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人物志》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人物志》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人物志》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人物志》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人物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人物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

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

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

材料二: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

通路。夏必战胜近妻丕爰故眼近怨丕构若怒煮惨苍丕查工声也去包曼重之有裁!一彼显争者,

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o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

险而与之讼,是押兜而摆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目:“险而违者,讼,讼必

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再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

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

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凡此荤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

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

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

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

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喏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

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0

o

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

之有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C.“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相同。

D.“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

都具有辩证关系。

B.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

动时遵从恭敬顺从。

C.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

到的结果。

D.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

得益处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

5.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不成。汤

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闵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

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弛;羹在农与工肆之人盗丕克功而尚德故土看所

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彰而恶不生。是故墨子言曰:

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

尚贤。夫尚贤者,政之车也。

(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

材料二: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①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若夫鸡之

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

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住

之能,有立法使人从之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有德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

有司察纠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夫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

是故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立法之能,法家之

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

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人事之能,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国则谐合之

政。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权奇之能,伎俩之

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司察之能,珍奇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

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之任,为国则严厉之

政。

(选自《人物志・材能》,有删改)

[注]①函:包含,容纳。②消息:变化,这里指在变化中周旋自如。辨护:治理修护,这里

指用智谋权术治理修护政事及制度。③师人:让人效法。④行事:出使之事。使人:使节。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虽在农A与工肆之人B莫不C竞劝D而尚德E故土者F所以G为辅H相承嗣也。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又名中土、神州,可代称古代中国,包括冀州、豫州、扬州、荆州、雍州等。

B.“政之本也”与“物有本末”(《礼记•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本”字含义不同。

C.“有自任之能”与“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任”字含义不同。

D.臧否,褒贬、评论,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臧否”含义相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大禹和商汤都重用了贤士,把政事交给贤士并依靠他们做出了一番事业,那时

大臣兢兢业业,农民与工匠崇尚德行。

B.能做大事的人,也能做小事;能治理大的郡国的人,也能治理小的郡县。正如鼎可

以用来烹煮牛,也可以用来烹煮鸡。

C.对有自我修养、能够洁身自好的才能的人才,可以利用他的才能,让他在朝廷担任

冢宰,来实行矫正邪僻提倡正直的政治。

D.具有建立法律制度使人遵守法律能力的人是法家之才,可以担任司寇,让他们来治

理国家,就会实行灵活顺势的政治。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彰而恶不生。

(2)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10.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人才,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CFI2.C3.D4.(1)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

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

(2)(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

何必与他争论呢!5.①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②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

而不构成怨恨。③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④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

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

“敌服而怨不构”与“战胜而争不形”结构一致,故“战胜而争不形”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CF

处断开;

“于声色”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夫”是发语词,前面断开,即I处断开。

故选CFL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介词,把。句意: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圣人是把治理天下当作事

业的人。

B.正确。蹈行,践履;在于。句意: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实践仁德在于自己。

C.错误。谦让;推辞,拒绝。句意:贤能又能谦让别人。/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

D.正确。几个;屡次。句意:所有的这几等。/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错,孟之反与管叔没有自我贬损,不能说

明君子的自我贬损会获得益处。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自见”,自我显露;“伐”,夸耀;“长”,得到敬重。

(2)“险德”,背弃道德;“信”,确实;“讼”,争论。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知,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

②由原文“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可知,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

③由原文“君子诚能喑争途之名险”可知,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

④由原文“不争者争之也”可知,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

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显露,因此

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

重。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

道是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此为方向才对!

材料二:

因此君子追求胜利,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把自我修养作为敌楼与大盾,安静

时则关闭寂然不语的大门,行动时则遵从恭敬顺从的通行之路。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

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

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那些公开与人竞争的人,一定是自以为是贤人,而别人却认为他

是邪恶不正的人。(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

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与阴险的人争论,就好像把犀牛关进笼中和迫近被逼到绝路上

的老虎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如果这样他们就会发怒而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说:“阴

险而违背常规的人争论,必然引起众人和他争论。”《老子》说:“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

下才没有谁能与他争。”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

因此要超越世俗登至高处,独自行走在三等之上。什么是三等?没有大功却自我夸耀,

是一■等;有功却自我夸耀,是二等;立有大功却不自夸,是三等。愚钝却争强好胜,是一■等;

贤能又能推崇别人,是二等;贤能又能谦让别人,是三等。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是一等;

对自己和别人都严格,是二等;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松,是三等。所有的这几等,都是争和

让道理的具体表现,从而使事物结果发生变化。经过三等变化之后而掌握了这个道理,所以

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只有知道道理通晓变化的人,才能够处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为

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称赞,管叔因为推辞赏赐受到重重的嘉奖。怎么能说这些是用不正当的手

段获取的呢?这是纯正的道德在内部自然而发又与争让变化的道理吻合啊。君子知道自我贬

损是有益的,所以能做一件事而收到两种好的结果,小人不知道自满会招致损失,所以一个

人自我夸耀会失去双倍的东西。由此而论,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

谦让对手却能够战胜他;处在众人之下,最终却在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看到与人竞争的

道路之凶险,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光辉四射而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得到的贤德之名

能够与古人媲美。

6.BEF7.B8.D9.(1)因此得到了贤士(的辅佐),那么(君主)谋划(国事)就不困难,

身体就不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得到)彰显并且丑恶不会产生。

(2)由此推论,人才各有其适宜担当的职位,不能只用高低大小去论说(概括)。10.①材

料一侧重阐述崇尚贤士是治国的根本;

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人才各自有其适合的位置,要人尽其才。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即使农民与工匠,也没有一个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说贤士,是国家辅佐大

臣的接替者。

“农与工肆之人”作“在”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

“莫不”作状语,连词“而”连接“竞劝”和“尚德”,中间不断开;“德”作“尚”的宾语,宾语后断

句,所以E处断句;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士者”作主语,“者”后断句,表

停顿,所以F处断句。

故选BEFo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含义相同。均为“根本”。句意:是政治的根本。/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

C.正确。才能;/责任。句意:有的人才有自我修养洁身自好的才能。/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D.正确。句意:是豪杰之才。/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法家之才,可以担任司寇,让他们来治理国家,就会实行灵活顺势的政治”错误,张

冠李戴。根据原文“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可知,

“就会实行灵活顺势的政治”不是担任司寇的法家之才,而是担任三孤的术家之才。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谋”,谋划;“劳”,劳累;“彰”,彰显。

(2)“所宜”,适宜担当的职位;“独”,只、只有;“谓”,说、论说。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可知,材料一侧重阐述崇尚贤士是治国的根本;

根据材料二“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可知,材

料二侧重阐述人才各自有其适合的位置,要人尽其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交给他政事,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

伯益,交给他政事,九州统一。商汤从厨房里提拔了伊尹,交给他政事,他的治国谋略得到

成功。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阂天和泰颠,交给他们政事,西方的诸侯为之臣服。所以在

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兢兢业业的,并且都不敢松弛懈

怠;即使农民与工匠,也没有一个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说贤士,是国家辅佐大臣

的接替者。因此得到了贤士(的辅佐),那么(君主)谋划(国事)就不困难,身体就不劳

累,功成名就,美善(得到)彰显并且丑恶不会产生。所以墨子说:国家太平的时候,不可

不选拔贤士;国家不太平的时候,也不可不选拔贤士。如果想继承尧、舜、禹、汤的治国之

道,就不能不崇尚贤士。崇尚贤士,是政治的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