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延续艰难。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提取……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材料二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是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保持中医药的本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然而,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使其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医和西医虽有共通之处,但诊治思维不同、防治手段各异,在管理上必然有所区别。我们应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疗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突出中医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把中医药的根脉保存好。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是墨守成规。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但是,如果离开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丢掉中医药原创思维,哪怕融入再多的高科技,也是徒具其表。我们不仅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摘编自王君平《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材料三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只有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可以说,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但是,中医药如果不去拥抱世界,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会丧失广阔的市场,甚至会丧失国际评审、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权、话语权。因此,中医药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中医药独特的整体观、辩证观、系统观等,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治病防病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医药走出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健康难题。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医药只有为更多人解除病痛,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智慧”,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文明互鉴,为加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这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让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共同发展。(摘编自王君平《走向世界,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而我国中医药则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B.我们要对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秘方和诊疗技术进行收集保护,以便更好地传承,否则就会失传。C.当下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D.要想中医药根深叶茂,要想岐黄之术生生不息,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中医药的守正和创新问题,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更加强调“创新”,材料二更加强调“守正”。B.材料三从增强国际话语权、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三个角度论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C.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对比、举例和引用论证,材料二和材料三主要运用了举例、道理论证。D.由材料三可知,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所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受到阻碍,对此我们更要讲好中医药故事。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中强调的观点的一项是()A.钱乙在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制作六味地黄丸,用以治疗小儿的“五迟”之症,后六味地黄丸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良药。B.2019年5月20日,在广州市代表团参与的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贸合作活动中,广药集团与奥克兰大学的孔子学院达成合作关系。C.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医专家黄世林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和太子参组成的中药“复方黄黛片”,用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我国利用多样性阵列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数千种中药粗提物及化学单体的分子反应图谱,形成了分子版《本草纲目》。4.结合材料内容,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三则材料均谈到中医药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传承。(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楚霸王自杀(节选)①郭沫若“大王,请你不要迟疑,”亭长又敦促着,“追兵万一赶到了……”“不行,不行,”项羽依然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呵!”他长叹了一声,把两手握成拳头,向空中举了一下,望着天。“我还有这么大的气力,就要被消灭了吗?”“大王,”亭长又说,“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不行,不行,”项羽又摇起头来,“我是晓得的,亭长,你一定是好人,但我有什么面目回到江东去呢?”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还有我这匹乌骓马,”项羽接着又指着他的那匹青白色的马说,“这马我骑了五年,我不忍杀它,这也让亭长把它打救了吧。”“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古话说得好,‘天道远,人道迩’,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在这时候从西北角上又隐隐腾出了一片声息,声息愈见逼近了,听得出是一大群人马的马蹄声,听来是有几百人的光景。“大王,”亭长叫着,“不要再狐疑,你赶快上船!赶快上船!”项羽没有作声。他的左手把盾牌拿着了。其他二十五名壮士就像受了命令的一样,也一同拿起了盾牌。项羽的两个眼仁②愈见对紧了,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五名的壮士也不期而同地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在朝阳中交织着了无数的虹彩。二十六个人呐喊了一声,迎接着涌上了前去。亭长这时候把船离开了岸,隔得一箭远的光景,又停着了。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项王呢?项王呢?”钟离昧焦急着问。“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哦,那不危险!”“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项王呢?项王呢?项王没受伤吗?……”“……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项王呢?项王呢?”“他没有倒。但他的头受了伤,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身边就只有几个黑盔甲的尸首僵伏着,一个敌人的尸首也没有。他现在拾起了一把剑来了……哦,你注意听,他好像在说话,他指着一个好像叫吕马童的人在说话……”“……你不是吕马童吗?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你从前对于我是有过好处的,我现在就把我这个首级送给你罢……”这一片宏大的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吐出的,连船上的人也听得清楚。钟离昧早已经硬着颈子在吞眼泪,亭长依然还在马上看。“呵哈,”亭长最后叫着,“项王刎了喉,在一群黑盔甲的尸首里面,倒了。”亭长的脸上也悬着了悲怆的眼泪,他不忍再看了,从马上下来,把船起了碇,向江心摇去。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有删改)〖备注〗①本文取材于《史记》,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被收入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②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亭长的敦促,项羽产生迟疑并拒绝渡江,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B.项羽临别时不但赠送乌骓马给亭长,而且请求亭长将其受伤部将钟离昧渡过江去,体现了他还有亭长所说的那种“仁心”。C.“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衬托出项羽和他的将士们勇于应战的英雄形象,与下文具体的作战过程相呼应。D.小说结尾处写这次激烈的交锋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折射出项羽的悲剧命运。7.关于文中亭长在“观战”时与钟离昧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亭长传达自己所见时,钟离昧始终关心项羽是否安全,可见他很忠诚。B.