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_第1页
某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_第2页
某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_第3页
某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_第4页
某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目录1总论 11.1项目来源 1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1.3编制依据 21.3.1法律法规 21.3.2规程规范 21.3.3采用标准 31.3.4有关规划、文献及参考资料 3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41.5工作等级 5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51.7水平年 5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62建设项目概况 7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7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7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82.4生产工艺流程 82.4.1采矿工艺 82.4.2选矿工艺 11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32.5.1取水方案 132.5.2用水工艺 13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42.6.1生活退水系统 142.6.2生产退水系统 152.6.3雨水退系统 152.6.4井下多余水量的退系统 153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63.1基本情况 163.1.1自然概况 163.1.2社会经济概况 17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73.2.1水资源量状况 173.2.2水资源质量状况 193.2.3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3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83.3.1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调蓄能力不足 283.3.2水利工程老化,配套设施不健全 283.3.3水价不合理,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83.3.4水污染呈增长态势 28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294.1取水合理性分析 294.1.1产业政策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 294.2用水合理性分析 304.2.1用水过程与水平衡分析 304.2.2用水量 304.2.3用水定额分析 324.2.4用水水平分析 324.3节水潜力和节水措施分析 32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335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345.1水源论证原则 345.2水源方案、论证思路及典型枯水年确定 345.2.1地表水 345.2.2地下水 355.3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 355.3.1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355.3.2龙潭水库灌区来水分析 355.3.3龙潭水库灌区用水量分析 375.3.4龙潭水库来、去水量分析 385.3.5龙潭水库充库水量及灌区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395.3.6龙潭水库充库水量保证程度分析 405.3.7渠道的输水保证程度分析 445.3.8水资源质量评价 445.3.9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445.4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 455.4.1矿区地层岩性 455.4.2矿区地质构造 475.4.3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505.4.4矿区生活用水量分析 535.4.5矿坑涌水量分析 545.4.6地下水质量评价 566建设项目取水影响分析 596.1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 596.2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96.2.1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 596.2.2对其它企业用水的影响 606.2.3对龙潭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 607项目退水的影响分析 617.1退水系统及组成 61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617.2.1生活废污水 617.2.2浓缩池废污 627.2.3矿井涌水 627.2.4尾矿库泄洪 637.3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637.4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637.5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638水资源保护措施 658.1工程措施 658.1.1水量保护 658.1.2水质保护 658.2非工程措施 659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679.1补偿原则 679.2补偿方案(措施)建议 6710水资源论证结论和建议 6810.1取用水的合理性 6810.1.1取水的合理性 6810.1.2用水的合理性 6810.2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6810.3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910.4退水影响及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6910.5取水方案 7010.6退水方案 7010.7建议 701总论1.1项目来源重新集矿区位于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北东4公里,行政区划属霍邱县马店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00″~116°00′15″;北纬32°17′15″~32°19′15″。矿区交通便利,西侧3公里处为105国道,沿国道向北75公里达淮河至阜阳,向南70公里与312国道、宁-西铁路相连,可至六安、合肥、南京等地,距离矿区最近的火车站为京九线阜阳车站和宁西线姚李车站。建设中的阜阳—六安高速公路位于矿区西侧约1千米处,向东20千米至霍邱县城西湖及县城。矿床位于霍邱铁矿区的最南端,北端与吴集铁矿床、环山铁矿床相毗邻,西接四十里长山。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内蒙古众兴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呼伦贝尔市金德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子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元。主要从事铁矿开采、加工、销售;钢材、建材、水泥、五金、机电产品的销售,公司于2008年5月28日通过拍卖方式,以11.7亿元价款,依法取得安徽省霍邱县重新集铁矿探矿权,于8月5日办理了勘查许可证。作为矿山开采建设的必备条件之一,水资源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是其重要建设条件;同时,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属新建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需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08年10月,受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工作。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为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编制《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的要求,水资源论证的主要任务是论证建设项目取水的可行性、用水的合理性和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分析该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他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规范等编制本报告书。