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_第1页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_第2页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_第3页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_第4页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垃圾渗滤液作为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其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首先将对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成分和特性进行概述,明确其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后,将详细介绍目前主流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组合工艺等,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入剖析。文章还将探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新型材料的研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探索等。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分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每一类又包含若干具体的处理技术。物理法主要通过物理作用来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浮选、膜分离技术等。浮选:利用气泡附着在悬浮颗粒上,通过气泡的上升力将其带出水面。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分离出不同大小的颗粒和分子。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来处理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沉淀、中和、氧化还原、吸附等。化学沉淀: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与污染物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去除。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状态,使其更易于去除。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是最环保和经济的处理方式。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等。活性污泥法: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群体降解有机物,通过曝气提供氧气。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在固定或移动的载体上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处理渗滤液。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等可利用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渗滤液的具体成分和处理目标,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在选择处理技术时,需要考虑渗滤液的特性、地区的环境要求、经济成本和操作维护的便利性等因素。三、物理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物理处理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主要通过物理作用来分离和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固体、沉积物和其他大颗粒杂质,从而减少后续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的负担。筛分是利用筛网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以拦截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这一步骤通常作为初级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后续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过滤则进一步去除较小的颗粒,包括使用砂滤池、活性炭过滤器等设备,以提高水质。沉降过程依靠重力作用,使得渗滤液中的固体颗粒自然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这一过程通常在沉淀池中进行,对于处理含有较高悬浮固体含量的渗滤液尤为有效。浮选则是通过向水中注入空气,形成气泡,使得附着在气泡上的轻质颗粒浮到水面,从而实现分离。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物理处理方法,它通过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反渗透、超滤、纳滤等膜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溶解性污染物,提高水质。电凝聚是一种通过施加电场来促进颗粒凝聚和沉降的技术。在电场作用下,颗粒间的电荷中和,从而加速颗粒的聚集和沉降。电浮选则是结合了电场和浮选的原理,通过电离产生的气泡来吸附和浮起污染物,实现分离。在实际应用中,物理处理技术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处理流程。例如,可以先通过筛分和沉降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再利用膜分离技术进一步净化水质,最后通过电凝聚技术对残留的细小颗粒进行处理。物理处理技术的选择和组合取决于渗滤液的具体成分和处理目标。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确保处理后的水质满足环保标准和再利用要求。四、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化学反应来去除或降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渗滤液处理领域。化学沉淀法是利用沉淀剂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和去除。常用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钠、硫酸铝、硫酸铁等。化学沉淀法适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重金属和悬浮固体的渗滤液。中和法是通过调节渗滤液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从而达到去除酸性或碱性污染物的目的。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pH值变化敏感的污染物效果较好,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污染物效果有限。氧化还原法是利用强氧化剂或还原剂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还原剂包括亚硫酸盐、硫化物等。氧化还原法适用于处理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和某些重金属的渗滤液。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吸附作用,将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树脂、天然沸石等。