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原理第四章安全认识论章节结构第一节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二节安全哲理第三节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第四节安全与事故第五节事故的基本特征及事故预防第六节事故模式理论
本章复习题前言什么是安全科学的认识论?是指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安全科学认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风险的必然性、安全的相对性、事故的可预防性安全认识论体系是怎样的?安全认识论事故的可预防性(可控制的观点)安全的相对性(动态的观点)技术风险的必然性(客观的观点)事故可避免原理安全阈可变性原理安全标准时效性原理风险最小化原理安全认识论体系第一节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实践观点对安全科学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安全科学领域的应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对安全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第二节安全哲理一、安全的相对性1、绝对安全观和相对安全观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及危害环境的条件。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它只是安全的一种理想状态。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在具有一定危险性条件下的状态,安全并非绝对无事故。系统故障或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是这些危险或隐患经过累积或加强并获得合适条件组合的结果。不出事故不等于安全。2.安全描述的相对性安全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是对系统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采用概率法估算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的可能性用模糊数学来说明在非概率情形下的不精确性3.安全标准的相对性安全标准是相对的现实安全标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领域、生活领域、生存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安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二、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含义是:
确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和保证条件,除此之外,要求设计部门、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以积极的态度,从设计上,组织管理上和技术措施上,认真改善劳动条件,增强抗灾能力,为工人、职工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环境,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1.安全第一哲理安全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安全第一的含义: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生产或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抓生产必须抓安全;树立真正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安全、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保障,高质量、高效益都是一句空话;光追求数量、效益,而不顾质量,生产出来的就是一堆废品;只有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才能有好的效益,应当将三者兼顾2.安全需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安全是经济建设的先决条件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当代人的层次需求理论第三节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一、安全系统的特性与客观性安全系统的组成由人、机、环境、管理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组成的安全系统的客观性表现为将抽象的观念性的东西转化为物质性、实体性的东西安全系统的本征性是不具有物理模型的客观抽象的系统它的一切研究工作是从安全这一抽象的思维进行定义、判断和推演安全系统的目的性目的是与系统当时、当地条件相耦合的安全度,即人们在当时、当地条件下可接受的或满意的安全程度,具体的研究目的表现为某种状态中的各自因素所表现出的各自的安全,以及各自的安全如何通过各自的载体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整体安全度。安全系统的目的性是共性,目标性具有独特性,表现为综合性和模糊性综合性指追求系统的整体安全模糊性指系统安全本身具有灰色性安全系统的环境性所界定范围之内的环境外界的环境安全系统的结构性
表现在安全系统因素和层次的有机组合,从而具有一定的功能水平,并且功能水平随着结构等级的升高而升高,系统也就越安全。当结构被破坏的时候,安全系统伴随着会出现事故。二、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安全系统把安全的各个要素考虑在内,以系统的观点研究安全,是手段系统安全把安全问题看成一个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是目的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辩证关系第四节安全与事故一、安全和安全性1.安全的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指出安全的相对性,只要危险降低到某种程度时,该系统就是安全的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没有引起财产、设备的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安全是指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等。即使系统没有遭受直接损失,也可能是安全科学所关注的范畴2.安全性安全性指确保安全的程度,即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指标,又叫危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条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二、事故隐患和风险1.事故隐患定义:
指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两者的结合。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来看,事故隐患包括一切可能对人、机、环境系统带来损害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是潜在的事故条件,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事故隐患一旦被识别,就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其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小触发的概率。2.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两种定义方法: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出现可能的度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某种后果发生的概率;发生一次事故的后果大小与该事故出现概率的乘积,即风险=发生概率×严重度(R=P×C)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风险是系统危险影响因素(人、设备、环境、管理等)的函数3.事故后果只考虑人和物两个方面,事故后果有四种人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人受到伤害,物未受到损失人未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人和物均未受到伤害和损失考虑人、物和环境三方面,事故后果有八种人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环境受到破坏人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环境未受到破坏人受到伤害,物未受到损失,环境受到破坏人受到伤害,物未受到损失,环境未受到破坏人未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环境受到破坏人未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环境未受到破坏人和物均未受到伤害和损失,环境受到破坏人、物和环境均未受到伤害和损失4.损害指造成任何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的损害,而这种损害是由于技术上的应用而产生的化学或物理效应。损害量可以用货币值、伤亡人数或其它适宜的单位来度量三、安全与事故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包括事故隐患和事故从危险的角度讲,安全是一个包含人们可以接受的事故隐患和保证事故不发生的稳定状态。事故是系统把潜在的事故隐患转化成现实,是安全状态的一种极端表现。人们追求的是没有危险的本质安全,它是相对安全的一种极端。