现力、勾联现实与回忆的重要物象。请据此分析文
章相关内容。
(4)“徒河”既承载着本文重要人物的情感,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即屏去。至于巫,反震十数不效,不悔,
且引咎痛自责,竭其力,卒不效,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
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被
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以成其名,而学春日以怠,故或旷数郡
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
百里而师之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无不效,其不治,惟一用巫,乃去不顾,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
遇焉,擅一长而己,无兼善之者。来吁江,该明静深,不住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
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
(节选自揭篌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材料二: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己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洛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
身重财;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藏气不定,四不治也,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则重难治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功恒归A于巫B而败C恒归于医D效不效E巫F恒受G上赏H而医辄后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覆,指多次,与《答司马谏议书》“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含义不同。
B.学者,文中指学医的人,和《师说》中“古之学者”的“学者”均为古今异义。
C.伐与矜同义,与《屈原列传》中“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不同。
D.恣,指无拘无束,与成语“暴戾恣睢”“恣意妄为”中的“恣”含义均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5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医术高明,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其影响逐渐改
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吁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其医风受到揭傻斯的
赞赏。
D.扁鹊认为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并提出了六种无法医治的情况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
②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
(5)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信巫不信医”带来的危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三月三日①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皇甫冉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②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蒲绿,篓篓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③。
更使轻楼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注解】①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古人要踏青郊游。②新亭,古人送别的地方,指晋永和年间,王羲之在此
宴游
(1)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问句开头,问中有答,自成一格。作者听说新亭这个地方值得去看看
B.颔联具体描绘,在李明府的后亭看到了兰花遍地、春浦泛绿,茂盛的草木构成了一道风景,则山峦连绵。
C.颈联用陶渊明和王羲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游赏李明府后亭之后的情感,欣喜之中不乏些微的遗憾之情,
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归隐之境。
D.全诗描写细腻,选景自然,体现了时令节日特有的风致。诗句前后照应,颈联则照应了首联次句,浑然
一体。
(2)有人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佳兴不尽”,也有人说尾联是作者“兴尽而返”。你怎么认为?请结合具体内
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u)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为使抽象道理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说明“,"
的道理。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离骚》是屈原“盖自怨生”之作,且从创作风格来说,《离骚》兼有
“,”的特点。
(3)“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却拥有独特的美感,古人常常以“窗”来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ChatGPT是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生成型预训练语言转换器”。这款新产品由人工智
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它可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这种担忧并非①o在
图灵测试中,ChatGPT展现出了与人类交流对话的优越水平。
然而,即便心怀担忧,人们仍需认识到,是社会技术革新的趋势,人工智能的未来②o对此
曾经,照相技术的出现,让写实画家尤其是肖像画家感受到危机。可是,我们看到,肖像画依然被需要,
“取代”之论,源于人工智能的无限“学习”和人之惰性的反差。AI在学会“思考”,他们依赖于③
的便利。
人的可靠性、同理心和想象力、创造力,这既是人工智能研发的瓶颈,也正是人的核心价值所在。整但存
道德约束,有价值伦理,会因悲落泪、因喜而笑,为过去立传,为当下评说毕竟,我们是算法的领导者、AI
模型的内容提供者,能够创造算法无法“算”出的价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变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B.四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清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既明快活泼又凝练文雅,不失周密。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商平台,②很多标着“非油炸”字样的食品相比同类油炸食品,③顾客更喜欢。④大
家熟悉的爆米花、方便面、膨化食品和冻干果蔬脆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⑤随着大众饮食健康意识的增强,⑦
很多消费者认定它们无论如何都比油炸食品更健康。
7
非油炸食品是否真如商家宣传的那样健康?
