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一辑(解析版)_第1页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一辑(解析版)_第2页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一辑(解析版)_第3页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一辑(解析版)_第4页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一辑(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第一辑语文·第二模拟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近年来,“器物审美”逐渐进入美学界的视野,这正是当下美学研究重要的“转向标”之一。器物审美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审美,审美离不开实用功利性。由于器物审美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生活中实用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实用性远远超越了审美性,因此,器物审美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首先,器物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所需要的适用性、可用性,这是器物自身拥有的功利价值,是其存在的根由。因此它在形制样式的设计上,是实用性决定器物的形式,而不是审美的目的决定器物的形制样式。例如,秦汉以后货币的主要形制是外圆内方,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采用熔铜铸钱工艺,浇铸出来后其边缘往往有毛刺,需要去刺磨光。为了大批量加工,工匠们就在铜钱模型中间开一方孔,把一串钱穿在方形棍子上以便打磨加工。另一方面,铜钱外圆内方又契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意识、“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事之道,加之铜钱在几何形式上的对称之美、钱面上的文字艺术之美,为审美提供了可能。其次,器物制造者在充分满足了器物的实用性之后,才去注重器物的审美品质。可以说,器物的审美特性是附着于、寄生于实用性上面的。格罗塞说:“我们的定义曾经说过,艺术的努力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感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定义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十分切合实际的。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动机出发,而是同时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欲望而已。”原始民族的所谓“艺术作品”是后人进行的命名,或者说是后人从艺术角度进行的追认。实际上它们是原始先民出于巫术(宗教)、生产、生活等目的制造的器物。直至现在,人们制造器物也是实用为先,兼顾审美。这是器物制造同艺术品创作之间,在创作目的上的根本差别。我们谈器物之美,主要是谈器物的实用形制或者说形式上显现出来的人类创造性的智慧,它表现为工艺技术之美以及器物装饰之纹样图式之美。当然,有的器物两者兼而有之,如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翠玉白菜”、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都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统一。任何器物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品格,两者既有分别,又相互交织。起初,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宗教、礼仪、标识等要求,或者是制作者的心爱、喜欢。器物是制作者心理构思的实现、自身能力的证明,装饰过的器物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理共鸣基础上,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美的形式”。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的器物被废弃,或丧失实用功能,为器物从实用对象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提供了可能,凝结在器物形式上的历史的、审美的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如商周的青铜礼器、战国的竹简、汉唐的铜镜等。在现代,器物的社会价值明显分化为实用和非实用两种,但这两种价值又更加呈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彰显的态势。一方面,那些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往往通过尽力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实现它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那些非实用性的、专供收藏或审美的器物,往往又复制器物原来的历史形制,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摘编自李社教、邱紫华《论器物审美的特性》)材料二:中国古代在器物制作的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炫技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的美学追求。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反对炫巧争奇,如果器物一味追求制作工艺的精细繁琐,就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为文人士大夫所不齿。虽然对一些极为精湛的工艺技术有“鬼斧神工”的感慨,但这种制作工艺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美学所追求的。总体而言,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才是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传统造物“工巧适度”美学思想的来源。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立而不倚”,推崇一种不偏不倚的哲学,欣赏“中庸”与“和”的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对器物的美学评价。对于器物来说,“质”和“文”分别指构成器物的材质和装饰。如果在器物的制作上过于强调材质缺乏装饰,就会显得粗野;如果太过装饰就会掩盖材质本身的美,因而显得呆板。只有克服了“文胜质”或“质胜文”的倾向,不偏不倚、中和适度,才会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文质彬彬”作为一种审美的尺度,表达的是适度、适当的观点。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摘编自梁梅《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审美对象的特性决定了器物审美的独特性,如果离开器物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去谈器物审美,往往会不得其要。B.器物的审美价值是后期才具有的。工匠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所造器物上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C.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与制造追求“工巧适度”的“中庸之美”,这表明中国哲学文化对器物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D.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雕塑,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特征,也表现出了工艺技术和纹样图饰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格罗塞认为艺术品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审美感情,从这一点来看,先民制造的各种器物,大都不是艺术品。B.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些器物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这说明审美需求在器物审美中非常重要。C.明代的圈椅之美,不仅在于榫卯结构的工艺,还在于其功能的舒适实用、材质的本色自然和造型的圆婉典雅。D.古人提出“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的是自然之美,这符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器物审美主张。3.下列材料,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古代先民制造的神器,下部大都有一个尖锐的圆锥,因为他们大多以狩猎或游牧为生,流动性强,圆锥形方便随时随地插入土壤中祭拜。B.国家博物馆中的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两耳四足,雄伟庄严,充分体现了对称感和平衡感,从美学角度看,这是器物形象的重要表征。C.明代的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追求木制家具本身的美,简厚精雅,“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将器物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完美统一。D.中国建筑与自然背景取得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4.故宫推出两大类文创产品,一类是馆藏书画瓷器的复制品,另一类是朝珠耳机、宫门箱包等生活用品。这些产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销售火爆。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4分)5.关于器物审美,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有一致性。请结合材料分析。(5分)【答案】1.B

