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11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分)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
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2.(2分)猪笼草有的叶子会特化成“捕虫瓶”。当小虫跌进瓶里。瓶盖会自动关闭。在消
化液的帮助下将小虫“吃”掉。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分)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4.(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多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2分)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
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巴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一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6.(2分)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越小
C.观察时,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D.显微镜使用结束后,应用干净的餐巾纸擦拭镜头使显微镜保持清洁
7.(2分)某同学在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像,物像模糊且暗淡。为了使观
A.玻片标本向左下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玻片标本向左下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玻片标本向右上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玻片标本向右上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8.(2分)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
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
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植物①
-T©------消费者
生
态
一细菌、真菌③
系
统
④
图一图二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是光合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9.(6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各器官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
吃羊的狼;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有
机
物
相
对
含
量
甲乙丙
(1)若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
量,与丙图中乙对应的生物是O
(2)图甲中,①与鹰的关系是:图乙中a和b的两种生物的关系
是。
(3)图甲的食物网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
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o
(4)在生物学上把空气、阳光、水分、羊、昆虫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
为
10.(4分)科学观察有时需耍辅助工具,显微镜就是常用的一种。请结合下列显微镜示意
②④
甲图乙图
(1)对光时应转动[②1,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该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有10X和40义两种。在观察标本时,要使视野中观
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填图乙的编号),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倍。
(3)观察“q”时看到的物像是。
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大棚种植草莓时发现,当红色和白色两个品种种植在一起
时,大量的蜥虫生活在红色草莓上,白色草莓中含有物质W,而红色草莓中没有。据此
设计了模拟实验:
作出假设:蛎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莓中的物质W有关。
模拟实验:取甲、乙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鲂虫。将配制好的人工
饲养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蛆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
组别甲组乙组
项目
人工饲养液适量的10%糖溶液适量的10%糖溶
液
加物质w?
实验平均取食频率6次/小时26次/小时
结果平均取食时间0.3分钟/次1.8分钟/次
(1)模拟实验的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2)实验重复3次的的目的是。
(3)根据甲、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分)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
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
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A、龙生龙,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表示了生物之间的相似性,A正确;
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
了物质的循环;
B、在生殖季节,鸟类的生殖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求偶、孵卵,“几处早
莺争暖树,筑好巢再育雏,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才有
了“人间四月芳菲尽,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D、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释实际问题。
2.(2分)猪笼草有的叶子会特化成“捕虫瓶”。当小虫跌进瓶里。瓶盖会自动关闭。在消
化液的帮助下将小虫“吃”掉。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
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闻到猪笼草散发出的
香味,猪笼草散发出的香味对小昆虫来说就是外界的刺激。猪笼草吃掉小虫;生物体的
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2分)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
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生物适应环境。
C、蚯蚓能疏松土壤,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
D、骆驼,而且一般不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Co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生物影响环境知识的理解。
4.(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多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
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
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
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
系。
(3)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
积累。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生物圈是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水圈的
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营养结构复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污染
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之肺”之称。
C、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故在食物链中,所含能量越多少。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正确。
故选:Co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圈的含义、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2分)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
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巴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一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
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
真菌)。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一……一高级消费者,注意起
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A、巴河既包括了环境,因此,正确;
B、野生水蕨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正确;
C、正确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了物
质的循环,正确。
故选:Co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2分)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越小
C.观察时,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D.显微镜使用结束后,应用干净的餐巾纸擦拭镜头使显微镜保持清洁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少,视野越暗。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越小;
C、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错误;
D、显微镜使用结束后,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2分)某同学在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像,物像模糊且暗淡。为了使观
察到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且明亮、清晰()
A.玻片标本向左下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玻片标本向左下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玻片标本向右上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玻片标本向右上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
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
标本时。物像偏到视野左下方,物像才能位于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
镜筒,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要使图像位于视野中央、清晰。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
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
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生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物
部
①②"生
分
态
非
系
甲乙生
统
物
V部
动植物遗体分
图一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是光合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分析】1、图一中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①是分解作用,②是呼吸作
用,③是光合作用,④是呼吸作用。
2、图二中①是生产者,②是动物,③是分解者,④是阳光、温度、水分等。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能维持大气中的碳一一氧平衡,B正确。
C、花萼山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农田生态系统多,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D、图一中甲是分解者。图一中最长的食物链是乙fa-b-c,体内累积的有毒物质最多。
故选:Ao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9.(6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各器官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
吃羊的狼;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1)若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
量,与丙图中乙对应的生物是植物。
(2)图甲中,①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图乙中a和b的两种生物的关系是竞
争。
(3)图甲的食物网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植物,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
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在生物学上把空气、阳光、水分、羊、昆虫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
态因素。
【分析】(1)甲图食物网中:②为初级消费者;①③为次级消费者。
(2)乙图中:a、b开始图像相似,说明生活环境相似;随后,b生物竞争不过a生物而
数量剧减,甚至全部死亡,B生物仍生长正常。
(3)根据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特点,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相对含量越高该生物在食物链中
所处的营养级就越低。
【解答】解:(1)若图丙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
量的相对含量、逐级递减的,狼的最少,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羊,丙对应的生物是狼。
(2)图甲中包含4条食物链,植物f②一①一鹰;植物一昆虫一③一鹰,鹰吃①,所以
①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开始a和b均呈上升趋势,b下降。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水、温度;生物
部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
(4)在生物学上把空气、阳光、羊、昆虫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故答案为:
(1)植物。
(2)捕食和竞争;竞争。
(3)植物;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生态因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等知识点。
10.(4分)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辅助工具,显微镜就是常用的一种。请结合下列显微镜示意
图,回答问题:
i0Q00
③①②③④
甲图乙图
(1)对光时应转动「②1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该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有10X和40X两种。在观察标本时,要使视野中观
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4(填图乙的编号),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0倍。
(3)观察“q”时看到的物像是b。
【分析】1.图甲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2.图乙中①②目镜、③④物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解答】解:(1)对光时应转动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小,要使视野中观察到
的细胞数目最多,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X10=100(倍)。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1)转换器;
(2)4;100:
⑶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大棚种植草莓时发现,当红色和白色两个品种种植在一起
时,大量的蛎虫生活在红色草莓上,白色草薄中含有物质W,而红色草薄中没有。据此
设计了模拟实验:
作出假设:蛎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薄中的物质W有关。
模拟实验:取甲、乙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鲂虫。将配制好的人工
饲养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预案中的食品与药品安全管理
- 少先队基础知识课件第一
- 2025版食品配送行业质量监管合同规范3篇
- 2025版石灰购销合同范本(节能环保)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房产租赁担保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管道运输双方合同:油气输送标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个人房产测绘合同规范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施工HSE风险防控与管理合同3篇
- 绿化改造整改方案
- 二零二五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测量合同协议3篇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水利云播五大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四合一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ICD-9-CM-3手术与操作国家临床版亚目表
-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卷及答案
- 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2016)260
- DB35T 1345-2013兰寿系列金鱼养殖技术规范
- 工行网银代发工资操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