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氓(加ng).(yun)伶傅(ling)丁泰(pi)
B.愆期(qidn),守(shii)一辇(rui)三呼(zha)
C.塘垣(gui)侈僚(zhd)i^(nie)子芍(jin)
D.汤汤(shang)鹫鸟(zhi)纨素(zhi)暧暧Si)
【解析】B项,“匝"应读"zd”;C项,“件”应读“chd”;D项,“纨”应读"wdn”。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期归园田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B.山不医高,水不厌深厌:满足
C.可馋体无比可怜: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他依依:杨柳随风摇曳飘拂的样子
【解析】C项,“可怜”应为“可爱”之意。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穿鸿
C.吾独方里乎此时也
D.专奉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解析】A项,古:一直到;今:另提一事。B项,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邮电事
业总称。C项,古:走投无路:今:经济困难。I)项,坏运气和好运气。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时时为安慰,久久莫般忘
C.枝枝相覆盖,叶叶加交通
D.贱妾守空房,那见常日稀
【解析】B、C、D三项中的''相”都是“相互”之意。
【答案】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
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
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
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解析】A项,应是“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答案】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
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要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
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
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
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牵涉到的以禅喻诗的评论,又引出各种赞同和
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
②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
不过是--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
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
了•
③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
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
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
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
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
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
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
名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
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
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
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净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
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儿,难怪为人所盛赞。
④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细分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
别。以禅参诗是用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
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三种
不同的以禅喻诗。
(摘编自袁行需《诗与禅》)
6.下列对于诗与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属于文学范畴,禅属于宗教范畴,二者的归属、
旨趣都不同。
B.诗与禅建立联系是在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诗人广泛地受到禅的影响,而禅师的诗
歌也表现了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充满理趣,
到宋代,诗歌完全受到禅的影响。
D.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
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解析】“诗歌完全受到禅的影响”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
为风气”。
【答案】C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文学批评著作问世后,人们对于其以禅喻诗的评论有
不同看法,引出了一千多年的诸多争论。
B.“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句诗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
