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书法欧楷_第1页
千字文书法欧楷_第2页
千字文书法欧楷_第3页
千字文书法欧楷_第4页
千字文书法欧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千字文书法欧楷

田氏楷书的主流和根基是欧,这是公认的。田氏楷书

笔法灵动自然,严谨规范,恪守法度,功力深厚。我们无法知道欧公究竟用的是何种笔法书写他精致绝伦的欧楷,但必定是符合“精确     、简捷、形美、自然”等原则的。在目前写欧楷的名家中,田氏笔法应当是相对最为科学合理,最接近“书写原则”的。当今写或写过欧楷的如康氏兄弟、卢中南、孟繁禧、刘小晴、施兴国等等,或者自我风格较多而和欧公不似,或者笔法有过多不必要的修饰,和书法“自然”的原则违反。所以,即使说田氏(包括田蕴章先生)是“当今欧楷第一人”也不为过,要说他们不是的话,您又能说谁是呢?

另一方面说,能不能认为田字就是标准的欧楷呢?当然不能。

欧阳询历经陈、隋、唐三代,从名门世家到父辈时满门抄斩,寄人篱下,虽学富五车,却东奔西走,事隋、窦建德、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最终虽逢盛世,终只以文事和书艺立命,可以说欧公一生是坎坷坎坷,不尽得志的。相比之下,田英章先生出身于文艺世家,从小随父、伯、兄学习书法,成年后在部队从事文艺,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出任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就教闻名高等学府,屡获书法大奖。各国办展,于上世纪八十年月即获数百万身家。可以说,田英章先生的人生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在商业上也是胜利的。这是天赋加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解重要的一个缘由——时代使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较简单理解,田字比欧字多了温婉秀润,标准规范,而少了险峻刻厉,变化多端。

应当指出的是,在单纯的用笔方面,欧阳询已经适度简化了二王系统的笔法(但在结构上匠心独具),这也是唐楷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到颜真卿、柳公权尤甚(但颜柳楷书的起收笔又增加了一些修饰性笔法)。事实上,后人学前人,尤其是主学一人的话,越是擅长总结擅长学习的人,往往越是抓住重点而忽视变化。见图-1

上面例字取自二王笔法的代表智永真书千字文,其中的悬胆点、波浪横、鶽尾捺、蟹爪钩,等等笔法,在包括王羲之的书法里是常见的,而欧楷中几乎不用。田蕴章先生曾评论欧书“庄重严谨有过前贤,灵活润秀稍逊羲献”,虽然是评价欧体小楷的,但我觉得对中楷也同样精准。

至于田英章楷书,则又简化了欧阳询的笔法。田楷基本上继承了欧楷的典型写法,而舍弃了欧阳询的一些变化写法。从结字上说,田楷更趋向于标准规范,不追求欧楷的一些险绝变化。假如说欧阳询将二王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北碑风貌的话,田英章则将欧阳询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现代风貌。

下面本人不揣浅陋,就田欧的部分差异之处举例分析,盼望抛砖引玉,使欧楷和田楷爱好者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发,从而更好地学习欧楷和田楷。

下文就田与欧的差异进行一些说明和举例。需要指出的是,差异并不意味着孰优孰劣。欧书例字取自《九成宫》,田字例字未加说明的均取自楷书网发布的《田英章临九成宫》,所选欧字和田字尽量对应,但因资料有限,不是严格一一对应。

1.点(侧法)

以标准点为例,田楷的形态讲究“三角一肚”,笔法是从左上到右下直接点。“一

藏书论”对这个点法提出质疑,认为点法应当回锋,也是有道理的。英章先生曾经在谈到草字头的笔顺时解释,应是“竖、横、横、竖”的挨次,最终的竖写结束了,就可以自然的去

“找”接下去的笔画(多数在左下侧),所以最终写竖合理。这个解释特别好,合乎书法的自然法则。放到笔划里,也应当是相同的道理,点法回锋有几个意义:1)和笔顺一个道理,最终回锋,便于去

“找”下面笔画的起笔(无论是字内,还是接下去一个字);。2)和行书点的笔法保持全都(回锋再往下带笔就很自然,实际上二王系统的楷书里点本身就经常往下带出一小笔);3)可以使笔锋回聚,符合“笔不碍书,书不碍笔”的原则。再者,大家可以想想,很短的小尖横其实就是一个“平过来”的点,从笔法全都性的考虑,点法也是应当像小尖横一样回锋的。反之,假如仅从笔画效果,横也是可以不回锋的,如蕴章先生写横时常就不回锋,用类似点法的“拖”笔结束美丽的横。我这里说的是基本笔法,与娴熟以后的随便并不冲突。田蕴章先生在《欧楷解析》中讲侧法时,也说点最终要“向左下回锋”,但实际书写中一般未见其回锋,应当是娴熟的缘由。我迄今仍记得,小时候在一个山上的寺庙里看到一老和尚写字,完全看不出起收笔有顿挫、回锋,但效果同样出来,当时感觉是和字帖一样好。

应当说田的总结是很精确     的,欧公的右点的确基本上是“三角一肚”的形态,很传神。但是欧公不全是“三角一肚”,仍旧有相当多的右点形态各异,不是严格的“三角一肚”。田字右点则基本上统一为标准的“三角一肚”形态。试看以下字例:图

-2底四点是欧田差异最为显著的地方。田字的显著特点是末点重收,最终一个点明显大于其余三点。相比之下欧公则取均衡。请对比:

-3

-4

左右点,也有类似状况,田字右点一般显著大于左点。如:

图-5相对来说,田字点比较规范统一,而欧字变化更丰富。以下欧公排点的方法田字极少见:

图-62.横(勒法)

田字小尖横的使用率大大高于欧公,故田字显得轻快灵动,

笔意盎然,而欧公沉稳劲健。

-7

有人说是刻石的问题,我以为不然。为什么撇捺的尖可以刻出来,尖横的尖就刻方了呢?

长横田欧的区分也是明显的。欧公正直(典型的状况是下沿上凸,上沿下凹或平),田字吸取虞世南和赵孟頫部分特点,长横一般是下沿上凸,而上沿也上凸或平。关于这一点,蕴老曾经解释为乃是功力问题而加入的“保险系数”,我觉得也多少

有个人习惯问题。试比较以下字例的长横:

-8

3.竖笔(努法)

田字用曲头竖(斜落笔,上粗下细)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欧字。田字采纳曲头竖的地方,欧公有的采纳上下粗细变化不大的竖,这在半包围结构(“贝”字型)的字中尤多见。比如:

-9

4.撇笔的差异

就撇笔来说,田字比欧字明显灵动飘逸,欧字比较沉稳,当然这可能也有碑拓和原迹本身的差异存在。从现代审美看,田字的撇更美观。但田字偶见过度的虚尖,我的理解可能这是一种习惯或随便性,因为毫无疑问田完全有力量不写出那样的虚尖。

-10

5.捺笔的差异

捺笔的差异,大体上仍旧是田字将捺笔标准化了。田字标准捺笔出刀是“下沿”斜向右上方,“上沿”斜向右下方,刀锋的走向意思取平出,笔锋最终有个小小的下压动作。田字几乎全部如此,欧公则是大体如此,亦时有例外。

-11

6.浮鹅钩(仰钩)的差异

欧公的浮鹅钩带有浓重的隶味,是欧楷的特色。但这一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