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2006(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5)《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8(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7)《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5.8(8)《水利产业政策》1995.2(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3(10)《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2004(11)《安徽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安徽省政府皖政秘[2003]104号批复1.3.2规程规范(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2)《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8)(3)《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4)《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93)(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3(8)《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2]145号)2002.4(9)《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2]1015号文(10)《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水利部、财政部、国家计委水政资[1995]457号,1995(11)《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8820)1.3.3采用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7)(8)《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一水平振动法》(GB5086.2-1997)(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10)《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DB34/T679-2007)1.3.4有关规划、文献及参考资料(1)《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2004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资源综合规划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2004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3)《安徽省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2003年,安徽省水文局;(4)《安徽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03年,安徽省政府皖政秘[2003]104号批复;(5)《淮河流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2002年,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6)《淮河干流城西湖蓄洪区移民迁安及蓄洪改善工程规划报告》2005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7)《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8)《安徽省霍邱县重新集铁矿详查地质报告》,2008年4月,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9)《安徽霍邱诺普矿业有限公司吴集铁矿(北段)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08年4月,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10)《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庄孜综合利用自备电厂(2×135MW)以大代小技改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06,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11)《李楼铁矿500万t/a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07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2)《安徽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球墨铸造生产项目一期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2007年,安徽省水文局;(13)《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1999年,文汇出版社;(14)《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2002年,水利部;(15)《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省、地市级)》,1998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16)《淮干上中游及主要支流下游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2003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17)《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2000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8)《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1年,安徽省水电勘测设计院;(19)《霍邱县抗旱预案》,2005年,霍邱县水利局;(20)《霍邱县水利志》(霍邱县水利电力局,1990年6月);(21)《安徽省统计年鉴》,2006年;(22)《霍邱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23)《霍邱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7年。报告采用高程均为85高程系。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项目设计生产规模450万t/a,矿区生产总用水量为4708m3/h,其中新水415m3/h,循环回用水4286m3/h,生产用新水年取水规模为328.7万m3(按330天计算);矿区共有1290人,生活用水量为8m3/h,年用水量7.0万m3。年总取水量335.7万m3。本项目正常生产新水取水水源为采矿井下涌水,井下涌水不足时采用龙潭水库地表水进行补水。从安全生产角度计,本水资源论证报告在进行地表水论证时不考虑矿井涌水,仅对龙潭水库补给水源进行论证。龙潭书库地表水取水地点位于矿区附近的沣西干渠,距重新集铁矿采选厂直线距离约1.5km。生活给水水源为地下水,水源井设在选厂内,取水方式为管井取水。1.5工作等级本项目分析范围属于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32.5%,大于30%,相应工作等级为一级;项目设计地表水取水量9960m3/d,小于1万m3/d,相应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取水量0.019万m3/d,小于1.0,相应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生产生活废水全部回用,无退水影响,相应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施行)(SL/Z322-2005)水资源论证分类指标,综合评定本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论证的需要,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分区和行政区划,确定本次地表水取水分析范围为安徽省史河灌区。正常情况下矿区无废污水外排。非正常工况条件下,矿区生产及生活污水通过厂区附近的无名沟渠流经高塘镇附近排入沿岗河,尾矿库暴雨季节多余水量排入尾矿库附近的无名沟汇入沿岗河。因而确定本次退水分析范围为无名沟渠退水口以下,入沿岗河河口以下到城西湖区域范围内,分析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情况。根据建设项目所处位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地表水取水论证范围为龙潭水库灌区。地表水取水分析范围、退水分析范围及地表水取水论证范围详见图1-1。1.7水平年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水资源规划等综合考虑,确定设计水平年。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现状年选取2007年。