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1页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2页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3页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4页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发展2021/10/10星期日1基本概念1.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2.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3.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4.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直接推理: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间接推理: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5.角色采择:又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2021/10/10星期日2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在小学学习的时期。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如何解决幼小衔接问题?2021/10/10星期日3童装与童年2021/10/10星期日4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学习是一个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全身心投入的智力活动。不仅涉及到体能、智能,而且需要大量情绪的投入。学习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生理体验、情绪体验与认知体验,并且受到自我与他人的双重调节,不断形成独特的认知风格与学习特质。因而,学习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人格发展过程。2021/10/10星期日5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3.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一)

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2021/10/10星期日6(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种良好的品德。2021/10/10星期日7(三)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儿童的学习动机是由入学这一事件发端的。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入学初期朴素的学习动机产生;(2)低中年级浅近的学习动机形成;(3)中高年级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每个儿童的学习动机都是一个系统结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唯一的因素,学习动机必须配合学习积极性的其它并列因素,并通过若干中介因素来发挥作用。在动机发展过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互相促进的。2021/10/10星期日81.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通过对儿童的动机内容表现特点的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四类:(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3)为了个人前途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和第二类,低年级以第一种学习动机居多,表明小学儿童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2021/10/10星期日9(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受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举在初步发展着;(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作用逐渐降低;(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2.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2021/10/10星期日10(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中年级儿童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的、怀疑的态度。(2)对集体的态度: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中年级开始具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3)对作业的态度:在教师的教育下,儿童逐步形成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4)对评分的态度: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低年级儿童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从中年级开始,儿童开始了解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把优良的分数看作是高质量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3.

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2021/10/10星期日11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ies)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问世以来,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可查阅到的与学习障碍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已达90种以上。学术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最早于1963年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2021/10/10星期日12(一)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美国联邦教育署的定义:LD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口头或书面语言)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出现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但不包括由视觉、听觉或运动系统缺陷,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由环境、文化或经济状况引起的学习问题。

1.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期待行为之间的差异2.缺陷性:行动障碍的特殊性——缺陷的特异性3.集中性:障碍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数学的基本学习过程4.排除性:排除残疾与心理异常造成的不可逆的过程2021/10/10星期日13(二)学习障碍的分类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3数学方面的学习障:

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理解能力、行为问题、运动能力和感觉-动作能力等基本学习能力的不足以及发生行为问题是导致儿童产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2021/10/10星期日14(三)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小学生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动作能力差、知觉-动作能力欠缺、理解记忆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和行为纪律与情绪问题。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3.其它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小学生学习障碍实质是学习能力不足。学习障碍的诊断应坚持多维性,学习障碍的干预应贯彻综合性,研究目标不应该局限在“干预”与“补偿”,而应该着眼于“预防”与“改善”。2021/10/10星期日151.神经病假设出生前后形成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如,母亲妊娠期间出血、酗酒、服药或营养不良,母亲患有败血症、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病。出生时难产或产程太快;出生后婴儿期的高烧、脑炎等。2.遗传----素质假说许多研究者指出,问题行为儿童的脑电图有异常,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与年龄大小不符的成熟延迟。艾尔丝提出感觉综合失调是儿童学习障碍的重大原因。赫尔曼对有诵读困难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的对照研究认为,阅读、拼写和写字等学习障碍是可以遗传的。3.生物学假设有些研究者认为,轻度脑功能失调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改变的结果。4.心理与环境假设调查表明,家庭因素、父母对儿童态度、期望及教育方式也是引起儿童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四)

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2021/10/10星期日16(五)学习障碍的预防与矫治预防: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的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矫治:1.提供特殊教育;2.进行行为矫正。2021/10/10星期日17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处在一个重大转折阶段:从形象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系统的知识学习有助于心理过程的有意性与思维的抽象性快速发展。人类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儿童逐步掌握心理工具——语言符号,低级心理机能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无意性到有意性;受动性到主动性。2021/10/10星期日18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约10-11岁)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2021/10/10星期日192021/10/10星期日202021/10/10星期日212021/10/10星期日22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思维的基本过程主要是分析与综合,具体表现为一些列的内部操作活动:分类、比较、推理、概括等。2021/10/10星期日23(一)概括能力的发展