其一,Ao即使某膨化食品确实没经过油炸,也可能添加或喷洒了食用油脂,只不过加热方式从煎炸换成
了热风干燥或焙烤工艺。相对而言用油量减少了,“非油炸”食品有更多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相比油炸食品,
“非油炸”的这类食品的含油总量的确是减少了,B»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非油炸食品可能通过加入棕稠
油、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
(1)文中第一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档、倒档和空档。前进档和倒档分别控制着汽
车的前行和后退,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
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果把《红楼梦》当作人类审美智慧的最大的独创性体系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寻找社会政治史料和作
家个人的传记材料,就需要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于写一部社会历史悲剧和
一部爱情悲剧。这幕悲剧将中心舞台设置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中,因此,又是折射式的。而作品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绝慧一时的人物及其命运,尤其是他们爱情婚姻的纠葛,则始终居于这个悲剧舞台
的中心。其中令读者最为动容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还因为他们的恋爱是一
对叛逆者的恋爱。这就决定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悲
剧,它的意义就更为深广了。
《红楼梦》的独创性还体现在它使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结合起来,并赋予家庭矛盾以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内
容,因而《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中的种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的反映,既然如此,那
么,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满、人心的褒萎,就像一面透视镜似的,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这
8
个封建大家族,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垣赫的豪华场面,但那“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趋势
因此,从《红楼梦》的接受史来观照,体现并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也是它和人们对话最易沟通、最具
有广泛性的话题。读者面对小说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论,承受着由人及己的震动。这种心灵的战柔和震动,他们
之所以要窥视不属于自己的心灵流程和社会体验,不只是出于好奇,品尝人生的诸种况味。所以从小说发展史
角度来看,小说从写历史、写人生到写人生况味,而是价值普泛性的增强。一部摆脱了狭隘功利性而具有全人
类性的小说,即使在今天,这就是《红楼梦》迥异于它以前小说的地方。
(摘编自宁宗一《心灵的绝唱:(红楼梦)论痕》)
材料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美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生动
形象的“美学教材”,感悟中国气度的美学华章。
曹雪芹对历史既“敬”且“畏:这种“敬畏”,表现为他对历史的尊重、凝思、直面和超越。在《红楼梦》
里,曹雪芹充分彰显了自己的历史审美意识,做出了诉诸形象、光照汗青的美学贡献。
《红楼梦》具有极其深广的历史内涵,对整个历史流程采取审美观照的态度,将历史经验渗透到梦魂飞度、
思接千载的情感波动之中。这使《红楼梦》既准确无误又无年代可考,在情感力量的驱使下阅读。曾雪芹不用
具体的推理来陈述自己的历史感受,而是用模糊的语言去负载历史沧桑巨变的复杂信息,获得对历史真谛的深
刻领悟。这种情笼百代的审美取向,使红楼悲剧成为史诗。《红楼梦》通过对悲剧世界森然万象的描绘;曹雪
芹尽管没有揭开“红楼悲剧”的最后一幕,还是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必然结局。
曹雪芹既尊重前贤,又注重创新,这使《红楼梦》凝聚了历史的血泪与浩渺的诗思,之所以带有更为忧愤
深广、心事苍茫的历史沉思,之所以较先前的任何悲剧作品更富于壮丽凝重、气概非凡的史诗意味
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以其卓越的艺术胆识,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发时代新声,在《红楼梦》之前,中
国小说中鲜有“自省”,则推动《红楼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忏悔”是一种
心灵的净化剂,才敢无情地剖视自己的伤口,以求得精神上的重构与超越。曹雪芹以沉重的寂寞与悲痛,负师
友规范之德,以致今日,半生潦倒。”曹雪芹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送目古今,而求得心灵的平衡、精神的超
越和生命的涅槃。可惜曹雪芹无法用深沉的忏悔,弥合内心与历史的缺憾和伤痕。这就使“想梦而无梦”的人
生悲剧更进一层
(摘编自井普椿《(红楼梦)美学意蕴结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材料一认为,《红楼梦》较之前小说具有更强的价值普泛性,了解作者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仍是认识作
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
B.材料二认为,曹雪芹尊重前贤,注重创新,从而使《红楼梦》具有了超越前人的历史沉思和史诗意味。
9
C.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中贾府的历史就是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材料二则认为作品写的是既准确无
误又无可考证的年代。
D.两则材料都认为《红楼梦》重在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使其产生由人及己的心灵战栗和震动,进而
获得对历史真谛的领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部小说只有摆脱狭隘功利,跨越民族和种族,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B.优秀的文学创作应该将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C.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有超越时代的审美意识,善于从生活现象中发时代新声。