吸附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的渗滤液。高级氧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化学处理技术,它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对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该方法处理效果好,但成本相对较高。化学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渗滤液的具体成分和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化学处理技术。同时,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往往需要将多种化学处理技术进行组合使用。五、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和转化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等多种方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大量的活性污泥,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这种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污泥产生量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生物膜通常由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组成,它们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来去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载体,维护成本较高。厌氧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厌氧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较少,且能产生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如甲烷等。但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为缓慢,且对渗滤液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较为敏感。生物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效果不稳定、微生物适应性差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渗滤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技术,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六、组合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组合处理技术是指将多种单一处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更高效、更稳定、更环保的处理效果。这种技术策略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点,同时克服其局限性,实现渗滤液处理的整体优化。常见的组合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与物理化学处理的组合、厌氧与好氧处理的组合、膜技术与生物处理的组合等。例如,生物处理与物理化学处理的组合,可以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油脂等有害物质,然后再通过生物处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厌氧与好氧处理的组合则能够充分利用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各自优势,实现对有机物的全面降解。而膜技术与生物处理的组合,则可以通过膜技术的高效分离作用,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难以降解的物质,保护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组合处理技术的关键在于各种处理方法的合理搭配和优化控制。这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条件,同时结合渗滤液的具体成分和处理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选择和组合。组合处理技术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操作管理等因素,以确保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组合处理技术是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合理的技术组合和优化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渗滤液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七、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选择与优化垃圾渗滤液的有效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并对其进行优化,能够显著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实现垃圾处理行业的绿色转型。在选择渗滤液处理技术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考虑渗滤液的成分和特性,包括其浓度、毒性、可生化性等。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设备投资、运行费用、能耗等。还需考虑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渗滤液,可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其组合工艺等。物理法如过滤、吸附等,主要用于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化学法如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等,可有效地降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生物法如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等,则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渗滤液的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组合工艺。为了优化渗滤液处理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预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渗滤液中的难降解物质,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二是改进生物处理工艺,如采用高效微生物菌剂、优化曝气方式等,以提高生物降解速率和污染物去除率。