项羽部将人数逐渐减少到最后仅剩项羽,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C.项羽愿意把自己的首级送给吕马童去领赏,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D.项羽自刎,照应上文托付钟离昧、赠送乌骓马,暗示当时已抱必死决心。8.郭沫若在《豕蹄》序言中说,自己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来创作历史小说,请结合这句话分析小说中划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4分)9.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确有项王临终托付乌骓马于乌江亭长的记载,但只字未提钟离昧。而在这篇小说中,郭沫若特意安排这一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乙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面约之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西周春秋时期爵位名称,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执事,办事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C.《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D.《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C.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D.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两人都以纾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4分)14.赵襄子赏有功之臣,众大臣认为首要的功劳是谁的?为什么赵襄子却首先奖赏高赫?(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言旧雪未融,新雪又下,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16.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根据〖提示〗填写句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声音以往也有,但“专家建议”让人厌烦的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这种社会观感的变化值得深思。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不①,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让网友产生排斥心理、让公众对专家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不少专家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昧着良心说话。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②,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③,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使用特色。(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式的装修、火红的炭炉、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三五好友围坐闲聊……随着气温渐渐降低,“围炉煮茶”①,各大娱乐平台频频推出相关照片和视频,引得众人追捧。不同于传统的品茶,体验围炉煮茶的消费者,更多是奔着这种独特的体验去的。古香古色的院子,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境;茶盏空了又满,一杯杯茶水入口,“浇出胸中不语尘”……在这一方小院里,年轻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休闲、社交需求,②。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创造出新的市场潮流;茶叶本身的甘苦优劣,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在各种宣传造势下,网红娱乐一个接一个,但能否保持常青,必须接受时间的检验。消费者在一轮轮“种草”“拔草”中争相体验,节奏忙碌,玩乐下来,不比工作轻松。但回归到活动本身,在网友们晒出的围炉煮茶照片中,除了固定的火炉和茶壶,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同行的好友。或许,感受如何,③,而在于体验的心境,与好友一起,煮茶也好,闲坐也罢,都自有一番趣味。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种草”“拔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重要性。B.“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1989年10月30日联合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C.习惯了打开手机就盯着平台上精准推送来的小视频,许多年轻人没有了这些“电子榨菜”,似乎就吃不下饭。D.看着躺在汽车前面、早早做好准备的碰瓷者,大家都觉得社会上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五、写作(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话题一: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二: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寓言的寓意?从以上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阐述你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解析〗A项,“而我国中医药则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这只是一种假设,是中医药存在的风险。B项,“否则就会失传”错误,从材料二来看,应该是“有失传的风险”。C项,“当下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套用西医管理模式”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2.B〖解析〗A项,“材料一更加强调‘创新’”错误,材料一强调的是“守正”和“创新”。C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对比、举例和引用论证”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D项,“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所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受到阻碍”错误,原因分析不全面,材料三中说的是“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3.B〖解析〗材料一主要强调中医药的守正和创新问题。B项是和中外交流相关的,讲的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相关问题。4.①首先引用******的话“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出观点;②然后从“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和“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两个角度分别论述;③最后总结,指出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评分标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论证结构,然后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总体来看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两个角度论证观点,最后总结。5.①传承精华,守正创新;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③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评分标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传承。虽然是谈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脱离原文,每则材料其实都涉及“怎么做”的问题,考生需要回到材料中筛选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材料一讲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关键信息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材料二讲的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问题,关键信息是“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材料三主要论述的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关键信息是“这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让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共同发展”。6.A〖解析〗项羽认为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意如此。7.B〖解析〗B.“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错。证明战争的残酷,项羽的失败已是必然的。故选B。8.①亭长首先否定了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原因归为上天的观点,劝诫项羽不要一味沉湎于“天要亡我”的感伤之中;②然后指出应把目前对部将钟离昧和乌雅马的“仁心”推广到天下百姓身上,暗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失去民心;③表面上是劝诫项羽“得民心者得天下”,实际上是借历史题材讽喻政治,呼吁国民党先“尽人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评分标准: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探究文本写作意图的能力。