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四川)年月真题

00814-sc20174

1、【单选题】“诗可以兴”出自于()

《今文尚书》

《毛诗大序》

A:

《左传》

B:

《论语》

C:

答D:案:D

解析: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了很高的估价。《论语·阳

货》记载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用、认识作用、教

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2、【单选题】孔子提出的批评标准是()

文质彬彬

中正和谐

A:

尽善尽美

B:

思无邪

C:

答D: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批评标准是思无邪。“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

种“中和”之美。

3、【单选题】最早提出“原道”理论的是()

孟子

荀子

A:

老子

B:

D.杨雄

C:

答D:案:C

解析: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谈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文之为德也大矣,与

天地并生者何哉?”此德和《老子》讲德即是得道,是一样的,由此推之,最早提出“原

道”理论的是老子。

4、【单选题】《毛诗大序》中所谓“声成文谓之音”之“文”的意思是()

文采

文章

A:

文字

B:

五声之调

C:

答D:案:D

解析:《毛诗大序》中“声成文谓之音”中“文”指宫、商、角、徵、羽五声之调。

5、【单选题】提出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的汉代文论家是()

司马迁

扬雄

A:

刘安

B:

王允

C:

答D:案:B

解析:雕虫篆刻,亦作"雕虫刻篆"。"虫"指虫书,"刻"指刻符。虫书、刻符是秦书八体中

的二体,是西汉学童必习的小技。雕琢虫书,篆写刻符。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用于比

喻诗、文的写作。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

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6、【单选题】陆机在《文赋》中论述的创作的中心环节是()

素材准备

艺术构思

A:

艺术思维

B:

艺术表达

C:

答D:案:B

解析:《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故本题应选艺术构思。

7、【单选题】”神与物游”出自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篇目()

《宗经》

《征圣》

A:

《神思》

B:

《明诗》

C:

答D:案:C

解析:“神与物游”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

8、【单选题】齐梁时期与刘勰齐名的文艺理论家是()

曹丕

陆机

A:

萧统

B:

钟嵘

C:

答D:案:D

解析:钟嵘(约468-约518),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

市)人。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梁

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

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

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

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后以《诗品》定名。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

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

诗歌品评的标准。《诗品》和《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评论的最高成就。是

与刘勰齐名的文艺理论家。

9、【单选题】唐代殷璠提出的主要诗歌理论是()

兴趣

兴象

A:

兴味

B:

性灵

C:

答D:案:B

解析:"兴象"是盛唐文学理论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

范畴。

10、【单选题】集中表达柳宗元主要文学主张的文章是()

《杨评事文集后序》

《捕蛇者说》

A:

《答李翊书》

B: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C:

答D:案:D

解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柳宗元论文的代表作,他在文中系统地写出了自己的文学

思想,我们可以从这封信中比较全面地看出柳宗元的思想和文学主张。

11、【单选题】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他最看重的是()

闲适诗

杂律诗

A:

感伤诗

B:

讽喻诗

C:

答D:案:D

解析: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

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讽喻诗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作;感伤诗以《长恨

歌》、《琵琶引》为代表作。

12、【单选题】自宋代开始流行的论述诗歌的重要著述形式是()

诗式

诗话

A:

诗格

B:

诗序

C:

答D:案:C

解析:自宋代开始流行的论述诗歌的重要著述形式是诗格。

13、【单选题】与黄庭坚并称的宋诗代表是()

欧阳修

王安石

A:

苏轼

B:

秦观

C:

答D:案:C

解析:黄庭坚是宋诗的突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黄”。

14、【单选题】朱熹认为正确理解“诗无邪”的角度是()

作者

作品

A:

读者

B:

读者和作品

C:

答D:案:A

解析:朱熹认为正确理解“诗无邪”的角度是作者。

15、【单选题】《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

李清照

苏轼

A:

张炎

B:

张戒

C:

答D:案:D

解析:《六一诗话》《六一诗话》,原名《诗话》,后人为了避免与其他诗话混淆,遂改

称《六一诗话》。其中共二十八则,主要论诗,兼记本事,对西岜体多有批评。这是现存

最早的一部诗话,它标志着以诗话评诗的新形式的产生,具有开创之功。王安石的文学主

张。

16、【单选题】汉代文学理论的性质是()

诗学理论

赋学理论

A:

经学文论

B:

玄学理论

C:

答D:案:B

解析:汉代的文学思想。是在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治、哲学、文化思

潮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更多地是强调文学的功利性质,强调文学

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诸如《毛诗序》,对屈原赋的诗论,王充、扬雄等人的文学思想,都表现

出鲜明的儒家传统文学思想的特色。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辞赋,其次是史传

文学。

17、【单选题】公安三袁在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是()

袁宗道

袁宏道

A:

袁中道

B:

袁明道

C:

答D:案:B

解析: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

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

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

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

18、【单选题】清代性灵说的倡导者是()

翁方纲

王士祯

A:

袁枚

B:

沈德潜

C:

答D:案:C

解析:乾隆时期,当沈德潜的格调说盛行之时,袁枚则以性灵说与之相抗。

19、【单选题】提出“天下文章,无有出于《水浒》右者”这一观点的是()

张竹坡

金圣叹

A:

李贽

B:

脂砚斋

C:

答D:案:B

解析:提出“天下文章,无有出于《水浒》右者”这一观点的是金圣叹。

20、【单选题】《原诗》的作者是()

?郑燮

王夫之

A:

王士祯

B:

叶燮

C:

答D:案:D

解析:《原诗》为清代诗论家叶燮所著。

21、【多选题】中国文论史上论述到诗歌之“味”理论的有()

钟嵘

曹丕

A:

司空图

B:

?严羽

C:

王士祯

D:

答E:案:ACD

解析:《与李生论诗书》是司空图诗论的代表作。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地提出了“韵

味”说,“味”是继承和发展的钟嵘的“滋味”说,认为论诗就要知晓“味外之旨”。严

羽是南宋的重要诗歌理论家,也是以味为审美中心的诗歌理论家。

22、【多选题】孟子认为正确的读诗方法应该是()

阙而不说

不以辞害志

A:

博闻强志

B:

不以文害辞

C:

以意逆志

D:

答E:案:BDE

解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

之?"这几句大意是: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者完整的

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23、【多选题】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主张有()

“兴观群怨”

“诗有五格”

A: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

B:

“假象见意”

C: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D:

答E:案:BD

解析:综观《诗式》全书,皎然既提出了论诗宗旨,又分五格品评了具体作品。“诗有五

格”、“假象见意”属于《诗式》中提出的诗歌主张。

24、【多选题】明代的小说理论集中论述的问题有()

小说地位

小说功能

A:

小说真实性

B:

小说人物性格塑造

C:

小说情节

D:

答E:案:ABCD

解析:1,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明代一些进步文人首先对小说的文学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定。如袁宏道认为“六经”和《史记》的文学价值反不如《水浒传》,这些观点在当时文

坛如长空霹雳,另人振聋发聩,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为销售的正当地位大声疾呼,并对后世

产生深远影响。2,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明代中叶随着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的日益繁

荣,创作上的虚构问题需要得到理论上的清晰揭示和深入引导。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

也就成为当时小说理论的重要话题。3,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明代以来的小

说理论较深入地阐发了关于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的问题。如叶昼的的“同而不同”的见解

就与黑格尔的典型形象“这一个”之说不谋而合,却比黑早了二百多年。4,关于小说语

言的通俗性(功能)。明代以来,随着白话通俗小说的兴起和繁荣,小说语言的通俗问题

成为多数小说理论家的共识。如冯梦龙从小说为社会多数人服务的角度指出通俗性的重

要,这些有关论述无论是对当时的白话小说创作,还是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及理论,都具有