三是强化后处理,如采用高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等,进一步降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渗滤液处理技术的优化还应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例如,通过优化曝气控制、提高热能回收效率等措施,降低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积极探索渗滤液中有价值物质的回收和利用途径,如提取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资源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选择与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优化,不仅能够实现渗滤液的有效处理,还能推动垃圾处理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八、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在探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渗滤液的产生背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填埋场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场所,由于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和雨水渗透,形成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的渗滤液。该市垃圾填埋场每日产生大量渗滤液,为有效处理这些废水,采用了生物处理与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通过厌氧消化和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去除有机物,然后利用混凝沉淀和膜分离技术进一步净化水质,确保排放标准达标。针对偏远地区或小型垃圾处理设施,开发了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占地小、安装快捷、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处理规模,有效解决了地区性渗滤液处理问题。该生态园区通过采用先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不仅实现了废水的无害化处理,还将处理后的水质进行深度净化,达到可再利用的标准。经过资源化利用,这些水被用于园区内的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望在渗滤液处理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九、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未来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技术、多工艺的集成应用,通过优化组合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达标率。例如,生物处理技术与物理化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参数,确保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果的优化。资源化利用与循环经济: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可以将这些物质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如生物肥料、能源气体等,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次污染,提高系统的生态兼容性。技术难题:渗滤液的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难降解物质和高浓度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物质的处理难度大,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经济成本:虽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不断进步,但高效、低耗的处理方法的研发和应用仍然面临较高的经济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寻求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政策与法规支持: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技术创新奖励等,以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公众参与与意识提升:公众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认知和参与度不高,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来。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是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并重,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十、结论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分析,我们认识到其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在众多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经济、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其处理效率受限于渗滤液中难降解物质的存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膜分离、吸附、Fenton法等,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开发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尤其是针对难降解物质的处理方法。探索垃圾渗滤液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如将某些成分转化为能源或其他有用的化学品。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结合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创新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标准和监管力度,确保处理后水质达标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以实现垃圾渗滤液的有效管理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参考资料: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性质随着填埋场的运行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填埋场中垃圾的稳定化过程所决定的。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初始化调整阶段(Initialadjustmentphase)、过渡阶段(Transitionphase)、酸化阶段(Acidphase)、甲烷发酵阶段(Methanefermentationphase)和成熟阶段(Maturationphase)。初始调节阶段:垃圾填入填埋场内,填埋场稳定化阶段即进入初始调节阶段。此阶段内垃圾中易降解组分迅速与垃圾中所夹带的氧气发生好氧生物降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同时释放一定的热量。过渡阶段:此阶段填埋场内氧气被消耗尽,填埋场内开始形成厌氧条件,垃圾降解由好氧降解过渡到兼性厌氧降解。此阶段垃圾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分别被还原成氮气(N2)和硫化氢(H2S),渗滤液PH开始下降。酸化阶段:当填埋场中持续产生氢气(H2)时,意味着填埋场稳定化进入酸化阶段。