画线句之前,亭长针对项羽“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的说法,指出“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亭长首先否定了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原因归为上天的观点,劝诫项羽不要一味沉湎于“天要亡我”的感伤之中;接着亭长说“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指出应把目前对部将钟离昧和乌雅马的“仁心”推广到天下百姓身上,暗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失去民心;再看画线句,“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尽人事”指的是项羽应该努力在天下推行“仁”,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护,这样就能够得到天下了;联系注释部分,“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可知,此句表面上是劝诫项羽“得民心者得天下”,实际上是借历史题材讽喻政治,呼吁国民党先“尽人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9.①安排钟离昧被项羽托付于乌江亭长的情节,更能突出项羽的关爱部将的英雄形象,表达对项羽失败的惋惜之情。②通过写钟离昧与乌江亭长的对话来展示项羽乌江奋战以及自刎的全过程,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③安排钟离昧这一人物,更能全面刻画项羽的形象,引发读者思考其失败的原因,实现作者借历史人物来讽喻政治的目的。(评分标准: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到关于钟离昧的描写,“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项羽已经自身难保,但他还在关系部下,请亭长搭救钟离昧,由此可见,安排钟离昧被项羽托付于乌江亭长的情节,更能突出项羽的关爱部将的英雄形象,表达对项羽失败的惋惜之情。“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等,通过钟离昧与亭长的对话,来展示项羽乌江奋战以及自刎的全过程,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次要人物总是起着烘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安排钟离昧这一人物,更能全面刻画项羽的形象,如他对部下的关爱,作战的勇猛等,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其失败的原因,实现作者借历史人物来讽喻政治的目的。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其中,“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句子结构相同,是两个并列的分句,其间应该断开,排除AC;“潜行”和“见韩魏之君”的主语都是“臣”,“见”是谓语,“韩魏之君”是宾语,“潜行”和“见韩魏之君”之间应该断开,由此排除D。句意: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些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两国的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故选B。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战国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错,应当是“春秋末年”。故选C。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烛之武、张孟谈都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错,结合原文“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可见烛之武不是主动请缨,而是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他。故选C。13.(1)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2)况且相同情况的人应该互相成全,有相同利益的人应同生共死。请两位君王还是仔细考虑吧!〖解析〗(1)①“越”,越过;②“鄙”,边邑;③“焉”,何;④“陪”,增加;⑤“邻”,邻国,指晋国。(2)①“同情”,相同情况;②“成”,动词,成全;③“死”,同生共死;④“其”,表示委婉地商量,还是。14.①晋阳能够保住,众大臣认为是张孟谈的功劳。②赵襄子认为作战的功劳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评分标准:1点2分,2点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第一问:众大臣认为首要的功劳是谁的?结合原文“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可见,晋阳能够保住,众大臣认为是张孟谈的功劳。第二问:为什么赵襄子却首先奖赏是高赫?结合原文“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可见,赵襄子认为作战的功劳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选自《左传》)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些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两国的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国的君王,游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赵国如果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来,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于是韩、魏两国的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边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了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于是奖赏有功之人,但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我的国家社稷危难灭亡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功劳,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志在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15.A〖解析〗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说法错误。全诗并非一味悲凉。尾联写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16.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然后回顾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作答时简要地描绘情景,概括画面的内容和特色,最后通过所描写的环境或场景的特色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即可。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一般。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可以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赏析。根据“听”“看”可以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点石成金』】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18.①实事求是;②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胡说八道);③真知灼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伪专家”可知,此处指专家的建议不符合实际,可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②文中强调随意乱说,可用“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③此处指有些专家的建议符合实际情况,有一定见解,可填“真知灼见”。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19.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不少专家昧着良心说话,让网友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公众对专家产生信任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把“不少专家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昧着良心说话”改为“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不少专家味着良心说话”,接着说专家这么做的后果,即把剩下的句子改为“让网友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公众对专家产生信任危机”。20.①句式:语势连贯,使用关联词“不仅……反而”“不仅……还”,呈现出专家能力的退步,语意逐层推进。②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如“拖了网友后腿”“冰雪聪明的网友”,生动幽默地体现出网友素质的提升削弱了专家的权威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式上,“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使用关联词“不仅……反而”“不仅……还”,呈现出专家能力的退步,语意逐层推进。语言风格上:“拖了网友后腿”“冰雪聪明的网友”等说法幽默诙谐,生动幽默地体现出网友素质的提升削弱了专家的权威性,表达对专家发言随意现象的否定。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种草”“拔草”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与原文相同;D.表示否定讽刺。故选C。22.①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②还能体验(传承)传统文化③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写出“不在于追求什么内容”这层意思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各大娱乐平台频频推出相关照片和视频,引得众人追捧”可知,“围炉煮茶”火了,成了新的休闲“网红”,可填: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第二空,由前面“不仅能”可知此处用“还能”衔接;由后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可知此处与“传统文化”有关,可填:还能体验(传承)传统文化;第三空,由“而在于”可知此处应用“不在于”衔接;内容上,“围炉煮茶”是一种休闲娱乐项目,可填: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23.