同时考虑到分析范围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2008年开工准备,2009年正式开工,主体工程建设工期三年,第四年出矿,第五年达产,即2012年达产。确定水资源论证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项目补给水设计保证率为92%,校核保证率为98%。根据淠史杭灌区相关规划,论证区农业灌溉保证率为80%。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委托书:《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委托书》见附件委托单位: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项目名称: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建设项目性质:新建工程,铁矿采选业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重新集矿区位于东经115°59′00″~116°00′15″;北纬32°17′15″~32°19′15″行政隶属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管辖。矿区位于105国道东侧约3km。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由重新集铁矿地下矿、主副井井口工业场地及选矿厂、探矿井、1号充填站、2号填充站、南风井、北风井、尾矿库等部分组成。矿区所在位置地势平坦,村庄密集,交通便利,地质条件良好,厂址的选择主要受矿床开采方案及与村庄防护距离的限制,经多次现场踏勘结合采矿工艺,重新集矿区主井井口工业场地和选矿厂集中布置在一起,井下开采的矿石经提升系统运输至地表,直接进入选矿厂,进行选别,减少矿石的运输环节,节省因矿石的地表运输所消耗的大量能源。最终井口工业场地及选矿厂位置确定在矿区东侧中部位置,铁田队村庄北侧约400m,该位置西距105国道3Km,厂区南北长为280m,东西宽为800m,整个厂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但高差不大,标高在50.4m~38.1m之间。场区大体沿东西向分成两部分,西部长约200m为井口工业场地,东部长约450m为选矿厂。井下开采的矿石经提升系统运输至地表,经皮带运输直接进入选矿厂。探矿井位于矿区东侧,选矿厂北侧,探矿井据选矿厂直线距离1100m,井口占地面积5.3hm2。本工程工程共设二个充填站。根据充填工艺要求,1号充填站设在井口工业厂区2号主井南侧,2号充填站设探矿井南侧。本工程共设南、北两个风井,南风井位于矿体南端西侧,距选矿厂直线距离1400m;北风井位于矿体北端东侧,距选矿厂直线距离约1500m。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北侧的高塘镇境内大桥湾,占地79.43hm2。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总平面布置图见图2-1,工业场区平面布置图见图2-2。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是由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根据可研报告该工程设计生产规模为450万t/a。重新集铁矿矿石资源储量16040.07万t,其中122b类4603.35万t,333类为11436.72万t,全矿地质平均品位28.21%。全矿床南北走向,控制长度约3650m,平均宽约100m。控制上限埋深(距地表)216m~232m,斜深292m~338m。矿体倾角69°~76°,平均真厚9.3~25.2m。工程计划2008年开工,主体工程基建期为3年,矿山设计服务年限26年,其中稳产18年。项目总投资:12.83亿元。2.4生产工艺流程采矿场选矿厂铁精矿产品采矿场选矿厂铁精矿产品井下充填尾矿库(暂存)矿石精矿废石尾矿图2-3生产流程示意图2.4.1采矿工艺采矿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4图2-4设计采矿工艺流程图图原图2-4设计采矿工艺流程图图原矿凿岩爆破铲装运输提升原矿仓选矿厂重新集铁矿的开采范围为重新集铁矿已探明的矿体。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重新集铁矿采用地下开采。本次设计在矿体延深方向分期开采,一期开采-500m~-140m之间矿体,二期开采-500m水平以下矿体。一期开采范围内地质总储量10915.25万t,占开采范围内地质总储量的71.46%。采矿沿矿体走向不分期,各区段同时开采。2、矿床开拓及运输探矿工程开拓:探矿工程开采深度浅,设计采用多井同时生产模式。主体工程开拓:采用集中开拓方案;采用两条主井单箕斗提升方案。该方案主要开拓工程有主井2条、副井1条、中央进风井1条、回风井2条和不通地表的采区斜坡道等。3、采矿方法重新集铁矿采用充填采矿法,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设计按不同的矿体厚度分别选用不同的采矿方法:矿体厚度>20m时采用深孔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矿体厚度5~20m时采用中深孔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矿体厚度<5m时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4采掘工艺掘进主要采切工程包括出矿巷道、装矿进路、堑沟拉底巷、凿岩硐室、凿岩硐室联络道、通风天井、溜井等,采切工程的掘进采用浅孔凿岩爆破。回采工艺根据采矿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深孔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在凿岩硐室中穿凿下向大直径深孔,在矿块中部采用VCR法形成切割天井,以切割天井和拉底层为自由面分层倒梯段状侧向崩矿,每层爆破高度12m~17m。每次爆破后,放出崩下矿石量的1/3,剩余矿石留在采场支撑围岩。当矿块矿石全部爆破后,高强度大量出矿,出空后进行充填。矿块分步回采,一步采矿块采用尾砂胶结充填,二步采矿块主要采用尾砂充填。中深孔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每30m设一分段凿岩巷道,采用T-100潜孔钻穿凿中深孔,在采场端部拉切割天井,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爆破形成切割槽,以切割槽为自由面侧向崩矿,崩下矿石从底部装矿进路中铲出。矿块回采结束后立即进行充填,一步采矿块采用尾砂胶结充填,二步采矿块采用尾砂充填。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采用浅孔凿岩爆破,每次落矿后从出矿斗穿中出崩下矿石的1/3,余下矿石留在采场中支撑围岩。每一个工作循坏包括:撬顶→平场→凿岩→装药→爆破→通风→少量放矿。待整个采场矿石全部采完后,进行大量放矿,然后进行充填。5充填工艺采用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两段搅拌自流输送工艺,胶凝材料为水泥。6矿井通风与防尘主体工程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副井、探矿井进风,南、北回风井回风。新鲜风流经副井、探矿井进入坑内,清洗工作面的污风经南、北两条回风井排出地表。主体工程采用多级机站通风,在副井车场或石门设Ⅰ级机站,在进、回风天井联络道、回风井石门分设Ⅱ、Ⅲ、Ⅳ级机站,其中Ⅰ、Ⅱ级机站将新鲜风流送入采掘作业面,Ⅲ、Ⅳ级机站将污风排出地表。重新集铁矿探矿工程采用侧翼对角式通风系统,探矿井进风,北风井回风。井下采用多级机站通风,在探矿井车场或石门设Ⅰ级机站,在进、回风天井联络道、回风井石门分设Ⅱ、Ⅲ、Ⅳ级机站,其中Ⅰ、Ⅱ级机站将新鲜风流送入采掘作业面,Ⅲ、Ⅳ级机站将污风排出地表。井下采取湿式凿岩、喷雾洒水、清洗巷道壁、通风等措施防尘除尘。7井下供水主体工程井下供水根据井下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选用Φ219×7无缝钢管一条。沿副井敷设至井下各中段。在各中段设置减压阀,将水压减至合适压力供生产使用。探矿工程根据井下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选用Φ133×5无缝钢管一条。沿探矿井敷设至井下各中段。在各中段设置减压阀,将水压减至合适压力供生产使用。8井下排水主体工程采用一段排水方式。泵房设在-530m水平副井附近。坑内涌水、充填体渗水和采矿废水等通过中段平巷、泄水井等汇入-530m水平水仓,再由泵房中的水泵排出地表。探矿工程采用一段排水方式,泵房设在-200m水平探矿井附近。坑内涌水、充填体渗水和采矿废水等通过中段平巷就近汇入-200m水平水仓,再由泵房中的水泵排出地表。9爆破材料设施探矿工程在井下-200m中段设10t井下炸药库一座,储存不超过3天的用药量和不超过10天的起爆材料量。主体工程在-260m和-440m中段设10t井下炸药库一座,储存不超过3天的用药量和不超过10天的起爆材料量。2.4.2选矿工艺1破碎流程破碎采用三段一闭路工艺流程,粗碎设置在井下,最终破碎产品粒度12~0mm。在细碎产品进入磨矿仓以前进行了强磁干选抛尾。破碎流程见图2-5。图2-5破碎流程图2选别流程在磨矿细度为-200目47.1%时,抛出产率43.93%、品位6.70%的合格尾矿。铁精矿品位要达到65%以上,最终磨矿细度必须达到-200目占85%左右。当磨矿细度达到-200目占50%时,通过一次强磁选别可以选出产率40%左右,铁品位10%以下的尾矿。将一次强磁选粗铁精矿再磨至-200目占85%,再经过二次强磁选,可以选出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与原矿连续磨至-200目占85%相比,大大节省了磨矿费用。特别当原矿品位降低后,其效果更加明显。故本次设计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流程,一段磨矿细度-200目占50%,二段磨矿细度-200目占85%。