在此阶段对垃圾降解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兼性和专性厌氧细菌,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O2)、渗滤液COD、VFA和金属离子浓度继续上升至中期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PH继续下降到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甲烷发酵阶段:当填埋场H2含量下降达到最低点时,填埋场进入甲烷发酵阶段,此时产甲烷菌把有机酸以及H2转化为甲烷。有机物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和电导率都迅速下降,BOD/COD下降,可生化性下降,同时PH值开始上升。成熟阶段:当填埋场垃圾中易生物降解组分基本被降解完后,垃圾填埋场即进入成熟阶段。此阶段由于垃圾中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已随渗滤液排除,只有少量微生物对垃圾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进行降解,此时PH维持在偏碱状态,渗滤液可生化性进一步下降,BOD/COD会小于1。但是渗滤液浓度已经很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在COD为2000~4000?mg/L时,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达50%~87%。和生物处理相比,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比值较低(07~20)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因此垃圾渗滤液主要是采用生物法。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池、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包括上向流污泥床、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及厌氧稳定塘。垃圾渗滤液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BOD5和COD浓度高、金属含量较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在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中,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是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填埋场通常远离城镇,因此其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有一定的具体困难,往往不得不自己单独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等好氧法处理渗滤液都有成功的经验,好氧处理可有效地降低BODCOD和氨氮,还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质如铁、锰等金属。在好氧法中又以延时曝气法用得最多,还有曝气稳定塘和生物转盘(主要用以去除氮)。下面将分别予以介绍。渗滤液可用生物法、化学絮凝、炭吸附、膜过滤、脂吸附、气提等方法单独或联合处理,其中活性污泥法因其费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美国和德国的几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有机负荷,活性污泥法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例如美国宾州FallTownship污水处理厂,其垃圾渗滤液进水的CODCr为6000~21000mg/L,BOD5为?3000~13000mg/L,氨氮为200~2000mg/L。曝气池的污泥浓度(MLVSS)为6000~12000mg/L,是一般污泥浓度的3~6倍。在体积有机负荷为87kgBOD5/(m3·d)时,F/M为15~31kg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为97%;在体积有机负荷为3kgBOD5/(m3·d)时,F/M为03~05kg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为92%。该厂的数据说明,只要适当提高活性污泥法浓度,使F/M在03~31kgBOD5/(kgMLSS·d)之间(不宜再高),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许多学者也发现活性污泥能去除渗滤液中99%的BOD5,80%以上的有机碳能被活性污泥去除,即使进水中有机碳高达1000mg/L,污泥生物相也能很快适应并起降解作用。在低负荷下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能去除渗滤液中80%~90%的COD,出水BOD5<20mg/L。对于COD?4000~13000?mg/L、BOD51600~11000mg/L、NH3-N87~590mg/L的渗滤液,混合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对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众多实际运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表明,活性污泥法比化学氧化法等其它方法的处理效果更佳。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及SBR法等改进型活性污泥流程,因其具有能维持较高运转负荷,耗时短等特点,比常规活性污泥法更有效。同济大学徐迪民等用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试验证明:在控制运行条件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过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卓越。最终出水的平均CODCr、BODSS分别从原来的6466mg/L、3502mg/L以及6mg/L相应降低到CODCr<300mg/L、BOD5<50mg/L(平均为3mg/L)以及SS<100mg/L(平均为8mg/L)。总去除率分别为CODCr4%、BOD56%、SS4%。处理后的出水若进一步用碱式氯化铝进行化学混凝处理,可使出水的CODCr下降到100mg/L以下。两段法处理渗滤液的氮、磷也均较一般生物法为佳。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此外该法运行弥补厌氧?好氧两段生物处理法第一段形成NH3-N较多,导致第二段难以进行和两次好氧处理历时太长的不足。由于渗滤水中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占的比例高,存在的重金属产生的抑制作用,所以常用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相结合的复合系统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对于BOD5?1500mg/L、Cl-800mg/L、硬度(以CaCO3计)800mg/L、总铁600mg/L、有机氮100mg/L、TSS300mg/L、SO2-4300mg/L的渗滤液,有学者采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发现效果很好,其BOD5、COD、NH3-N、Fe的去除率分别达99%、95%、90%、2%。该系统中的进水通过调节池后,可以避免毒性物质出现瞬时的高浓度而对活性污泥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在澄清池中加入石灰,可去除重金属和部分有机质;气提池(进行曝气,温度低时加入NaOH)能去除进水NH3-N的50%,从而使NH3的浓度处于抑制水平之下;由于废水中磷被加入的石灰所沉淀,且pH值过高,因而需添加磷和酸性物质;活性污泥系统可以串联或并联使用,运行时可通过调节回流污泥比来选用常规法或延时曝气法处理,具有较大的操作灵活性。