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从心所欲不逾矩'
是孔子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从心所欲"四字中包含着两个重点概念:一个是"心",一个是"欲"。
先说“欲”。孔子所说的七十岁时的从心所欲当然绝不是指原始的感性欲
望,而是内部完善且彰显于外的理性欲求。孔子一生追求的是“仁”,“仁”
是孔子理想中最高最美的道德准则,所以他所说的“欲”是君子的欲,指
“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欲,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欲。
在孔子的理想境界中,凡“心所欲”皆是纯美纯善的“仁欲”。一言以蔽
之,“欲”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是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下的“随
心所欲”,只有不超越此规范的“欲”才能称得上“仁欲”。
欲由心生,要想成为“所欲”皆是仁欲的君子,必须求诸欲之本-----
所以道德修养的功夫必须要下到''心”上。实际上,孔子所说的心我们可
以理解为人的“意识”,即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作用。所以孔子说:“仁
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云:“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
见力不足者。”仁并不远人,它是人之内在生命,任何人只要愿意呈现它
且认真地践履它,仁就实现了。可见仁道出于人心,返诸己心即可求得。
(选自张兵《儒家道德自我修养的理想境界》,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矩逾,读y。,意思是“超越"
B.孜孜以求孜,读zi,“孜孜”的意思是“勤勉”
C.一言以蔽之蔽,读bi,意思是“遮蔽”
D.践履履,读1讥意思是“实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从心所欲”中“心”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有了不超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仁欲才会有仁心。
B.要提升道德修养,需要我们将功夫下到“心”上。
C."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的是"心”的能动性。
D.作为人之内在生命的仁,来自对内心深处的追求。
材料二
历代《论语》注疏常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矩”解释为“法”“法
度”。如南宋朱熹说:''从,如字,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
今人也常如此解。如国学大师钱穆说:“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
不会逾越规矩法度之外了。”或者有的学者就直接按字面译“矩”为“规
矩”。
以“不逾法”释“不逾矩”固然无错,但若就此打住,恐怕有失夫子思想
真谛。孔子晚年自述,从十五岁志于学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逾矩”是他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最高人生境界的描述。若仅仅是心之
所欲不逾越法度,不符至圣先师之实,因为多数人也能做到这一点,至少
表面上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心中所不逾之法非法令刑罚。他是反对以政令刑罚治
理民众的,因为以政、刑齐民,民众只是暂时免于过错却没有羞耻心。他
主张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教规范民众,这样民众不但有羞耻心,而且人
心归服。既然孔子对民众都是“齐之以礼”,对自己也不会例外。《论语》
多次提到孔子以礼规范自己和他人,如颜渊自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倾毕生之力,直至七十才可以做
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由上可知,孔子“不逾矩”之“矩”实为“礼”。
仁、礼一体,也就是说,孔子年至七十,随心所欲而视听言动皆中礼,无
终食之间违仁,亦无终食之间违礼。
(选自刘鹤丹《自觉于规矩——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看孔子的自由观》,
有删改)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孔子'不逾矩'之'矩‘实为‘礼’”的理
由的一项是()
A."不逾矩”是孔子倾毕生之力才达到的最高人生境界。
B."心之所欲不逾越法度"本不是至圣先师的人生追求。
C.孔子反对以政令刑罚治理民众,主张用礼教规范民众。
D.在《论语》中有很多孔子以礼规范自己和他人的例子。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如何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阅读下面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
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
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
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
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
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称赞,称许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C.贼其君者也贼:伤害
D.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犹其有四体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非所以内交子之父母也不贵难得之货
D.非恶其声而然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7.下列对语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不是为着要称赞同乡和朋友
C.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
D.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要在事情没有发生以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8.下列对语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重视“仁”的实践,认为一个人哪怕只有一天能做到约束自我,使
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都应受到天下人的称许。
B.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进而论述了“四端”的重要性。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说我们要审慎地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
时那样慎重,那样做事就不会失败。
D.先秦诸子散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其论说风格或
雍容、或犀利、或狂放、或朴拙,各有其妙。
9.在横线处写出作品原句。
(1)在孔子看来,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2)《论语》要懂得向榜样学习、反思自己的句子:"__________―
(3)岂日无衣?与子同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________<,与子
(4)《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
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
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5)《春江花月夜》中"_?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一种相思、,
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
(6)《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
四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江水流春,流去
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7)《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
(8)《将进酒》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
抗的诗句是:,。
(9)《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
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
(10)《江城子》中,既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
下的爱妻诉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O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残,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10."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
子的什么思想?
