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与技巧_第1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与技巧_第2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与技巧_第3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与技巧_第4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与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主观题解题的思路与技巧高考是考生之间学问和实力的竞争,也是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主观题(非选择题)占据文综试题的“半壁江山”,这一部分最简洁拉分,即主观题(非选择题)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总分,因此很多考生将非选择题视为“拦路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主观题已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风格,以“信息呈现-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为思维主线,试题图表新、切入点小,重视思维理性、逻辑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利用区域地图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学问运用实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实力、提取有效信息实力、逻辑推理实力、综合分析实力、文字表述实力等。怎样才能做到答题要点清晰明白,避开少失分、争取多得分呢?下面谈一下地理主观题冲关的五个方面。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1)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2)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学问范围等。(3)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洁,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困难,须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精确推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精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2.信息获得与机灵解读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殊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解读信息要准:要留意区域图的精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运用信息要活:运用干脆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灵敏。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学问间的内在转化将试题内容与储备学问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学问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依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精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藏,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推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擅长迁移学问,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留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实行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拓水源;④种植饲料。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1)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依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2)解答问题肯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晰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依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3)答题中要留意辩证分析问题,如缘由(自然缘由、人为缘由)、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改变与空间分布)等。5.书写答案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运用地理术语(特殊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齐、清晰。高考环境问题的答题技巧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人类生存与发展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近几年高考常常涉及的领域。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实力。环境问题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总的说来,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首先留意区分区域自然灾难问题和自然缘由引起的地方病等.例:〔2010·上海文综,34—39〕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旁边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溶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34.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35.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36.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缘由主要是该地区受到

风的影响。37.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减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增加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38.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改变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39.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

答案:34.亚欧;美洲(次序可互换);生长

35.压力(内力、地质);岩浆岩(火成岩)36.西(西北)

37.①;②;③;小

38.A

39.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火山探讨(任答两点)解析:第(1)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分布和板块周界型。第(2)题,考查火山地质作用及岩石形成。第(3)题,考查大气环流西风带。第(4)题,考查大气热力过程和大气热力作用及结果。第(5)题,考查3S技术应用。第(6)题,考查火山活动影响。技巧1、留意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规律,这是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缘由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例题:(2004年江苏卷)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缘由是

(CD)

A.气候改变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A.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难和生态问题有

(BC)

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在这一题中,给定的条件是森林削减,解答之前我们先搞清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秦汉森林削减与气候的改变无关,这时的水利工程量不大,不足以使森林遭遇破坏而面积削减。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而大面积的毁林开荒使森被受到破坏,以及帝王大建宫阙砍伐了大量的森林,才使森森的面积削减,正是由于图示地区原始森林破坏,才始现在的植被为人工林或次生林。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正是森森受到破坏,才产生了水土流失与泥石流。这是一系列的关系,只有搞清晰这些关系才不会出现失误。

在中学地理中,学生也要通过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对于中学教材中的这些关系我们总结如下:

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了大多数城市粉尘污染加重、酸雨污染面积扩大。

2、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江、河、湖、海的污染。

3、交通噪声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固体废物的堆放不仅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而且占用了大量土地。

4.很多乡镇企业环境治理设施滞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使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扩散,自然生态恶化。

5.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热带雨林消逝等环境问题不仅威逼着全球,也干脆威逼着我国的环境。

技巧2、从产生的缘由分析解决的措施。

在高考中,有的环境问题我们能够精确知道其产生的缘由,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的环境问题的缘由推出其解决的措施。

例题:(1)观测表面,近百年来,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20C~1.50C。地球气候变暖,除了自然缘由外,人为缘由是重要的因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缘由是大气中

保温气体含量的上升。它能

,从而引起保温作用。

(2)大气中保温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缘由:①

,②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①

;②

(4)当前限制气候改变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①

在这一题中我们知道全球变暖的缘由是温室气体,特殊是CO2的增加,而CO2增多的缘由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自然气等矿物燃料,从而使大气中的CO2量增加;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从而导致绿色植物汲取CO2量削减。我们从缘由入手,就能很简洁的答出解决措施。答案(1)CO2大量汲取地面长波辐射(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CO2;森林面积削减3)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全球干湿地区和降水发生改变

(4)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纳新能源等方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爱护森林,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技巧3、留意答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一般规律

1.全球性环境问题多出现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高考环境问题中,有时给出一些示意图,要求学生答出环境问题的分布,这类题目一般都可以在图中读出来,但假如有时图像给的不太明确,或学生对示意图不太明白,那么我们可以先找出图示区域工业特殊是重工业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环境问题最严峻的地区。

例题: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

(1)人们一般把pH值

的雨水称为酸雨。

(2)我国酸雨主要出现在

地区,出现在这些地区的缘由是

(3)酸雨的危害有不仅使

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而且使

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长,

建筑物,并危及

(4)图中A、B两地,属于重酸雨区的是

,其雨水pH值

在这一题的图上,没给图例,也没给标记,而让学生说明我国酸雨的分布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有阴影表示,这些地区,由于工业特殊是重工业发达,工厂和家庭等燃烧煤、石油、自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再加上人口密度大,从而形成酸雨。

2.全球性环境问题详细表现为以下几类:水体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状况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改变以及有毒化学品污染和危急废物越界转移等(大致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汲取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验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头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安排,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逼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甚至真的像<<后天>>那样!例题:(2010山大附中模考)