略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延续艰难。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提取……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材料二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是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保持中医药的本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然而,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使其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必须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医和西医虽有共通之处,但诊治思维不同、防治手段各异,在管理上必然有所区别。我们应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疗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突出中医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把中医药的根脉保存好。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是墨守成规。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但是,如果离开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丢掉中医药原创思维,哪怕融入再多的高科技,也是徒具其表。我们不仅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摘编自王君平《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材料三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只有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可以说,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但是,中医药如果不去拥抱世界,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会丧失广阔的市场,甚至会丧失国际评审、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权、话语权。因此,中医药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中医药独特的整体观、辩证观、系统观等,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治病防病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医药走出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健康难题。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医药只有为更多人解除病痛,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智慧”,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文明互鉴,为加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这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让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共同发展。(摘编自王君平《走向世界,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而我国中医药则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B.我们要对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秘方和诊疗技术进行收集保护,以便更好地传承,否则就会失传。C.当下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D.要想中医药根深叶茂,要想岐黄之术生生不息,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中医药的守正和创新问题,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更加强调“创新”,材料二更加强调“守正”。B.材料三从增强国际话语权、立足解决人类健康难题、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三个角度论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C.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对比、举例和引用论证,材料二和材料三主要运用了举例、道理论证。D.由材料三可知,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所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受到阻碍,对此我们更要讲好中医药故事。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中强调的观点的一项是()A.钱乙在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制作六味地黄丸,用以治疗小儿的“五迟”之症,后六味地黄丸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良药。B.2019年5月20日,在广州市代表团参与的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贸合作活动中,广药集团与奥克兰大学的孔子学院达成合作关系。C.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医专家黄世林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和太子参组成的中药“复方黄黛片”,用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我国利用多样性阵列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数千种中药粗提物及化学单体的分子反应图谱,形成了分子版《本草纲目》。4.结合材料内容,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三则材料均谈到中医药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传承。(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楚霸王自杀(节选)①郭沫若“大王,请你不要迟疑,”亭长又敦促着,“追兵万一赶到了……”“不行,不行,”项羽依然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呵!”他长叹了一声,把两手握成拳头,向空中举了一下,望着天。“我还有这么大的气力,就要被消灭了吗?”“大王,”亭长又说,“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不行,不行,”项羽又摇起头来,“我是晓得的,亭长,你一定是好人,但我有什么面目回到江东去呢?”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还有我这匹乌骓马,”项羽接着又指着他的那匹青白色的马说,“这马我骑了五年,我不忍杀它,这也让亭长把它打救了吧。”“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古话说得好,‘天道远,人道迩’,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在这时候从西北角上又隐隐腾出了一片声息,声息愈见逼近了,听得出是一大群人马的马蹄声,听来是有几百人的光景。“大王,”亭长叫着,“不要再狐疑,你赶快上船!赶快上船!”项羽没有作声。他的左手把盾牌拿着了。其他二十五名壮士就像受了命令的一样,也一同拿起了盾牌。项羽的两个眼仁②愈见对紧了,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五名的壮士也不期而同地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在朝阳中交织着了无数的虹彩。二十六个人呐喊了一声,迎接着涌上了前去。亭长这时候把船离开了岸,隔得一箭远的光景,又停着了。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项王呢?项王呢?”钟离昧焦急着问。“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哦,那不危险!”“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项王呢?项王呢?项王没受伤吗?……”“……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项王呢?项王呢?”“他没有倒。但他的头受了伤,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身边就只有几个黑盔甲的尸首僵伏着,一个敌人的尸首也没有。他现在拾起了一把剑来了……哦,你注意听,他好像在说话,他指着一个好像叫吕马童的人在说话……”“……你不是吕马童吗?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你从前对于我是有过好处的,我现在就把我这个首级送给你罢……”这一片宏大的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吐出的,连船上的人也听得清楚。钟离昧早已经硬着颈子在吞眼泪,亭长依然还在马上看。“呵哈,”亭长最后叫着,“项王刎了喉,在一群黑盔甲的尸首里面,倒了。”亭长的脸上也悬着了悲怆的眼泪,他不忍再看了,从马上下来,把船起了碇,向江心摇去。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有删改)〖备注〗①本文取材于《史记》,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被收入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②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亭长的敦促,项羽产生迟疑并拒绝渡江,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B.项羽临别时不但赠送乌骓马给亭长,而且请求亭长将其受伤部将钟离昧渡过江去,体现了他还有亭长所说的那种“仁心”。C.“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衬托出项羽和他的将士们勇于应战的英雄形象,与下文具体的作战过程相呼应。