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的预防事故,即让事故隐患转化为现实事故的概率趋近于零,或减轻事故的后果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内因,外界刺激条件通过事故隐患其作用导致事故发生。安全、事故隐患、事故之间是可以通过一定条件相互转换化的。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安全系统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就会远离平衡状态形成非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即表现为事故隐患,当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能量交换达到一定程度,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临界值,系统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发生事故了。我们就是要控制安全系统的涨落点,使安全系统朝着安全状态转化。四、事故的分类1.以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分类(1)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2)人为事故:生态环境事故、公共设施事故、政治社会事故2.以事故致因分类:这是在安全科学中最常使用的分类方法,将事故分成20类:3.以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1)突变型:缺少先兆,过程短,破坏性强,如爆炸(2)发展型:有一定的先兆,如火灾(3)持续型:持续时间较长,如传染病(4)环境演变型:长期的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如沙漠化(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器工具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刺割;(10)高处坠落;(11)坍塌;(12)冒顶片帮;(13)透水;(14)放炮;(15)火炸药爆炸;(16)瓦斯爆炸(17)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20)其他伤害。第五节事故的基本特征及事故预防一、事故的基本特征和特点1.事故的基本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事故的因果性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因果性说明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事故有其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识别事故征兆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偶然性表现在: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是无法预测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事故后果的类型和后果的大小无法预测事故的必然性表现在: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事故的必然性事故的发生是有客观规律的思考题:既然事故的发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具有偶然性,那么对于某一特定事故进行预防,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谈谈你的理解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事故的潜在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已经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事故的再现性是指没有查清并消除事故原因,导致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事故的预测性是指依据事故发生规律,推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事故预测工作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复杂性是指一起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物、环境的复杂关系2.事故的随机性和事故的不可避免性事故的不可避免性表现在:危险因素和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故或迟或早必然会发生事故的随机性表现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何原因是不确定的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不同事故后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同3.事故的可预防性事故具有发生、发展、消除的过程,因而事故时可以预防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掌握危险因素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从物的方面、人的方面以及管理方面来进行,其中加强安全管理是是实施预防可能性原则的基础事故预防工作可以借鉴过去事故所取得的的经验和知识,结合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二、被动预防和主动预防传统的安全技术是经验型的,即它是建立在事故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事故后整改,这是被动预防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安全科学,80年代以来,安全科学的发展更加完善,表现在安全技术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预测型的转变现代预测型的安全技术是指在吸收以往事故经验的基础之上,更注重对事故的预测研究,既要实行事前控制,又要主动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总结事故的经验预防事故发生的四个层次:根除、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采用隔离、故障安全措施等安全技术个体防护事故应急救援主动预防的目标:保护人类身心安全,实现安全第一,不施害于人类及人类生存的环境保障人类能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人类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又充分地享受自己创造的成果,实现劳动与享受的同一性三、事故的预防原则1.事故发展三阶段孕育阶段:事故处于无形阶段生长阶段:事故处于萌芽状态损失阶段:事故已成事实2.事故法则即事故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或海因里希法则内容:每在330次事故中,会造成重伤死亡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事故三角形海因里希法则给我们的启示
表层:要消除1次重伤死亡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
深层: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灾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130029重伤、死亡事故轻伤、微伤事故无伤事故3.事故预防原则除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外,生产生活领域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事故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技术方面管理组织方面事故预防的技术原则消除潜在危险原则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蔽原则距离保护原则个体保护原则警告、禁止信息原则其它原则:时间保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固性原则、代替作业人员原则事故预防的组织管理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按计划进行,形成闭环模式效果性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责任制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综合地考虑问题的原因动态地认识安全状况落实措施要有主次有效地抓住各个环节能够适应变化的要求第六节事故模式理论事故模式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我们可以依据事故模式理论,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预防和改进安全管理。我国最多应用的五种事故模式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论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最早提出该理论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含的五种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M)2)人的缺点(P)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4)事故(D)5)伤害(A)事故因果理论包含的五种因素可以用多米诺骨牌来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被相继碰倒(相继发生)。PMDHA骨牌效应的物理道理: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
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的确令人瞠目。