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C.王维的《鹿柴》并没有禅语,之所以能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只是因为笔墨之外
寓有禅意。
D.中国诗歌的艺术风格冲和淡泊,在以禅喻诗成为风气后,这种风格占据了更重要的
地位,可见,禅对诗的风格是有影响的。
【解析】A项,“一千多年”有误,扩大了范围,第一段说“将近一千年”;B项,
“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有误,文中无据,第二段说
“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C项,”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说法太武断,第三段
说“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答案】D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赋予禅的是外在的形式,禅赋予诗的则是内省带来的理趣,由此可见,禅对诗的
影响更大更深刻。
B.船子和尚写了垂钓的情景和过程,丝纶、水波、游鱼、月明等意象丰富,寄寓随缘
任运的禅理,意境之美可以和《江雪》《渔歌子》相比。
C.以禅喻诗细分起来有三种: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者虽然有区别,但
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禅言诗有些是用禅语阐述禅理,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可取之处不
多,因此不能流传至今。
【解析】“因而不能流传至今”有误,文本无依据,强加因果。
【答案】D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晴、雨霁三游西湖
史鉴
钱塘为东南佳丽,而西湖为之最。重山环之,名藩枕之,凡峰峦之脉络,城郭之逶迤,
台殿亭榭之参错,举凌虚乘空以临其上,天光水色,颠倒上下,烟云起灭,其状万殊。而酒
棹游橹往来交互,歌吹之声相闻,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无日而息也,其盛矣哉!客
来钱塘时,侨居宝石山上,湖之胜,尽在几席下,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虽
所遇之景不同,而所得之乐无不同也。
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则邦彦,客则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譬予凡七人。
时春日妍丽,湖水明净,万象在下,柳色微绿,梅花犹繁盛,点缀远近。篙师则船,纤回宛
转,傍湖徐行,而卖花献技之人,皆乘小红船凫飞水上,迎前尾后,由东至南,由南至西、
至北,复至东而休蹲。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
然皆洌然成音,可讽咏也。凡所履历,并记之:孤山在湖北,去岸犹二里许,无所连系,林
和靖墓在其上,后人建祠尊白香山、苏东坡并和靖,曰“三贤堂”。庆乐园在湖南,今废,
惟太湖石在耳。园昔为韩件胄山庄,初名“胜景”。后韩倔胄诛,入官,更今名云。
后五日,其再游也,主则杭人归生,客则惟邦彦、明德不至,余咸在,凡六人。是日风
雨交作,船不得出外湖,惟在断桥内迤通行耳。顾望四山,云雾蒙塞,俨如水墨画中。继南
笑指曰:“天殆欲别出一奇乎?然对此无言,山灵亦将笑人矣。”因共联一律。
又后二日,其终游也,合始游、再游之主与客凡八人•时宿雨新止,天宇朗然,日光漏
云影中,乍明乍灭。群山尽洗,绝无尘土气。空翠如滴,众壑奔流,水色弥茫,湖若加广,
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遥望云气出山腹,如白浪在大海中汹涌不定。方欲赋一诗记之,而
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噫!客志此久矣,私心以一至为足,而今乃三焉。天又随
所至辄改张其观以示,若使尽识之;况主客多能言,清陋不固,丽而不侈,乐而不流,因次
第书之。
(选自《西湖游记选》,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侨居宝石山上侨:寄居异乡
B.立夫、沈明德掌予凡七人暨:及,与
C.篙师划船,纤回宛转刺:用篙撑
D.后人建祠学白香山肖:肖像
【解析】肖:动词,雕塑人像。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举凌虚乘空以临其上
以弱天下之民
复至东而休蹲
盘盘手,困困焉
清顶不固
惑顶不从师
[而今乃三焉
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B项,兼词,“于之”,在那
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转折,“却”。D项,副词,“竟然”/
副词,“才”。
【答案】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作者三游西湖“所得之乐”的一组是
()
①其盛矣哉
②湖之胜,尽在几席下
③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派然成音,可讽咏也
④俨如水墨画中
⑤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
⑥私心以一至为足
A.①@④B.③④⑤
C.①④⑥D.②⑤⑥
【解析】①②是在三次游览之前对西湖景色的描绘。⑥是作者游览之前的想法。
【答案】B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极力描写西湖景色之优美,游人娱乐之热闹,为下文写作者游览西湖、描
写西湖的美景做铺垫。
B.作者在初春晴天、雨天、雨后三种情况下游赏西湖,欣赏到了西湖的不同景色,都
是尽兴而归,没有留下一点遗憾。
C.从结构上看,文章先总述西湖美景,然后分述三次游览西湖的经过,最后总述写文
章的原因,层次清晰明了。
D.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记叙了游览的过程,又描
绘了西湖的景色,还抒发了游赏之乐。
【解析】“没有留下一点遗憾”错。文中最后一段说“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
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可见作者在第三次游赏西湖时有些许遗憾。
【答案】B
【参考译文】
钱塘郡是东南地区的名胜,而西湖是其中最美的地方。层层山脉环绕着它,有名的重镇
紧靠着它,那些起伏连绵的山峦、曲折连绵的城郭、参差错落的台殿亭榭,都凌空面对着它
的上方,天光水色,上下颠倒,烟云升起消失,它的形状各不相同。而游船来来往往互相交
错,互相能听到对方唱歌吹奏的声音,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没有一天停止过,
真是热闹啊!我初来钱塘时,寄居在宝石山上,西湖的美景,都在案儿座席之下,但仍然因