1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
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
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1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练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
章)
《老子》最早的注家河上公给本章起的章名是《无用》,清代宋常星给本
章起的章名为《虚中》,不同的章名分别体现了不同注家对这一章的认识。
根据你对本章的理解,你赞同哪一个章名?为什么?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嚼__如为山未成一第__迩―之事父何莫学夫—《诗》
(2)庶__人壹__是三十辐共一毂__蜒埴以为器
(3)其脆易泮__凿户牖__以为室非不唱__然大也今一朝
而鬻__技百金
(4)魏王贻—我大瓠—之种则弗__能攻恶施不孝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凄凉犯①
姜夔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
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②,迤通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
羊裙③,等新雁来时系着。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注】①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本词作于作者客居
合肥时,合肥在当时已是屡经战乱的边城。②部曲:泛指军队。③羊裙:
南朝羊欣夏天穿新绢裙昼寝,王献之在他的新裙上挥笔写字,羊欣醒后见
到王献之墨迹,十分高兴,把新裙墨宝珍藏起来。这里用“羊裙”代指赠
予挚友的书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马嘶渐远”“戍楼吹角”等内容营造出了边城特有的氛围。
B."似当时"三句,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给词人带来的独特感受。
C.下阕,词人回忆起曾经与友人在此地的美好生活,不禁感慨万分。
D."怕匆匆"两句,写词人怕大雁不肯带信而耽误了与友人的期约。
16.古诗词中常用拟人的手法增加诗歌的表现力,下列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
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B.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
矣》)
17.前人评姜夔词:“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
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如何表达对“国势日非”的感伤之情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咸菜和文化
汪曾祺
偶然和高晓声谈起“文化小说”,晓声说:“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
是文化。”我同意他的看法。这两天自己在家里腌韭菜花,想起咸菜和文
化。
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西方似乎没有咸菜。我吃过“洋泡菜”,那不能
算咸菜。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大概不多。各地的咸菜各有特点,互不雷同。
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冬菜、保定的春不老。“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
春不老”,我吃过苏州的春不老,是用带缨子的很小的萝卜腌制的,腌成后寸把长
的小缨子还是碧绿的,极嫩,微甜,好吃,名字也起得好0保定的春不老想也是
这样的。周作人曾说他的家乡经常吃的是咸极了的咸鱼和咸极了的咸菜。
鲁迅《风波》里写的蒸得乌黑的干菜很诱人。腌雪里蔗南北皆有。上海人
爱吃咸菜肉丝面和雪笋汤。云南曲靖的韭菜花风味绝佳。曲靖韭菜花的主
料其实是细切晾干的萝卜丝,与北京作为吃涮羊肉的调料的韭菜花不同。
贵州有冰糖酸,乃以芥菜加醪糟、辣子腌成。四川咸菜种类极多,据说必
以自流井的粗盐腌制乃佳。行销(真是“行销”)全国,远至海外(有华
侨的地方)。堪称咸菜之王的,应数榨菜。延边的腌蕨菜北京偶有卖的,
人多不识。福建的黄萝卜很有名,可惜未曾吃过。我的家乡每到秋末冬初,
多数人家都腌萝卜干。到店铺里学徒,要“吃三年萝卜干饭”,言其缺油
水也。中国咸菜多矣,此不能备载。如果有人写一本《咸菜谱》,将是一
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咸菜起于何时,我一直没有弄清楚。古书里有一个“范”字,我少时曾以
为是咸菜。后来看《说文解字》,范字下注云:“酢菜也”,不对了。汉
字凡从酉者,都和酒有点关系。酢菜现在还有。昆明的“茄子酢”、湖南
乾城的“酢辣子”,都是密封在坛子里使酒化了的,吃起来都带酒香。这
不能算是咸菜。有一个新字,则确乎是咸菜了。这是切碎了腌的。这东西
的颜色是发黄的,故称“黄营”。腌制得法,“色如金钗股”云。我无端
地觉得,这恐怕就是酸雪里藤。膏似乎不是很古的东西。这个字的大量出
现好像是在宋人的笔记和元人的戏曲里。这是穷秀才和和尚常吃的东西。
“黄新”成了嘲笑秀才和和尚,亦为秀才和和尚自嘲的常用的话头。中国
成菜之多,制作之精,我以为跟佛教有一点关系。佛教徒不茹荤,又不一
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于是就在咸菜上打主意。我的家乡腌咸菜
