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影响及保护13级生科2班刘晶晶1/40生物多样性2/403/40形形色色植物4/40形态各异动物斑羚白唇鹿原鸡褐马鸡丹顶鹤金猫5/40生物多样性相关介绍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中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6/40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全部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复杂性总称。它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7/40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国内外最为流行一个词汇。因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实现可连续发展基础,所以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一个问题。现在不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工作,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主动支持和参加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8/40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主要组成部分。广义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各种遗传信息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基因之中。所以,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留着大量遗传基因,所以,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所包含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适应能力越强。基因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基础。9/40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物种分布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域生物资源丰富程度一个客观指标。10/40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自然综合体。全部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但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生态系统功效是对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正常流动。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效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多样性,包含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基础,生物群落多样化能够反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11/40生态系统多样性12/40生物多样性价值(一)直接价值(1)提供食物起源全世界预计万余种陆生植物,而迄今为止仅有150余种被人类大面积种植作为食品。世界上90%食物起源于20个种。当前人类所需粮食75%是来自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甘薯和木薯7种农作物。前三种又占总产量70%以上。13/40(2)对人类健康贡献大部分药品是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世界上各国、各民族都有源于物种传统药品,如日本和汉药、朝鲜东药、印度阿育吠陀药、中国中药、藏药、蒙药等。中国有记载药用植物已经有5000种,惯用约有1000种,相当多动物已经作为主要药品,如水蛭素是宝贵凝剂,蜂毒治疗关节炎,一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斑蝥素能够治疗一些癌症。(3)微生物与人类栽培大型真菌;应用茯苓、猴头、灵芝、冬虫夏草等入药;抗生素已使天花毁灭,霍乱、骨髓灰质炎等疾病得到控制。微生物用来大规模生产酶制剂、有机溶剂、酒及酒精、氨基酸、维生素、菌肥等等。14/40(4)提供工业原料木材、纤维、橡胶、皮毛、皮革、香料、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等。煤、原油、天然气也都是由森林储备了几百万年前太阳能。从玫瑰花中提取精油15/40(二)、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1、能量固定2、维持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3、维持进化过程4、调整气候和水土保持5、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质6、对科学技术发展贡献7、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精神生活关系16/40(三)潜在使用价值

对大量野生生物,我们当前尚不清楚它们使用价值,不过它们含有巨大潜在使用价值一个不起眼野草(过去)可用于各类疟疾。尤其适合用于抗氯喹、抗喹哌恶性疟疾和凶险型脑型疟救治。(现在)双氢青蒿素

17/40生物多样性现实状况地球上物种总数大约在1000—3000万种之间。大量物种将被人类发觉和描述。当前记述到物种175万种。全世界当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各种动物濒临灭绝。18/40生物多样性破坏对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外在形式是生物种类多样性,决定他内在原因是基因多样性,外在原因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又往往引发基因改变。而破坏环境恰恰破坏了系统多样性,进而破坏生物种类多样性,最终破坏了基因多样性当动植物在特定地域进化并适应该地环境特征时,便与其它地域物种有了区分,而很多都是当地域所特有,以致在其它地域无法生活。任何生物群落区内部都有很多生态区,有着自己独特动植物、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而破坏了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改变生物改变,日积月累会造成生物基因改变,也就影响了物种遗传多样性等……19/40大气环境问题

20/40大气中杀手“酸雨”21/40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造成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改变,从而影响水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现象称为水污染。当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14%以上。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依据污染物质所造成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22/40(1)富营养化污染。生活污水和一些工业废水中,经常含有一定量氮和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水体中过量磷和氮,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营养,使得蓝绿藻和红藻快速生长,它们繁殖、生长、腐败,引发水中氧气大量降低,造成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使水质恶化。(2)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汞、镉、铅、铬、钒、钴、钡等。重金属在工厂、矿山生产过程中随废水排出,进入水体后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经食物链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3)石油污染。在石油开采、贮运、炼制及使用过程中,因为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污染。当前,石油对海洋污染,已成为世界性严重问题。近年来,普通每年排入海洋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左右。23/40温室效应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玻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预计,假如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升38℃。24/40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两极冰川将熔化。淹没沿海城市和农田。加剧了沙漠化。