一般来说,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十分丰富和深刻,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个概念中的所有的特征或属性。在概括能力的发展上,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概括水平经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儿童);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儿童);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儿童)。2021/10/10星期日24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运算水平。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水平。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2021/10/10星期日25(二)比较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对于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

1.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2.小学儿童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小学生对任何一种对象进行比较时都是相同的。2021/10/10星期日26(三)分类能力的发展1.小学二年级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字词概念的分类;

2.解决同一课题,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年龄特点是明显的。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3.同一年龄组的儿童,在解决难度不同的课题时,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分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分类水平的影响是明显的;

4.从四年级起,儿童出现组合分析分类的表现,五年级起,这种组合分析分类的能力有较明显的发展。2021/10/10星期日27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掌握概念是儿童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掌握,不是成人或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儿童,。掌握概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小学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儿童对同一概念的掌握水平是不一样的;小学儿童和中学的青少年在同一概念的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不同的。2021/10/10星期日28(一)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儿童的概念水平,在性质方面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放出来,以本质的、一般的因素为形成的基础,因而逐步形成深刻而精确的概念。2021/10/10星期日292021/10/10星期日30(二)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小学儿童字词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直观特征发展到具体形象特征占相当的比重;再从具体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初步能揭示字词概念的一般特征,并接近本质的特征,最后才向揭示字词概念的本质特征,对字词概念下较完善定义的方向发展。2021/10/10星期日312021/10/10星期日32

在教学的影响下,一方面,儿童所掌握的概念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内容,不断地加深本质特征并舍弃非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又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任何一个概念,总是与其它有关概念既有一定区别,又有一定联系,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是使掌握的概念系统化。(三)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系统化2021/10/10星期日33四、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就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掌握比较完善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是随着儿童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021/10/10星期日34(一)直接推理1.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一个阶段,三、四年级为一个阶段,到五年级时为另一个阶段,四、五年级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加速期。

2.儿童掌握三种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不是同步的。其正确率的次序为:换位—换质—换质位。

3.以不同类型的判断为前提的直接推理成绩不同:特称判断的成绩高于全称判断的成绩,肯定判断的成绩高于否定判断的成绩。2021/10/10星期日35

幼儿只能在一些有限的、熟悉的事物范围内,不很自觉地运用演绎和归纳。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逐渐学会在较广泛的知识范围内,学会从一般(如规则、公式)到特殊(如具体事例),从特殊到一般,从特殊到特殊,比较自觉地掌握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二)间接推理2021/10/10星期日362021/10/10星期日37

第一,小学儿童的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能力的发展既存在着年龄差异,又表现出个体差异;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推理范围的抽象度也在加大,推理的步骤愈加简练,推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推理品质的逻辑性和自觉性也在加强;第三,在运算能力的发展中,小学儿童掌握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总之,小学儿童的抽象思维在全面地发展着,并逐渐成为他们思维的主要形式。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发展趋势2021/10/10星期日38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换言之,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个体的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因此,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其思维与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2021/10/10星期日39(一)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运算速度在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化越来越明显。儿童运算中思维的敏捷性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首先,儿童的知识结构、技能技巧及思维结构,以及思维客体的难易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思维的敏捷程度。2021/10/10星期日40(二)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表明小学儿童的智力活动水平在不断提高,分析综合的思路逐步开阔了,逐渐能产生较多的思维起点,促使学生在运算中解题数量越来越多;二是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儿童不仅能一题多解,而且解题正确,在思维过程中,逐步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根据思维对象、材料的特征、类型去加以灵活运算。三是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小学儿童的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过程是稳步的,没有出现突变转折,随着年级递增,儿童思维灵活程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2021/10/10星期日41(三)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发展1.儿童探究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2.小学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3.小学儿童不断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在逐步发展;

4.三、四年级是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深刻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021/10/10星期日42(四)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独创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其发展趋势表现于两个方面:(1)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研究发现,四年级是思维独创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三年级是从模仿编题向半独立编题的一个转折点,四年级是从半独立编题向独立编题的一个转折点。2021/10/10星期日43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同步。自我发展:个性发展寓于社会性发展之中。2021/10/10星期日44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不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2021/10/10星期日45(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哈特尔的研究:对小学高年级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在量和质的分析认为,小学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

