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700字】_第1页
【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700字】_第2页
【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700字】_第3页
【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700字】_第4页
【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7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5050税收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99941税收与经济增长 1132932税收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282513税收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3112954税收与区域收入分配 414591参考文献 51税收与经济增长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早就被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一般认为,过高的宏观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是不利的,降低税收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如何在不损害国家公共支出能力下尽可能排除税收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不少经济学家通过建立模型和利用经验数据的分析推算出适合经济发展的最优税率。龚六堂和邹恒甫(2002)建立了关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模型,Branson和Lovell(1990)利用新西兰五十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最优税收的均值为22.5%,我国学者郝春虹(2006)从经济增长率最大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最优的宏观税收应该在20%左右,且税收会随经济的增长而增加,最优的宏观税收应该与经济的增长情况相匹配。与宏观税收相比,税收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得更为具体,按照征税的对象一般可以将税收分为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和消费税等,不同的税种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的影响。Barro(2016)在假设政府仅仅通过征收所得税为公共支出融资的情况下,发现所得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倒U型关系。而Kneller等(1999)利用OECD国家数据均发现发现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扭曲作用很大。Widmalm(2001)则通过利用1965-1990年23个OECD国家税收与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的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不同的是,消费税占总税收的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Bleaney(2001)研究表明通过对消费征税能够起到为生产性消费融资的作用,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KonstantinosAngelopoulos和JamesMalley(2008)基于DSGE模型,对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认为在减少对劳动征税,同时增加对资本或消费征税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税收收入中性,从而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国内同样有不少经济学者利用相关数据,研究了税收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如刘溶沧和马拴友(2002)利用我国1985-1999年的统计数据,估算了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消费税的有效税率大小,并考察了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他们的研究可知,税收通过影响投资、劳动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不利于对经济长,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却具有较微弱的促进作用。与此类似,王维国和杨晓华(2006)也利用对我国经验数据分析指出,在我国,对资本的征税显著地降低了人均GDP增长率水平,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对劳动的征税没有对人均GDP增长率造成显著影响,对消费的征税则显著提高了人均GDP增长率。国内外有关税收安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文章较多,但有关税收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影响方面的文章较少,既有文献多数仅仅包含了税收安排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某一具体方面的关系,本节下面分别对税收安排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同具体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2税收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张来武(2011)认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合理和完善的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因而税收安排可以通过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评估和分析这种影响,首先就要对区域创新做出评价和分析考虑税收安排在内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在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决定因素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Furman(2002)从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认为国家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长期内生产创新技术并将其商业化的能力,取决于国家公共创新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和二者之间的联系强度,随后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各个国家的创新产出的差异大部分可归结于创新投入水平不同,但是其他与创新产出相联系的制度环境因素同样极为重要。魏守华(2010)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加入了与中国国情相联系的产业结构和国际技术溢出因素。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各个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则很早就被经济学者们注意到。由于我国实施政治集权、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这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存在,而财政方面的竞争则是竞争的主要方面。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税收竞争的客观存在,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创新基础设施水平和创新环境、个人和企业的微观税收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这就使得税收能够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通过区域创新发展程度的影响而传导至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Henrekson(2011)认为税收是影响区域创新的众多因素之一,税收将对企业活动造成影响,减少企业家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家的商业冒险行为和将创新商业化的方式。AndreasHaufler(2014)指出税收能够对企业研发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与税收的税率和税种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与企业直接相关的各项税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极有可能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层面来说,税收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一方面,Faber(2004)通过对14个欧盟国家1992-1994年的经验数据分析,证明企业税收水平和以授权专利表示的创新产出呈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企业税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效应。Almus和Czarnitzki(2003)和Mohnen和Lokshin(2007)分别对德国和荷兰两国的R&D税收抵扣计划作出了研究,均表明税收减免能显著促进水平,进而推动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Herbig(1994)则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降低宏观税收未必对推动区域创新有利,因为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和随着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紧缩,税收必然会重新增加,这对区域创新发展是不利的,税收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能够确保良好的公共服务,又不至于对创新产生不良激励。周业安(2012)则认为宏观税收对地区创新没有显著影响,而人均财政收入则对地区创新有显著正影响,从税收结构来看,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对地区创新有显著负面影响。西方的政策更加凸显了税收激励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截至1996年,12个OECD成员国开始实施税收激励,到2004年,实施税收激励的OECD国家增加到18个,进一步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税收刺激对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3税收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张少春(2010)认为经济结构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可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孙玉栋(2006)从我国历年来的产业税收来看,第一产业税收负担低于宏观税收,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则高于宏观税收,且第三产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值逐年上升,使得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总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迄今为止,我国产业税收的不平衡仍然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因素。安体富(2011)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税收政策应该在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上发挥突出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完全满足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与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优化升级目标存在不一致,使得产业结构偏差无法被纠正。世界各国经过实践已认识到税收激励是引导企业增加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重段,正如HowellHZee(2012)指出税收激励被广泛使用与各种产业政策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不少文献对该问题做出了研究,如Salinger和Summers(1995)选取了道琼斯30家企业数据跟踪调查,发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企业的自主投资。DagmarRajagopal和Anwarshah(2010)对巴基斯坦纺织、化工、制药行业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发现一定的税收优惠有助于该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欧盟诸国也利用各种各样的税收激励促进绿色电力的发展。李文(2016)税收政策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产业结构,一般认为,从供给角度看来,税收政策会能够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的数量、技术进步等多个供给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对国家和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从需求角度来看,税收政策可以影响消费结构、投资需求和二者之间的比例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将这种变化传导至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4税收与区域收入分配实现区域收入公平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是落实中央使更多人享受发展成果政策的必然要求。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关于效率和公平孰更重要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争论的焦点,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应该重视效率和公平,再次分配更应该重视公平”,体现了中央对公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库茨涅茨在其著作《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中首次提出被后人总结为“库茨涅茨曲线”的观点,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随经济的继续发展,不公平程度得到逐步改善。然而这一观点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极大争议,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不公平程度不一定能得到自发改进。虽然“库茨涅茨曲线”存在与否存在争议,但是经济学家在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从而达到收入公平这一点上至少是没有疑议的,如早期的新建桥学派罗宾逊、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萨缪尔森等,分歧仅在于税收的具体安排。郭庆旺(2014)指出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出国际警戒线0.45,表明我国收入差距较大,收入不公问题较为严重,亟需利用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税收手段是有力手段之一。王陆进(2006)通过税收手段调节区域收入公平,其调节机制主要有流转税机制、所得税机制和财产税机制。流转税一般有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种,其中,增值税对各类商品和劳务征税,是一种较为中性的税收,而消费税则针对特殊商品,属于非中性的税收。所得税中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王乔(2008)认为,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消费税未能起到减小收入差距的作用,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而个人所得税则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营业税的作用不明显。参考文献[1]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2]许建国.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谭建立、昝志宏.财政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4]马拴友.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5]袁振宇、朱青、何乘才、高培勇.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31][6]郭庆旺,吕冰洋.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8):18-23[7]李涛,黄纯纯,周业安.税收、税收竞争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11,(4):22-41[8]龚六堂,邹恒甫.最优税率、政府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63-66[9]郝春虹.中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4):16-18。[10]刘溶沧,马拴友.论税收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劳动、资本和消费征税的效应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1):67-76+206-207[11]王维国,杨晓华.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74-81[12]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12):1-5[13]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中国软科学,2010,(9):76-85[14]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97-103[15]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1):56-65+206[16]周业安,程栩,赵文哲,李涛.税收、税收竞争和地区创新——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