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F/37/wKhkFmYYc4KAdS94AAJb7sS-Tvw953.jpg)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F/37/wKhkFmYYc4KAdS94AAJb7sS-Tvw9532.jpg)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F/37/wKhkFmYYc4KAdS94AAJb7sS-Tvw9533.jpg)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F/37/wKhkFmYYc4KAdS94AAJb7sS-Tvw9534.jpg)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F/37/wKhkFmYYc4KAdS94AAJb7sS-Tvw9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43.8g
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39.2g B.44.8g C.58.8g D.66.4g2、向20mL0.5mol·L-1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混合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b点之前温度升高是因为发生了放热反应B.bc段温度降低是因为与外界发生了热交换C.c(NaOH)=0.5mol·L-1D.b点时酸碱恰好反应完全3、对氢元素的不同微粒描述错误的是:A.H+只含有质子 B.H-的半径比Li+的小C.2H和1H互为同位素 D.H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5、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B.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D.RY2、WY2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6、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7、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Zn、H2SO4形成的原电池装置中,H2主要在Zn电极产生B.往Fe和稀硫酸反应的装置中,加入少量CuSO4粉末,可加快产生H2的速率C.2个氢原子变成1个氢气分子的过程中会放出一定的热量,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1个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比2个氢原子的能量高D.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9、下列比较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O>FB.酸性强弱:HNO3>H3PO4>HClO4C.碱性强弱:KOH>NaOH>Mg(OH)2D.氢化物的稳定性:HF>NH3>CH410、下列关于物质的制备、鉴別与除杂的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使乙烯发生反应转化为乙烷B.只用溴水就能将苯和己烯区分开来C.氯气与甲烷按物质的量之比2:1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可制备纯净的二氯甲烷D.苯与溴水混合后加入FeBr3,发生放热反应,可制备密度大于水的溴苯11、核磁共振氢谱中根据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图中给出的信号峰不同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在下列5种有机分子中,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信号峰数目相同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④C.④⑤D.③⑤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可以用石油和煤为原料制得,它们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的原理不同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用饱和Na2CO3溶液能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杂质D.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H7N9在沸水中两分钟就能被杀死,是因为病毒所含蛋白质受热变性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含O—H数一定是NAB.标准状况下,22.4LCH2=CH2中含C—H数为4NAC.1mol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D.0.1mol由乙烯与乙醇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分子数为0.3NA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化学方程式为:2M=N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15、已知A(g)+C(g)=D(g)ΔH=-Q1kJ/mol,B(g)+C(g)=E(g)ΔH=-Q2kJ/mol,Q1、Q2均大于0,且Q1>Q2。若A、B组成的混合气体1mol与足量的C反应,放热为Q3kJ。则原混合气体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D.16、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A.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B.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C.F原子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烃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1)0.1mol该烃A能与______g溴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需______mol溴蒸气完全取代;(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B通过两次氧化可得到D,也可通过加入的氧化试剂为______任填一种直接氧化为D。(3)E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合成E的反应类型_________;(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18、乙烯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其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结合以下路线回答:已知:CH3CHO+O2→CH3COOH(1)上述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分馏②裂解(2)A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4)D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多种包装材料,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5)E是有香味的物质,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关于CH2=CH-COOH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与CH3CH=CHCOOH互为同系物②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19、某学习小组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分别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按图连接好装置,添加试剂后用酒精灯对左边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边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C,乙醇的沸点为78.5°C,乙酸的沸点为117.9°C。(1)写出甲装置左边试管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加入的浓硫酸作用为____,装置乙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3)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左边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4)停止加热后,振荡a、b两试管发现油状液体层变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20、实验室需要配制0.50mol·L—1NaCl溶液480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g)、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____g。(3)称量。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②称量过程中NaCl品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人烧杯中。(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移液、洗涤。在移液时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装瓶。21、海洋中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1)步骤①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2)现有烧杯、玻璃棒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完成步骤①的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的萃取剂可选择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L,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知道n(Al)=0.3×=0.2mol,故金属铝的质量为0.2×27=5.4g,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mol,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Cu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3.44×=1.8mol故Cu共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8-0.6=1.2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以知道,反应中金属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1.2mol,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43.8-5.4+1.2×17=58.8g;C正确;故答案选C。2、C【解析】