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明代一些进步文人首先对小说的文

学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如袁宏道认为“六经”和《史记》的文学价值反不如《水浒

传》,这些观点在当时文坛如长空霹雳,另人振聋发聩,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为销售的正当

地位大声疾呼,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明代中叶随着长

篇白话小说创作的日益繁荣,创作上的虚构问题需要得到理论上的清晰揭示和深入引导。

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也就成为当时小说理论的重要话题。3,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

塑造问题。明代以来的小说理论较深入地阐发了关于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的问题。如叶昼

的的“同而不同”的见解就与黑格尔的典型形象“这一个”之说不谋而合,却比黑早了二

百多年。4,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功能)。明代以来,随着白话通俗小说的兴起和繁

荣,小说语言的通俗问题成为多数小说理论家的共识。如冯梦龙从小说为社会多数人服务

的角度指出通俗性的重要,这些有关论述无论是对当时的白话小说创作,还是对后来的小

说创作及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5、【多选题】刘熙载《艺概》中属于文学理论的部分是()

诗概

词曲概

A:

文概

B:

赋概

C:

书概

D:

答E:案:ABCE

解析:刘熙载《艺概》中属于文学理论的部分是诗概、词曲概、文概、书概。

26、【判断题】陈子昂说“叹魏风骨,晋来莫传”,说明他完全否定了整个魏晋南北朝诗

歌。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初唐文学理论,以首倡复古革新的陈子昂为代表。当时的文坛齐梁遗风盛行,华而

不实的形式主义产生了许多应制之作。这时,六朝的骈赋,演变为唐代的律赋,甚至成为

科举考试的专用试帖,完全丧失了文学的生命力。继六朝余习,初唐的骈文写作也极盛

行,这种文体,追求对偶、声律、典故,辞藻等形式技巧,华而不实。此时也是近体诗,

特别是七律、七绝的成熟期。这些诗大多形式华艳,内容空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在这

种情况下,陈子昂提出的以复古求革新的诗歌理论”成为唐代文学理论根本改变的开端,

也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7、【判断题】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说文学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

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

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

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

艺思想的总归宿。

28、【判断题】庄子否定人为的一切艺术,而艺术本是人为,因此庄子否定了美。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庄子的文艺理论其一,庄子主张以自然朴素为美。这与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

想有直接关系。庄子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观”,认为“道”是“自本自根”的。是“无

为”的,所以“自然”就为其表现形态或根本特征,就最接近“道”也就是最“美”。其

二,论述了“言”与“意”和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在“言”与“意”的

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庄予认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传达“意”的,但

“言”又不能“尽意”。其三,《天下》篇概括了庄子的超现实主义的特色,提倡“谬悠

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庄子认为当时“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就是说面对现

实的黑暗、罪恶,不能同它正面严肃地讨论问题,主张采用自由而不规范的形式和超现实

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就形成了一种离奇荒诞和奔放不羁的思维方式和作品

风格,其中往往包含着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揶揄、嘲弄和不满。对后世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

创作有明显的影响。庄子的文艺理论其一,庄子主张以自然朴素为美。这与道家“自然

无为”的哲学思想有直接关系。庄子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观”,认为“道”是“自本自

根”的。是“无为”的,所以“自然”就为其表现形态或根本特征,就最接近“道”也就

是最“美”。其二,论述了“言”与“意”和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在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庄予认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传

达“意”的,但“言”又不能“尽意”。其三,《天下》篇概括了庄子的超现实主义的特

色,提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庄子认为当时“天下沉浊:不可与庄

语”,就是说面对现实的黑暗、罪恶,不能同它正面严肃地讨论问题,主张采用自由而不

规范的形式和超现实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就形成了一种离奇荒诞和奔放不

羁的思维方式和作品风格,其中往往包含着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揶揄、嘲弄和不满。对后世

