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学案_第1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学案_第2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学案_第3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学案_第4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一】考查内容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对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和艺术形象进行鉴赏对不同诗歌内容、风格的比较鉴赏【二】命题规律考查题型相对固定,基本是2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选材范围主要集中在唐诗宋词上,阅读障碍相对较少。简答题涉及面广,诗歌比较、诗风评论、诗歌结构、诗歌语言等方面皆有考查。【三】备考策略重视诗歌常识的积累,如诗歌题材类型、诗歌语言风格、诗人生平背景等。重视课堂知识的迁移,能够把课堂中的文言知识点、诗歌风格、诗人生平常识等迁移到高考的试题解读中。简答题要注意训练审题答题的规范性;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拟写答案时要和文本一一呼应,同时要注重逻辑关系的合理性。诗歌鉴赏知识汇总【一】形象:人物、景物、事物人物形象: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美人(少女):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的《离骚》)羁人、游子: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思妇(弃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高适《燕歌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隐士(老翁):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征人(战士):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悲士(文人):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是世上最复杂的动物,千人千面,因此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类型也是丰富多彩。而高考大致会以以下3种设题方式来进行考查:(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错综变幻的考查方式,我们到底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先来看一个高考真题)(真题回顾)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性格。2、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首先,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知人论世其次,我们看题目和注释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率会传递一种悲伤不舍的感情——看标题、读注释最后,我们再看首联“那因远适更沾巾”可看出诗人的旷达——析内容。方法归纳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即紧紧抓住诗中关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技巧,归结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联系诗人处境,辅助理解人物。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参考答案: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概括)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3.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对高雅志趣的追求。答题步骤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内容+手法);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感情)。(对应练习)(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别州民①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一无树②,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③,与汝救凶年。【注】①长庆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满。临行,州民送行,作此诗惜别。②周初召伯关怀人民,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审理争讼案件。后来人民对这棵甘棠树加以保护,并作诗歌颂,这就是《诗经・召南・甘棠》。③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闹旱灾。长庆四年春天,白居易发动州民,修筑西湖周围的堤岸。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参考答案: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概括)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3.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对高雅志趣的追求。(通过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规范的答题不仅需要按点作答,还必须做到“3步走”。)(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参考答案: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概括)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3.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对高雅志趣的追求。(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示例:①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②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解析: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此句深层含义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且“本澄清”一句也大有深意,它暗示出诗人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超然豪迈。(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岑参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注:潘子,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示例:①情趣高雅。“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描写出陶处士居所的优美环境,衬托出主人的雅趣和闲情。②闲适洒脱。“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写出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形。③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与“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相对比,写出他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解析:本诗诗题为“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陶处士”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特点,“处士”即隐士,同时“别业”交代了居处的环境,远离闹市和喧嚣;前两联写景,以景衬人,首联“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写景,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写出了一路寻来的节令特点;颔联“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花明”与“柳暗”描绘了陶处士居处环境清雅、幽静,从侧面衬托主人的高雅情趣,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颈联是正面直接描写,“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描绘陶处士的生活场景,写出一个隐逸之人的悠闲自在;尾联写“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与陶处士隐逸生活相对比,侧面表现陶处士远离尘嚣的淡泊心境。(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饯薛大夫①护边李

峤荒隅时未通,副相②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橐③,象齿饰雕弓。决胜三河

勇,长驱六郡雄。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监察御史,时将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诗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参考示例:①运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军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长驱直入,烘托出薛大夫治军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形象。(共6分。每点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参考示例: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一)【知识积累】【一】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1)树木、花草等植物类意象象征意义分析梧桐①凄凉悲伤。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②高贵。如:《庄子·秋水篇》中有云:“夫鹅维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如: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草木反衬环境的荒凉,从而抒发对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松柏征坚贞不屈的人格,后世文人常借松柏抒怀。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竹①象征高风亮节。如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列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②象征谦虚的品格。如薛涛《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③象征坚忍不拔的毅力。如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黍离表达国家昔盛今衰或亡国之痛。典出《诗经·王风·泰离》,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廷宗庙被毁,旧都已长满禾黍,就写了这首诗来寄托悲思。后世遂用“黍离”之思抒发昔盛今衰的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的景象。