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3-T323-2022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_第1页
DB1303-T323-2022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_第2页
DB1303-T323-2022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_第3页
DB1303-T323-2022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_第4页
DB1303-T323-2022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20

P51

DB1303

秦皇岛市地方标准

DB1303/T323—2022

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

DB1303/T32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秦皇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秦皇岛市质量管理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磊、王伊鸣、王金才、韩明波、潘静、马良松、张翠、冯俊颖、杨维葳、张

丽伟、王立丰、赵文龙。

II

DB1303/T323—2022

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的目标、要求、总平面与竖向、雨水径流控制和雨水调蓄的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1174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

GB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1345、DB1303/T32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初期雨水径流控制厚度precipitationdepthoffirstflush

为满足海绵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目标而需要处理的初期雨水厚度。

3.2

雨水排空时间timeofrainwateremptying

雨水从充满有滞蓄功能的海绵城市设施到完全排放、入渗的时间。

3.3

设计调蓄总量rainwaterregulatevolume

为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目标而需调蓄的雨水总量。

3.4

雨水滞留控制量rainwaterdetentionvolume

为满足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而需要入渗和滞留的雨水量。

1

DB1303/T323—2022

3.5

清淤立管cleanoutpipe

与地下穿孔管联通,用于清除穿孔管内淤积泥沙的立管。通常用于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带地下穿

孔管的海绵城市设施中。

3.6

配水设施levelspreader

使得雨水均匀、缓慢进入海绵城市设施中的设施,如砾石槽等。

4设计目标

4.1应满足道路功能要求。

4.2宜采用适宜的措施控制初期雨水径流。

4.3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满足DB1303/T321-202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导则》中表1的要求,其

中北戴河新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兴凯湖路以西区域)不低于75%;其余区域不低于70%。

5设计要求

5.1通用要求

5.1.1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目标应以削减地表径流与控制面源污染为主、雨水收集利用为辅。

5.1.2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系统设计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利用道路周边绿地空间及道路空

间设置海绵设施。

5.1.3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除不应降低道路范围内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降雨重现期标准外,应满足规划确定的内涝防治

设计重现期标准;

——应以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市政工程相关规划为主要依据,并与之协调;

——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确定,注重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系统及单项设施设计应符合GB50014、GB51222、GB51174的规定。

5.1.4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工程应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规划。

5.2设计要点

海绵型道路系统设计要点见表1。

5.3设计资料

5.3.1海绵道路设计应收集以下资料:

——道路;

——降雨;

——土壤及地下水;

2

DB1303/T323—2022

——卫生状况。

5.3.2降雨资料宜包括所在区域暴雨强度公式、水安全目标所要求的重现期下的降雨量、雨型。

5.3.3土壤及地下水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确定建设区域内土壤及地下水资料时,应以雨季地质勘察资料为主,旱季地质勘察资料为辅;

b)土壤渗透系数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地勘测得的土壤渗透系数;

2)进行现场原位实测;

3)采用的土壤渗透系数。秦皇岛滨海地区土壤质地主要有中壤、砂土、砂壤、轻壤四类,其

中以轻壤和砂土为主,渗透性良好。土壤渗透系数为砂土5.79×10-6~2.31×10-4,壤土1.39×10-6~2.78

×10-6,设计者可根据土壤及地下水分布图,选取适宜的海绵城市设施。

表1海绵型道路设计要点

项目要点

机动车路面适宜路段可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或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非机动车道路面采用透水性路面。人行道一般采用透水砖;非机动车道宜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或透水沥

(人行道、自行车道)青混凝土路面。

1、大于等于1.5m道路侧分带宜建设生物滞留设施。

2、有绿化带的道路,为增大雨水入渗量,绿化带内可采用其他渗透设施,如浅沟渗渠组

道路附属绿地合系统、入渗井、生物滞留设施等。

3、在有坡度的路段,绿化带应设计微地形。

4、道路雨水径流宜就近引入绿地入渗或经净化后用作生态补水水源。

路缘石宜采用开孔路缘石(立道牙)或其他形式,确保道路雨水能够顺利流入绿地。

1、雨水口宜采用有净化功能的雨水口。

2、绿化带内的雨水管宜采用渗透管或渗排一体管。

3、城市道路沿线可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天然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应成为雨水

调蓄设施的首选。

排水系统4、土地条件许可时,道路雨水可就近引入雨水生态塘或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或储存。雨

水生态塘和人工湿地应兼有雨水处理、调蓄、储存的功能。

5、经雨水生态塘和人工湿地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的雨水在非雨季时可用于灌溉和浇洒道

路。

6、在纵坡较大路段可考虑设置复合横坡。

改造要点道路的海绵化改造主要针对附属绿地、树池、路缘石、非机动车道铺装等进行。

6总平面与竖向

6.1道路的总体布局和竖向设计应结合红线内外绿地空间、道路纵坡和标准断面、市政雨水系统布局

等,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合理确定源头减排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道路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城市道路雨水径流宜通过有组织的汇流和转输,经截污等预