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29、【问答题】简述王充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王充认为评价作者高下不能以读书多少为

标准,而应看他是否“博用能通”,有所创建。《超奇》把一般读书人分作“儒生、通

人、文人,鸿儒”四种,他指责那些读书千卷而无以致用的儒生,不过“鹦鹉能言”之

类;而鸿儒则不然,他能“精思著文”,有益于“治道政务”。这种崇实尚用的观点,把

文学艺术家作为“超奇之士”的主体创造性提到了最首要位置,不仅对于汉代一度出现的

浮夸虚诞和因袭模拟的文风具有针砭的作用,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无疑也有其积极的意

义。(二)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王充认为创作的好坏,既取决于先天的才气,也

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指出不能光从外在的“文”下工夫,而更需要从内在的“实”努力,

所谓“诚实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称副”。这些观点,对曹丕和刘勰的作

家论显然也有直接的影响。(三)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两

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贵古贱今的不良倾向,王充反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

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以“优者为高,明者为尚”,而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

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思

想。(一)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王充认为评价作者高下不能以读书多少为

标准,而应看他是否“博用能通”,有所创建。《超奇》把一般读书人分作“儒生、通

人、文人,鸿儒”四种,他指责那些读书千卷而无以致用的儒生,不过“鹦鹉能言”之

类;而鸿儒则不然,他能“精思著文”,有益于“治道政务”。这种崇实尚用的观点,把

文学艺术家作为“超奇之士”的主体创造性提到了最首要位置,不仅对于汉代一度出现的

浮夸虚诞和因袭模拟的文风具有针砭的作用,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无疑也有其积极的意

义。(二)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王充认为创作的好坏,既取决于先天的才气,也

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指出不能光从外在的“文”下工夫,而更需要从内在的“实”努力,

所谓“诚实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称副”。这些观点,对曹丕和刘勰的作

家论显然也有直接的影响。(三)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两

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贵古贱今的不良倾向,王充反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

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以“优者为高,明者为尚”,而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

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思

想。

30、【问答题】简述陆机对创作思维的认识。

答案:(一)陆机提出作文之由一是有感于物,一是有赖于学。《文赋》一开头就说: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指出文学创作必须深刻地观察万物,有感于心,同时

通过古代文化典籍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创

作的雄厚基础和起码条件。这种理论实质上是对先秦《乐记》的“物感”说和诗论“言

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二)对艺术想象在创作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特征做了形象化的

描述。陆机认为文学创作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主观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语言

又不能准确地表达主观的意识。陆机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创作过程中以艺术思维为中

心的物、意、文(言)的关系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艺术想象的活动,阐明了它超越时空,自由驰骋的形象特征和功能,所

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同时还第一次论述了创

作思维中的灵感问题:“天机骏利”,都具有首创的意义,对刘勰的“神思”理论有直接

的影响。(三)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新潮理论。从汉代以来,正统的理论是“诗言

志”,而“志”被解释为一种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德性”,诗的抒情功能实际上被取消

了。但是建安以来抒情的五言诗发达兴盛了,陆机《文赋》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这个

新语。这既是对先秦“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汉儒“言志”说的纠偏和挑战。

(一)陆机提出作文之由一是有感于物,一是有赖于学。《文赋》一开头就说:“伫中区

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指出文学创作必须深刻地观察万物,有感于心,同时通过古代

文化典籍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创作的雄厚

基础和起码条件。这种理论实质上是对先秦《乐记》的“物感”说和诗论“言志”说的继

承和发展。(二)对艺术想象在创作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特征做了形象化的描述。陆机

认为文学创作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主观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语言又不能准确

地表达主观的意识。陆机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创作过程中以艺术思维为中心的物、

意、文(言)的关系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述了艺术想象的活动,阐明了它超越时空,自由驰骋的形象特征和功能,所谓“精骛