待选矿试验报告提交以后,再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进行调整。选别采用弱磁—强磁—反浮选流程。磨矿选别流程图见图2-6。图2-6磨选流程图主要选矿指标见表2-1。表2-1主要选矿指标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年产量(万t)原矿100.0025.98100.00450精矿26.5065.5066.81119.25干选废石8.0010.003.0836.00尾矿65.5011.9430.11294.75选矿比3.774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2.5.1设计保证率根据采矿业相关设计规范,该铁矿采选补给水设计保证率为92%,校核保证率为98%。2.5.2取水方案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按设计生产规模450万t/a,年取水规模为328.7万m3。矿区生产总用水量为112992m3/d,其中,生产过程中循环回用水量为102864m3/d,总耗水量为9960m3/d;生活用水量为192m3/d,年用水量7.0万m3,取自选厂内地下水。矿区生产生活年总取水量335.7万m3。=1\*GB2⑴生产新水水源生产新水水源为采矿井下涌水。正常涌水量8766m3/d,最大涌水量14472m3/d,-530m水平集中排出;充填系统渗水2672m3/d,井下生产废水1050m3/d,此部分水单独收集由井下排出。两股水提升至选厂混凝沉淀池分别处理后由生产新水泵站加压供全厂的生产、消防系统用水,充填渗水及生产废水全部利用。如井下正常涌水量减少,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时,不足部分利用沣西干渠由龙潭水库补给。=2\*GB2⑵生活用水水源生活用水水源为中深层地下水。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在矿床东北广泛分布着中、下更新地层,含水层厚度40-100m,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7-93)III类水质标准,属承压水。2.5.3用水工艺矿区给水系统由生产、消防新水给水系统、循环水给水系统、造浆水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组成。=1\*GB2⑴生产、消防新水给水系统生产用新水和全厂消防给水系统合并,称为生产、消防新水给水系统。由生产、消防新水泵、新水输水管线组成。井下涌水由副井提升出地表,经混凝沉淀池处理后由新水泵加压供采、选全厂生产及消防用水。井下排水量总计为530m3/h,满足生产新水用水量及消防用水量要求。生产、消防新水给水管网为环状,干管管径为DN300,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厂区消火栓为地下式,沿道路一侧间距100m左右设置一个。消防用水量由生产新水水池保证。=2\*GB2⑵生产循环水给水系统生产循环水水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选矿流程中产生的尾矿经2座Φ25m尾矿浓缩池沉淀处理后,其溢流水自流进入循环水蓄水池中重复利用,浓缩池溢流水悬浮物含量<200mg/l。②精矿过滤系统滤液经过车间小循环后排入循环水蓄水池中重复利用。③车间冲洗地坪排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杂水池,由泵加压提升至混凝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参与循环使用。④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进行进一步消毒处理,达到生产用水水质要求,由泵提升至循环水蓄水池中重复利用。⑤采矿充填站砂仓溢流水经管道自流进入厂区循环水蓄水池中重复利用。⑥尾矿库回水沉淀后由回水泵房送至厂区循环水蓄水池中重复利用。以上几部分水经循环水泵加压供选矿工艺及其它环水用户循环使用。在主厂房内循环水给水管道按选矿工序设置支干管,每条支干管均设流量计。选矿设备冷却水回水经水封水泵加压后供全厂渣浆泵水封水。=3\*GB2⑶造浆水给水系统在综合水泵站设造浆泵组,提供各充填站尾砂仓造浆用水。=4\*GB2⑷生活给水系统在厂区内设生活水源井1眼,全厂生产及生活辅助设施的生活用水由生活供水泵组保证。厂区设支状管网。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全厂退水系统实行雨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分流制。2.6.1生活排水系统食堂、浴室、车间办公室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的生活污水由厂区污水管网汇集,经化粪池后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并消毒,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要求后加压送至综合供水泵站吸水池作为生产循环水使用。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2.6.2生产排水系统生产废水主要为各车间地坪冲洗水排水,该生产废水由管道收集后由泵提升至混凝沉淀池处理后,澄清水循环使用,不外排。2.6.3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道路两侧或单侧设雨水口,汇集到管道内最终排入厂区南侧河塘。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2.6.4井下多余水量的排水井下排水供采选工程使用后略有剩余,进行水处理后可供农业灌溉或场区绿化使用。

3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1基本情况3.1.1自然概况重新集铁矿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境内,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跨北纬31˚44΄51˝~32˚36΄31˝,东经115˚50΄20˝~116˚32΄31˝。境内淮河干流陈村至孟家湖全长79km,沣河、石龙河两河发源于南部丘陵,史河、汲河、淠河、泉河四河穿越境内入淮。城东、城西湖分踞城关镇东西两侧。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平均坡降1.43‰。南部与西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丘陵地区,其内安阳山主峰海拔419m。南部地面高程70m以上面积18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8%,地貌呈波状起伏,主要为林业用地并分布少量的史河灌区提水灌区,中部为岗、坡地,地面高程在25~70m之间,面积2547.3km2,占全县面积的67.0%,地表分为岗、坡、冲、畈四种地带,水利条件好,以种植水稻为主,属史河灌区主要自流灌区。北部为湖泊洼地,地面高程17.9~25.0m,总面积1072.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2%,全部依靠筑圩生产并利用泵站排除内涝。霍邱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量适中、无霜期长。,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8℃。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为-16.6℃。全年日照时数2148h。全年无霜期226d左右,平均初霜日期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平均终霜日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受季风影响,本地区风向多变。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3.1m/s,极端最大风速16m/s。重新集铁矿所在区域地表水系发育,除淮河自西向东流经矿区北部外,矿区东与城西湖毗连,西隔长山与史河、泉河为邻,南部靠近龙潭水库。矿区内池塘、水沟、灌渠密布,坳谷、冲沟发育,雨后产生径流,最终汇入淮河。区域内的地表水体主要为沣西干渠和沿岗河。沿岗河系城西湖支流,发源于霍邱县西冯井,河道全长37km,流域面积426km2,河道平均比降0.20‰。3.1.2社会经济概况霍邱县行政隶属六安市。霍邱县东与寿县以淠河为界,东南与六安市接壤南与金寨县毗邻,西与河南固始相接,北依淮河与阜南、颍上两县隔水相望,面积3802km2。霍邱县辖21个镇、11个乡,2007年末总人口160.21万,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77亿元,较2006年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226.51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26.18亿元,同比增长33.1%,第三产业28.08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41元,同比增加1005元。三大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3.2:28.6:38.2调整为2007年的32.8:32.4:34.8。霍邱县是全国产粮百强县,耕地面积122727hm2,播种面积229888hm2,复种指数1.85,有效灌溉面积105505hm2,粮食产量123.21万t。霍邱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县境内有四家采矿企业,拟建设矿井32口,其中建成14口。