腌得最好的是尼姑庵。尼姑到相熟的施主家去拜年,都要备几色咸菜。关
于咸菜的起源,我在看杂书时还要随时留心,并希望博学而好古的馋人有
以教我。
和咸菜相伯仲的是酱菜。中国的酱菜大别起来,可分为北味的与南味的两
类。北味的以北京为代表。六必居、天源、后门的“大葫芦”都很好。一
—“大葫芦”门悬大葫芦为记,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了。南味的以扬州酱菜
为代表,商标为“三和”“四美”。北方酱菜偏咸,南则偏甜。中国好像
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葛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
桃、杏仁,无不可酱。北京酱菜里有酱银苗,我到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什
么东西。
酱菜起于何时,我也弄不清楚。不会很早。因为制酱菜有个前提,必得先
有酱,—豆制的酱。酱,——酱油,是中国一大发明。“柴米油盐酱醋
茶”,酱为开门七事之一。中国菜多数要放酱油。但是中国古代的酱和现
在的酱不是一回事。《说文》酱字注云从肉、从酉、身声。这是加盐、加
酒、经过发酵的肉酱。《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酱用百有十瓮”,
郑玄注:“酱,谓醯酸也”。醯、醵,都是肉酱。大概较早出现的是豉,
其后才有现在的酱。汉代著作中提到的酱,好像已是豆制的。东汉王充《论
衡》:“作豆酱恶闻雷”,明确提到豆酱。《齐民要术》提到酱油,但其
时已到北魏,距现在一千五百多年。---当然,这也相当古了。酱菜的起源,
我现在还没有查出来,俟诸异日吧。
考查咸菜和酱菜的起源,我不反对,而且颇有兴趣。但是,也不一定非得
寻出它的来由不可。“文化小说”的概念颇含糊。小说重视民族文化,并
从生活的深层追寻某种民族文化“根”,我以为是未可厚非的。小说要有
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成的,但是不一
定非得寻得那么远,非得追寻到一种苍苍莽莽的古文化不可。古文化荒邈
难稽(连咸菜和酱菜的来源我们还不清楚)。寻找古文化,是考古学家的
事,不是作家的事。从食品角度来说,与其考察太子丹请荆轲吃的是什么,
不如追寻一下“春不老”;与其查究楚辞里的“蕙肴蒸”,不如品味品味
湖南豆豉;与其追溯断发文身的越人怎样吃蛤捌,不如蒸一碗霉干菜,喝
两杯黄酒。我们在小说里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
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尝得
出,想得透。
(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不能备载备载:详细记载
B.佛教徒不茹荤茹荤:吃肉食
C.和咸菜相伯仲发是酱菜伯仲:不相上下
D.古文化荒邈难稽难稽:难以计较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在家里腌韭菜花而想到咸菜与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作者对“吃东西
也是文化”这一观点的认同。
B."汉字凡从酉者,都和酒有点关系",这句话既说明了酢菜不能算咸菜
的原因,又暗示了汉字的特点。
C.作者的家乡咸菜腌得最好的是尼姑庵的事实,印证了作者关于咸菜的起
源可能与佛教有关的看法。
D.酱菜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根据文化典籍的记载推断,在一千五百多
年以前,酱菜应该已经出现。
20.作者说:“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为
什么这样说。
21.文中作者借咸菜与文化的关系,表达了对“文化小说”怎样的看法?结
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2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注重语言“经营”的作家,以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
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他是如何“经营”语言的。
我吃过苏州的春不老,是用带缨子的很小的萝卜腌制的,腌成后寸把长的
小缨子还是碧绿的,极嫩,微甜,好吃,名字也起得好。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面对突发灾难,意志坚定、不慌乱是定力;面对成功与荣誉,头脑清醒、
不自满是定力;面对诋毁中伤,心态平和、不冲动是定力;面对自身不足,
及时改进、不遮掩是定力……个人成长需要定力,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也
需要定力。
请以“定力”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24.完成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也许我是一道微光
却想要给你灿烂的光芒
宁愿让我受伤
在黑暗的夜晚
静静地为你
去孤独地照亮
请以“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写实,可想象;运用记叙、描
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参考答案
【答案】1.C2.A3.B
4.①欲望、追求合乎"仁"的标准。②心存"仁"念,返诸本心,主动求
"仁"。③把合于"礼"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不懈追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C.蔽:概括。句意:用一句话来概括。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有了……才会有……"错误,原文为"要想成为"所欲"皆是仁欲的君
