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套)_第1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套)_第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套)_第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套)_第4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D.金刚石、石墨和C60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4关于3CO+Fe2O3高温2Fe+3CO2的反应,还原剂是()高温A.Fe2O3B.COC.FeD.CO25、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连接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②④③⑤7“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CO28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反应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⑥D.全部9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10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11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CO2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CO2中实验1实验2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步行代车B.循环使用教科书C.出门随手关灯D.乱砍滥伐森林13、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试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而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15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右图所示的现象。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O2CO2B.2C+O22COC.2CO+O22CO2D.CO2+C2CO1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氧气具有可燃性B石墨用来制取金刚石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重新排列C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活泼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1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CO可以在O2中燃烧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18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选项混合物试剂或方法ACuO(C)隔绝空气加强热BCO(CO2)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CO2(CO)点燃混合气体D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1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20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二、填空题(共28分)21(12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624(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3)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4)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NH4)2SO4]、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6分)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CO。(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3(10分)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1)CO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①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①许多市民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__。A.节约能源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欣赏城市夜景D.关注全球气候②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24(10分)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1)D烧杯中_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10分)26(10分)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D解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和C602D解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两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如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等,A说法错误;一氧化碳和碳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B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C说法错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D说法正确。3A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故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会先接触④,故④比①先变红。4B5D6C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步骤是:按要求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反应器中加入石灰石、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气体,然后验满即可。7C解析: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A正确;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灰黑色固体,且不易溶于水,故B正确、C错误;碳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产生CO2,故D正确。8C解析:①②两类方法虽然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燃烧需在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生成的气体也难收集;③④两类方法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便;⑤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⑦反应剧烈,不易收集,并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⑧中二氧化碳不纯,含量低。9D解析:“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如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起液封的作用;②导气管不能太长,以刚露出橡皮塞为宜等。10D解析:因为是气体的验满,所以检验的物质一定要放在瓶口,而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故D错误。11B解析:该对比实验与CO2的密度及CO2是否支持燃烧无关,故不能得出①④的结论。实验1可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2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能变色,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色,故可得出②③的结论,即答案选B。12D解析: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A做法合理;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故选项B做法合理;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C做法合理;森林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减少温室效应,故选项D做法不合理。13D解析: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Cu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14C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①错误;二氧化碳不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②错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但不能说成正比,③错误;久未开启的菜窖会积存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呼吸,人若贸然进入,会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缺氧窒息发生危险,④正确;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能夺取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表现出还原性,同时,这三者都有可燃性,⑤正确;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甚至导致死亡,⑥正确,故应选C。15C解析:碳燃烧没有火焰产生;CO2与C反应转化为CO是吸热反应,没有火焰产生;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16B解析:氧气用于切割金属,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选项A解释错误;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用石墨制取金刚石时,石墨中的碳原子进行了重新排列,故选项B解释正确;用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C解释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D解释错误。17C解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室内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且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8D19C解析: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可作为植物养料,A错误;纯碱粉末和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干冰气化时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C正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而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会引发酸雨,D错误。20D21(1)6(2)C(3)稳定C+2CuO2Cu+CO2↑(4)温室效应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22(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作燃料(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H2CO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CO可用于冶炼金属,还可用作燃料。(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并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3(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乱砍滥伐(2)①CO2+H2OH2CO3②CO2+4H22H2O+CH4(3)①C②随手关灯(或双面用纸等合理答案均可)24(1)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碳酸(H2CO3)CO2+Ca(OH)2CaCO3↓+H2O解析:(1)D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B处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5↑B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解析:(1)仪器a为酒精灯。(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氧气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B装置;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6(1)10g(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10gx100∶44=10g∶xx=4.4g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4.4g。解析:(1)向大理石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样品中的碳酸钙会完全被稀盐酸反应掉,最后得到的固体剩余物即为杂质,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2.5g=10g。(2)利用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班别姓名学号成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a:40C:12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15)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石墨的结构C60的结构金刚石的结构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D.金刚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活性炭作家用净水器中的吸附剂B.液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C.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使用D.二氧化碳作灭火剂3、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B.森林的减少对碳的循环没有影响C.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D.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4、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A.石墨B.活性炭C.焦炭D.生石灰5、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具有吸附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6、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氮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D.化合物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8、CO和CO2尽管分子中只差一个氧原子,但性质差别很大。下面是四位同学设计的鉴别CO和CO2的方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水中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④闻气体的气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9、实验室制CO2选用的合适药品为(