如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杨花①表示飘零之意。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如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莲花①表现雅致宁静。如周邦彦《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②表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如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表现爱情。如《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取其“怜”的谐音。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如李《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芦荻渲染萧索的气氛。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黄叶表示凋零、成熟、美人迟暮。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梅花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傲然挺立,不屈不挠。如: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兰花高雅贞洁。如:《种兰》唐朝·陈陶“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菊花高雅傲霜、刚正不阿、乐观积极、淡泊名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动物类意象象征意义分析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双鲤代指书信,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如宋人赵令时《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杜鹃(子规)①烘托伤春、惜春之情。如苏轼《浣溪沙·游薪水清泉寺》:“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抒发乡愁、思念之情。如季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③倾诉悲苦、哀怨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如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青鸟多表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骆荡的春意。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鸥鸟一种水鸟,多用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白鹭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如王维《积雨辆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哦黄鹂。”寒蝉表示悲凉、哀怨之情。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黄鹂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如曾袋《三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鹧鸪旅途艰险或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猿猴古诗词中常借助猿啼表达悲伤凄凉的情感。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3)自然现象类意象象征意义分析月亮①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表达世事变化、物是人非的感伤。如赵暇《江楼感旧》:“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③象征高洁的情操。如李白《行路难(其三)》:“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斜阳(夕阳、残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或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如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联系在一起,多传达对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露表现人生短促、生命易逝。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日常生活类意象象征意义分析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如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如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如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如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横塘①表现爱情。如南朝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妾家横塘北,发艳小长干。”②象征家乡。如唐代罗邺《秋日留题蒋亭》:“回首横塘更东望,露荷烟菊倍伤情。”③表现田园生活。如宋代王堪《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小舟咿哑渡横塘,十里秋哇粳稻香。”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蔬羹鲈脍哉?”捣衣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如秦观《满庭芳》:“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杵声催。”长亭短亭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羌笛(芦管羌管)表达思乡或孤独寂寞之情。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典故类意象象征意义分析春草①表达思乡之情。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②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五柳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朝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暖。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东篱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作者悠闲自在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投笔指弃文从武。《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说宋文帝杀害将领,等同于瓦解自己的军队。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喻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朝周的故事。如文天祥《南安军》:“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如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乌衣巷指极其繁华之所在。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小试牛刀,真题演练】(2022·北京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病柏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注释: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中路:中途。出:生长。鸱鸮:猫头鹰。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参考示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排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方法点拨】:一是找意象。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果诗中描述为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化为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为“细柳”“红花”。二是析内涵。分析意象内涵要注意以下几点:找出描写意象的动词、形容词。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上去体味,形容词要抓住形容描墓的声、形、色、味警去体味。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及独有情味。注意其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共性,如“柳”寓“惜别怀远”之意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表现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烂漫的春光。三是说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创设情境,提供背景;表情达意,感发兴寄;衬托人物,铺垫蓄势;衬托对比其他意象;贯穿全诗,成为线索。【二】古诗中常见的意境特点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的情感。【1】古诗词中常见的六种意境: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啡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2】小试牛刀——根据上表意境特点概括下列诗句中所表现的意境特点。(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意境特点:(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特点:(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意境特点:(4)层台耸翠,上出重雪:飞阁翔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意境特点:参考答案:(1)明净绚丽(2)昂扬开阔(3)清冷萧条(4)华美丽【3】方法点拨:鉴于意境的复杂性,高考大多以考画面、氛围等间接形式出现。答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1)关注画面、景象构成画面构成主体是意象,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概括氛围特点。意境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等。在判定意境类型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这些术语注意特殊关注点。概括时注意特殊时节、地点。表述时一般要说出景物组成(描述画面)、画面特点(意境特点或类型)、画面名称三个要素,个别情况还可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等。