子,必须求诸欲之本——心",可知"仁心"为前提条件,有“仁心"才
会有"仁欲"。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本不是至圣先师的人生追求”错误,原文为"若仅仅是心之所欲不逾越
法度,不符至圣先师之实,因为多数人也能做到这一点,至少表面上是如
此",原文有限制,”若仅仅是……不符……之实",此处指不只是心之所
欲不逾越法度,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仁'是孔子理想中最高最美的道德准则……'欲’是有条件的,
有限制的,是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下的‘随心所欲',只有不超越此
规范的'欲'才能称得上‘仁欲'"可知,欲望、追求合乎“仁”的标准。
结合“要想成为'所欲’皆是仁欲的君子,必须求诸欲之本心。仁并
不远人,它是人之内在生命,任何人只要愿意呈现它且认真地践履它,仁
就实现了。可见仁道出于人心,返诸己心即可求得”可知,心存“仁”念,
返诸本心,主动求“仁”。
结合“孔子'不逾矩'之'矩‘实为‘礼’。仁、礼一体,也就是说,孔
子年至七十,随心所欲而视听言动皆中礼,无终食之间违仁,亦无终食之
间违礼”可知,把合于“礼”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不懈追求。
【答案】5.D6.C7.B8.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
D.复:弥补,补救。句意: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指示代词,它的/人称代词,他。句意: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就像
人有四肢一样。
B.介词,至U/介词,从。句意: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
面去了。/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C.都是结构助词“的”。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D.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句意: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
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要誉",博取声誉。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哪怕只有一天"错误,"一日"意为"一旦",一旦做到了这些,天
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不是"只有一天"的意思。
故选A。
参考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
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
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
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论语•颜渊》)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
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
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
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
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
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
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
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
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
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孟子•公孙丑上》)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
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
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
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
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
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
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
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
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老子》第六十四章)
9.【答案】①.君子食无求饱②.居无求安③.敏于事而慎