D.小说结尾处写这次激烈的交锋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折射出项羽的悲剧命运。7.关于文中亭长在“观战”时与钟离昧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亭长传达自己所见时,钟离昧始终关心项羽是否安全,可见他很忠诚。B.项羽部将人数逐渐减少到最后仅剩项羽,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C.项羽愿意把自己的首级送给吕马童去领赏,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D.项羽自刎,照应上文托付钟离昧、赠送乌骓马,暗示当时已抱必死决心。8.郭沫若在《豕蹄》序言中说,自己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来创作历史小说,请结合这句话分析小说中划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4分)9.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确有项王临终托付乌骓马于乌江亭长的记载,但只字未提钟离昧。而在这篇小说中,郭沫若特意安排这一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乙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面约之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西周春秋时期爵位名称,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执事,办事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C.《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D.《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C.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D.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两人都以纾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4分)14.赵襄子赏有功之臣,众大臣认为首要的功劳是谁的?为什么赵襄子却首先奖赏高赫?(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言旧雪未融,新雪又下,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16.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根据〖提示〗填写句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声音以往也有,但“专家建议”让人厌烦的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这种社会观感的变化值得深思。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不①,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让网友产生排斥心理、让公众对专家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不少专家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昧着良心说话。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②,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③,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使用特色。(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式的装修、火红的炭炉、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三五好友围坐闲聊……随着气温渐渐降低,“围炉煮茶”①,各大娱乐平台频频推出相关照片和视频,引得众人追捧。不同于传统的品茶,体验围炉煮茶的消费者,更多是奔着这种独特的体验去的。古香古色的院子,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境;茶盏空了又满,一杯杯茶水入口,“浇出胸中不语尘”……在这一方小院里,年轻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休闲、社交需求,②。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创造出新的市场潮流;茶叶本身的甘苦优劣,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在各种宣传造势下,网红娱乐一个接一个,但能否保持常青,必须接受时间的检验。消费者在一轮轮“种草”“拔草”中争相体验,节奏忙碌,玩乐下来,不比工作轻松。但回归到活动本身,在网友们晒出的围炉煮茶照片中,除了固定的火炉和茶壶,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同行的好友。或许,感受如何,③,而在于体验的心境,与好友一起,煮茶也好,闲坐也罢,都自有一番趣味。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种草”“拔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重要性。B.“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1989年10月30日联合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C.习惯了打开手机就盯着平台上精准推送来的小视频,许多年轻人没有了这些“电子榨菜”,似乎就吃不下饭。D.看着躺在汽车前面、早早做好准备的碰瓷者,大家都觉得社会上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五、写作(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话题一: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二: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寓言的寓意?从以上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阐述你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解析〗A项,“而我国中医药则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这只是一种假设,是中医药存在的风险。B项,“否则就会失传”错误,从材料二来看,应该是“有失传的风险”。C项,“当下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套用西医管理模式”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如果简单套用西医管理模式,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阻碍中医药的发展”。2.B〖解析〗A项,“材料一更加强调‘创新’”错误,材料一强调的是“守正”和“创新”。C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对比、举例和引用论证”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D项,“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所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受到阻碍”错误,原因分析不全面,材料三中说的是“走向世界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3.B〖解析〗材料一主要强调中医药的守正和创新问题。B项是和中外交流相关的,讲的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相关问题。4.①首先引用******的话“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出观点;②然后从“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和“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两个角度分别论述;③最后总结,指出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评分标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论证结构,然后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总体来看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两个角度论证观点,最后总结。5.①传承精华,守正创新;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③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评分标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传承。虽然是谈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脱离原文,每则材料其实都涉及“怎么做”的问题,考生需要回到材料中筛选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材料一讲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关键信息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材料二讲的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问题,关键信息是“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材料三主要论述的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关键信息是“这成为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让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共同发展”。6.A〖解析〗项羽认为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意如此。7.B〖解析〗B.“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错。证明战争的残酷,项羽的失败已是必然的。故选B。8.①亭长首先否定了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原因归为上天的观点,劝诫项羽不要一味沉湎于“天要亡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