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虽然看到的景色不同,但得到的快乐没有
什么不同。
二月十五日,是我第一次游览西湖,这次游览的主人是邦彦,客人是佥宪、启南、继南、
立夫、沈明德和我,共七人。当时春光明媚,湖水明净,一切景物都倒映在湖水中,柳树才
绿,梅花开得仍然很繁盛,远远近近地点缀着。船夫划着船,曲折回旋,在湖上徐徐前行,
而卖花献艺的人都坐着小红船像野鸭一样在水面上滑行,或在我们船的前面迎接,或跟在我
们船的后面,从东到南,从南到西、至IJ北,又到东才停止。(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
归。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表现出来,有唱就和,虽然起兴寄托不同,
但都婉转成音,可以讽诵吟咏。所有这次游览经过的地方一起记下来:孤山在湖的北部,距
离湖岸二里左右,与岸没有连接的地方,林和靖的墓在孤山上面,后人建立祠堂雕塑了白香
山、苏东坡和林和靖的形象,命名为“三贤堂”。庆乐园在湖的南面,现在已经荒废了,只
有太湖石还在。这个园子原来是韩偏胄的山庄,当初名叫“胜景”。后来韩偏胄被杀,这个
园子被朝廷没收,换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五天后,我第二次游览西湖,主人是杭州人归生,客人只有邦彦、明德没有来,其余的
人都来了,共六人。这一天风雨交加,船不能到外湖去,只是在断桥内曲折缓行罢了。远望
四面的山峦,云雾笼罩,好像在水墨画中。继南笑指着山峦说:“上天大概要另外显示一个
奇景吧?但是我们面对这样的奇景却不作诗,山灵也要笑我们了。”于是一起作了一首诗。
又过了两天,我最后一次游览西湖,集合第一、二次游览的主人和客人一共八人。当时
夜雨刚刚停止,天空晴朗,阳光从云影中漏下来,时亮时暗。群山都如同洗过一样明净,一
点尘土的气息也没有。草木的绿色好像能滴下来,众多的沟壑中流水奔腾,水气弥漫,西湖
如同变大了一样,草木也湿漉漉的仿佛有喜悦的神色。遥望云气从山中飘出来,如同白浪在
大海中翻滚,汹涌不定。我们正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佥宪却要赶赴到提刑按察使司去,最终
我们没有写完诗就散了。啊!我立志到这里来游览很长时间了,自己以为来一次就满足了,
现在却来了三次。上天又随着我的到来总是改换它的面目给我看,好像要使我看到它的全部
面目;况且主客大都能言善辩,高洁而不固执,风流而不过度,快乐而不放纵,于是按顺序
记下这几次游览。
第n卷(表达题,共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
译文:
(2)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又随所至辄改张其观以示,若使尽识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即”“恨”,
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登”“诸",第(3)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改张”“识”。
【答案】(1)但仍然因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
(2)(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归•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
表现出来。
(3)上天又随着我的到来总是改换它的面目给我看,好像要使我看到它的全部面目。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的妙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
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新”字是说那种不期而至的“愁苦”会
时时产生。
【答案】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
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野旷天低树”,是说作者孑然一身,面对
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
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
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己经随着江水流
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答案】这两句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林
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
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
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幅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昔我往兮,。今我来思,。(《诗经•采薇》)
(2)固时俗之工巧兮,o背绳墨以追曲兮,。(《离骚》)
(3)君当作磐石,,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第(2)句要注意“]“竞"字的写法,第(3)
句要注意“磐”字的写法。
【答案】(1)杨柳依依雨雪霏霏(2)佰i规矩而改错竞周容以为度(3)妾当作蒲
苇磐石无转移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槐花约
①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
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
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
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
来。
③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
间。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
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
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瓒珞。
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
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啊!