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稳定塘体积大,有机负荷低,尽管降解进度较慢,但由于其工程简单,在土地不贵的地区,是最省钱的垃圾渗滤液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小试、中试及生产规模的研究都表明,采用曝气稳定塘能获得较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例如英国在BrynPostegLandfill投资60000英镑建立一座1000m3的曝气氧化塘,设2台表面曝气装置,最小水力停留时间为10d,氧化塘出水经沉淀后流经3km长的管道入城市下水道。此系统1983年开始运行,渗滤液最大CODCr为24000mg/L,最大BOD5为10000mg/L,F/M=05~3kgCOD/(kgMLSS·d),水量变化范围0~150m3/d,出水BOD5平均为24mg/L,但偶然有超过50mg/L的时候,COD去除率达97%,但在运行过程中需投加P,考虑到日常运行费用,投资偿还及其利息,与渗滤液直接排至市政管网相比,每年可节约750英镑。英国水研究中心(WaterResearchCenter)对东南部NewParkLandfill的CODCr>15000mg/L的渗滤液也做了曝气稳定塘的中试,当负荷为28~32kgCOD/(kgMLSS·d)或者说为04~64kgCOD/(kgMLSS·d),泥龄为10d时,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98%和91%以上。在运行过程中也需要投加磷酸。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优点,而且生物膜上能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之类。加拿大BritishColumbia大学的C.Peddie和J.Atwater用直径9m的生物转盘处理CODCr<1000mg/L,NH3-N<50mg/L的弱性渗滤液,其出水BOD5<25mg/L,当温度回升,微生物的硝化能力随即恢复。但是应当指出,这种渗滤液的性质与城市污水相近,对于较强的渗滤液此方法是否适用还待研究。厌氧生物处理的有目的运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直到近20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不断开发出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特点,使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处理高浓度(BOD5≥2000?mg/L)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厌氧生物处理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而且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少,如其BOD5/P只需为4000∶1,虽然渗滤液中P的含量通常少于1mg/L,但仍能满足微生物对P的要求。用普通的厌氧硝化,35℃、负荷为1kgCOD/(m3·d),停留时间10d,渗滤液中COD去除率可达90%。开发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有: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分段厌氧硝化等。厌氧滤池适于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加拿大HalifaxHighway101填埋场渗滤液平均COD为12850mg/L、BOD5/COD为7,pH为6。将此渗滤液先经石灰水调节至pH=8,沉淀1h后进厌氧滤池(此工序还起到去除Zn等重金属的作用),当负荷为4kgCOD/(m3·d)时,COD去除率可达92%以上;当负荷再增加时,其去除率急剧下降。加拿大Toronto大学的J.G.Henry等也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地用厌氧滤池分别处理年龄为5年和8年的填埋场渗滤液,它们的COD各为14000mg/L和4000?mg/L,BOD5/COD各为7和5,当负荷为26~45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4~96h时,COD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当负荷再增加,其去除率也急剧下降。由此可见,虽然厌氧滤池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时负荷可达5~20kgCOD/(m3·d),但对于渗滤液其负荷必须保持较低水平才能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英国的水研究中心报道用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COD>10000mg/L的渗滤液,当负荷为6~7kgCOD/(m3·d),平均泥龄为0~3d,温度为30℃时COD和BOD5的去除率各为82%和85%,它们的负荷比厌氧滤池要大得多。在厌氧分解时,有机氮转为氨氮,且存在NH4+?NH3+H?+反应。若pH>7时,平衡中的NH3占优势,可用吹脱法去除。但厌氧分解时pH近似等于7,因此出水中可能含有较多的NH4+,将会消耗接纳水体的溶解氧。虽然实践已经证明厌氧生物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有效性,但单独采用厌氧法处理渗滤液也很少见。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既经济合理,处理效率又高。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8%和2%。西南师大生物系对pH为0~6,COD为16124mg/L,BOD5为214~406mg/L、NH3-N为475mg/L的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生物化学法处理,取得出水pH为1~9,COD为33~8mg/L,BOD5为4mg/L、NH3-N为1mg/L的良好效果。下面结合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作以下说明及分析。李坑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按流量300m3/d设计,进水BOD5为2500mg/L、CODCr为4000mg/L、NH3-N为1000mg/L、SS为600mg/L、色度为1000倍;出水BOD5为30mg/L、CODCr为80mg/L、NH3-N为10mg/L、SS为70mg/L、色度为40倍。选用工艺流程为:厌氧氧化沟兼性塘絮凝沉淀。当进水水质较好,兼性塘出水达标时,即可直接将兼性塘水向外排放;而当进水水质较差,兼性塘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时,则启用混凝沉淀系统,再排放沉淀池上清液。从该套工艺的运行情况来看,当进水的COD较高时,出水水质良好;一旦COD降低,特别是冬季低温少雨,COD降低到不利于生化处理时,出水各水质成分均偏高难以达标,出水呈棕褐色,尽管启用絮凝沉淀系统,效果仍不理想。由此可见,对于渗滤液的色度和NH3-N的有效去除,对生化处理将产生有利影响。大田山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的是此工艺。根据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对类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检测资料及模拟试验,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定出渗滤液污水处理设计参数。进水水质CODCr为8000mg/L、BOD5为5000mg/L、SS为700mg/L、pH值为5;出水水质CODCr为100mg/L、BOD5为60mg/L、SS为500mg/L、pH值为5~5。?