不过A.怀德特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告诉我们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该理论的缺点是
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简单和绝对,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要倒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并不一定都带来事故,事故并不是全都造成伤害。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1.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吉布森和哈登认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麦克法兰特认为:
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次,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根据麦克法兰特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将能量引起的伤害分为两大类:1)第Ⅰ类伤害: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阈值而产生的2)第Ⅱ类伤害: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能量与伤害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对人员产生伤害,除了与能量的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因素有关。应用该理论分析事故致因的方法: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其次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和伤害的严重程度最后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能量转移理论的优点:
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能量转移理论的缺点:
由于意外转移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的主要能量形式,这使得按能量转移观点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尽管在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困难。2.应用能量意外转移理论预防伤亡事故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有以下几种: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降低能量释放速度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设置屏障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设置警告信息三、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此类事故模型的基本观点是:
人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失误会造成人失误,而人失误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人失误事故模型威格里斯沃思模型瑟利模型劳伦斯模型威格里斯沃思模型威格里斯沃思在1972年提出,人失误构成了所有事故模型的基础威格里斯沃思事故模型流程关系图该模型是人失误导致事故的一般模型刺激失误否危险否无伤亡事故伤亡事故随机因素否否是是威格里斯沃思事故模型流程关系图瑟利模型瑟利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各阶段均包括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在瑟利模型的六个问题中第一、二个问题与人对信息的感觉有关第三、四、五个问题与人的认识有关第六个问题包含人的信息处理全过程能够应用此模型描述危险局面出现得较慢,如不及时改正则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人和环境无危险
面临危险YYYYYYNNNNNN危险出现对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感觉到警告了吗?认识到警告了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危险吗?行动响应认识感觉无危险伤害或损害YYYYYYNNNNNN危险释放对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感觉到警告了吗?认识到警告了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危险吗?行动响应认识感觉无危险
面临危险瑟利事故模型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技术手段解决感觉问题用培训手段解决理解问题用技术手段解决反应时间条件用管理手段解决计划问题劳伦斯模型在威格里斯沃思和瑟利等人的人失误模型基础之上,劳伦斯于1974年提出了针对金矿企业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劳伦斯模型对一般矿山企业和其他企业中比较复杂的事故情况也普遍适用。劳伦斯模型适用于类似矿山生产这样的多人作业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危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人们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及时地发现警告信号,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生产活动有危险有事故有伤害无危险有事故无伤害有危险有事故无伤害有危险无事故无伤害无危险无事故无伤害行为人NNNNNNNNNNYYYYYYYYYY初期警告?危险?随机因素危险?失误直接引起事故?意外事件?接受警告识别警告采取行动行动恰当二次警告正确评估危险人失误表示无伤害系列轨迹劳伦斯事故模型四、动态变化理论动态变化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变化-失误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本尼尔认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认为事故过程包含着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因次可以将生产活动看作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以外的结果的事件链。引起事件的人或物称作“行为者”,其动作或运动称为“行为”,那么事件就可以用行为者及其行为来描述。行为者的行为得当与否,决定事件链是否能够稳定进行,因次也决定了是否会发生事故。生产系统的外界影响是经常变化的,可能会偏离正常的或预期的情况,我们称外界影响叫做“扰动”,扰动会作用于行为者。扰动理论的内容可以这样描述:
任何事故当其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扰动,这种产生扰动的事件称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组事件链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未知的结果。扰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安全管理不易有较大改观,要尽量维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工作改进,因为人的适应有一定过程,较大的扰动反而会导致事故率的上升。无事故后果活动异常向结果发展的能动性自动动态平衡发生扰动PP对行为者作用适应扰动P的行动对P不适应的行动超过极限作用应力超过极限作用应力活动中断串联应力冲击许多行为者其他行为者受到无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0504-东方证券-酒鬼酒-000799.SZ-动销疲软
- 2025-2030中国素食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铝型材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
- 新质生产力青年担当
- 2025-2030中国组合厨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2025年烘焙师职业资格考试烘焙师产品市场需求分析试题卷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全真模拟实战试题解析与精讲精讲精讲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东方艺术流派对比分析试题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征信数据分析挖掘基础知识与高级技能试题
- GB/T 27060-2025合格评定良好实践指南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
- 雷雨第四幕完整版
-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6 Topic3 SectionC-教案
- 西门子SIMATIC NET 以太网 OPC组态详细配置
- Q∕SY 01039.2-2020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数据管理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 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 工厂无尘室培训教材ppt课件
- 美国各州的缩写及主要城市
- 管道开挖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