矿区所在区域公路交通发达,105国道和正在建设的阜六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的淮河也为水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2.1水资源量状况1、降水量(1)史河灌区根据灌区内周集、临淮岗、姚李、吴集、五塔寺、红石嘴、火星庙、霍邱、金寨、河口集、冯集、固镇等站1957~2007年系列灌溉年降水资料统计分析,灌溉年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35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1497.3mm,最小年降雨量585.7mm(1966年),最大年与最小年降水量的倍比高达2.6。同时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份,5~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3.1%。2007年史河灌区面平均降雨量1156mm,属丰水年,约合5年一遇。根据史河灌区流域降水系列资料统计,50%、80%、90%、92%、98%保证率年降水量分别为1013.9mm、821.3mm、731.3mm、707.0mm、590.1mm,见表3-1。表3-1史河灌区灌溉年降水量计算成果表CvCs/Cv多年平均(mm)降水量(mm)50%80%90%92%98%0.24210351013.9821.3731.3707.0590.1(2)沣西干渠灌区根据灌区内河口集、吴集、五塔寺、周集等站系列降水资料统计分析,灌溉年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71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与最小年降水量的倍比高达3.0。同时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份,5~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7%。区域降雨时空分布由南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根据沣西干渠降水系列资料统计,50%、80%、90%、92%、98%保证率年降雨量分别为945.8mm、738.0mm、643.0mm、617.8mm、497.1mm。沣西干渠灌区灌溉年降水量计算成果见表3-2。表3-2沣西干渠灌区灌溉年降水量计算成果表CvCs/Cv多年平均(mm)降水量(mm)50%80%90%92%98%0.282971945.8738.0643.0617.8497.12、蒸发量根据气候、地理环境较相似的姚李站1979~2007年系列观测资料,并将不同口径蒸发器观测资料统一换算成E-601型蒸发值后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853mm,其5~9月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59.1%。最大年蒸发量为1077mm,最小年蒸发量为652mm。最大年蒸发量与最小年蒸发量的比值为1.65。3、径流量当地径流:根据2003年《安徽省水资源调查评价》,分析计算史河灌区、沣西灌区及龙潭水库灌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史河灌区总面积3526km2,多年平均径流深328mm,多年平均径流量11.5亿m3,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32。最大年径流量28.5亿m3,最小4.3亿m3,最大与最小倍比达到6.6。沣西灌区控制面积1158km2,多年平均降雨量971mm,多年平均径流量3.8亿m3。龙潭水库灌区控制面积31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04亿m3。龙潭水库集水面积1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91万m3,多年平均径流年内分配情况见表3-3。表3-3龙潭水库以上集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表123456789101112年径流量(万m3)131937424539939784544424591年内比例(%)2.23.26.37.17.66.615.716.414.29.17.44.1100.0龙潭水库灌区及水库集水流域不同设计频率径流量计算结果见表3-4。表3-4龙潭水库及灌区径流量计算成果表区域面积(km2)CvCs/Cv多年平均(万m3)径流量(万m3)50%80%90%92%98%龙潭水库灌区3180.471042494846285508247973613龙潭水库以上流域180.482.55915353512832661993.2.2水资源质量状况1、地表水功能区划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功能区划如下。梅山水库金寨河流源头自然保护区:梅山水库位于史河上游,水库上游建有天马(马鬃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山水库生态环境优美,已成为旅游观光区。库区控制断面现状水质为Ⅱ类,水质管理目标为=1\*ROMANI~=2\*ROMANII类,划定为河流源头自然保护区。严格禁止在该保护区内进行任何对水质有破坏活动的开发利用。史河金寨开发利用区:从梅山水库大坝到梅山镇小南京村长江河口为史河金寨开发利用区,长20km。该区内有红石嘴水利枢纽,金寨县是革命老区和库区扶贫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01亿元,经济欠发达,城区的生产生活废污水量小,均排入史河内。该区控制断面现状水质为Ⅱ~Ⅲ类,水质管理目标不低于现状。史河灌区总干渠金寨霍邱开发利用区:从史河灌区渠首金寨红石嘴水利枢纽到霍邱县三元店为开发利用区,长42km,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主,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该区控制断面现状水质为Ⅱ类,水质管理目标不低于现状,区内不得进行影响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沣西干渠霍邱开发利用区:为项目取用水所在区域。沣西干渠自霍邱三元进水闸至霍邱县临水镇,长77.5km,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主,为开发利用区,该区控制断面现状水质为Ⅱ~Ⅲ类,区内不得进行影响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沣河霍邱开发利用区:为项目退水影响区域。全长35km,为农业用水区。从沣河源头霍邱县的龙王庙至入城西湖口,主要是沿岸农田灌溉用水。控制断面水质现状为IV~V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2、地表水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1)评价范围和资料来源评价范围:渠首(红石嘴枢纽工程)~沣西干渠~龙潭水库~矿区~沿岗河。资料来源: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5年和2006年实测资料,以及2007年10月的水质监测资料。评价项目:pH、色度、氨氮、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砷、汞、铜、锌、铅、镉、氟化物、氰化物等。评价引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以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评价为超标水质。(2)水质状况分析及评价A史河红石嘴枢纽坝水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灌区在初建时水质优良,无污染,水质呈弱酸性。多年水质监测成果显示,梅山水库水呈弱酸性至弱碱性(pH值在7~8之间),其主要理化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城镇工业的快速发展,红石嘴渠首以上受金寨县城的排污影响,水质略有下降。史河红石嘴枢纽坝上断面自80年代初设立水质监测断面,从2005年监测成果看:高锰酸盐指数符合II类,部分月份符合III类;氨氮个别月份符合II类,其它月份满足I类;总磷丰、平水期符合II类,枯水期符合III类;其它监测项目全年符合I类。2005年全年水质属II-III类,2005年红石嘴坝上断面逐月水质监测成果见表3-5。表3-52005年红石嘴坝上断面逐月水质监测成果除pH值外均为mg/L月pH值高锰酸盐指数BODCrBOD5氨氮总磷铜锌17.42.31<51.00.140.069<DL0.03627.62.281.20.240.011<DL0.00037.82.1010.50.30.130.075<DL0.00747.52.080.90.120.042<DL0.01257.61.98<50.450.090.014<DL0.01567.71.820.30.140.021<DL0.00677.41.899.680.20.070.051<DL0.11487.53.040.90.140.0670.0040.01397.54.188.460.80.210.170<DL0.023107.43.400.50.120.153<DL0.015117.73.266.030.60.100.172<DL0.017127.62.760.90.100.087<DL0.019月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1<DL<DL<DL<DL2<DL<DL<DL30.00032<DL<DL<DL<DL<DL<DL4<DL<DL<DL50.00237<DL<DL<DL<DL<DL<DL60.00090<DL<DL<DL<DL<DL<DL7<DL0.002330.00008<DL<DL<DL<DL<DL8<DL<DL<DL9<DL0.000320.00003<DL<DL<DL<DL<DL10<DL<DL<DL11<DL0.00090.00002<DL<DL<DL<DL<DL120.000950.00002<DL<DL<DL<DL<DLB龙潭水库库区水质状况分析及评价根据2007年10月10日龙潭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并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可知,龙潭水库水质优良,为=1\*ROMANI~=2\*ROMANII类水。