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学情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学情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学情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学情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学情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

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

4.诗词中常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典故表达自己故交

凋零、物是人非而无限感叹的句子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

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xin火不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承古法,

延续文化根脉;掌握精髓,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既是要以艺立身,更是要以德树人。正如故宫

古钟修复师王津所说:“要是从这代人就开始糊弄,那后代人怎么干呢?"抱定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疝1()火不绝②就()兢业业

(2)下列可以替换画横线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且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

A.如果...就B.不仅而且

C.要么……要么……D.只有……才……

(3)请提取文中第一句的句子主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匠人”“延续”两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B.工匠精神、纯熟老练、掌握精髓三个短语结构不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句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D.语段内容围绕“传承匠心,发扬工匠精神”展开。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毒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

6.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人名)。。分)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余孥一小舟()(2)胡鑫衣炉火()

(3)雾淞/修()(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9.作者雪后乘兴出游,前往湖心亭看雪,以简约洗练的文笔描写了所见之景,请将文中描写西湖

雪景的语句抄录下来。(2分)

10.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

表现?(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

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后二年,徒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縻®,不足,竦

又劝率州大姓②,使出粟,得二万斛,全活者四十余万人。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

累以属之久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

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久尝有龙

骑卒戍边郡,票IJ,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

其威略多类此。

【注释】①大发公縻:大肆散发公家粮食。②大姓:在某范围内人数众多、势力最大的家族。

③累以属之:屡次让他执笔。④拊循甚至:抚慰很周到。

11.“州郡莫能止”中“止”的意思是:o(1分)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

13.你认为文中夏竦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①轰隆隆!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

起我说:“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

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家里老房改造时,

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②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

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问:“老奎叔,什么情况?”

③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掉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

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爷爷也

压低声音问:“撤哪儿去了?”“你家!”“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④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

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

弟踩出来的。

⑤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大都面黄肌瘦,一身破旧的灰色衣裤,裹

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

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

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腊肉和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拉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

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那兵没接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

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⑥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

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

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⑦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

酒、泡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⑧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

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

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

进。

⑨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拄棍老兵

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粒子旁,正想就地

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

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

刹那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⑩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拉棍老兵,38岁;最小的是扛锅小兵,仅15岁。鹰

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莹。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

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⑪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长征

北上的红军。

⑫那片坟莹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常

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⑬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

有复发。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

动配合。

⑭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小说•情节梳理】

14.“雷雨天”串起过去与现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4分)

几十年前,在战争年代的个雷雨天,爷爷①,从此他的思维停滞在炮火硝烟中。

几十年过去了,每遇雷雨天,爷爷的病常会复发,但家人和乡邻把他当作至宝。“我”②

爸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乡邻配合演戏……

【小说•语言品味】

15.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老奎叔容然神色一凛,世住爷爷的胳膊,白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小说•写法探究】

16.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简析。(4分)

提示:可从叙事视角(人称)、行文构思、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等方面思考,写出一

点即可。

【小说•主题分析】

17.小浩想把这篇小说转载到学校文学社的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主题,

帮他从下面三个文章标签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并阐述理由。(4分)

至爱亲情不朽军魂最美乡风

小贴士:

文章标签是指可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或主旨的关键词,精准的文章标签可以清晰地将文章归

类,从而更准确地推荐给相应的目标人群。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①2023年春,他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

树活动,并悉心叮嘱:“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言语谆谆,

似春风雨露,护佑幼苗茁壮成长。树木竖正,才能成栋梁;人也要树正理想信念,才能健康成长

成才。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基稳才能枝干正。因此,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②育人立德,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是理想信念之根。党的十八大

以来,他十分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深情期许,滋润心田。童年是人生成长的启蒙阶段,

帮助少年儿童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少年儿童从做

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让向

阳而生的“小树苗”努力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

③育人立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在培养

学生的时候,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他的学生大都多才多艺。非学无以广才,既要勤学书本知识,也要多学课外知识,努力做到

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体育锻炼

能够让少年儿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育有助于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塑造美好心灵。劳动教育不仅能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习惯,还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才能帮助少年儿童在人生旅途上选对路、起好步,得到全面发展。

④育人立德,还要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面对性格各不相同、禀赋各有差异、综合素养

各有千秋的学子,我们必须包容学生的差异和不足,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特点,让每个“小树苗”

都能向阳生长;我们必须呵护学生多元多样的志趣,使学习的选择更多样、成长的道路更宽广,

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业有成、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事业久久为功,离不开学校、家庭的甘霖滋润,

也需要全社会共尽一份心、共担一份责。

⑤种下“小树苗,,就是种下新希望。中国未来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立德树人,关系到党的事

业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再出发,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

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事业的奋斗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

21.分析下面这段材料最适合充当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柳宗元在《种树郭囊驼传》中写道,郭囊驼善于种树,其种树经验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焉尔

(三)名著阅读(5分)

22.下列关于《水浒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中林冲是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棒打洪教头、火并

王伦等情节都与他有关。

B.“青面兽”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

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C.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

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水浒传》在结构上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线索分明;语言上用的是白话文,质朴生动,

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

23.《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

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请你为《水浒传》的主

要人物建立档案。(3分)

人物杨志®____

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

外貌特征

腮边微露些少赤须。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相关事件②______大闹野猪林

体现的精明强干、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缺少团

③______

性格特点结合作的意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4.班级举行“爱粮节粮”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内容。

(1)【溯本追源】

粮,谷食也。——东汉•许慎《说文》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训。粮乃行者之干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里的“粮”的意思分别是:o(3分)

(2)【共同发展】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

不让任何人掉队。"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为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践行

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请你为“节粮爱粮”这个主题写出一条宣传语。(2分)

(3)【文化传承】

据估算,一粒米从种子到走上餐桌,需要3072个小时,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勤俭节约、

爱粮节粮,这些优良传统被先人写进诗词歌赋代代相传。请写出你熟知的连续的两句诗词。(2

分)

(4)【启迪行动】

小明同学在学校就餐时浪费现象严重,有同学劝说小明不要浪费粮食,小明说:“我是交了餐费的,

你管我浪

不浪费呢,这是我自己的事情。”针对小明这种言行,请你劝说小明珍惜粮食。(3分)

(二)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令你难忘,让你激动,也一定有关心你或

帮助你的人留下的美好,让你珍藏在心。

请以“镌刻在心底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这一生,会登上无数高楼,有住宅楼、写字楼,还有摩天楼……这些现实中的高楼都容易

攀登,只要费点力气或者舍得花钱就能完成。难登的是那些无形的高楼,比如:事业的高楼、艺

术的高楼、理想的高楼……

与其仰望高楼,不如拾级而上。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勇于攀登,才不会让梦想成为

空中楼阁。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千里共婵娟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1)薪jing(一声)(2)B(3)传承是一座桥(4)C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

6.张岱7.(1)撑(2)裹着(3)水汽弥漫的样子(4)还

8.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9.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雪天于亭中饮酒赏雪。

(乙)

11.制止

12.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