于言④.就有道而正焉⑤.见贤思齐焉⑥.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⑦.袍⑧.戈矛⑨.同仇⑩.涌潮随
波千万里⑪何处春江无月明⑫白云一片去悠悠
⑬青枫浦上不胜愁
⑭谁家今夜扁舟子
⑮何处相思明月楼
⑯昨夜闲潭梦落花⑰可怜春半不还家⑱江水流春去欲
尽⑲江潭落月复西斜⑳斜月沉沉藏海雾㉑.碣石潇
湘无限路㉒.不知乘月几人归㉓.落月摇情满江
树㉔.钟鼓馔玉不足贵
㉕.但愿长醉不愿醒《额.天生我材必有用㉗.千金散尽还
复来㉘.千里孤坟㉙.无处话凄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慎”“港”“扁”“裴”“妆”“潭”“潇湘”“樽”“凄”。
【答案】10."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
离开仁的思想。
11.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观点的把握。对于词语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对
于观点的把握要在理解选段的基础上,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了解来把握。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
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
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
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
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对于古文的理解,学者们见仁见智。题干提出了
两种解读,考生首先要明确这两种理解各是从什么角度解释的,而且要明
白解读的实质、核心应该是一样的。学生据此写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
注意每种理解要符合观点。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
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
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
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2.【答案】(1)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
(2)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敏于事",介词结构后置句,对工作勤奋敏捷;"慎于言",介词
结构后置句,在说话方面谨慎;"就",接近;"正",形容词作动词,
匡正。
(2)"道",宗旨;第一个"明",动词,彰明、弘扬;"至善",最完
善的境界。
(3)"请买其方百金",省略句,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其",
代词,他的。
13.【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前一个章名。“无用”即“空无之用”。老子
以文中事物为喻,诠释天地万物之理,有无相生,无者以有,为利之体;
有者以无,为器之用。“虚中”则仅限于人性,视野狭窄,丧失了道家宇
宙天地大道之根本,有违万物齐一的观点。
示例二:我赞同后一个章名。天地之道,虚其中,故有阴阳之妙;圣人之
德,虚其心,故有运用之妙。是以知虚中者,乃是造物之本也。圣人不虚
其心,不能明天理之微,不能立人心之正,不能范俗垂世,为法于天下。
是以知虚心者,又是道德之本也。以此观造车、制器、凿室,正是太上教
人借物达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悟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以从内容和本章的思想内含两个方面作答。本段的意思是:三
十根辐穿在车头,中间必须留出空处,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
用。踩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
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如果赞同《无用》这个章名,可从《道德经》中的无用与有用分析,无用
并不是真正的无用,而是指无形的空间,以及看不见的用处。老子以文中
事物为喻,诠释天地万物之理,有无相生,无者以有,为利之体;有者以
无,为器之用。有,是看得见的东西,这算不上用,只可以说是利,无,
是看不见的空间,这才是真正的用。
如果赞同《虚中》这个章名,首先分析这段话的意思,这段话是讲:详细
地观察车毂、器具、房屋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明白,都是因为“无”才产
生作用。所谓“无”就是虚空;正因为虚空,才能容纳物品,也才能使各
种事物生生不息。天地都是从虚无中产生出来的,“虚无”乃是大道的本
元,天地万物的根本。人有了身体,便有一颗心。人心的本体,原来是宁
静、清澈、纯洁、光明的,其中没有存留任何东西。后来只是因为有了妄
想,于是就把虚灵的神窍给填满了。所以,自身灵通、明澈的本体就不见
了,体用的功能就不能全部显示出来,这就好像车毂、器皿、房屋里面,
都被杂物塞满了,怎么能够再有其它作用呢?所以老子非常强调“虚”的
作用,是因为大多数世人,只看到实,看不到虚。而只有知虚中者,是造
物的本源。圣人不虚心,不能明天理之微,不能立人心之正,不能范俗垂
世,为法于天下。天地惟有虚中,才能生生不息;人心惟有虚中,才能一
气流行、回归本根。一句话,“虚中”可以灵通得一,与道合真。作答时
可结合以上分析从这一章对圣人治世方面的影响分析。
14.【答案】①.pi®.kui®.er®.fu⑤.shti®.yi⑦.