见表3-6。表3-62007年10月10日龙潭水库水质监测成果除pH值外均为mg/LpH值总磷总氮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CODcr六价铬铜7.60.030.50.09<DL2.512.2<DL0.03锌镉铅砷汞氰化物氟化物总铁氯离子<DL<DL<DL<DL<DL<DL0.22<0.05注:"DL”为项目最低检出限,<DL即表示小于最低检出限C沿岗河水质状况分析及评价六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4年6月对沿岗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监测。①监测断面设置共设置了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设置见表3-7及图3-1。表3-7沿岗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一览表序号断面名称断面位置断面功能1老龙头尾矿库附近无名沟入沿岗河河口上游200m对照断面2军台桥尾矿库附近无名沟入沿岗河河口下游1200m控制断面3入城西湖沿岗河入城西湖口处削减断面4出城西湖城西湖入沿岗河口处削减断面图3-1沿岗河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设置图②监测项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有关要求,结合矿井排污特征及地面水体中已知污染因子,确定本次地表水的监测项目为:pH、COD、BOD5、NH3-N、Cu、Pb、Cd、As、Hg、Cr6+等10项。③评价标准根据六安市环境保护局的标准确认函,沿岗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④评价结果沿岗河评价段的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其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符合水功能区要求。3、地下水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①资料来源:安徽省地质矿产堪查局313地质队2006年实测资料。②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即适用于集中式生活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③评价方法:采用单组分评价法。④评价结果:水质分析成果见表3-8。评价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有亚硝酸盐的单组分值超过标准的限值要求,5个监测点有铁的单组分值超过标准的限值要求。仅重新队和铁田队的监测点水质满足生活用水水源要求,可以作为集中式生活用水水源,其他监测点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则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但可以作为工业、农业用水。表3-8重新集矿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表单位:mg/L(除pH为无量纲外)水样编号监测内容1#2#3#4#5#6#7#8#9#10#11#12#地下水质量指标(Ⅲ类)取样位置(重新集矿区附近)黄塘溜山小学铁田重新新庄新楼丰西南围重新集ZK43孔-1层(青白口系泥灰岩)重新集ZK43孔-2层(底板和矿体)重新集ZK41孔-1层(青白口系泥灰岩)重新集ZK41孔-2层(断层破碎带)取样日期(2006年)4.54.104.114.184.184.184.194.196.117.179.2010.41pH8.37.57.17.17.27.77.57.37.58.47.38.46.5~8.52总硬度(以CaCO3计)222.83346.6360.75565.83404.93427.88297.08316.50272.27240.95301.22275.87≤4503溶解性总固体60969355286564174254652133.5310399358≤10004硫酸盐27.1833.966.7737.3235.64135.7853.4654.323.410.006.100.00≤2505氯化物53.7493.6241.62208.02110.96107.4862.3983.2020.8115.6026.0220.81≤2506铁0.8*0.8*0.040.040.080.120.040.040.120.32*9.6*0.48*≤0.37铜<DL<DL<DL<DL<DL<DL<DL<DL<DL<DL<DL<DL≤1.08锌0.040.040.040.020.040.060.080.060.040.040.040.06≤1.09铝<DL<DL<DL<DL0.000.000.010.010.010.020.000.02≤0.110铅<DL<DL<DL<DL<DL<DL<DL<DL<DL<DL<DL<DL≤0.0511硝酸盐(以N计)0.001.492.48<DL<DL12.0011.509.000.990.500.000.00≤2012亚硝酸盐(以N计)0.000.000.00<DL0.04*0.06*0.08*0.04*0.000.000.000.00≤0.0213氨氮<DL<DL<DL<DL<DL<DL<DL<DL<DL<DL0.02<DL≤0.214氟0.200.290.200.250.250.110.230.160.130.270.070.20≤1.03.2.3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供水工程和供水量项目取水分析范围包括水源地梅山水库,史河灌区系列工程(包括红石嘴灌溉渠首枢纽工程,史河总干渠、沣西干渠,中型水库,小型水库,补给水源抽水站等)。(1)梅山水库梅山水库流域面积1970km2,设计总库容22.64亿m3,兴利库容7.97亿m3,防洪库容10.65亿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养殖和航运等综合运用的大(1)型水库。梅山水库500年一遇设计水位137.61m,相应库容20.62亿m3;5000年一遇校核水位139.94m,相应库容22.64亿m3;正常蓄水位128.00m,相应库容13.59亿m3;汛期限制水位125.27m,相应库容11.98亿m3;死水位107.70m,相应库容4.02亿m3。梅山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83万亩,现状灌溉面积约365万亩。(2)史河灌区史河灌区以梅山水库为水源,梅山水库下游约9km处建有红石嘴灌溉渠首枢纽工程,是史河灌区的水量分配调度总控制,有三个出水通道:史河河道及史河南干渠流向河南省,史河总干渠流入并灌溉、供应六安市域用水。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由梅山水库引水,设计引水流量190m3/s,设计灌溉面积383万亩。其中河南省98万亩由南干渠进水闸引水,引水流量45m3/s;安徽省由史河总干渠引水,引水流量145m3/s。安徽省史河灌区(即史河总干渠灌区)土地总面积3526km2,设计灌溉面积285万亩,其中自流灌区256.4万亩,提水灌区28.6万亩。灌区现有史河总干渠,汲东、沣东、沣西等3条干渠,以及分干渠4条、支渠52条。史河总干渠自金寨县红石嘴渠首进水闸至霍邱县三元店,全长42km。总干渠设计流量:渠首145m3/s,过韩老庄为87m3/s(分出汲东干渠),至三元店为83m3/s(分入沣东、沣西干渠)。全灌区己建中型反调节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33座,合计集水面积182.42km2,总库容1.87亿m3,调节灌溉面积78.97万亩;小(二)型水库477座,总库容0.98亿m3,灌溉面积54.48万亩。已建以自然河湖为水源的补给水源抽水站32处、一级抽水能力29.4m3/s,补给灌溉面积41.71万亩。灌区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为80%,灌区范围为25m高程以上耕地。灌区利用的水资源分为三部分:一是梅山大型水库的来水和大型水库与渠首之间的区间径流;二是利用中小水库及塘坝调节灌区内的当地径流(中小水库总有效调节库容为1.8亿m3,塘坝总有效调节库容为2.0亿m3);三是灌区边缘的天然河、湖可作为灌区下游补给水源。全灌区近年来平均供水量在10.0亿m3左右(其中由梅山水库供水7.38亿,灌区内中、小水库和塘坝年供给水量约2.5亿m3)。(3)沣西灌区沣西干渠自霍邱县三元店闸起,沿60m等高线西行6.54km至白龙井切岭,从白龙井折转北上,经齐王庙、高镇,至跨皖、豫两省的小集镇─石庙。石庙设节制闸,由石庙继续北行于龙潭水库和马鞍山等诸山之西,在设于白庙乡境内的彭店节制闸跌水后与穿龙潭水库而来的原干渠渠道汇合。从渠首进水闸至石庙闸,渠长34.47km;石庙闸至彭店闸,渠长34.49km。出彭店节制闸继续北行8.56km,即至干渠渠尾─蝎子山水库东侧的赵庄节制闸,干渠全长77.52km,渠首设计流量46.8m3/s,至石庙节制闸设计流量为31.3m3/s,至彭店节制闸排洪流量25.3m3/s。沣西灌区为史河总干渠灌区的一部分,灌区土地面积1158km2,设计灌溉面积93.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87.8万亩,提水灌溉面积5.6万亩)。灌溉水源为利用当地塘坝、中小水库蓄水及上游梅山水库放水,下游少量面积在枯水年从城西湖提水补充。沣西灌区有龙潭和蝎子山2座中型反调节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合计总库容9014万m3。另有装机850kW、抽水能力为3.62m3/s的补给水源抽水站和装机695kW,抽水能力为2.97m3/s的以渠水为水源的抽水站等工程。(4)龙潭水库龙潭水库位于霍邱县西部、沣西干渠中段,石庙节制闸下游。