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

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如图为甲骨文中“帝”字的儿种写法。有学者认为,“帝”为架木燃烧之形,象征对天神、祖先的大祭,

代指天神。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到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

A.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B.政权神权开始分离

C.社会迷信思想逐步淡化D.商王权威有所加强

2.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特征是多阶层、小间隔,而秦国则是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

差巨大;东方六国的城址等级序列特征是国都以下逐级递减,而秦国则是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

自然村落。这反映了()

A.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瓦解具有不平衡性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社会制度D.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

3.5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钦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

士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

求。北魏这些措施意在()

A.整合民间力量以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C.强化政治认同以维护鲜卑统治D,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

4.《文苑英华》专列唐朝中后期“中书制诰”与“翰林制诏(诰)”两大品类,其中“中书制诰”占四十

卷,而“翰林制诏(诰)”却占到了五十三卷。由此可见,唐朝中后期()

A.翰林侵夺了三省的权力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科举制提高了文官地位D.扩大了宰相选拔的范围

5.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

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

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6.明代在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立督抚,形成了三重监察网络。此外,皇帝还

时常派监察御史巡视州县,察举“天下有司官有无过犯,奏报黜陟”。明代的这些举措旨在()

A.增大地方的司法权力B.实现吏治的有效整饬

C.惩治民众的不法行为D.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7.如表是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变化情况表,对表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表: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比例

年代官员数科举荫仕捐纳其他人仕途径

1764207172.5%1.1%22.4%4%

1840194965.7%1%29.3%4%

1871179043.8%0.8%51.2%4.2%

1895197547.9%1.2%49.4%1.5%

A.清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德行成为清代选官的主要标准

C.甲午战败加剧了卖官鬻爵现象D.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是重要原因

8.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6年,颁布预备仿

行宪政的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这些措施

表明()

A.改革加速了革命的进程B.清末新政加深了民族危机

C.清廷主动适应时代潮流D.民主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

9.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

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

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B.政党己经沦为专制工具

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10.1913年《新华日报》报道,晋豫区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党派和阶层;国民

党人达慎斋撰词赞颂“三三制”政权是“各阶层团结之旗帜”。同年6月,正面战场取得了石牌要塞保卫

战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国()

A.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三三制”团结了国共两大政党

C.民主政治得到了盟国支持D.国民党和共产党努力坚持抗战

11.如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

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

确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

B.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C.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

D.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

12.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

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

是()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法国的三级

会议制

13.11世纪,西欧大陆尤其是意大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产关系日益复杂,这迫切需要一种能调整各

种商业关系并符合契约精神的法律。同时,市民阶级渴望通过中央集权消除阻碍商品流通的封建壁垒,而

罗马法包含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的内容,可以成为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和抗衡教皇的武器。据

此可知,罗马法复兴的原因是()

A.得到了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B.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C.满足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D.符合市民阶层对时代的新需求

14.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的历史进程B.教会权力演变进程

C.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过程

15.下表为19世纪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从这一历程可看出英国()

1832年《英格

兰和威尔士人取消和削减“衰败市镇”代表名额,在空出来的143名代表议席中,65名分配给新兴工

民代表修正业城市,58名分配给其他不足议席的各郡

案》

在城市,凡缴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缴10镑以上房租,定居不少于一年的房客才

1867年改革

有选举权。在农村,每年在私有土地上的收入达5镑或缴纳12镑租金的佃户才有选举

法案

1885年改革

选区重新划分,每5万人可选派议员一名

法案

A.君主立宪政体缓慢形成B.议会至上原则逐渐确立

C.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D.公民的普选权逐渐实现

16.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

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

A.文官制度在美国正式建立B.文官脱离党争保持中立

C.技术革命助推了国家治理D.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开创了全国高度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为以后各朝代继承。两汉时

期,经过改造的儒家礼教逐渐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魏晋时期,立法频繁,礼教被确认为

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这一过程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是为中国法律制度传统的确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

的法律制度在总体上不再有重大的发展,唐律先是被宋朝沿用,又被明朝当作立法的蓝本。明律本身被清

朝沿用。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再次发生巨变,而法律的变化却相当滞后。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了根本改

革法律制度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实际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

中华民国时期迅速制定并颁布了一批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法典,其实际施行的情况相

当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是“书面法”而已。

一均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效果。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官

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

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

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诺斯科特和屈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

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通过选拔考核;三、各

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

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

阶段.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

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

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

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

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

《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

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

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一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一一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作出合理解释。

19.中国古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观察如图图片,

回答问题。

S1图2

(1)指出以上四幅图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判断依据。

(2)依据历史时序,从以上历代疆域的变迁中,你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帝”字本指神灵,指代宗教神权;商代晚期“帝”字开始用作商王的称号,同

时指代世俗王权,神权和王权集于商王一人之身,说明君主的权力得到强化,D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商王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活动的干预,排除A项;

商王称“帝”说明其利用神权加强王权,不能说明政权和神权的分离,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商王用神权加强王权,无法说明迷信思想淡化,排除C项。

故选:Do

本题考查了夏商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夏商政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东方六国墓葬是多阶层、小间

隔,城址从国都以下逐级递减,反映以卿大夫为代表的中间阶层稳固而强大.秦国墓葬两极分化,缺乏中

小城市,反映以卿大夫为代表的中间阶层相对萎缩。说明东方六国与秦国在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存在不平

衡性,B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商鞅变法,排除A项;

战国时期西周的社会制度走向瓦解,东方六国并未严格遵行西周制度,排除C项;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东方六国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调整统治政策,积极笼络团结汉人士族,其根本目

的是强化汉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认同以维护鲜卑统治,C项正确;