2.D

3.C

4.①耳机、箱包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与故宫文物结合,在满足实用目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能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②故宫馆藏的书画瓷器属非实用性器物,通过复制其历史形制,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5.①两则材料都强调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契合与平衡。②两则材料都指出器物之美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渊源。③两则材料都承认器物制造的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器物的审美价值是后期才具有的”错。由材料一中“起初,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宗教、礼仪、标识等要求,或者是制作者的心爱、喜欢”可见,原文说先民基于在所造器物上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不能排除审美因素。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符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器物审美主张”错。根据材料二说的“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可知,古人提出“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的是“质”不能胜“文”,“文”也不能胜“质”,“文”和“质”两者要和谐统一。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是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才是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A.“古代先民制造的神器,下部大都有一个尖锐的圆锥”,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B.“国家博物馆中的商后母戊鼎”只是说明了器物具有的表征美,并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C.明代的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木制家具本身的美,简厚精雅”就是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故该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D.“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这只是说其构造美,并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那些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往往通过尽力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实现它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分析,故宫推出的朝珠耳机、宫门箱包等生活用品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与故宫文物结合,在满足实用目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能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根据材料一中“那些非实用性的、专供收藏或审美的器物,往往又复制器物原来的历史形制,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分析,故宫推出的馆藏书画瓷器的复制品属非实用性器物,通过复制其历史形制,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从材料一“任何器物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品格,两者既有分别,又相互交织”和材料二“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可知:两则材料都强调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契合与平衡。从材料一“原始民族的所谓“艺术作品”是后人进行的命名,或者说是后人从艺术角度进行的追认。实际上它们是原始先民出于巫术(宗教)、生产、生活等目的制造的器物”和材料二中“‘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传统造物‘工巧适度’美学思想的来源。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立而不倚’,推崇一种不偏不倚的哲学,欣赏‘中庸’与‘和’的美”可知:两则材料都指出器物之美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渊源。从材料一“我们谈器物之美,主要是谈器物的实用形制或者说形式上显现出来的人类创造性的智慧,它表现为工艺技术之美以及器物装饰之纹样图式之美。当然,有的器物两者兼而有之”和材料二中“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可知:两则材料都承认器物制造的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闹市闲民汪曾祺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这是一个活庄子。一九九○年五月五日文本二: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写小说,要把全篇大体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想好。在写每一段之间,我是想得几乎能背下来,才写的(写的时候自然会又有些变化)。写出后,如果不满意,我就把原稿扔在一边,重新写过。我不习惯在原稿上涂改。在原稿上涂改,我觉得很别扭,思路纷杂,文气不贯。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谁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中国人写字,除了笔法,还讲究“行气”。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中国人写文章讲究“文气”,这是很有道理的。(汪曾祺《揉面——谈语言运用》)6.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C.第3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如: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人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反映出老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圆滑处事态度。B.“闹市闲民”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看到的一个老人,而作者本人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也是一个闲人。C.文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经历的大事也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出色的智者。D.虽然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但其书法却不被包世臣看好。8.文本一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5分)9.文本二中: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请结合文本谈谈汪曾祺“淡而有味”的风格追求。(6分)【答案】6.C

7.B

8.①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变。②卓有智慧,看透世事。经历的大事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③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曾祺都做不来,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