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详解】A.由分析可知,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b点之前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bc段温度降低是因为与外界发生了热交换,故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且b点时酸碱恰好反应完全可知,n(NaOH)=2n(H2SO4),即c(NaOH)V(NaOH)=2c(H2SO4)V(H2SO4),代入数据计算c(NaOH)==1mol·L-1,故C正确;D.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故D正确;答案选C。3、B【解析】
A项、H+的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不含中子和电子,故A正确;B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H-与Li+电子层结构相同,则H-的半径比Li+的大,故B错误;C项、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2H和1H的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1和0,则两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项、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介于—1和+1之间,为中间价态,即表现氧化性,也表现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B。4、C【解析】
A.该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并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少,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则氮气的转化率降低,与图象中转化率增大不符,故B错误;C.反应平衡后,增大氮气的量,则这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在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直到新的平衡,与图象符合,故C正确;D.因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有催化剂时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少,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5、D【解析】
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旋元素中最大,X是Na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因为L层电子最多为8,所以n=2,m=6,则Y是O元素,Z是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W是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则R是S元素。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Na2O、Na2O2,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A正确;B、非金属性O>S,故水比硫化氢稳定,水中含有氢键,熔沸点高,B正确;C、非金属性:S>C>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C正确;D、SO2、CO2与氯化钡均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D。6、A【解析】
天然气燃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H2O,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选项是A。7、C【解析】
A.在化学变化中,颜色不一定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化学键一定发生变化,故C正确;D.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原子核不发生改变,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8、B【解析】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氢气应在正极上产生,故A错误;B、铁把铜置换出来,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2个氢原子变成1个氢气分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是因为2个H原子具有的能量大于H2分子,故C错误;D、物理变化中也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如Na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NaCl溶液加热蒸干得到NaCl晶体,形成化学键,故D错误。9、B【解析】A、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原子半径大小:C>O>F,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ClO4>HNO3>H3PO4,B错误;C、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碱性:KOH>NaOH>Mg(OH)2,C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F>NH3>CH4,D正确。答案选B。10、B【解析】
A.通入氢气会使乙烷中混有氢气,故A错误;B.苯能够把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溴水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现象是溴水褪色,故B正确;C.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为自由基式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不可能控制只发生某一步,所以四种氯代产物均有,故C错误;D.苯与溴水发生萃取,与液溴才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熟记烷烃与氯气的反应条件;注意区分苯与液溴发生化学反应、苯与溴水萃取现象的差别。11、C【解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峰,有机物中就有几种氢原子,在确定氢原子的种类时,要考虑分子的对称性,①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有2种,③有5种,④和⑤有3种,故选C。点睛: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峰,有机物中就有几种氢原子,峰的面积比等于氢原子的个数比。解答本题要理解等效氢的概念:①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等效,如:甲烷。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如2,2-二甲基丙烷,即新戊烷。③对称轴两端对称的氢原子等效,如乙醚中只含有两种氢。12、B【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不能和溴水发生化学反应,但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二者得褪色原理不同,A正确;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另外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不正确;C、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因此用饱和Na2CO3溶液能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杂质,C正确;D、蛋白质在高温下能发生变性,所以禽流感病毒H7N9在沸水中两分钟就能被杀死,D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苯、乙烯、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乙酸乙酯的分离与提纯13、A【解析】
A.1mol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若为乙醇含O—H数是NA,若为甲醚不含有O—H键,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CH2=CH2中即1mol乙烯中含C—H数为4NA,B正确;C.1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mol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C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乙醇,耗氧量相同,0.1mol由乙烯与乙醇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分子数为0.3NA,D正确;答案为A【点睛】甲基为甲烷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则1个甲基含有9个质子,9个电子。14、D【解析】
A.由图可知t3时,M、N都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B.由图可知t2时M仍然在增大,N仍然在减小,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图象中,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为2:1,所以反应方程式应为2N⇌M,故C错误;D.t1时,N的物质的量为6mol.M的物质的量为3mol,又同一反应体系体积相同,则根据C=,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故D正确;故选D。15、A【解析】
设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B的物质的量为1mol-xmol,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xQ1,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x)Q2,xQ1+(1-x)Q2=Q3,解得x=(Q3-Q2)/(Q1-Q2),B的物质的量为(Q1-Q3)/(Q1-Q2),A与B物质的量之比为(Q3-Q2)/(Q1-Q3)。答案选A。16、A【解析】试题分析: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则分子式为C2H4O2,故A正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其分子式为C2H4,故B错;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则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氟原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7,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氟离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C错;四氯化碳的分子式为CCl4,1分子的CCl4中含有4个C—Cl键,每个氯原子最外层还有6个电子,四氯化碳电子式中每个氯原子周围都还要加上6个小黑点,不能将非共用电子对省略,故D错。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涉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160.4羟基酸性KMnO4溶液或酸性K2Cr2O7溶液加聚反应防倒吸吸收乙酸,除去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催化剂和吸水剂【解析】