针对该场远离市区的特点,为便于管理和节省能耗,经比较后选用厌氧和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厌氧段为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好氧段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加化学混凝沉淀和生物氧化塘,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剩余污泥经浓缩后送回填埋场处理。考虑到渗滤液水质变幅较大的特点,在厌氧段后加入气浮工艺,提高处理能力以应付进水水质偏高的情况。福州市于199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的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场--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垃圾渗滤液水量为1000m3/d;垃圾渗滤液水质(入口)为CODCr为8000mg/L、BOD5为5500mg/L;处理水质要求(出口)为CODCr去除率95%、BOD5去除率97%。设计采用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奥贝尔氧化沟?稳定塘工艺流程。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集中到贮存库,依靠库址的较高地形,自流到集水池、格栅,经巴式计量槽计量后,靠势能流至配水池,再依靠静水头压至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流至一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到奥贝尔氧化沟,沉淀污泥靠重力排至污泥池,污泥定期用罐车送到垃圾填埋场或堆肥利用。污水在奥贝尔氧化沟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奥贝尔氧化沟采用三沟式A/O工艺,具有先进的污水脱氮处理效果。该工艺突出的优点是在第一沟中既能对氨氮进行硝化,又能以BOD为碳源对硝酸盐进行反硝化,总氮去除率可达80%,由于利用了污水中BOD作碳源,导致污水中的BOD5被去除,减少了污水中的需氧量。为了提高氧化沟脱氮效果,把第三沟的出水用潜水泵再抽至第一沟进行内回流,在第一沟中进行反硝化。经氧化沟处理的污水流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澄清水自流至稳定塘进行生物处理。二沉池的剩余污泥靠重力排至浓缩池。浓缩池中的上清液回流至氧化沟处理,其浓缩后的污泥用潜水泵抽至罐车输送到垃圾填埋场填埋,或进行堆肥处理。?土地处理法亦即土壤灌溉法,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污水处理法,但是土地处理系统的应用多见于城市污水处理。对于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将渗滤液收集起来,通过喷灌使之回流到填埋场。循环填埋场的渗滤液由于增加垃圾湿度,从而提高了生物活性,加速甲烷生产和废物分解。其次由于喷灌中的蒸发作用,使渗滤液体积减小,有利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转,且可节约能源费用。北英格兰的SeamerCarr垃圾填埋场,有一部分采用渗滤液再循环,20个月后再循环区渗滤液的COD值降低较多,金属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而NH3-N、Cl-浓度变化较小。说明金属浓度的下降不仅是由于稀释作用引起的,也可能是垃圾中无机成分对其吸附造成的。由于再循环渗滤液具有诸多优点,所以设计填埋场时顶部不要全部封闭,而应设立规则性排列的沟道以免对周围水源的污染。低浓度渗滤液不能直接排放,因NH3-N、Cl-浓度仍较高,温度较低季节,蒸发少,生物活性弱,再循环渗滤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老"的填埋场往往处于甲烷发酵阶段,其渗滤液中氨氮含量较高,通常为100~1000mg/L。去除氨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硝化和反硝化;另一种是提高pH值至9以上,再用空气吹脱。Robinson和Maris将年龄为20年的填埋场渗滤液在温度为10℃,泥龄为60d的条件下曝气(实际上此与氧化塘运行条件相仿),可完全硝化。其它用生物转盘等好氧方法也都取得了成功,因此普遍认为渗滤液的硝化是不成问题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是针对氨氮去除的生化处理方法,经硝化段和反硝化段的联合作用,实现对COD和氨氮的同时彻底去除,出水通过MBR泥水分离和RO对离子的深度截留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工艺为纯物理的处理方法,占地面积较小,施工和调试周期短,但很容易造成污染物质的富集,很难实现出水长期稳定达标,且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采用该工艺大多做成集成设备,前端增加化学法进行预处理,工艺路线较长,增加整体的控制难度,集成设备对水质水量波动适应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池容偏小,生化效果差的问题。对高浓度COD去除效果较好,常应用在垃圾焚烧厂、垃圾中转站等新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该工艺对进水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且厌氧系统要保持35°C,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在英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使用Rochem's专利圆盘管反渗透系统对初级渗滤液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技术是由南亨伯赛德郡温特顿填埋场所设计和生产的Rochem's离析膜系统。这个系统的心脏是Rochem's专利圆盘管。这个圆柱体的组成包括板片、八角型钢和一个圆管内的耐磨膜垫层,它能处理那些快速堵塞普通的反渗透膜系统的渗滤液。在膜的压力下渗滤液进入Rochem's处理系统进行曝气和pH校正。当含有污染物的渗滤液流经圆柱体内膜表面时,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由于反渗透作用而分离出来并经膜排出。整个系统清理的操作是自动化的,当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化学清洗时,控制指示器就会显示出信息来,同时自动清洗系统就会用已经程式化的化学制剂对该系统进行内部清洗,使其恢复到最初的功能。因为渗滤液在封闭情况下,在膜的表面形成湍流,减少氧化,产生恶臭,所以到一定时间要进行内部清洗,但这种清洗的间隔时间较长,Rochem's离析膜系统能够去除重金属、固体悬浮物、氨氮和有害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处理后的水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德国的Ihlenbery填埋场安装投入使用的Rochem's处理系统,其处理能力的污水量为50m3/h,水的回收率为90%。(1)好氧方法需消耗能量(空气压缩机、转刷等),而厌氧处理却可产生能量(产生甲烷气)。COD浓度越高,好氧方法耗能越多;厌氧方法产能越多,两者的差异就越明显。(2)厌氧处理时有机物转化成污泥的比例(1kgMLSS/kgCODCr)远小于好氧处理的比例(5kgMLSS/kgCODCr),因此污泥处理和处置的费用大为降低。(3)厌氧处理时污泥的生长量小,对无机营养元素的要求远低于好氧处理,因此适于处理磷含量比较低的垃圾渗滤液。(4)根据报道,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于处理的卤素有机物在厌氧时可以被生物降解。厌氧处理出水中的COD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溶解氧很低,不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一般需要进行后续的好氧处理。世界上大多数垃圾渗滤液多是偏酸性的(pH值一般在5~0)。