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原理》行政法学本论_第1页
《行政法原理》行政法学本论_第2页
《行政法原理》行政法学本论_第3页
《行政法原理》行政法学本论_第4页
《行政法原理》行政法学本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简介本教材分为四编十八章,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本教材主要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根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本教材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根底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框架。本教材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法学、行政学等专业学生学习行政法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事法律、行政管理工作的参考书。1第一编行政法学本论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行政法理论根底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第四章行政法根本原那么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与公共行政第二节行政权及其来源第三节行政法第四节行政法学回到编目录3第一节行政与公共行政一、行政二、公共行政4一、行政行政的概念行政的价值〔1〕行政效率〔2〕行政公正〔3〕行政的价值冲突及选择5二、公共行政6“公共”的含义关于“公共行政”的解释我国国内对“公共行政”的理解“公共行政”的定义回到章目录第二节行政权及其来源一、行政权二、行政权的来源7一、行政权8行政权与相关概念的比较:〔1〕行政权与政权〔2〕行政权与行政职权〔3〕行政权与行政权限〔4〕行政权与权利二、行政权的来源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此可见,我国法律从形式上确认人民是权力的最终拥有者。行政权的运行要遵守以下原那么:〔1〕以民意为根底;〔2〕以政策为依据;〔3〕以法律为准绳;9回到章目录第三节行政法一、行政法的概念二、行政法的渊源三、行政法的内容及分类四、行政法的性质和特征五、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六、行政法的作用10一、行政法的概念

所谓“定义”也就是一个抽象的界定,它可能是深刻的、概括性的,却不可能涉及事物的全部内容、所有层面。在我们看来,因为行政法的目的与作用是多重的,从单一目的出发定义行政法失之偏颇,还是从其内容、调整对象的角度给行政法下定义相对稳定,容易把握一些。11二、行政法的渊源1、行政法的渊源概述:〔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或惯例〔4〕行政法理〔5〕条约、协定12二、行政法的渊源2、我国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8〕有权法律解释。13三、行政法的内容及分类1、行政法的内容是指由行政法所确立的各项权利(力)与义务的内容。2、行政法的分类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以行政法标准的性质为标准另外,根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有无隶属性,行政法可分为内部行政法与外部行政法。14四、行政法的性质和特征1、行政法的性质:〔1〕政治属性〔2〕公法属性〔3〕国内法属性2、行政法的特征:〔1〕内容〔2〕形式〔3〕数量〔4〕界限〔实体、程序〕15五、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行政法是独立的部门法。16六、行政法的作用1、西方行政法作用理论:〔1〕保权说〔2〕控权说〔3〕均衡说2、我国行政法作用理论:对行政管理的保障作用对公民个人、组织等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作用17回到章目录第四节行政法学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二、行政法学体系三、国外行政法学的开展概况四、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18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属于法律的范畴,是一系列行政法标准的总称。行政法学那么属于法学范畴,是研究行政法的科学。19二、行政法学体系1、构筑行政法学体系的原那么〔1〕大胆借鉴,勇于创新,适应中国国情的原那么〔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原那么〔3〕理论研究与行政法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2、行政诉讼法学的并入问题20二、行政法学体系3、“单线体系”和“双线体系”的问题

以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管理方的行政主体为主线,贯穿于行政法的始终,可称之为“单线体系”。“双线体系”从行政法律关系的两端出发,以作为管理方的行政主体为一线,以作为被管理方的行政相对人为另一线,两条线并行,贯穿行政法学的始终。21三、国外行政法学的开展概况行政法学作为法律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始于19世纪;进入20世纪后,随着各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开展,以及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大,行政法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22四、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行政法和行政法学获得了新生并取得了重大开展;1983年我国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行政法概要»;1989年法学教材编辑部重新编审了一本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行政法学》。23回到章目录第二章行政法理论根底第一节行政法理论根底诸说第二节行政法理论根底的界定第三节我国行政法学理论根底的展望回到编目录24第一节行政法理论根底诸说一、控权论二、管理论三、平衡论25一、控权论〔一〕背景与主要观点詹宁斯;戴雪;博登海默〔二〕历史作用〔三〕弊端片面强调行政权力与个人权利间的对立、冲突互不相容把行政法视作控制政府权力的一种消极工具笼统地排斥行政自由裁量权受司法万能观念影响,过分倚重渲染司法的控权作用忽略了公民权利也可能被滥用ꎬ以及行政法在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方面的作用26二、管理论〔一〕背景和形成根底管理论曾在苏联以及二战之前的日本和德国的行政法中占主导地位。管理论的形成根底:1.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2.方案的经济模式3.国家专权主义和集体主义占统治地位〔二〕主要观点与特征行政法的目的行政法的概念及内容27二、管理论〔三〕弊端过分信赖和倚重国家权力;论以管理者为本位,以管理为使命,以法为管理工具,单向性地强调行政特权和行政效率,突出行政领域“官本位”的特征,忽略对管理者的监督,无视对个人权利的保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处于不平等的法律地位,把行政管理对象视为纯粹的管理客体,无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28三、平衡论〔一〕理论源头与现实根底韦德•古德诺;“红灯、绿灯与黄灯理论”;阿尔弗雷德•阿曼〔二〕理论的提出与根本观点罗豪才教授等于1993年发表的论文《现代行政法的理论根底》根本观点:1.自由与秩序的平衡2.公正与效率的平衡3.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4.平衡论实现了权利义务等值化目标29回到章目录第二节行政法理论根底的界定一、行政法理论根底的概念二、行政法理论根底的界定30一、行政法理论根底的概念行政法的理论根底不同于行政法的根底理论。行政法的根底理论是比理论根底高一层级的概念范畴,由许多不同层级的理论构成;而行政法的理论根底属于行政法的根底理论范畴,且是其中最根本的理论内容,其他的根底理论都建立在理论根底之上,如研究行政法的产生与开展、本质与特征、内容与形式、功能与作用等方面的根本理论。31二、行政法理论根底的界定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更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32回到章目录第三节我国行政法学理论根底的展望横向:世界各国↔我国特殊性纵向:特定时期的特定问题33回到章目录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与性质第二节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三节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与特征第四节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回到编目录34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与性质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35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行政关系在实施行政权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行政法的调整,将之“升华”为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指经过行政法标准、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36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当事人双方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具有双向性一定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存在的是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当事人双方的主动与被动地位只是相对的37回到章目录第二节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38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即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39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40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41回到章目录第三节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与特征一、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42一、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与公民、法人等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43