25/40冰川融化让我们北极熊无家可归。。。。。。。26/40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起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普通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生物性污染。27/40臭氧层空洞原因及其防治保护原因:大量排放氟氯烃(氟利昂)保护臭氧层办法:降低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如使用无氟冰箱,并组织人力物力研制新型制冷系统。28/40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数量就在增加。在生产力落后时候,人口数量受到自然原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等控制;另外,人类本身制造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不过,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使人数量与寿命都提升了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就成了全球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显著。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到达20亿,年到达了60亿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1970年8亿人口,年就超出13亿人口了

29/40-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需求,这么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威胁

-因为人口增加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退化生态系统。当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9%,其中黄土高原地域约80%地方水土流失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6%,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当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每年以万亩增加。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30/40

原因2:生境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降低最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与自然系统相比,普通地,退化生态系统种类组成改变、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Daily(1995)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过分开发(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分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其中前三项人类活动占93%,而这些破坏最直观结果是造成了物种生境破碎化,栖息地环境岛屿化

31/40-生物多样性降低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结构或过程受干扰程度,比如人类对植物获取资源过程干扰(如过分浇灌影响植物水分循环,超量施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比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直接干扰(如砍伐或猎取)产生负效应要大-普通地,在生态系统组成成份还未完全破坏前排除干扰,生态系统退化会停顿并开始恢复(比如少许砍伐后森林恢复),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增加;但在生态系统功效过程被破坏后排除干扰,生态系统退化极难停顿,而且有可能会加剧(比如火烧山地后林地恢复)。

原因3:环境污染

-伴随人类发展,环境污染也加剧。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结构、功效和动态,进而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当前有两个基本观点:32/40一是因为生物对突然发生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不足,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二是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条件下发展,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环境污染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在遗传层次上影响。即使污染会造成生物抵抗相适应,但最终会造成遗传多样性降低。这是因为在污染条件下,种群敏感性个体消失,这些个体含有特质性遗传变异所以而消失,进而造成整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污染引发种群规模减小,因为随机遗传漂变增加,可能降低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污染引发种群数量减小,以至于到达了种群遗传学阀值,即使种群最终恢复到原来种群大小时,遗传变异起源也大大降低

33/40

在种群水平上影响。物种是以种群形式存在,最近研究表明,当种群以复合种群形式存在时,因为某处污染会造成该亚种群消失,而且因为生境污染,该地方显著不再适合另一亚种群入侵和定居。另外,因为各物种种群对污染抵抗力不一样,有些种群会消失,而有些种群会存活,但最终结果是当地物种丰富度会降低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影响。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效和动态。严重污染可能含有趋同性,即将不一样生态系统类型最终变成基本没有生物死亡区。普通污染会改变生态系统结构,造成功效改变。值得指出是,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经食物链作用,会有放大效应,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34/40原因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种入侵从字面上了解是增加了一个地域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历史上那些无害生物也是经过人努力而扩大了分布范围,一些驯化作物或动物已经成了人类朋友,如我们食物中马铃薯、西红柿、芝麻、南瓜、白薯、芹菜等;树木中洋槐、英国梧桐、火炬树;动物饲料中苜蓿;动物中红鳟鱼、海湾扇贝等,这些物种进入到异国异乡带来利益是大于危害然而,对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来讲,生物入侵毕竟是个扰乱生态平衡过程,因为,任何地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了几十亿年演化结果,这种平衡一旦打乱,就会失去控制而造成危害

人们最初引进物种时,仅是进入了原产地生态系统一个组分,食物网中一些天敌或者它所控制物种是没有方法引进,这么,控制不好成灾就不可防止,而成灾一个直接后果是对于当地生态多样性造成危害,甚至是灭顶之灾

35/40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性一切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家园,在环境里我们汲取着所需要一切。但就是没有想过要怎样来保护环境。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以及过分利用使得环境极度恶化。再因为环境被破坏一些物种在恶劣环境中无法继续生存,已经走向了灭绝之路。因为无法对恶劣环境适应很多物种渐渐濒临灭绝。假设环境继续无止境恶化,会有更多物种在这大千世界里消失。这么生物也不再有多样性,物种变得愈加单一,从此不再有他们世界,“物更是以稀为贵”。人类再不加强对环境保护,总有一天人类自己也会“重蹈覆辙”,会走向灭绝之路!36/40野生生物一旦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他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价值当前还不清楚。但能够必定,这些野生生物含有巨大潜在使用价值。一个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