pH在7以下,产甲烷菌将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不利于厌氧处理,而好氧处理对pH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再者,厌氧处理的最适温度是35℃,低于这个温度时,处理效率迅速降低。比较而言,好氧处理对温度要求不高,在冬季时即使不控制水温,仍能达到较好的出水水质。鉴于以上原因,对COD浓度在50000mg/L以上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建议采用厌氧方法(后接好氧处理)进行处理,对COD浓度在5000mg/L以下的垃圾渗滤液建议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对于COD在5000~50000mg/L之间的垃圾渗滤液,好氧或厌氧方法均可,选择工艺时主要考虑其它因素。通过对上述几种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的分析比较可得以下结论,并提出水质、水量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1)垃圾渗滤液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因此在选择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时,必须详细测定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成分,分析其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还应通过小试和中试,取得可靠优化的工艺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2)多种方法应用于渗滤液的处理是可行的。在有条件的地方修筑生物塘,同时采用水生植物系统处理渗滤液,不仅投资省,而且运行费用低。土地处理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渗滤液的处理中选用尚少。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成熟的运行管理经验,结合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生物处理渗滤液较多。但修建专用的渗滤液处理厂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而且随着填埋场的关闭,最终使水处理设施报废,故应慎重选用。(3)我国真正能满足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并不多,许多填埋场因为投资所限无法按设计要求建造能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宜发展投资省,效果好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向填埋场回灌,利用土地吸附,土壤生物降解及垃圾填埋层的厌氧滤床作用使渗滤液降解,具有投资省、效果好,无需专门处理设施投资等特点。而且渗滤液的回灌可使垃圾保持湿润,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回灌法采用较少,可作深入研究,以明确回灌法的使用条件,处理效率及回灌处理的工程设计参数。(4)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当考虑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宜发展可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的填埋技术,如好氧填埋或准好氧填埋。(5)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我国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为了建设标准化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其渗滤液的处理应作更深入的研究。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填埋处理仍将是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卫生填埋作为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特别是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渗滤液,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冲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和大气降水,其中大气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时性和反复性,占渗滤液总量的大部分。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取决于垃圾成分、垃圾的粒径、压实程度、现场的气候、水文条件和填埋时间等因素,一般来说有以下特点:1水质复杂,危害性大。有研究表明,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有机污染物63种,可信度在60%以上的有34种。烷烯烃6种,羧酸类19种,酯类5种,醇、酚类10种,醛、酮类10种,酰胺类7种,芳烃类1种,其他5种。其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1种,促癌物、辅致癌物4种,致突变物1种,被列入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的有6种。2CODcr和BOD5浓度高。渗滤液中CODcr和BOD5最高分别可达90000mg/L、38000mg/L甚至更高3氨氮含量高,并且随填埋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最高可达1700mg/L。渗滤液中的氮多以氨氮形式存在,约占TNK40%-50%。4水质变化大。根据填埋场的年龄,垃圾渗滤液分为两类:一类是填埋时间在5年以下的年轻渗滤液,其特点是CODcr、BOD5浓度高,可生化性强;另一类是填埋时间在5年以上的年老渗滤液,由于新鲜垃圾逐渐变为陈腐垃圾,其pH值接近中性,CODcr和BOD5浓度有所降低,BOD5/CODcr比值减小,氨氮浓度增加。5金属含量较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十多种金属离子,其中铁和锌在酸性发酵阶段较高,铁的浓度可达2000mg/L左右;锌的浓度可达130mg/L左右,铅的浓度可达3mg/L,钙的浓度甚至达到4300mg/L6渗滤液中的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主要是C、N、P的比例失调。一般的垃圾渗滤液中的BOD5:P大都大于300。通过对某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填埋场运行至今,大约处理了约80万吨的渗滤液,同时约有32万吨的渗滤液从污水库中溢出直接进入纳污水域,并且还有6万吨渗滤液存储于污水库内。经过化学分析,在污水库出口处的渗滤液CODcr平均值为2800mg/l,BOD5平均值为1750mg/l,氨氮708mg/l,总氮平均浓度达700mg/l,平均色度达251度,金属含量不高,以色质联机对有机物定性分析,发现渗滤液中有机物最高含碳数可达12,主要为环烷烃、酯类、羧酸类、苯酚和硫磺等。经过处理后排入纳污水域的水质CODcr值为283mg/l,仍超标83倍,BOD5值为108mg/l,超标6倍,NH3-N值为190mg/l,超标67倍,总氮679mg/l,色度133度,并且含有大量有机物,说明了该场污水处理过程还未能满足污水达标排放,受此影响,该填埋场的一级纳污水体的水质已经明显恶化。这一情况已经引起当地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该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对该场污水处理设施提出以下改进建议:(4)加强对氧化塘的运行管理。