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

政程序法律关系行政实体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依行政程序法而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征:行政主体

非对等性

法定性

非自由处分性

单方解决、处理权44回到章目录第四节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四、法律事实45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亦称“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实际构成。46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消灭前,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或内容的变更。具体有两种情形:

1.一方当事人发生了变化;

2.内容发生变化。47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指原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消灭。三种情形: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

2.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消灭;

3.是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消灭。48四、法律事实所谓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导致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49回到章目录第四章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第一节行政法根本原那么概述第二节合法行政原那么第三节合理行政原那么第四节比例行政原那么第五节应急行政原那么回到编目录50第四章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第六节公正行政原那么第七节诚信行政原那么第八节民主行政原那么第九节文明行政原那么第十节责任行政原那么回到编目录51第一节行政法根本原那么概述所谓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是指指导和规制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行政行为的实施,以及行政争议的处理的根底性标准和准那么。根据不同的层次,大致上可分为三类:1.政治原那么和宪法原那么2.一般的行政法原那么3.行政法的特别原那么52回到章目录第二节合法行政原那么一、行政机关依法设立二、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三、法律优先四、法律保存五、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六、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七、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53回到章目录第三节合理行政原那么回到章目录54合理行政原那么,亦称“行政适当原那么”,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还应当客观、适当、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那么的产生是由于有行政自由裁量权。所谓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又称“酌处权”。第四节比例行政原那么回到章目录55在行政法层级上,比例原那么的含义主要是:拘束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特别是涉及侵害公民权利时,不仅要有法律依据,而且必须选择对公民权利侵害最小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亚原那么:妥当性原那么必要性原那么狭义比例原那么第五节应急行政原那么56应急行政原那么,也可称为“保障正当的特权原那么”,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平安、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应急行政原那么是合法行政原那么的例外,但是并非排斥任何法律控制。回到章目录第六节公正行政原那么57一、行政实体公正二、行政程序公正三、行政公平原那么四、行政公开原那么一、行政实体公正〔1〕公正地分配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2〕公正地对待一切事件和行政相对人58二、行政程序公正行政程序公正,是指行政主体实施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形式,履行一定的手续,遵循一定的步骤,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59三、行政公平原那么全体人民在民主国家内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时机,行政主体应平等地对待任何相对人,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凭某种关系或自己的好恶赋予某些人特别的权利,给予某些人特别的义务。60四、行政公开原那么1.行政公开的概念行政公开,是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和公众公开,使相对人和公众知悉。2.行政公开的意义〔1〕可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2〕有利于公民对行政事务的参与〔3〕有助于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61四、行政公开原那么3.行政公开的具体要求〔1〕行政决定公开〔2〕行政过程公开〔3〕行政信息公开62回到章目录第七节诚信行政原那么63一、信赖保护原那么二、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诚信原那么一、信赖保护原那么信赖保护原那么,也称“信赖利益保护原那么”,从适用范围来看,信赖保护原那么侧重于行政行为发生变更时对行政主体的老实信用要求。信赖保护的方式为存续保护和财产保护。64二、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诚信原那么某些行政行为并不以强制行政相对人接受、服从为特征,不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直接产生影响。虽然我国针对大局部这类行政行为目前还没有专门立法,但是仍有必要对这类行政行为的诚信原那么加以规定。65二、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诚信原那么诚信行政原那么主要表现如下:〔1〕在行政规划中,规划确定、生效之后,原那么上不得变更。〔2〕在行政指导中,应遵循合法自愿原那么。〔3〕在行政合同中,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