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级初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温馨提示:1.选择题涂卡,其他题写在答案卷上。2.让智慧在笔尖流淌,让细心为成功莫基,祝你考出最佳成绩!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2.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 B.禅让制度盛行 C.社会分化出现 D.中央集权确立3.下图是192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这一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5.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6.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7.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8.“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A.赏罚分明的理念 B.无为而治的观念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10.《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11.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竞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12.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追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1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14.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摇薄赋 D.重文轻武15.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16.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17.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型将军18.“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19.范文澜《中国通史》:“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属于秦朝创建的制度有()A.分封制 B.皇帝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0.汉武帝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土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削弱王国势力 B.加强君主权力 C.改善财政状况 D.提升儒学地位21.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的评述正确的有()序号书籍评述①《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齐民要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③《本草纲目》对药物重新分类的药物学巨著④《红楼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2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股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实现统一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方人民南迁24.张明同学做的历史单元笔记中有“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5.东汉末年,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莫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6、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A.边疆地区文教发达 B.民族政权并立C.边境贸易活跃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27.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208年还可以表述为()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28,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29.刘秀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30.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31.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32.《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33.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 ④文成公主入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4.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如图)”。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35.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A.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C.文成公主入藏与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36.《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湖巡检司 D.台湾府37.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朝代措施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38.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渊之盟的叙述()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39.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40.综合下列信息可说明,宋代()“苏湖熟,天下足”一一宋代民间谚语A.海外贸易兴盛 B.民族政权分立 C.制瓷技术高超 D.南方经济繁荣4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精彩纷呈,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A.《兰亭集序》——柳公权 B.《窦娥冤》——关汉卿C.《史记》——司马光 D.《红楼梦》——罗贯中42.货币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和图2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其形制变化主要反映了()A.农业经济发展 B.对外贸易繁荣 C.商品经济发展 D.铸币技术进步4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这些措施()A.导致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肿 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D.规范了地方行政体制44.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 B.女性地位提高 C.作者个人喜好 D.君主专制衰落45.“驱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气参天地:辟荆接,开千秋伟业,国姓遗风耀古今。”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诗句反映史实一致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打败大小和卓的叛乱C.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46.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特殊机构是()A.宣政院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47.“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 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48.“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品然是逆转”,其中对“逆转”的理解正确的是()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 B.关闭口岸,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抵御侵略与有限的对外交往相交织 D.对外侵略,掠夺大量财富4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人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50.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其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学、医学、数学等领域。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A.开放性 B.实用性 C.理论性 D.实验性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汉朝史学家___________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史学家___________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___________主持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_主持变法。3.__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___________年,隋朝统一全国,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4.张仲景的《_______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贾思勰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5.东汉时,宦官_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11世纪中期,匠人______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三、材料解析题(共40分)1.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5分)【精神印记·文字相伴】材料一: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代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措施有哪些影响?(4分)【政治印记·制度留痕】材料二:蕃人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泰。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政策?(2分)【物态印记·技术创新】材料三:宋代,制瓷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代瓷窑众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不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相对落后的地区,都有规模不等的窑场。制瓷技术也不断进步和革新,工匠对烧装技术进行了变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对炉温合理调控以及坯泥和轴彩巧妙配料,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摘编自游彪著《宋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制瓷业有哪些特点?(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芒?(2分)2.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竞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2分)材料二: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据白寿彝《中国通史》(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开皇”所指的统治者(2分)并简要说明其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变化。(4分)材料三: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入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据白寿彝《中国通史》(3)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统治者变革选官制度的共同目的。(2分)3.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1分)材料一: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材料四: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