gu⑧.shdn(9).pan⑩.ybu⑪xiao⑫yii⑬yi⑭hti®
fu⑯wU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字音的能力。
本体所给词语都来自课内,熟读课文,准确记忆,即可得出答案。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何莫学夫《诗》"的"夫"为代词,应读二声,为"fCi";
"其脆易泮"的"泮"通"判",读为HpanH;
"恶施不孝"的"恶"此处为疑问副词,"何""怎么"的意思,要读为
,,H
wuo
【答案】15.C16.A
17.①借景抒情。上阕,词人通过秋风中的绿杨萧瑟、荒烟野草、马嘶渐
远、戍楼孤耸等景物,写出了边城的荒凉与衰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家丧
乱的感伤之情。②今昔对比。下阕,词人将回忆中泛舟西湖的美好与眼前
所见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国势日非的感伤。③侧面衬托。
想借鸿雁传书,却担心鸿雁不肯在此地停留,从而衬托出此地的荒凉与衰
败,表达了作者身处离乱时代的不安与感伤。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在此地的"错误,词人回忆的是曾经与友人泛舟西湖的美好生活。此时
诗人在边城合肥。
故选C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上下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A."白银盘里一青螺"为比喻,喻指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的景象。
B."知"属于人的心理感觉,赋予自然物"东风",拟人。
C."厌"属于人的心理状态,赋予"废池乔木",为拟人。
D."妩媚"本为形容人的词语,"见"属于人的行为动作,赋予"青山",
为拟人。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上阕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为借景抒情。
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
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
日边城的萧瑟无情。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马嘶”“吹角”诉
诸听觉,旅人、“戍楼”诉诸视觉;这些意象,在萧瑟的秋风中交织成一
幅画面,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诗人不禁兴
起沉深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从而抒发了诗人面对国家丧乱的感伤之情。
下阕“追念西湖上……想如今……”,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
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
活,令作者难以忘怀。这就和前面凄凉的景象形成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
对国势日非的感伤。
"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着。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作者想象着:
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它捎给心爱的情人。写到此处
作者犹觉意思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知的故事再翻进
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
所以,此处是侧面衬托,以担心鸿雁不肯在此地停留,衬托出此地的荒凉
与衰败,表达了作者身处离乱时代的不安与感伤。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
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答案】18.D19.C
20.①咸菜的历史悠久,与我国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②咸
菜种类繁多,互不雷同,反映我国不同地域的独特饮食习惯。③咸菜制作
精良,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有的行销全国,远至海外。④咸菜是中国
独有,反映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⑤在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历史典籍
中,多有关于咸菜的记载。
21.①"文化小说”的概念颇含糊,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应宽泛,而不应
狭隘。②小说创作要重视民族文化,小说要有民族色彩,离不开民族文化
的浸润。③小说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的,
消逝不久的。
22.汪曾祺的散文力求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与情感。这句
话作者用最准确、简洁的词语,介绍了春不老的原料、色泽、质地、味道,
在赞美春不老的同时,洋溢着吃过春不老的自足、自得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D."难稽"的意思是:难以考查。语境是说古文化模糊邈远,难以考查。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C."作者的家乡腌咸菜腌得最好的是尼姑庵的事实,印证了作者关于威菜的