处理后排入道路源头减排设施内;

b)道路坡向应朝向雨水设施位置的一侧,当道路设置超高时,雨水设施应按道路超高坡向的位置

设置,保证道路安全行驶;

3

DB1303/T323—2022

c)红线外绿地、机非、人非绿化隔离带中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等雨水调蓄或渗透设施;

d)高架下绿化隔离带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或雨水回用设施,高架道路雨水通过雨水回用设施处理

后,可用于绿化灌溉;

6.2海绵城市道路采用生态排水的路段,雨水口作为溢流排放设施应设置在源头减排设施内,并应与城

镇雨水管渠系统和排涝除险系统有效衔接。

6.3海绵城市道路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车行道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

成破坏。

7雨水径流控制

7.1道路铺装面层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人行道面层宜采用透水砖;

b)非机动车道面层宜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或透水沥青;

c)非重载车行道可采用面层透水的透水混凝土或透水沥青,重载车行道应采用不透水铺装;

d)对铺装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按要求选取铺装类型。

7.2道路海绵城市设施的雨水排空时间设计应由公众的接受度、植物特性和土壤渗透率决定,如无法确

定时,宜采用24h~36h。

7.3宽度小于1.5m的绿化带不宜采用下沉式做法。

7.4道路中央分隔带应采取适当措施使雨水不溢流到路面。

7.5道路范围内大面积绿地可建设蓄水池、渗透塘等设施。

7.6道路海绵城市设施的设置不应妨碍道路本体和通行安全,蓄水池、渗透塘等较大型海绵设施,应设

置警示标志及必要的预警系统,避免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7.7桥梁路面雨水宜有组织地收集后接入周边海绵城市设施净化后排放。

7.8道路纵坡大于1.5%时,不宜采用路缘石开口等雨水侧排方式,宜采用平箅收水。

7.9人行道或自行车道纵坡大于2.0%时,其透水垫层宜设置竖向隔断,隔断顶面应低于垫层顶面20mm~

30mm。

7.10下列条件时,污染负荷较重的道路应在透水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下部设置砂滤层:

——路底层土壤渗透率大于5×10-5m/s;

——地下水位距离透水垫层底部小于1.0m。

7.11当道路开发先于地块开发时,可采用下列措施确保道路与地块海绵系统的衔接:

——地块雨水接入口处宜预留部分绿地作为场地开发雨水的末端控制;

——雨水接入井预留安装雨水净化设施的接口。

8雨水调蓄排放

8.1与道路排水系统结合设计的雨水调蓄设施,上下游排水系统保持顺畅。

8.2结合道路排水工程建设的雨水调蓄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合道路周围洼地进行雨水调蓄;

——与市政工程管线设计综合相协调。

8.3易积水路段,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空间建设调蓄设施。

8.4道路经过或穿越水源保护区,应在道路两侧或排水系统下游修建雨水应急处理及储存设施。雨水应

急处理及储存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有防止污染雨水与事故情况下泄露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地的功能;

4

DB1303/T323—2022

——可采用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不小于200m3;

——便于养护和检修。

8.5雨水口设置应满足下凹桥区雨水重现期标准,数量应采用1.5~3.0倍的安全系数。

8.6下凹式立体交叉道路极易形成城市积滞水点,排水形式应采用强排与调蓄相结合的方式;下凹式路

段应设置醒目的水位警示与导行标识。

8.7下凹桥区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合立交雨水泵站集水池建设;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初期雨水收集池,有效容积按立体交叉道路汇水区域内7mm~15mm降

雨量确定;

——雨水调蓄设施内应设小型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宜采用潜水泵,且不宜少于两台;

——雨水调蓄设施排空时间不应超过12h,且排水量不应超过市政管道排水能力。

8.8设有雨水调蓄设施的地下空间或综合管廊,应有防止雨水倒灌的措施,且出地面构筑物的敞口部位

应高于周边设计地坪300mm以上,并应考虑防淹措施。

8.9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宜分散设置;

——有调蓄设施处宜合建;

——弃流水宜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弃流设施宜设除砂措施。

——————————————————

——A

5

DB1303/T32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目标.........................................................................2

5设计要求.........................................................................2

6总平面与竖向.....................................................................3

7雨水径流控制.....................................................................4

8雨水调蓄排放.....................................................................4

I

DB1303/T320—2022

D

D

附录D

(资料性)

仪器设备、工具台帐表

表D.1给出了仪器设备、工具的台账。

表D.1仪器设备、工具台帐表

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计量有效期

9

DB1303/T321—2022

附录B

(资料性)

低影响开发设施

表B.1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

技术类型用地类型

单项设施

(按主要功能)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

透水砖铺装●●●▲

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沥青混凝土▲▲▲▲

渗透技术绿色屋顶●○○○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性生物滞留设施●●▲▲

渗井●▲●○

湿塘●▲●●

雨水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