右岸建有高门楼进水闸分水进入龙潭水库充库。高门楼进水闸,也是沣西干渠向水库泄洪的泄水闸。开敞式,3孔,单孔宽2m,高2.5m,闸底高程56.54m,最大过水流量31.8m3/s(2003年7月10日)。龙潭水库集水面积18km2,是沣西灌区重要的反调节水库。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兴利水位58.2m,相应库容为6213万m3;死水位48.0m,库容175万m3;汛限水位57.0m,库容5000万m3;校核水位58.4m。其库水位58.5m时,水面13.25km2。枢纽工程由主坝、进水闸、泄水闸和放水涵组成。主坝环水库东、南两面,长5300m。均质土坝,坝顶高程60.2m,最大坝高21m,顶宽4m,已修成碎石路面。内坡护砌高程至59.8m。水库排洪和引水灌溉两用的泄水涵位于大坝北端之谢店村,圬工结构,2孔,单孔宽2.2m,高3.3m,涵底高程50.58m,最大泄量为36m3/s。闸下为改线前的沣西干渠,现经此向郑塔分干渠和南楼、牛集、五塔寺、裕民、吴集5条支渠供水,灌溉农田18.6万亩(即为龙潭水库灌区)。龙潭水库原由六安专署水电局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1957年10月动工兴建,1958年淠史杭工程兴建后,纳入史河灌区总体规划。起初,沣西干渠自石庙闸跌水后,穿库而过,1969年,干渠石庙至彭店一段渠道改走高线,从库区西侧通过,渠库分开,龙潭水库遂成为沣西灌区重要的反调节水库。1983年续建加固时,将校核标准提高为2000年一遇。根据现有的水库实测资料,2006年5月12日水库蓄水位最高,达57.5m,蓄水量5550万m3。龙潭水库水位与库容、水面面积的关系见表3-9。表3-9龙潭水库水位一库容、水位~水面面积关系表水位(m)库容(万m3)面积(km2)放水流量(m3/s)水位(m)库容(万m3)面积(km2)放水流量(m3/s)44.000052.5147551145.012.50.17053.017505.5516.346.0250.35053.520256.0522.746.5500.53054.02337.56.629.747.0750.75054.527007.1235.247.51251055.031257.653648.01751.25055.53562.58.3"48.52501.57056.040508.9"49.0337.51.9056.545009.6"49.5437.52.25057.0500010.35"50.0562.52.65057.5555011.25"50.5712.53.06058.0612512.25"51.08753.550.758.45665013.15"51.5105043.358.5670013.25"52.012504.56.5(5)小型水库龙潭水库灌区建有两座小型水库,分别为溜山水库和沣西大塘水库。其中沣西大塘水库集水面积0.43km2,库容114万m3,灌溉面积0.25万亩。引水渠道为沣西干渠的郑塔分干渠。溜山水库位于淠史杭灌区沣西灌区中部,座落在沣西干渠东侧,霍邱县高塘镇渠东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一)型反调节水库,流域面积0.75km2,总库容145.9万m3,设计洪水位53.0m,相应库容123.8万m3;汛限水位、兴利水位均为52.70m,相应库容104.5万时;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溜山水库水位一库容一面积关系见表3-10。表3-10溜山水库水位~库容~面积~流量关系表水位(m)库容(万m3)面积(km2)放水流量(m3/s)水位(m)库容(万m3)面积(km2)放水流量(m3/s)49.00052.593.20.5805.2649.55.10.20052.7104.50.6105.4950.013.80.240053.0123.80.6605.8251.036.70.3802.9653.4145.90.7506.2452.071.30.5104.62溜山水库1955年建成,当时干渠来水量充足,区内种植结构单一,水库在农业灌溉方面效益显著。水库于1978年进行过建筑物配套,但当时受经费限制,配套不完善,又经过近30年的运行,现库区及配套建筑物老损严重,灌溉效益日渐萎缩,灌区现状十分混乱,现状实际灌溉面积很小,几乎可以不考虑。目前,计划利用霍邱县淮河蓄滞洪区节余补偿资金对溜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已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即将实施。(6)龙潭水库灌区补给水源抽水站以城西湖为水源,建有兰桥、桥岗2处小型电力补给水源抽水站,为国家投资兴建。引水流量1.8m3/s,补给灌溉面积4万亩。补给水源站情况见表3-11。表3-11龙潭水库灌区补给水源抽水站情况表站名站址抽灌补给范围面积(万亩)装机进出水位(m)流量(m3/s)台数kW进水位出水位兰桥二级站高庄五塔支渠高庄以下2422024410.8桥岗二级站关嘴郑塔分干渠柿园节制闸下2316523.53112、现状用水量现状条件下,史河灌区全灌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7亿m3。渠首年均总供水量9.5亿m3(含河南省),其中灌溉、城市供水等消耗性用水7.7亿m3,灌区消耗性用水占全灌区径流总量的30%,小于40%的水资源安全开发利用标准,区域生态需水基本能够满足,水环境状态较好。(1)龙潭水库灌区农业灌溉:根据对灌区部分乡镇的调查资料分析,现状复种指数为1.85,灌区现状作物组成见表3-12。论证区设计灌溉面积18.6万亩左右(包括以城西湖为水源的补给水源抽水站抽水灌溉面积),现状作物组成主要为水稻、小麦(含油菜)。表3-12现状灌溉面积及作物组成表水平年灌溉面积(万亩)作物组成(%)中稻小麦油菜棉麻杂粮蔬菜绿肥其他合计现状18.67051311015825185据调查,论证区域无城市取水,生活用水仅为农村生活用水,且大部分均以传统的取水方式(一户一井)取用浅层地下水,包括居民用水及牲畜用水。霍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起步,区内除大昌铁矿、诺普矿业外,无集中用水工业企业。2007年,区域农业灌溉用水6865万m3,农村生活用水162万m3,大昌铁矿用水126万m3,诺普矿业用水45万m3,合计总用水7198万m3;其中,龙潭水库供水6642万m3,当地径流及地下水供水556万m3。(2)史河灌区(安徽)区域内现状用水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用水和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2007年史河灌区实际灌溉面积255万亩,作物复种指数为1.85,现状年农业灌溉用水量为12.2亿m3。农村生活用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现状年区域内人口约为145万人,用水定额平均按65L/p.d计算,牲畜用水按人年用水的10%计算,年用水量3788万m3。城镇及工业用水:霍邱县城市用水一般从城西湖取水,总用水量大约2400万m3,区域农村工业用水2000万m3。2007年史河灌区用水量总计约为13.06亿m3,其中渠首进水量9.15亿m3,城西湖及区域内塘坝、地下水供水约3.91亿m3,见表3-13。表3-132005年史河灌区用水量统计表农业灌溉农村生活(万m3)城市及工业(万m3)合计(万m3)面积(万亩)用水量(万m3)居民生活牲畜用水小计霍邱县城工业合计25512240034403483788240020004400130588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3.1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调蓄能力不足灌区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悬殊,常常是汛期水多为患,非汛期干早成灾。区域内现有水利工程和湖泊、塘坝的调蓄能力偏低,汛期洪水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缺乏以丰补枯的自然条件和足够的工程措施,农业用水主要依靠灌区水源(梅山水库)。3.3.2水利工程老化,配套设施不健全区域内供水灌溉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行期已达20年,工程年久失修,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老化等问题。排灌工程设备中70年代以前的设备约占25%,80年代以前的占70%,设备老化造成机泵装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大,运行事故多等问题。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全,损毁严重,制约了工程供水效益的发挥。3.3.3水价不合理,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目前,论证区域涉及的各行业水价普遍偏低,未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价格体系,未能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良性运行机制。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农业灌溉水价甚至未达到其成本价,自来水水价尚低于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且水费实际征收不到位,尤其是农业水费征收到位比例更低,个别地区甚至无偿使用。3.3.4水污染呈增长态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用水量大幅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已造成部分水域、河段的水质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水资源利用价值,应加大宣传、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水环境。