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同时还第一次论述了创作思维中

的灵感问题:“天机骏利”,都具有首创的意义,对刘勰的“神思”理论有直接的影响。

(三)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新潮理论。从汉代以来,正统的理论是“诗言志”,而

“志”被解释为一种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德性”,诗的抒情功能实际上被取消了。但是

建安以来抒情的五言诗发达兴盛了,陆机《文赋》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这个新语。这

既是对先秦“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汉儒“言志”说的纠偏和挑战。

31、【问答题】简述白居易对诗歌的认识。

答案:《与元九书》的文论主张(一)白居易提倡诗歌应该和当前的政治斗争联系,积极

干预生活。白居易论诗的出发点同传统儒家以三百篇当谏书一样,也是强调以诗为政治斗

争服务。强调诗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诗要直接反映政治时事。即“文章为时而著,诗

歌为事而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一面鲜明的旗帜。白居易把乐府诗当成“补察时政”的

手段,同时也要求乐府诗为民请命,仗义执言,从而无所畏惧地积极批判现实。(二)强

调继承“风”、“雅”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批判了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白

居易认为“风”、“雅”的传统就是美刺的传统,把美刺和讽喻、比兴都看成一个紧密联

系的问题来提倡,这样,比兴就从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演化为对于文学思想内容的

要求。(三)白居易主张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白居易在信中对诗歌的要求是: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作为根本和结果是指内容,“言”

和“华”作为手段和过程是指形式。但是,正像根之于苗,花之于实,具有不可分割的内

在联系,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情

之于言,华之于实,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他重视诗歌的内容,是与前面谈到的他

对诗歌政教功能的重视密切相关。这里的“实义”的“义”,就是前面谈到的“六义”,

就是美刺讽喻的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的传统。他在此原则下,为了使诗歌发挥更广泛的社

会作用,他又十分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他要求诗歌在形式上要注意通俗易懂,为更广大

的读者所接受。《与元九书》的文论主张(一)白居易提倡诗歌应该和当前的政治斗争

联系,积极干预生活。白居易论诗的出发点同传统儒家以三百篇当谏书一样,也是强调以

诗为政治斗争服务。强调诗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诗要直接反映政治时事。即“文章为

时而著,诗歌为事而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一面鲜明的旗帜。白居易把乐府诗当成“补

察时政”的手段,同时也要求乐府诗为民请命,仗义执言,从而无所畏惧地积极批判现

实。(二)强调继承“风”、“雅”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批判了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

不良倾向。白居易认为“风”、“雅”的传统就是美刺的传统,把美刺和讽喻、比兴都看

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问题来提倡,这样,比兴就从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演化为对于文

学思想内容的要求。(三)白居易主张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白居易在信中对诗歌

的要求是:“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作为根本和结果是指内

容,“言”和“华”作为手段和过程是指形式。但是,正像根之于苗,花之于实,具有不

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有机统一的

整体,其情之于言,华之于实,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他重视诗歌的内容,是与前

面谈到的他对诗歌政教功能的重视密切相关。这里的“实义”的“义”,就是前面谈到的

“六义”,就是美刺讽喻的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的传统。他在此原则下,为了使诗歌发挥

更广泛的社会作用,他又十分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他要求诗歌在形式上要注意通俗易

懂,为更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32、【问答题】简述袁宏道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袁宏道的文论主张(一)以“变”的哲学思想为前提,倡导变古,反对拟古,袁宏

道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发展观。他认为文字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就应

有不同时代的文学:“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他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妍

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的重要命题,从美学的高度指明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

求,其审美标准也是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不同的内涵。(二)从体制风格两个方面分析

了文学之“变”袁宏道通过回顾《诗》《骚》以来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地分析了古

代文学“音节、体致”、写作方法和风格的“因”与“变”的关系,指出“古人之法”乃

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继承,有所革新,文学就是在“变”中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