【4】巩固小练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作用: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三】古诗词练字、语言风格(诗论)(一)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1、提问方式:诗中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诗中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2、找找炼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涌——动词)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老——形容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色彩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萧萧、滚滚——叠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两三点——数量词)炼字常见的类别及主要功能词语类别主要功能示例动词使诗词具有动态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具有表现力感染力。“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意境仅仅七个字,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也使画面有了灵动感。形容词活用形容词,化静为动,化无形无色为有形有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不仅表示“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副词运用恰当的副词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突出主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忽”字取漫不经心而又恰到好处之意。写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起句使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朗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且写出了情感的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余味无穷。拟声词让人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潺潺”一词富有想象力,让读者如临其境。表示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碧云、黄叶、碧波、翠烟”等景物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数词准确、丰富、隽永的艺术效果。“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紧扣题目“早梅”中的“早”,有真实感。巩固练习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除夜(其二)姚合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②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诗眼是“惜”字。理由:①留恋除夜:通过“此夜逡巡”的描写,表达了对除夜匆匆流逝的留恋不舍;②珍惜时光:通过“烛尽”“鸡鸣”等环境描写,表现新旧年的交替,侧面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不舍;③叹惜年老:通过对正月初一饮酒场景的想象,含蓄表达自己年岁渐老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的能力。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要想解答此类题型,就得将诗中的词放在原诗句中进行分析,达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传达的信息。本诗描述的除夕夜中的感受。首联“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意为心中对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依依不舍,除夕之夜也如老朋友一般徘徊不愿离去。“逡巡”表现了作者对除夕的留恋,对时间流逝的不舍;“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两联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时间的流逝,蜡烛燃尽,老的一年已经过去,鸡鸣之声传来,则是代表新的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到来;代表去疫的傩声已经远去,而略显青色的年酒则迎来了春天。尾联“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明天大家饮屠苏酒时,谁是最后一个端起酒杯的人呢。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按长幼次序敬酒,从最年幼的开始,最后敬酒的人就是最年长的人,此联暗示作者年纪渐老,已是一家人中年龄最大的人了。从诗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自己年岁渐老,对时光流逝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是“惜”字。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抒写了友人离别多年而乍相会又分别时的心理历程。作者与老友久别重逢,竟以为在梦中,而明朝还要分别,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其中的孤、暗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山居示灵澈上人皎然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身闲始觉慕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诗眼是“忘机”,即“忘记心机”。①作者忽然间削柳枝,偶然窥云影,都是没有心机的行为。②作者去除逐名的心机而身心悠闲,悟到刻意苦行是错的。③松声草色都显寂静,是因为和“我”一样离开喧嚣俗世忘记心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眼的能力。“诗眼”顾名思义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诗眼”我们往往能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篇的内容意旨。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首先要知道诗眼是诗歌的中心,其他语言都是为它服务的,一般出现在结尾。而“身闲”“心了”“物寂”都是源自“忘机”,所以文眼是“忘机”。然后联系全诗寻找表现“忘机”状态的语句,进行解读评价即可;“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一句中,“乍”“时”两个词体现出诗人并非有意去做这些事,乃是偶然、随机的行为,体现其心中毫无机锋,达到“忘机”境界;“身闲始觉慕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一句,诗人感到自己正是抛弃了误人的虚名,才能如此悠闲自在,身处这禅的闲适与自在中,又明白禅意并非刻苦修行能得来的;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一句,“外物寂”“松声草色”营造出寂静幽闲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远离俗世纷扰,“忘机”的心境。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竹李贺①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同意。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拔向上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感。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自信中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2)不同意。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所以是明“喜”实“愁”,以乐见衬悲情。(可以任选观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题题目是“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真’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属于对前人评点进行再评价题型。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比如本题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这评价是从情感着眼的。然后精读诗句或者整首诗歌,理解把握其内容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写法等角度的特点。然后针对前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阐释自己的理由。本题具体作答时,既可以回答同意,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如果回答同意,可以从诗歌中所写的内容和诗人写此内容的目的进行分析作答。首联“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写水中之竹,是直接写竹。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优美极了。“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写竹林间的美景,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是用露、苔衬竹,属于间接写竹。这两联写诗人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字里行间透着诗人的喜悦之情。颈联“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意思是“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尾联“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意思是“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这四句是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有济世报国之心,也渴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如果回答不同意可从竹子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诗人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为,诗人是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是以乐景衬悲情。不论是回答同意还是回答不同意,只要学生能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诗(词)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1、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风格特点举例类别特点举例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浅显而有新意。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平淡质朴语言朴实无华,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又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华美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充满绚丽飘逸之美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明快简洁语言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悲壮慷慨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