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通用教学案学科:高二语文课题:《登快阁》1课时主备人备课成员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受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重点难点1.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2.结合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生死观”的可贵之处。学具准备多媒体学情分析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才子政客,他们满腹的愁怨,一腔的豪情,都抛撒在华夏大地的名山古迹中。或登高抒豪情、遣悲怀;或抒发怀才不遇之悲歌、凌云之壮志,或抒发羁旅之乡情、忧国忧民之国愁……试问人生,何以解忧?唯有登高。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受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四、解题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情感。文本赏析理解诗意①痴儿,谦称。黄庭坚以“痴儿”自许。②了却:完成。③倚:倚靠,这里指倚栏欣赏④朱弦:这里指琴。⑤佳人:指知己。⑥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⑦聊:姑且。⑧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集体备课通用教学案学科:高二语文课题:《登快阁》2课时主备人张秀杰备课成员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受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重点难点1.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2.结合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生死观”的可贵之处。学具准备多媒体学情分析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2.文本探究首联:(1)首联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典故?登阁的原因: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登阁的目的:“寻快”。典故:化用《晋书·傅咸传》所载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2)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痴儿”是作者的自嘲,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①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②诗人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颔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联怎样体现作者所倡导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意境高远壮阔(空明阔大),寥廓明净。②表现了作者心境的空明,襟怀的辽阔,感悟的幽深。寄托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感情。颔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对比:“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清明的美丽秋景。表现了作者襟怀的远大和心境的空明。用典: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集体备课通用教学案学科:高二语文课题:《登快阁》3课时主备人张秀杰备课成员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受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重点难点1.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2.结合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生死观”的可贵之处。学具准备多媒体学情分析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颈联:(1)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运用典故,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②阮籍善为青白眼。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2)“横”字有什么作用?“横”是目光顾盼流动的意思,写诗人只是为了一杯美酒,诗人的目光便能够顾盼流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本是一个极平常的字,经过诗人的运化,即能点石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尾联:尾联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①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②弃官归隐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诗人是真的要归隐吗?补充资料: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从巴蜀返回江南。十月,告复奉议郎签书宁国军判官。1101年正月,告命舒州知州,四月,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1102年六月,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宋崇宁二年(1103年)十一月,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崇宁四年(1105年)八月,诏令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诏令,九月病逝在宜州(广西宜山县),享年六十一岁。十二月,废除元祐党人禁令,诏令黄庭坚官复原职。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或者王绩选择归隐的情况不同。陶潜和王绩的归隐是付诸具体行动的归隐,虽然两者选择归隐的原因不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于繁冗之中萌生了归隐之意,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终是于宦海浮沉中走完了全部人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集体备课通用教学案学科:高二语文课题:《登快阁》4课时主备人张秀杰备课成员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受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重点难点1.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2.结合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生死观”的可贵之处。学具准备多媒体学情分析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诗歌结构首联:记叙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颔联: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颈联: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尾联:明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八、赏析情感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②对大自然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