D.文学作品能否达到一个新高度,取决于作者是否具有“自省”“忏悔”的意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材料一从悲剧表现与矛盾呈现两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的审美智慧的独创性。
B.材料一引用《红楼梦》中的原句,使读者对作品的深刻之处有更为直观的理解。
C.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旨在论述曹雪芹阅尽人世沧桑但“忏悔无门”。
D.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结构,阐述了《红楼梦》的美学贡献。
(4)阅读《红楼梦》,读者可以获得哪些审美体验?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论文发表时,一般要有摘要,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或主要观点。请为材料二写一段150
字以内的内容摘要。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
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
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
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
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
【解答】(DA.”了解作者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仍是认识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
就需要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之于写一部社会历史悲剧和一部爱情悲剧”,
“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才是认识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
10
B.正确。
C.”贾府的历史就是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错误,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因此不能说“贾府的历史就是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
D.”都认为……”错误,材料一重在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材料二重在使读者获得对历史真谛的领悟,
信息整合有误。
故选B。
(2)D.“取决于作者是否具有‘自省''忏悔’的意识”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中国小说中鲜有‘自
省及至曹雪芹的忏悔,这只是个例。
故选D。
(3)C.“旨在论述曹雪芹阅尽人世沧桑但'忏悔无门错。通过对比。
故选C。
(4)依据材料一“其中令读者最为动容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这就决定
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悲剧。正是作者把这双重
悲剧融合在一起着笔,进而体悟到作品深广的意义。
依据材料一“从《红楼梦》的接受史来观照,体现并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也是它和人们对话最易沟通。
读者面对小说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论,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书中的各种殊异的心灵相识,产生由人及己的心灵
战栗和震动。
依据“他的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美学教材',感悟中国气度的美学
华章”可概括为:进行心灵远游。
依据“《红楼梦》具有极其深广的历史内涵,对整个历史流程采取审美观照的态度、思接千载的情感波动之
中……企求读者在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领悟历史的真谛。
(5)依据“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美学贡献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红楼梦》有多方面的美学贡献。
依据“曹雪芹对历史既‘敬‘且‘畏这种“敬畏”、凝思。在《红楼梦》里,并对历史演进态势进行深
刻感悟、光照汗青的美学贡献”可概括为:曹雪芹将自身的历史审美意识和对历史演进态势的感悟诉诸形
象。
依据“中国小说中鲜有‘自省',更没有‘忏悔’意识,则推动《红楼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
可概括为:曹雪芹开创了“忏悔”审美意识。
结合以上关键信息进行作答即可,注意“摘要”要语意连贯,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
11
(1)B
(2)D
(3)C
(4)①为宝黛双重性的爱情悲剧而动容,进而体悟到作品深广的意义,产生由人及己的心灵战栗和震动,
感悟中国气度的美学华章,领悟历史的真谛。
(5)①《红楼梦》有多方面的美学贡献。②曹雪芹将自身的历史审美意识和对历史演进态势的感悟诉诸形
象,获得对历史真谛的深刻领悟,使《红楼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
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流远的徒河①
李海燕
当年我离开爷爷家的时候,徒河还在,它贴着村庄后身,滔滔不绝。爷爷的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湿漉漉的
水腥味和哗哗的流水声。
等我再次回到爷爷家中,爷爷已病重垂危。
爷爷的双眼凹成两眼灶,里面盛着燃过头的死灰。我的一声呼唤,让爷爷眼里的光,像流淌的一束光,惊
喜、炽热、知足,最后停在我的脸上。
俗琏和竹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一个挂在炕头墙上,但坚硬的骨节,还依稀可见。
我又想起了那个深刻的傍晚,也是小时候,那个爷爷不断地给我加深记忆的更像一个故事的傍晚。
那个傍晚晚霞点燃了整条徒河。街上乱哄哄的,吆喝声和枪声响成一片。父亲慌不择路地推开一扇门。
父亲把四岁的我放在爷爷怀里,压低声音对满脸惊愕的爷爷说了声拜托。没等爷爷做出回应,父亲跪下磕
了三个头,一头扎进红色的徒河水中。
爷爷披着一床被子坐在炕上,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窒息的感觉,使我无法大放悲声。晚霞消失后,
屋里暗了,街上终于安静下来,爷爷坐在炕上,手里握着三个铜钱,抛在褥子上,一一摸过,再摸。第二天,