⑤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我
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
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
伟大。
⑥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
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
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
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
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
肃穆,我总惮于贸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
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
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同行者四人皆我好友,感人的
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
我。毛老师于翌年病逝。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
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
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
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接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
抵泰安。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较
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
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
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
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
激,或可换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点题,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第三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燕园的槐花与中天门的槐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平原槐花的不屑与对泰山槐花的喜爱之情。
C.第七段中作者连用四个“最”字加强语气,表达自己对登临泰山的郑重其事和尊崇
景仰。
D.十年后作者跃身前往泰山践约,回忆十年旧事,物是人非,毛老师等故友的离去,
心有所感,无心把酒言欢,所以瞬叩离座。
E.作者将槐花拟人化,多次用“她”和“你”来称呼槐花,表达作者对槐花的有情有
爱。
【解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平原槐花的不屑”错误;D项,不是“无心把酒言欢”。
【答案】BD
17.为什么作者说自己“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解析】文中把登泰山看作是“朝圣”,由此可见作者对泰山的敬仰,而泰山代表着
华夏文明史。作答时,要顺着这一思路来进行思考。
【答案】(1)作者登泰山并不是像一般游客为了看风景或者上香拜神,而是向中华文
明的朝圣之举,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2)作者通过对前两者的否定,
强调自己对泰山的敬意,以及登临的决心与虔诚;(3)呈现出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体现
了作者对华夏文化、文明的景仰和尊重。
18.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八段有何作用?(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从内容上,写出作者对泰山的敬重;从结构上,起到
过渡作用。可概括原文进行必要的分析。
【答案】(1)承上启下。上承前文,点出槐花与前文登泰山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文的
十年之约的实现。(2)点题。(3)写出作者槐花之约的郑重和对泰山的景仰。
19.最后一段中作者称赞槐花是“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而且还感慨道“永远的槐花
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但是作者提到首登泰山五年后重登时槐花却“花时尚早”。通
读全文,并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探讨作者这样写作的原因是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作答时,要紧扣文本,在梳理作者思
路的同时,仔细分析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还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体验。
【答案】①槐花的情义首先体现在作者首次登临泰山的时候,在平原已过花期的槐花
却以怒放之姿迎接作者的到来,在十年后槐花汇成满山的香雪海,以完成与作者的十年约定。
②槐花不仅蕴含着作者对齐鲁故人情义的感激和思念之情,还承载着对泰山的敬意与对
中华文明的景仰之情。
③作者写“槐花含情”,实际上是作者“含情”的体现,以主体的眼光和感情看客观事
物,则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沾染着主体的感情,有主体的意愿在其中。
六、(12分)
20.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要介绍一幅漫画,一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介
绍,二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就本漫画来说,应该先介绍潜游人,再介绍鱼,或反之。(2)
揭示漫画寓意时,一要认真阅读漫画;二要联系实际,看漫画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
【答案】(1)漫画由一个穿着潜泳衣背着氧气瓶的潜泳人和一条背着纯净水瓶的鱼儿
组成。前者居左,后者在右,他们相向而对,互诉心曲,似乎在说:大气的污染已迫使人类
不得不变成水中背着氧气的鱼,水的污染也使鱼儿离不开纯净水了•(2)漫画揭示了当今环
境污染已达到令人和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严重程度,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否则,必自食其
果。
21.中学生李晓天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种说法,他很是怀疑。于是给中央电视台“是真的
吗?”栏目组写了一封信。该信有几处不妥之处,请指出三处并进行修改。(4分)
黄西:
您好!
我最近听说有这么一件事,就是利用微波炉五分钟就能将土豆烤熟做出土豆泥。我妈妈
在家里用高压锅来做土豆泥要用好长时间呢,所以我认为这种说法肯定是瞎说。希望你们在
节目里把这种说法核实一下。
多谢!祝节目越办越好!
2015年5月1日
【解析】这道题考查书信体的格式以及用语不得体的问题,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书
信写法的了解来考虑。
【答案】(1)称谓,改为“黄西老师”(或: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黄西先生);(2)
称谓的书写格式,应该顶格写;(3)“肯定是瞎说”措辞不当,可改为“有不实之处”(委婉
的质疑说法);(4)落款错误,没有写信人,改为:(学生)李晓天2014年5月1日(或:在
年月日前加入“李晓天”)。
22.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引用恰当的古诗文,句式一致,
内容积极。(4分)
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
是为“美”。
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男子,,是为“高”;,是为
“富”;,是为“帅”。
【解析】基本句式为“'……',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财经大学《土木工程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理工大学《工程测量B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绍兴文理学院《项目导向专业课程量子信息方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工程大学《数学建模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曲式与作品分析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家政公司服务保姆合同
- 住宅小区手房买卖合同
- 劳务外包技术服务合同
- 房产抵押经营贷款合同
- 矩形的判定公开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突出火灾风险和检查要点
- 焊接工程劳务分包
-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重大隐患考试试题(后附答案)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常见皮肤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门式起重机)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中级)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装配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