希望通过此次改进能是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有效控制渗滤液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是保证垃圾的长期、安全处置的关键。对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和总结渗滤液处理现状,今后渗滤液处理研究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地理结构、气象条件以及垃圾成分等因素的差别都会导致渗滤液质和量的差异。如针对北方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的特点,渗滤液回灌法就比较经济有效;而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就有利于应用土壤-植物法处理渗滤液的开发和应用。垃圾填埋的稳定化研究也是必要的。促进填埋垃圾的稳定化,不仅可以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时间,提高产气速率,而且可以缩短垃圾渗滤液产生的周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改善渗滤液的处理难度。第三,渗滤液的主要两大特点和难点就是其氨氮浓度高以及可生化性差。对于其产生机理,只是基于一定的定性认识,还缺乏对于其动力学特征等深层次机理的研究。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找出更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渗滤液的新方法。对于垃圾渗滤液来说,生物法处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渗滤液处理出水要达到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深度处理是一项迫切需要的技术。国内外常用的有光催化技术、电解处理技术、Fenton处理技术、湿法氧化(WAO)/催化湿法氧化(CWAO)、膜分离法、化学混凝技术等,经过深度处理,能保证出水达到GB16889-1997一级排放标准。超临界水氧化(SCWO)作为一种可以完全清除有毒有机废水的新技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odeU教授提出的阁。超临界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高度的可压缩性,粘度接近水蒸汽,而密度接近于液态水。其粘度为水的1/100,密度可达到水蒸汽的100倍,水的介电常数为80,而超临界水的介电常数为210左右,由于其极强的溶解能力,可与氧气、有机物互溶,可使有机物的分子链断裂。也就是说它可分解有机物,因此可应用于废弃物及有害物质的处理。马承愚等采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中试装置对石家庄市某垃圾填埋场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0~反应压力为26MPa、氧化反应时间为250s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61%,处理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作为环境友好的废水处理方法,SCWO仍然不能工业化推广,主要有以下的原因:由于SCWO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尤其是有机物含有卤素、硫或磷,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酸,引起设备的强烈腐蚀,所以造成SCWO装置放大到工业时成本较高,需从反应器的材料、结构等方面对反应器进行改进;反应中的盐沉淀问题会降低换热率而影响传热,增加系统压力,严重时将堵塞管路,是SCWO装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应动力学问题,由于有机物在超临界水的分解需要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因此对不同的有机物寻找其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进一步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组分含量高达60%左右、水分含量高达50%以上,与发达国家以纸塑类为主、低含水率的垃圾迥然不同。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垃圾自身含水对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贡献超过22%-45%,南方地区甚至超过50%。发达国家填埋场吨垃圾渗滤液产生量约150升,而我国填埋场吨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可达500-800升。我国是多山型国家,三分之二左右的填埋场是山谷型填埋场。部分填埋场防洪系统不完善、截洪沟设计不合理、雨水无法顺利排出填埋库区,垃圾填埋场汇水面积过大,暴雨情况下雨水大量进入填埋场成为渗滤液。同时,由于我国垃圾中易降解有机质含量高,填埋堆体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膜覆盖区无法形成统一的排水坡度,膜上汇集的雨水可能沿覆盖膜衔接处下渗进入堆体,进一步增加渗滤液产生量。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高度大多在40米以上。随着填埋高度的增加,堆体不断压密,孔隙度减小,同时垃圾逐步降解也使堆体发生沉降。据研究,填埋堆体渗透系数随填埋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最低可达到10-6厘米/秒,近似不透水层。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是填埋场内物理、生物、化学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我国生活垃圾组分复杂,渗滤液中悬浮颗粒物含量较高。携带高悬浮颗粒物的渗滤液流经导排层时,悬浮颗粒物被拦截沉积,导排层孔隙度降低,形成物理堵塞。特别是导排层上部铺设有无纺布保护层时,悬浮颗粒物被高效拦截,迅速堵塞无纺布结构孔隙,在其上发生沉积,数月之内就可能形成一层不透水层。填埋堆体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渗滤液排水管强烈变形扭曲,进一步降低导排效率。我国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还接受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入场填埋。污泥中细颗粒物含量较高,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加大了渗滤液导排系统物理堵塞的风险。为达到入场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等指标要求,污泥填埋前通常需要添加石灰等含钙物质进行固化稳定化,而大量含钙物质的加入又增加了导排系统化学堵塞的风险。目前,飞灰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固化稳定化达到一定入场标准后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飞灰在填埋场被渗滤液冲刷释放出大量细颗粒物,加速了物理堵塞的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此问题的关键环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若未经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发展有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垃圾在填埋过程中,受到挤压、雨淋等作用产生的。其特性表现为高浓度有机物、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存在,且随填埋时间延长,污染物组成和浓度发生变化。处理垃圾渗滤液需要针对其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