天还没亮,回来的时候,我是爷爷口中路上捡来的孩子。
爷爷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的脸上停留片刻后,疲惫地收了回去。他脖子上的脉搏,他的眼皮就微微颤动一
下。我知道爷爷的心还醒着,他在用心感知着这个世界
炕沿上坐着三个上了些年纪的妇人,每人怀里抱着一团白布,忙着给爷爷的晚人缝孝。爷爷的晚人不多,
12
就是我和父亲。关于我和父亲给不给爷爷戴孝,爷爷的侄子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当然戴。
没人说一句多余的话,都在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就在这种近乎残忍的等待中,我隐隐地听到徒河流动的声音,哗啦,激动地说,爷爷,眼光再次明亮起来,
他似乎也听到了,嘴唇翕动。
就在这时,那个搭槌发出一声沉闷的断裂声,从墙上掉了下来。再看爷爷,走了。
悠扬的喷呐声,填满了原有的空寂。我的心却越发地空落。
横跨山水回来,爷爷去了,徒河也不在了,践踏了沿岸的十八个村庄,徒河被迫离开原来的流域,并不高
大,却像一道黑色的屏障
那个黄昏以后,父亲杳无音信。我渐渐地忘记了一些事,跟爷爷亲近了起来。
每天,爷爷穿上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着裙裤,右手拿着一根竹竿,沿着徒河边那条路
走进村庄后,爷爷从裕琏里掏出一块竹板和一截竹竿,有节奏地敲着,这时就有人推开门招呼爷爷。他们
叫爷爷先生。爷爷低头对我挤一下眼,意思是说,我能吃到一个糖人儿,或者一根棉花糖。
我八岁那年,爷爷把我送到徒河对岸的学堂里读书,爷爷每天划着一只小划子(很小的船),拖着一条白
花花的浪花,直至对岸。第二年,也修了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唯独我每天还是由爷爷接送。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爷爷领着一个穿着军装的人,到学校接我放学。爷爷说那A是我爹。那是个陌
生的男人。爷爷又给我讲那天傍晚的事。
我要跟父亲走了,父亲执意要爷爷跟我们一起走。爷爷说他把我完好无缺地交给父亲就完事了,他不会离
开徒河的。我也舍不得徒河,我不能适应没有爷爷和徒河流水声的日子。
夜向深处滑去、人们歇了,嗔呐声也歇了。我来到后院,来到那些玉米面前。我蹲下来,像少年时撩拨徒
河水那样,触到的却是生硬的玉米叶子。
我站了很久,直至系方出现一抹鱼肚白,再露出晨曦来。此时无风,我望着卧佛山,努力捕捉着昨天夜里
听到的流水声
我脚下踩着的还是那条路,只是比原来平坦了许多。我好像看见一个失明的老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
色长袍,左手领着一个中共地下党员面临危境时留下的年幼的孩子,右手拿着一根竹竿,向徒河边走去,渐行
渐远
[注]①徒河:也叫屠河,为古称,现名女儿河。蒙古语称“鄂钦河”或“乌馨河”。源头在辽宁兴城市药王
庙乡西南侧张茂山(海拔696.7米),是辽宁锦州地区的母亲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开篇就将爷爷和徒河牵连在一起,不仅引出了回忆,更是暗寓爷爷的生命与徒河密不可分。
B.“傍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体现了它对“我”而言的“深刻”,强调了它给“我”带来的心灵创伤。
13
C.前文隐去父亲离开的原因,引发了读者猜测,而结尾答案的揭晓
D.文章结尾再现了爷爷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一幅画面,不仅回应了标题,也让它有了更深的意蕴。
(2)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用带有象征性的比喻来描写爷爷垂危时的双眼,形象生动又意蕴丰富,喻指爷爷辛劳善良的一生
B.“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表现了爷爷的紧张与不安,“河面上氤氟着暗灰色的雾霭”是爷爷当时内心
世界的外化。
C.反复地摇、抛、揽铜钱的细节,形象地展现了爷爷收留“我”时内心的矛盾挣扎。作者借此意在表现爷
爷性格的复杂性。
D.本文与《百合花》一样,都是通过“我”的视角来完成对描写对象的刻画,因而便于抒发真挚的深情。
(3)有特定意味的生活物什常成为文学作品增强艺术表现力、勾联现实与回忆的重要物象。请据此分析文
章相关内容。
(4)“徒河”既承载着本文重要人物的情感,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
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基本能力。可以借助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作者议论和文中
评价来分析。
(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物象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循着以下思路思考、概括:1.由外到内。
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2.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在其身的虚指意思,如象
征义、比喻义、情感义。3.由表入里。先由该物象最表层入手再到其语境义,尤其是深层含义。
(4)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可以从充当线索、寄托感情、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等
方面分析。
【解答】(1)B.“傍晚”在文中反复出现,为的是让“我”不忘来历。错误理解为创伤,使我无法大放悲
声”这一信息的脱离全文的断章式理解。
故选B。
(2)C.摇、抛、摸的动作,作者借此主要是为写出爷爷于动乱当中毅然收留“我”的不易。所以并非“意
在表现爷爷性格的复杂性”。
故选C。
(3)①结合“俗琏和竹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一个戳在炕沿和炕墙的角落,但坚硬的骨节,密褪和竹竿
是爷爷在艰难岁月里抚育“我”的见证物。②结合“每天,肩着裙裤,右手拿着一根竹竿,走过一个又一
14
个村庄”可知,并让其情感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4)①结合“当年我离开爷爷家的时候,徒河还在,由西向东。爷爷的屋子里,徒河承载了“我”对爷爷
的深情眷恋,其实表达的是对与爷爷的过往的追念。②结合“就在这种近乎残忍的等待中,哗啦。我附在
爷爷耳边,爷爷,徒河承载着爷爷对滋养他的乡土的依恋与坚守,以及“他不会离开徒河的”等。③结合
以上可知。徒河“滔滔不绝”,作者着力刻画徒河广阔、饱含生命力的特点、博大。
答案:
(1)B
(2)C
(3)①搭槌和竹竿是爷爷在艰难岁月里抚育“我”的见证物,同时也是爷爷坚毅品质的象征,并让其情感
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4)①徒河承载了“我”对爷爷的深情眷恋。“我”对徒河水声的想念,从而表达对爷爷的感恩与爱。爷
爷死前听到徒河流水声眼中再次明亮从而微笑着离开,体现了爷爷对滋养他的母亲河的依恋。徒河“滔滔
不绝”,作者着力刻画徒河广阔、饱含生命力的特点、博大。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