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取水合理性分析4.1.1产业政策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1)项目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大型钢铁企业进行铁矿等资源勘探开发。根据我国富矿少、贫矿多的资源现状,国家鼓励企业发展低品位矿采选技术,充分利用国内贫矿资源。(2)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项目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40款“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开发及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符合第二十六条中第41款“尾矿、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本工程采矿采用充填法,地表不塌陷,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了尾砂占地,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3)项目符合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集铁矿行政区划属六安市霍邱县。六安市是农业大市,霍邱县以农牧为主要产业,工业很不发达。本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当地的钢铁工业水平;带动建筑业、加工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工业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为当地创造大量的税收收入和就业机会;使地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项目的建成必将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地区的综合实力,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4)项目符合水资源管理利用的需要本项目生产用水以矿坑涌水为主要水源,使矿坑涌水得到充分利用,符合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弃水回用的方针。4.2用水合理性分析4.2.1用水过程与水平衡分析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生产用新水设计年取水量为328.7万m3,矿区生产总用水量为112992m3/d,其中,生产过程中循环回用水量为102864m3/d,总耗水量为9960m3/d,生产耗水通过新水补给;生活用水年用水量7.0万m3。年总取水量335.7万m3。新水水源为矿坑排水,生活用水水源为地下水。4.2.2用水量(1)给水标准职工生活用水30L/人·班淋浴用水60L/人·班绿化用水2L/m2·次浇洒道路用水1.5L/m2·次食堂用水25L/人·次未预见用水量10%(2)生活用水量:平均时用水量8.0m3/h,最高日200m3/d,水压为0.3~0.4Mpa。生活用水包括职工生活用水、锅炉用水和环境、绿化用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于绿化、环境卫生用水,剩余部分用于洗矿生产用水,这部分水量很小。(3)生产用水量:生产总用水量4706m3/h。其中:新水用水量为415m3/h,水压为~0.5Mpa。循环水用水量为4286m3/h,水压为~0.5Mpa。(4)消防用水量室内外消防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区域内最大(高)一座建筑物为选矿厂主厂房,室内消防水量为20L/S,室外消防水量为20L/S,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2h,1次消防水量为288m3。井下消防水量:采矿场井下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1次,消防用水2×20L/s,火灾延续时间3h,1次消防水量为432m3。全厂生产、生活用水量见水量平衡图见图4-1。4.2.3用水定额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图,本工程的生产补给水量为415m3/h,年取新水量为328.7万m3。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矿山年产原矿450万t计,单位产品取新水量为0.730m3/t。根据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活用水给水标准为:职工生活用水30L/人·班,淋浴用水60L/人·班。矿区共有1290人,生活用水量192m3/d,综合用水定额为149L/p·d。4.2.4用水水平分析1、生产用水根据《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DB34/T79-2007),铁矿用水定额推荐为0.8-1.0m3/t,本项目生产取水定额低于行业用水定额,用水效率较高。项目生产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4.3%。2、生活用水根据《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DB34/T79-2007),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120~180L/p·d(有淋浴设备),故本工程矿区生活用水量小于行业用水定额。4.3节水潜力和节水措施分析根据前述用水水平分析,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已考虑了多项节水措施,水的重复利用率较高,生产取水定额低于目前铁矿采选业取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也符合节水要求。(1)井下正常排水经沉淀处理后供采矿及选厂作为生产用水。(2)充填站的溢流水经处理后供选厂使用。(3)选矿设备及润滑站冷却水经冷却后循环使用。(4)选矿生产工艺用水大部分循环使用,由选矿排出的尾矿及其他生产废水进入浓缩池,浓缩池溢流水全部回用。(5)生活排水处理后回用。(6)采用充填法采矿,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可避免第四系含水层的水涌入井下,以减少地下排水量。(7)主厂房各工序主供水管道上设电磁流量计,按需水量调节阀门,达到节水目的。(8)生活给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采用节水型的用水设备及器材管件。在地下开采、矿石破碎、磨选工艺等工序均采取节水措施。通过对项目用水环节与节水潜力的分析,本项目用水工艺先进,节水措施得当,已基本满足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的节水要求。但用水环节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节水潜力,可通过采取以下节水改造措施,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1)厂区生活用水设施应采用节水器具,并做好节水宣传工作,进一步降低生活用水量。(2)合理设置计量监控系统,加强各用水点的用水监测,按水质、水量要求控制和调度生产生活用水,在一补给水输水干管入口及厂区内各主要用水点设流量计量装置,在铁矿正常运行时,将总用水量、总排水量和各生产部门的用水量进行连续和阶段性统计,以供公司对用水进行管理,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综上所述,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设计生产用水(新水)9960m3/d,新水水源为矿坑排水,如地下水不足,则考虑从沣西干渠取龙潭水库地表水,年取水规模为328.7万m3,最大取水流量为0.115m3/s;生活用水量为192m3/d,生活用水取矿区地下水,年取水规模为7.0万m3,最大取水流量为0.002m3/s。生产生活用水量是合理的。

5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5.1水源论证原则根据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规范,本项目水资源论证原则为:(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与水质的需求,也要考虑水资源条件的约束,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相适应:(2)坚持“利益共享、合理补偿”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有用水户用水权益的影响,处理好与其它用水户之间的水事关系;(3)体现统筹规划的原则,水资源论证应符合论证区域所在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客观评价建设项目取水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5.2水源方案、论证思路及典型枯水年确定5.2.1地表水1、水源方案本项目取水水源为地下涌水,当地下涌水不够时从沣西干渠取地表水。地表水取水口拟建在矿区附近的马店镇溜山村,距项目区的直线距离约1.5km。沣西干渠为农业灌溉用渠道,正常过水流量46.5m3/s,本项目取水渠段位于龙潭水库下游,水源来自上游的龙潭水库补放水。因此,计算中把所有从沣西干渠取水口取水的工业用水加上渠道输水损失后,折算为直接从龙潭水库取水量。本项目地表水水源论证为了偏安全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