9.①选材“淡而有味”,小说中写的是一位普通老人的生活琐事,当中描写老人拨鱼儿的绝活富有情趣。②人物“淡而有味”,文中描写的是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但也是一位天然恬淡,富有大智慧的闹市隐者形象。③主旨“淡而有味”,文中表面写老人的普通和日常的琐事,实质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清心寡欲,顺应生命,通透达观,天真自然。④语言“淡而有味”。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对人物经历介绍非常简洁,却能生动展现人物形象特点。⑤叙述“淡而有味”。文章看似平铺直叙,但将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含蓄深厚。【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圆滑处事态度”错,文中写老人的悠闲自得,与世无争,不是圆滑世故。C.“并没有介绍”错,是没有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无相关信息。D.“其书法却不被包世臣看好”曲解文意,由“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可知,包世臣对王羲之的书法是赞赏的。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结合“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分析,老人居处简单,饮食单调,生活基本上一成不变;而老人“气色很好……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可看出老人不受世俗烦扰,内心淡定从容,与世无争。结合“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四人帮’垮台……”“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等分析,这些大事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环境时局多变,世俗纷纷扰扰,而老人一如既往,所以老人是富有智慧的,有道家的出世神韵。结合“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分析,老人有绝活“拨鱼儿”,在简单的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老人的生活还是有精致之处的,这应该是老人认真琢磨操练后的结果,所以老人还是有所热爱与希求的,这体现了无为中的有为。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选材“淡而有味”,小说中写的是一位普通老人的生活琐事,写他的屋里陈设、外貌肖像、身世经历、生活起居等,这些情节都是一个人的生活常态;“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当中描写老人拨鱼儿的绝活富有情趣。人物“淡而有味”,从老人的屋里陈设、外貌肖像、身世经历、生活起居等来看,他就是是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但从“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夸张,他是一位闹市隐者,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天然恬淡,与世无争,富有大智慧。主旨“淡而有味”,文中表面写老人的普通和日常的琐事,“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实质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清心寡欲,顺应生命,通透达观,天真自然。语言“淡而有味”。“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对人物经历介绍非常简洁,却能生动展现人物形象特点。叙述“淡而有味”。“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文章看似平铺直叙,情节简单,没有波澜起伏,但将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含蓄深厚。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1),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判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注:(1)亵人,受宠幸的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B.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C.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D.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B.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C.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D.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B.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C.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D.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4.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3分)【答案】10.C

11.D

12.D

13.(1)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以及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14.①民众遭遇灾难后希望皇帝降恩;②享乐之事应放在后面;③宫人已成将士私有;④可选做宫人的有很多,不是非这些人不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泾州的部队叛变,德宗皇帝离京流亡,皇宫仓库里财物都丢掉了,卫兵没有冬衣。各地献给朝廷的给养、贡品渐渐运来了。德宗皇帝竟在行宫两旁的廊屋设置琼林、大盈两个御库,另行收藏贡品。“帝播迁”中主语为“帝”,谓语“播迁”(流亡),独立成句,“迁”后断开;“府藏委弃”是主谓句,“府藏”是主语,前面断开;“卫兵无褚衣”主谓宾俱全,独立成句,排除BD。“于行在夹庑”作“署”的状语,“署”的宾语是“琼林大盈二库”,应在“库”后断句,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赐予死者的家人”有误,“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皇帝先是很认同”有误,原文的表述是“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漫许”的意思是“随口答应”,并非“很认同”。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齿”,同列;“沮”,使……沮丧;“结”,使……结,引起。(2)得分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古今异义,地下水;“用”,因为;“用心一也”,判断句。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可概括为:民众遭遇灾难后希望皇帝降恩。依据“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可概括为:享乐之事应放在后面。依据“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可概括为:有的宫人已成将士私有。依据“天下固多亵人,何必独此?”可概括为:可选做宫人的有很多,不是非这些人不可。参考译文: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尉。德宗皇帝当太子时,已经知道陆贽的名声,召他到朝廷任命为翰林学士。泾州的部队叛变,德宗皇帝离京流亡,皇宫仓库里财物都丢掉了,卫兵没有冬衣。各地献给朝廷的给养、贡品渐渐运来了。德宗皇帝竟在行宫两旁的廊屋设置琼林、大盈两个御库,另行收藏贡品。陆贽劝谏他,认为:“现在军旅正疲苦,伤病员呻吟声不绝,竟把珍宝贡品私藏在另外的仓库,恐怕众臣民失望,请陛下全部拿出来赏赐有功的人。”德宗皇帝醒悟,立即撤销了那两个御库。德宗皇帝想把皇宫内外随他一起逃难流亡的官员全部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说:“皇宫官宦,恭敬地为皇上奔走效劳,吃了点苦是有的,有什么功劳呢?经历了点难是有的,哪谈得上平定灾难呢?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德宗皇帝就没有那样做。李怀光有反叛的意图,想激起他的部下叛乱。李晟秘密报告德宗皇帝说李怀光要反叛,因而请求移动军营。李晟迁营后不到十天,李怀光果然吞并了两个节度使的兵马。行宫震惊,于是德宗皇帝又流亡到梁州。不久,陆贽因功劳升为谏议大夫,仍然担任翰林学士。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想下诏书给浑瑊查访宫中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他们回到皇帝行宫。陆贽劝谏说:“大难才平定,被各种徭役累得疲病交加的百姓、受重伤和残废了的士兵,都带着病,忍受着死亡的威胁,想听到皇上降恩的诏书。事情有先后,礼义有轻重,重的应该先做,轻的应该后做。修葺宫室,置办服饰,玩好声色之娱,准备梳洗的宦官、宫女,这些是应该后做不能先做的。况宫人逢战乱离别的变故后,有的人被将士占为私有。天下本来多的是舞乐伎女,为什么一定要找回失散的那帮人呢?”德宗皇帝不再下诏书,但还是派使者告诉浑瑊取出财物把她们送到行宫。不久陆贽因守母丧,解除了官职,寄住在东都洛阳。守丧期满,以临时主管兵部侍郎职务召回,又任翰林学士。贞元七年,罢免了他的翰林学士,任他为兵部侍郎知贡举。第二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兼任度支,死在任所,陆贽推荐李巽,皇帝随口答应,但自己任用裴延龄。不久,裴延龄靠奸滑献媚、花言巧语得到宠信,天下的人都怨恨他,憎恶他,但敢怒不敢言。陆贽上奏章苦苦地劝谏,皇帝不高兴,竟然以陆贽是太子的宾客为借口,罢免了他。延龄猜到德宗皇帝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德宗皇帝发了火,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别驾。顺宗即位后,召他回京,诏书还没有到达任所,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问菊【清】曹雪芹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东篱”一词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呼应了题目中的“菊”,首联表明“问菊”的原因。B.颔联中“一样花开为底迟”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菊花(秋季开放)开放时间晚于百花(春季开放)的不解和埋怨。C.颈联中,霜寒露重,百花凋零,菊花寂寞开放:鸿雁南归,蟋蟀将死,菊花孤独自守。渲染出菊花的遗世独立的形象。D.尾联中,诗人把自己当成菊的知己,此时,前面对菊的所有发问也就变成了自问,菊花的形象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16.诗歌的题目是“问菊”,诗人之语每每切合一个“问”字。请从遣词和用句的角度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