且引咎痛自责,竭其力,卒不效,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
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被
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以成其名,而学有日以怠,故或旷数郡
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
百里而师之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无不效,其不治,惟一用巫,乃去不顾,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
遇焉,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吁江,该明静深,不住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
15
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
(节选自揭篌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材料二: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疾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卷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
身重财;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藏气不定,四不治也,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则重难治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功恒归A于巫B而败C恒归于医D效不效E巫F恒受G上赏H而医辄后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反覆,指多次,与《答司马谏议书》“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含义不同。
B.学者,文中指学医的人,和《师说》中“古之学者”的“学者”均为古今异义。
C.伐与矜同义,与《屈原列传》中“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不同。
D.恣,指无拘无束,与成语“暴戾恣睢”“恣意妄为”中的“恣”含义均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医术高明,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其影响逐渐改
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吁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其医风受到揭侯斯的
赞赏。
D.扁鹊认为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并提出了六种无法医治的情况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
②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
(5)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信巫不信医”带来的危害。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
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
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
16
推断出其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
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
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
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解答】(1)句意: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失败永远归于医生,巫师总是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
的后面,句意相关,B、D处断开,前面E处断开,是“效不效”的结果,句意紧密。
故选:B、D、Eo
(2)A.正确。多次。句意:反复十数次不见效。
B.正确。“学者”今义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的人。句意: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
C.错误。“伐”和“矜”都是夸耀的含义,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相同。/每制定出一条律法。
D.正确。句意: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胡作非为。
故选:Co
(3)A.“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不符合原文,原文为“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选:Ao
(4)①“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定语后置句,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携带重金,“拜……为师”,
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②“使”,假使,没有显露的病症,通“早”;“已”、治愈,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性命就能保住。
(5)结合“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可知,损害健康;
结合“弹其财,竭其力”可知,劳民伤神;
结合“卒不效,且死,是医之误,推诿责任。
答案:
⑴B、D、E
(2)C
(3)A
17
(4)①(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②假使圣人(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性命就能保住。
(5)①医治无效,损害健康,劳民伤神,败坏医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商、周三代都这样。凡是有病不管时间长短病情轻重,就排斥掉,反
复十数次不见效,而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痛加责备自己,耗尽他们的精力,将要死了,这是医生的失误。始
终不责怪巫师一句,失败永远归于医生,巫师总是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的后面,被人信任,即使上等