基于此,他对前后七子“以剿袭为复古”的复古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指

出他们“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的创作方法,是完全背离了文

学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的基本任务,乃是在“句比字拟”之中“共谈雅道”,是

十分“可羞”的。(三)认为文学创作要“信腕信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言今

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称赞江盈科“才高识

远”,其诗歌创作富于“信腕信口,皆成律度”与能“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

的艺术特色。并指出江盈科《雪涛阁集》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的原因,乃是

江氏“矫枉之作”,是“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从而强调了江氏诗作

的战斗意义。对袁宏道“性灵说”的评价以徐渭、李贽、汤显祖为代表的明中后期进步文

学思潮在诗文领域里的影响,主要是公安三袁的标举“性灵”。袁宏道年轻时曾问学于李

贽,深受李贽影响,而“性灵”之说就是李贽“童心”之说的反映。袁氏论文以“真”为

贵,认为诗文乃是作家性灵的表现,应“信腕信口”,应“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

言者”,这具有摆脱封建正统思想束缚而追求个性解放的意义。诚然,由于强调“穷新极

变”、不避“俚”、“俳”因而创作上逐渐产生了浅俗的流弊,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放在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袁宏道的文论主张(一)以

“变”的哲学思想为前提,倡导变古,反对拟古,袁宏道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发展观。

他认为文字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就应有不同时代的文学:“文之不能不

古而今也,时使之也。”他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的重要命

题,从美学的高度指明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其审美标准也是随时代的发展变

化而有不同的内涵。(二)从体制风格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学之“变”袁宏道通过回顾

《诗》《骚》以来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地分析了古代文学“音节、体致”、写作方

法和风格的“因”与“变”的关系,指出“古人之法”乃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继承,

有所革新,文学就是在“变”中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基于此,他对前后七子“以剿袭

为复古”的复古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指出他们“句比字拟,务为牵合,

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的创作方法,是完全背离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的基本任务,乃是在“句比字拟”之中“共谈雅道”,是十分“可羞”的。(三)认为文

学创作要“信腕信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

者”,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称赞江盈科“才高识远”,其诗歌创作富于“信腕信

口,皆成律度”与能“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的艺术特色。并指出江盈科《雪

涛阁集》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的原因,乃是江氏“矫枉之作”,是“不如是

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从而强调了江氏诗作的战斗意义。对袁宏道“性灵

说”的评价以徐渭、李贽、汤显祖为代表的明中后期进步文学思潮在诗文领域里的影响,

主要是公安三袁的标举“性灵”。袁宏道年轻时曾问学于李贽,深受李贽影响,而“性

灵”之说就是李贽“童心”之说的反映。袁氏论文以“真”为贵,认为诗文乃是作家性灵

的表现,应“信腕信口”,应“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这具有摆脱封建正

统思想束缚而追求个性解放的意义。诚然,由于强调“穷新极变”、不避“俚”、“俳”

因而创作上逐渐产生了浅俗的流弊,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

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3、【问答题】论刘勰对风格的认识。

答案:《文心雕龙》与《诗品》《文心雕龙》一书一般认为撰成于齐末,与产生于梁代的

钟嵘《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最伟大成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成熟的

标志。这两部巨著规模宏大而又自成体系,清人章学诚曾把它们相提并论,视为双璧。他

在《文史通义·诗话篇》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

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自非学富才

远,为之不易。”《文心雕龙》全书50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总论(5篇),文体论

(20篇),创作论(24篇)、自序(1篇)。全书的重点和精华是创作论,其中《神思》

列为创作论之首,可以看成是创作论的总纲,涉及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核心是艺

术想象。《神思》(一)神思(艺术想象)的特征刘勰认为“神思”即艺术想象的特征有

三:第一,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性物象,所谓“神与物游”。第二,情感性,即伴随着

强烈的情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两点是神思作为形象思

维区别于抽象思维的显著特征。第三,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所以需要“秋学以

储宝,酌理以富才”。(二)神思的功能第一,它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

骋,才情充分发挥:“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我才之多少,

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第二,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