由题意,A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CH2=CH2;一定条件下,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则B为CH3CH2OH;在铜做催化剂作用下,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则C为CH3CHO;CH3CHO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则D为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一定条件下,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则E为聚乙烯。【详解】(1)乙烯含有1个碳碳双键,1mol乙烯能与1mol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1,2—二溴乙烷,0.1mol乙烯与0.1mol溴水发生加成反应0.1mol1,2—二溴乙烷,0.1mol溴的质量为16g;1,2—二溴乙烷含有4个氢原子,0.1mol1,2—二溴乙烷能与0.4mol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六溴乙烷,故答案为:16;0.4;(2)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乙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或酸性K2Cr2O7溶液直接氧化生成乙酸,故答案为:羟基;酸性KMnO4溶液或酸性K2Cr2O7溶液;(3)一定条件下,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加聚反应;(4)①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若导气管的下端伸入液面下会发生倒吸现象,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②试管甲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够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能够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能够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吸收乙酸,除去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③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浓硫酸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有利于反应的发生,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起吸水剂的作用,减小生成物水的量,使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催化剂和吸水剂。【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乙酸乙酯的制备,注意掌握乙烯、醇、羧酸等有机物的性质,明确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关系,注意酯化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明确试剂的作用和仪器选择的依据是解答关键。18、①羟基或-OH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①②③【解析】
(1)石油分馏时不产生新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裂解时产生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则上述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2)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中官能团是羟基;(3)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4)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其结构简式为;(5)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继续被氧化生成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则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6)①CH2=CH-COOH和CH3CH=CHCOOH结构相似,且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所以属于同系物,正确;②CH2=CH-COOH中含有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③CH2=CH-COOH含有碳碳双键、甲基,属于含氧衍生物,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能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正确;答案选①②③。19、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催化剂、吸水剂防倒吸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挥发出的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或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解析】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2)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易溶于水的乙醇、乙酸,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容易产生倒吸;(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乙醇、乙酸易挥发;(4)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详解】(1)甲装置左边试管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易溶于水的乙醇、乙酸,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容易产生倒吸,则装置乙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产生倒吸现象,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防倒吸;(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乙醇、乙酸易挥发,所以温度不能过高,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应用小火加热,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4)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导致停止加热后,振荡a、b两试管发现油状液体层变薄,故答案为:挥发出的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或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点睛】(4)乙醇、乙酸易挥发,从导管中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导致油状液体层变薄是解答的关键,也是易错点。20、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14.6左盘搅拌,加速NaCl溶解玻璃棒,保证溶质全部转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R 21734-3:2024 E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Performance testing for connectivity and safety functions of automated driving buses in public transport - Part 3: Ser
- 【正版授权】 ISO 20553:2025 EN Radiation protection - Monitoring of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a risk of internal contamination with radioactive material
- 2025年度拆迁安置房预售合同范本(2025版)
- 2025年生物科技产品采购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年度餐厅窗口承包及广告投放合同
- 2025年度二手商铺贷款买卖双方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海洋工程担保型买卖合同
- 2025年低噪声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项目建议书
- 保安工作在社区安全提升中的实例计划
- 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的方案计划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化工产品加工协议书范本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云南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2025年上半年山东气象局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电梯消防安全与维护
- 文化差异下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探讨
- 2025年中国棕榈粕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大学课件】工程伦理与社会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一模调研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直路、陡坡、弯道
-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