16.①句式方面:连用四个问句发问。在颔联和颈联中从菊花的自然属性问到菊花的人文品格,将自己的情怀赋予菊花(以菊花自拟),表现孤高傲世的情怀。②选词方面:“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一句中“讯”、“扣”二字都是“问”的意思,想要询问秋天的情况,却无人知晓,负手低语向东篱菊花发问,首联直切“问”字,就此引发后面的连续发问。【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不解和埋怨”错误。“一样花开为底迟”意为: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菊花同样俊秀,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开放、争妍斗艳,却到了深秋才开放。一种深沉的寂寞感,孤寂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觉醒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的深切写照。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分析句式,“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隐居,同样都是花而你为什么又开放得这么晚?落满霜露的庭院和园圃多么寂寞,鸿雁南飞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其中的“偕谁隐”“为底迟”“何寂寞”“可相思”连用四个问句发问,从菊花的自然属性问到菊花的人文品格。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这首诗十分切合小说中所写黛玉之性格,孤高傲世的情怀,即第五回所谓“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再是选词方面,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扣”即“问”的意思,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却无人知晓,负手低语向东篱菊花发问,就此引发后面的连续发问。问“偕谁隐”,答案已经在问句之中,即与菊花相过从的只能是高人隐士。菊花在秋季开放,当然不同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为底迟”,也就是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四个问句,实际上就是以问的形式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就是对菊花的“移情”之问。全诗都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的韵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苏轼饮酒乐极,扣舷放歌,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的怅惘情怀。(2)《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__”,虽有一些山歌与村笛,却“_______________”。(3)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深受诗人喜爱和重视,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1)(2)句易错字词有:“渺”“予”“呕哑嘲哳”。第(3)句要紧扣“黄河”这一意象,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的“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一人感染传全家”,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幽门螺杆菌,却不知道它的凶险。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长期存活于胃部强酸环境下的细菌。____①_____,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将近7亿人感染。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在它成为癌变助推器之前,依然拥有一定的健康防治保障时期。简单来说,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____②____。和所有预防感染传播的方法一样,____③____,我们可以消灭传染源,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根除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用嘴喂孩子的不良习惯;如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采用家庭分餐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保护易感人群,尽量让儿童使用独立餐具,帮助其建立长久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按照科学方法防治,才能让我们在疾病面前不恐慌,用健康的心态拥抱每一天的生活。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也许因为他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导师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C.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D.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更名袭人。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18.D

19.①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②健康就越有保障;③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一人感染传全家”的双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突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直接引用。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第①空,上文提及“幽门螺杆菌”的概念,再结合下文说明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数,故此处应填“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之意的句子。第②空,由上文“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推知②句应含有“越”字,再结合上文“健康防治保障时期”可知,此处应填“健康就越有保障”之意的句子。第③空,上文“和所有预防感染传播的方法一样”,可推知③句含有“预防”字词,再由下文提及的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消灭传染源”可知,此处应填“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之意的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__________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据研究表明,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已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而且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雏形,经过两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___________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甲骨文虽然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_______________,多有书法之美。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