阅读新疆近40年来的部分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依据有关原理,简述以上改变的形成缘由。(6分)

(2)以上改变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6分)

答案:(12分)

(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2分),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2分);(气温上升和湖泊面积的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2分)

(2)有利: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利于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有利(2分)。

不利:冰川消融,将导致将来水资源的短缺(2分);降水、河流径流增多,简洁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难(2分)。(2)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缘由。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特殊是南方地区已经成为重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亲密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觉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PH值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值为5.65。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充溢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依据能源结构,我国是"硫酸型",美国是"硝酸型".酸雨有时在自然条件下会加重:如封闭地形,酸性土壤,大气逆温及风向风速气象因素条件下,这也是我国南非重酸雨区比北方严峻的缘由.例题(江苏无锡2010模考)(10分)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资料:参见图21和图22)

依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改变趋势是

。(1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缘由有

(不定项选择)(2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快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分)

其产生的缘由是

。(2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实行哪些措施?(3分)答案:(共10分)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1分)

(2)B、D、E(全对得2分)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随意2点得2分)

缘由: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运用)。(随意2点得2分)

(4)①节约用水,削减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实力;

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随意3点得3分)(3)臭氧层破坏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耀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着陆,在着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改变(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耀,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4)生物多样性锐减20世纪末,全球有100多万种生物被灭亡。这并非危言耸听。联合国环境安排署预料,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地球上将有1/4的生物物种陷入绝境;到2050年,约有半数动植物将从地球上消逝。这就是说,每天有50~150种、每小时有2~6种生物离我们悄然而去。地球上充溢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科学家把这称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标记。如此众多的生物,是自然界长达数十亿年演化的结果。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物种的灭亡。生物学家把这种灭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物种经过多代的自然选择、遗传变异而形成了新的后代;另一类是物种的完全消逝,即真正的灭亡。在过去的5亿年间,地球生物经验了五次大范围的灭亡,它们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今日,地球生物正面临的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亡,却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人类所造成的物种灭亡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亡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缘由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

A、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B、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C、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D、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E、无限制旅游;

F、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G、全球气候改变。这些活动在累加的状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亡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干脆的有两个方面:

a、人为捕杀出于食用和商业的目的,人们肆无忌惮地乱捕滥杀各种动物。近年来灭亡了近40种。如非洲大象,20世纪70年头末有130万头,到20世纪90年头初只剩下65万头。过度捕捞导致部分海洋生物灭亡或面临灭亡,如蓝鲸只剩下原来的5%,座头鲸只剩下3%,黑犀牛、鳄鱼的数量也快速削减。1992年,国际鸟类爱护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世界鸟类的3/4数量削减或面临灭亡。老虎是生物物种的骄子,目前已剩下不多了,面临灭亡的威逼。

军火贸易、毒品走私和野生动物贸易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贸易。据《世界资源报告》估计,每年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年贸易值至少为50亿美元,这种贸易的1/4~1/3(即12.5亿~16.7亿美元)被认为是非法的,人们对不合法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买卖的关注集中在珍稀和濒危物种,受威逼最大的是犀牛、鳄鱼、大象、鹦鹉等

由于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与人类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形成一显明反差,促使野生动物的价格不断上扬,如非洲犀牛角由20世纪70年头初的1美元/磅涨至1986年的2000~5000美元/磅,可风高额利润是促成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干脆缘由。

东北虎为国家一级爱护动物,1994年尚存数量不足30只;国际上认为,我国的野生虎资源在生物学意义上已经灭亡。历时7年的吉林省虎、豹资源考察成果通过中科院、东北林业高校等国内知名专家的鉴定,确认吉林省东北虎现存数量为7~9只;金钱豹现存数量为4~7只。吉林省的虎、豹分布区由过去的5个缩减到现今的3个。现存的东北虎在大龙岭分布区有3~5只,哈尔巴岭分布区1只,张广才岭3只。金钱豹在大龙岭分布区3~6只,哈尔巴岭分布区1只。

1989年,世界闻名生物学家和环境学家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聚会,指出“全世界将有5000种动物在不长的时间内灭亡”,“20世纪上半叶,第隔五年有一种哺乳动物灭亡;20世纪下半叶,已加速到每两年就灭亡一种”。后来,人们把这称为“马德里警告”。

b、生存环境破坏野生生物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其生存环境状况。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热带雨林每年消逝1130多万公顷。全球三大热带雨林(东南亚、中西非和拉丁美洲)的面积仅为原来的58%,美国佛罗里达州立高校的一项探讨报告表明,2000年,拉丁美洲的森林面积缩小约为原来的52%,约15%的森林植物物种(约13600种)灭亡。

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生物种的基因爱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袋狼曾遍布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最终一只袋狼于1936年在澳大利亚动物园死亡,克隆技术的成熟使袋狼有了复活的希望。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迈克·阿奇在博物馆发觉一只泡在酒精中的小袋狼标本。他是1866年被制成标本的。澳大利亚一所高校的高级基因学者迈克·韦斯特曼表示,假如资金足够,在不太远的将来袋狼就能克隆胜利。我国大熊猫的克隆已经克服了第一个关键难题——胚胎培育,胜利克隆大熊猫的日子不会很远。当然我们不能依靠在试验室中制造生物来复原多样性,而要爱护自然界的生物。爱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