智慧的人很少不迷惑,谋求利益,巫师的祸害盘根错结深固不解,即使有优秀的医生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呜呼?为何巫师的祸害到这种地步,不是侥幸嘛。
我乡里有个徐若虚先生。徐先生十五岁考中进士,回乡行医,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一定要得到
才罢休,他的学问大有成就。辨别疑难补正缺漏,明细观察,通晓细微,都说是古人再生,不凭借症状,不苛
责报酬,没有不见效,必定预先知道。自此我乡里的巫师。我行走数千里没有谁能赶得上他的,又只是钻研一
门,没有兼通的人,见到了汤伯高、性情沉静,不自我夸耀。我正忧虑巫师的祸害,漠不关心地看着老百姓天
折而不能救治,而且只要一尝试就有效。啊,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信的人都是我乡里的人!
(节选自揭篌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材料二:
假使圣人(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那么疾病就能治好。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所以有六种
患病的情形不能医治: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轻视身体看重钱财;衣着饮食不能调节适当;阴阳错乱,是四
不治,不能服药的;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有这样的一种情形。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
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18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三月三日①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皇甫冉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②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蒲绿,篓篓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③。
更使轻楼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注解】①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古人要踏青郊游。②新亭,古人送别的地方,指晋永和年间,王羲之在此
宴游
(1)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以问句开头,问中有答,自成一格。作者听说新亭这个地方值得去看看
B.颔联具体描绘,在李明府的后亭看到了兰花遍地、春浦泛绿,茂盛的草木构成了一道风景,则山峦连绵。
C.颈联用陶渊明和王羲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游赏李明府后亭之后的情感,欣喜之中不乏些微的遗憾之情,
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归隐之境。
D.全诗描写细腻,选景自然,体现了时令节日特有的风致。诗句前后照应,颈联则照应了首联次句,浑然
一体。
(2)有人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佳兴不尽”,也有人说尾联是作者“兴尽而返”。你怎么认为?请结合具体内
容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
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
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
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C.“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归隐之境”错,作者表达的是如今的清醒就像陶渊明一样。
故选C。
(2)这首诗是皇甫冉的《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欣赏着江南的美景。
首联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仿佛仙境一般。颔联描写了处处都有轨兰花开,草地上翠绿的草丛映衬
着远处的青山。这里的自然景色生动而多彩。颈联提到壶觞,意味着他们正在享受美好的时光。时俗犹传
19
晋永和,也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船悠然而行,夕阳西下,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答案:
(DC
(2)示例:兴尽而返。①作者本去踏青、坐观远山,赏玩雅事,江波四起。
【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
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
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
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
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货物买卖合同协议模板2篇
- 《先心药本》课件
- 开题报告:中国教学论话语体系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 市政道路监理大纲
- 人工挖孔抗滑桩支护施工方案
- 开题报告:学科能力导向的增值评价策略及其可视化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构成要件、发展困境及内生机制研究
- 2024届南平市重点中学高考仿真模拟数学试题试卷
- 《KUKA机器人操作》课件
- 2024年医疗器械销售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考题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大学体育与科学健身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实验1-13参考答案
- 走进民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民航大学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已经解密)
- 半自理全护理老人护理管理服务投标方案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ultisim的电路仿真设计与分析
-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奥数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