)A.木炭燃烧

B.燃烧COC.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

D.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10、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11、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假如你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你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BCD12、“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C.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13、在右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A.H2 B.CO C.CO2 D.O214、关于下列变化过程:CO2→CO,H2→H2O,CO→CO2,C→CO2,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反应条件都是点燃C.都可以通过放热反应实现D.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15、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A.14∶11B.11∶14C.7∶11D.11∶7二、填空题(共36分)16、(7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1)CO是一种气体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具有还原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请根据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物质用途金刚石切割玻璃石墨作电极活性炭净水对应特征①②③17.(21分)某学生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图A)进行了改进(图B)。(1)如何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2分)(2)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3)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D中的CO2倒入C中做性质实验时,操作方法是(按教材回答),观察到的现象是。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且的性质。(5)如何检验D中的气体是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用A装置制O2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7)E装置适合收集气体的性质有,如果某同学用F装置收集尾气一氧化碳,则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口的_______端(填“a”或“b”)通入。(8)某同学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向花分别喷洒稀盐酸或水.回答下列问题:①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___;②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④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18.(8分)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采用节能技术d.利用太阳能、风能(3)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⑤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4)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a.6CO2+6H2OC6H12O6+6O2b.CO2+3H2CH3OH+H2Oc.CO2+CH4CH3COOHd.2CO2+6H2CH2==CH2+4H2O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即:只生成一种产物)。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若该生产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则这种产物是(填字母序号)。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三、实验题(8分)19.(8分)几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们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提出猜想】小玉同学:木炭。小兰同学:氧化铜。小华同学:木炭和氧化铜。【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CuO能与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实验设计】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同学的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同学的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证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黑色固体红热并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该黑色固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四、计算题(6分)20、(6分)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消耗了25g含80%碳酸钙的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问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DAABABCCDADCBDA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2分,条件,配平扣1分)16、(1)2CO+O2点燃2CO2(2)CO+CuO△Cu+CO2(3)硬度大导电性好吸附性好17、⑴在右导管口连一乳胶管,在乳胶管上夹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适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液面与试管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2分)⑵随开随制,随关随停⑶CaCO3+2HCl=CaCl2+CO2↑+H2O(2分)⑷将集气瓶中的气体沿蜡烛较低一侧缓缓倒入烧杯中,蜡烛较低的一支先熄灭,较高的一支后熄灭,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⑸2H2O2二氧化锰2H2O+O2↑(2分)⑹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b⑺①Ⅱ:纸花不变色;Ⅳ:纸花变红;②使纸花变红是酸不是水③目的是为了证明使石蕊变红的原因是H2O和CO2反应生成的碳酸所致CO2+H2O=H2CO3(2分)18、(1)光合作用(2)a、b、c、d(2分)(3)②(4)a,c(5)B(2分)19.(8分)小玉小兰试管中溶液呈蓝色、还有黑色固体木炭C+O2点燃CO220、解:设: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1分25g×80%=20g1分CaCO3+2HCl=CaCl2+CO2↑+H2O1分1004420gx1分10044———=———1分20gxx=8.8g1分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评分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S~32一、选择题:单项选择,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表答案栏内。错选、多选或不选均给零分。(每小题3分,共4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A、字画保存得好B、因为墨汁是黑色,黑色不易褪色C、颜料的质量好*D、墨汁里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B、金刚石切割金属C、用铅笔写字*D、用焦碳冶炼金属3、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6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C、该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D、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60分子4、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对人体有害,吸烟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CO2B、SO2*C、COD、H2O5、检验一瓶用排空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加入澄清的石灰水D、用托盘天平称其质量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用到的一组是*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B、集气瓶、量筒、水槽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7、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8、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D、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9、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轰炸中使用了“石墨炸弹”,用来破坏输变电系统。“石墨炸弹”的破坏性主要利用了石墨A、质软*B、能导电C、有滑腻感D、有金属光泽10、一种物质,经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这种物质A、一定是单质B、可能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C、是化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11、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由于A、都是无定形碳*B、都是疏松多孔,表面积大C、它们的密度小D、其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2、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即刻产生大量的白雾,这是因为A、干冰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