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第三,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辞令管其枢机。”

(三)神思形成的条件神思形成的条件,刘勰认为首先“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其次与

先天因素(“秉才”)和后天学习(“博练”)有关,呈现不同个性特征(“迟速异

分”),其萌发则有某种偶然性、神秘性。《情采》《情采》篇着重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

与形式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提出了文质并重的主张。“情”即“质”、

“采”即“文”,分指内容和形式而言。刘勰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文附于质”,

“质待于文”。即是说优美的文辞,必须表现正确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思想感情,又有

赖于优美的文辞来表现,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第二,指出了“情采”两者之间的主次关

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刘勰把内容和形式,比作经与纬或容貌与铅黛的关系,认

为前者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从而生动地说明了“文采饰言”的功能。如果主次颠

倒,专从辞采形式上下工夫,那就失掉“立文之本源”了。第三,主张“为情而造文”,

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刘勰不满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日

盛”的不良倾向,提出这种理论,有破有立,很有现实意义。《时序》《时序》篇阐述了

刘勰的基本文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指出了社会

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他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

移”,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风格的演变,都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具有

某种同步关系。第二,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兴衰

演变的影响。政治方面,特别是统治者提倡与否,对文学的兴衰至关重要。所以刘勰认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第三,指出了

文学本身内在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例如论楚辞前与《诗经》、后与汉赋的承传关系

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论楚辞说“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论汉赋说“大抵所归,祖

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文心雕龙》与《诗品》《文心雕龙》一书一般认为撰

成于齐末,与产生于梁代的钟嵘《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最伟大成果,也

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成熟的标志。这两部巨著规模宏大而又自成体系,清人章学诚曾把它

们相提并论,视为双璧。他在《文史通义·诗话篇》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

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

深而意远……自非学富才远,为之不易。”《文心雕龙》全书50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

分:总论(5篇),文体论(20篇),创作论(24篇)、自序(1篇)。全书的重点和精华

是创作论,其中《神思》列为创作论之首,可以看成是创作论的总纲,涉及文学创作各个

方面的问题,而核心是艺术想象。《神思》(一)神思(艺术想象)的特征刘勰认为“神

思”即艺术想象的特征有三:第一,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性物象,所谓“神与物游”。

第二,情感性,即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两点是神思作为形象思维区别于抽象思维的显著特征。第三,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

参与,所以需要“秋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二)神思的功能第一,它能使作家摆脱

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

万里”,“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第二,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第三,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

“辞令管其枢机。”(三)神思形成的条件神思形成的条件,刘勰认为首先“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其次与先天因素(“秉才”)和后天学习(“博练”)有关,呈现不同个性

特征(“迟速异分”),其萌发则有某种偶然性、神秘性。《情采》《情采》篇着重论述

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提出了文质并重的主张。“情”

即“质”、“采”即“文”,分指内容和形式而言。刘勰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文附

于质”,“质待于文”。即是说优美的文辞,必须表现正确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思想感

情,又有赖于优美的文辞来表现,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第二,指出了“情采”两者之间

的主次关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刘勰把内容和形式,比作经与纬或容貌与铅黛的

关系,认为前者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从而生动地说明了“文采饰言”的功能。如果

主次颠倒,专从辞采形式上下工夫,那就失掉“立文之本源”了。第三,主张“为情而造

文”,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刘勰不满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

篇日盛”的不良倾向,提出这种理论,有破有立,很有现实意义。《时序》《时序》篇阐

述了刘勰的基本文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指出了

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他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

世推移”,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风格的演变,都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具有某种同步关系。第二,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

兴衰演变的影响。政治方面,特别是统治者提倡与否,对文学的兴衰至关重要。所以刘勰

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第三,指

出了文学本身内在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例如论楚辞前与《诗经》、后与汉赋的承传

关系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