据材料“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

诉求”,目的是整合民间力量以扩大统治基础,但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

“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

“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是影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分析作答,学会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实质。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材料“唐朝中后期……而‘翰林制诏(诰)'却占到了五十三卷”说明唐朝中后期,在传统的三

省六部制的决策运行体系之外,“翰林”(古代官名)参与机要,承旨办事的比重更大,体现了加强皇权

的需要对法定的三省六部制的冲击,B项正确;

中书省负责决策,翰林制诏多于中书制诰,侵夺了中书省的权力,而不是三省的权力,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和宰相选拔,排除C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唐朝加强皇权,提取材料中翰林制诏多于中书制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君主专制强化的知识分析其

实质作答。

本题考查唐朝加强皇权,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等素养。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可知,

宋代书院的祭祀活动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人员也可以参加,所以祭祀活动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也会随着

这些人参透到社会之中,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A项正确;

书院的祭祀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B项;

书院的祭祀主要与儒家思想有关,不涉及佛道思想,排除C项;

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发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明朝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监察,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官员的

监督,实现吏治的有效整饬,B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没有体现司法权力信息,排除A项;

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的目的是对官吏的管理,而不是惩治民众,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对地方吏治的管理,而非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依据材料“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形成以鼎、箧配套组合的定制”等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监察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7.【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比例中,捐纳入仕人数整体上升,原因

在于不断的战争使清政府财政出现问题,清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财政收入,D项正确。

科举制仍然是清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

当时清代选官的主要标准是科举考试和财富,排除B项;

1895年捐纳入仕比例有所下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晚清选官用官制度。结合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晚清选官用官制度,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

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及所学知识可知,

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预备立宪”成为骗局激化了矛盾,这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A项正确;

B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排除B项;

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是在经济困难、政治危机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是被迫的,排除C项;

仅凭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结合清末新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袁世凯专权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体现了各个党派竞争的局面,说明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A项正确。

BCD.三项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o

10.【答案】D

【解析】A.材料未涉及国民党消极抗日的内容,故A项错误;

B.石牌要塞保卫战的胜利与“三三制”并无关系,故B项错误;

C.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得到了盟国支持,此时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返攻阶段,材料未涉及盟国的态度,

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晋豫区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党派和阶层”“同年6月,正面战

场取得了石牌要塞保卫战的胜利。”可知,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采用“三三制”原则,国民党在正面

战场坚持抗战,并取得了石牌要塞保卫战的胜利,可见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努力坚持抗战,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族抗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族抗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11.【答案】D

【解析】题干显示,当时是撤社建乡,“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体现了县委对该举措的顾虑,说明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故D正确。

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初始阶段,排除Ao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题干显示是对“舆论宣传”的重视,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

不准登报。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

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地方权力过大,王权式微,三级会议的

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合作,进一步强化王权,D

项正确;

雅典城邦民主制下,并没有国王,排除A项;

罗马的贵族寡头制是一种共和政体,并没有国王,排除B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

能力。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西欧大陆尤其是意大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产关系日益复杂,这迫切

需要一种能调整各种商业关系并符合契约精神的法律。同时,市民阶级渴望通过中央集权消除阻碍商品流

通的封建壁垒,而罗马法包含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的内容,可以成为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和抗

衡教皇的武器”可知,II世纪西欧市民阶层希望加强中央集权,结束分裂割据,而罗马法正好“包含君主

拥有绝对权力的内容,可以成为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和抗衡教皇的武器”,由此可见,罗马

法复兴的原因是符合市民阶层对时代的新需求,D正确;

A说法绝对,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与时俱进,而是罗马法正好适应了11世纪西欧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经济,而且11世纪西欧还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根据“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到

13世纪,教会权力上升,王权下降;13世纪到17世纪王权上升,教权下降;到17世纪晚期以后,资产阶

级代议制逐渐确立,王权下降,议会权力上升。因此图示反映的是西欧王权演变的历史进程,A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教权在8世纪到13世纪上升,13世纪到17世纪下降,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项;

8至13世纪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C项;

17、18世纪市民权力上升,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可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A.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

B.《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排除B项;

C.材料“取消和削减‘衰败市镇’代表名额,在空出来的143名代表议席中,65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

58名分配给其他不足议席的各郡”“在农村,每年在私有土地上的收入达5镑或缴纳12镑租金的佃户才有

选举权”“选区重新划分”可知,通过改革使议员的选举逐渐倾向于新兴工业城市,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

英国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

D.材料信息反映选举权受到财产限制,”普选权逐渐实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

B.题干只是文官职位的划分,无法体现其政治中立,排除B项。

C.题干突出的是技术类的官职,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科技的重要性凸显,故选C项。

D.题干不能说明美国文官制度达到了完善状态,排除D项。

17•【答案】【小题1】特点:继承发展;法律儒家化;稳定性强。原因:维护君主统治;儒学影响加深;

唐律是礼法结合典范。

【小题2】特色:救亡图存;学习欧美;相对滞后于社会变动。效果:推动中国法律近代转型;推进政治民

主化;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有限。

【解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及原因,解题关键信息是“秦朝开创了全国高度统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为以后各朝代继承”、“两汉时期,经过改造的儒家礼教逐渐

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在总体上不再有重大的发展,唐

律先是被宋朝沿用,又被明朝当作立法的蓝本。明律本身被清朝沿用”。

(2)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法律的特色及效果,解题关键信息是“但是这种尝试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

危机交织在一起,实际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中华民国时期迅速制定并颁布了一批与当时最先进的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法典,其实际施行的情况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是‘书面法'而已”。

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法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8•【答案】中国:根据材料“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

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清政府时期,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科举制的弊端、西学

的传播,在各方人士的推动下,政府改革(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设立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

选官制度。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