2021/10/10星期日46(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进入小学,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不能进一步扩大,其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升高;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4.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2021/10/10星期日47(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童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也逐步深刻。一般来说,愉快感受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生较晚。2021/10/10星期日48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发展能力相适应。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2)从简单到复杂;(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2021/10/10星期日49(一)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

塞尔曼利用两难故事作研究。例如:

一个8岁的女孩叫郝丽,她善于爬树。有一次她从树上掉下来(没有摔伤),她的父亲非常着急,叫她不要再爬树,郝丽答应了父亲不再爬树。但有一次,她的朋友的宠物小猫卡在树上,只有郝丽能爬上树救小猫下来,但郝丽想起了自己的诺言。当实验者问儿童:“郝丽会怎么做呢?”儿童说:“郝丽会爬树救小猫的。”实验者又问:“郝丽是否会想到自己会遭到父亲的惩罚?”处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典型回答是:“不,郝丽知道爸爸会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做的。”这说明郝丽知道她的爸爸会站在她的角度上看问题,从而理解郝丽。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认识到:“我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他也知道我知道他怎么想”。小学儿童处于第二种水平,即自我反思的观点采择。2021/10/10星期日50

角色采择也叫观点采择,是指推断别人内部心理活动的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的概念,角色采择是一个人顺利实现人际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皮亚杰就把儿童不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称为“自我中心化”,而把其相反过程,即能从多方面看事物,能觉察到别人的观点,称为“去自我中心化”。这一含义是与“观点采择”的含义一致的,即观点采择意指儿童推断别人内部心理活动的能力。角色采择2021/10/10星期日51

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约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身份来解释和反应。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以上),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儿童角色采择技能发展阶段2021/10/10星期日52(二)对社会关系认识的发展

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具体的特征;从8岁开始,儿童逐渐增加使用描述行为特征、心理品质、信仰、价值和态度的描述的抽象形容词;在12-14岁时,儿童的描述更多地使用限定词。儿童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往往受情境因素和人格品质的影响。大约在8岁,儿童认为权威是一种相互关系,应该服从权威人物,因为他对儿童有所帮助。2021/10/10星期日53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有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10/10星期日54(一)父母—儿童关系1.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在减少;2.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类型更为复杂;3.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减少了;4.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少。2021/10/10星期日55父母控制与自我决策Maccoby提出一个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前),大部分决定有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主要有三个职责:在一定距离内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有效地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和教儿童有效寻求父母指导。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决定。2021/10/10星期日56(二)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1.小学儿童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小学儿童的友谊:6、7岁儿童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9-11岁的儿童强调相互同情和相互帮助,认为忠诚是朋友的重要特征,朋友关系比较稳定。

3.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帮团时期”。在学前期,基本上还没在形成同伴团体;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同伴团体往往是非正式的,自发形成的;从中高年级起,同伴团体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开始对儿童产生深刻影响。2021/10/10星期日57

塞尔曼认为儿童友谊发展要经历5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认为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分享;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儿童友谊发展2021/10/10星期日58(三)师生关系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刚进小学时,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开始对老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2.教师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2021/10/10星期日59zz4z发表于2009-4-1315:06:00

0推荐

书名: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作者:[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译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本书作者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zz4z发表于2009-4-1315:06:00

0推荐

书名: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作者:[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译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本书作者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本书作者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2021/10/10星期日60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来源

相传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津。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2021/10/10星期日611968年,罗森塔尔和福德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2021/10/10星期日62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2021/10/10星期日63“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一副对联: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2021/10/10星期日64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

品德发展关键期或称关键年龄,是指某种品德心理品质、品德结构功能品德行为习惯出现转折或飞跃时期,或者说,良好的品德特质最容易形成和培养的时期。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年龄基本上介于7~9岁之间;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年龄主要集中于约8~9岁之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年龄在7~9岁之间。小学生品德心理活动整体运行关键期约在小四至小五之间。2021/10/10星期日65一、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1.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认识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