起源可能与佛教有关的看法"错。原文说的是“中国咸菜之多,制作之精,
我以为跟佛教有一点关系。佛教徒不茹荤,又不一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
鲜蔬菜,于是就在咸菜上打主意",作者认为是“有一点关系",选项曲
解文意。
故选C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中国咸菜之多,制作之精,我以为跟佛教有一点关系。佛教徒不茹
荤,又不一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于是就在咸菜上打主意”可以
看出,咸菜的历史悠久,与我国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通过“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西方似乎没有咸菜。我吃过‘洋泡菜’,
那不能算咸菜”可以看出,咸菜是中国独有,反映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文
化。
通过“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大概不多。各地的咸菜各有特点,互不雷同。
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可以看出,咸菜种类繁多,
互不雷同,反映我国不同地域的独特饮食习惯。
通过“四川咸菜种类极多,据说必以自流井的粗盐腌制乃佳。行销(真是
“行销”)全国,远至海外(有华侨的地方)”可以看出,咸菜制作精良,
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有的行销全国,远至海外。
通过“咸莱起于何时,我一直没有弄清楚。古书里有一个‘殖'字,我少
时曾以为是咸菜。后来看《说文解字》,“范”字下注云:'酢菜也',
不对了。汉字凡从酉者,都和酒有点关系。酢莱现在还有”可以看出,在
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中,多有关于咸菜的记载。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通过“'文化小说’的概念颇含糊。小说重视民族文化,并从生活的深层
追寻某种民族文化的‘根’,我以为是未可厚非的”可以看出,“文化小
说”的概念含糊,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应宽泛,而不应狭隘。
通过“小说要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
成的,但是不一定非得寻得那么远,非得追寻到一种苍苍莽莽的古文化不
可”可以看出,小说创作要重视民族文化,小说要有民族色彩,离不开民
族文化的浸润。
通过“我们在小说里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
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
想得透”可以看出,小说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
昨天的,消逝不久的。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能力。
画线句子是“我吃过苏州的春不老,是用带缨子的很小的萝卜腌制的,腌
成后寸把长的小缨子还是碧绿的,极嫩,微甜,好吃,名字也起得好”,
通过“带缨子的很小的萝卜”“寸把长”“极嫩,微甜”可以看出,作者
的语言准确,简洁。
"带缨子的很小的萝卜"是介绍原料,“碧绿”是介绍色泽,"极嫩,微
甜”是介绍味道,而从“我吃过苏州的春不老"可以看出他的自豪之情。
23.【答案】例文:
定力
定力是什么?定力是靠持久努力累积而成的非凡实力,是艺高人胆大、高
飞而远瞩的自信,是低谷中咬紧牙关启然不动的稳健,是清晰而坚定的目
标锻造出的强大内心!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定力。
冬奥会上赢得万千膜拜的谷爱凌,面对攻击她改换国籍的声音,四两拨千
斤般回复"哭去吧你";面对美国媒体的批评,她说"不喜欢我是你们的
损失";面对妈妈的劝说,她依然坚持冒无缘奖牌之险挑战极限。从女队
陪练到世界冠军的武大靖,自述每天落在女队员后面承受她们回头的"眼
神杀"很伤自尊;然而除了看到他利用专业队休息间歇高强加练,谁还能
看出他内心受虐的痕迹?他沉稳、坚定地把短板熬成了优势,冠军一战酣
畅淋漓。危局中的中国女足,不慌不乱不馁,死地后生、绝境反杀,创造
出令人荡气回肠的奇迹。
社会发展需要定力。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对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一有风吹草
动就怀疑政府决策,但是邓小平咬定青山不放松,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终
于富起来、强起来。光刻机的研发在我国起步不晚,60年代已有出品,80
年代已经与当时的国际主流水平同步。然而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后,因光刻
机投入见效慢,我们而放缓甚至放弃了自主研发,转而购买国外芯片产品。
缺乏战略定力,为后来的“卡脖子”埋下祸根。
定力来源于信仰,信仰坚定,自然就泰山压顶不弯腰,乱云飞渡仍从容。
正因根植于信仰的定力,抗洪抢险、应急处突之时,“迷彩绿”“火焰蓝”
“大白白”义无反顾,临危不乱。
定力来源于专注。忘怀得失、全力以赴,就有杂念皆遁、物我合一的自如。
无论是袁隆平、邓稼先,还是樊锦诗、屠呦呦,这些共和国的功勋人物,
哪一个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的专注?
定力来源于智慧。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一百年前踽踽探索的志士仁人,
他们所经历的迷茫和黑暗,只有在找到中国共产主义道路的那一刻才豁然
开朗。准确识变、科学研判,自可不困于心、不乱于形,才能于变局中守
成局、开新局。
奋斗的路上倘若没有定力,那么比对手或者困难更可怕的一定是你自己。
发展的路上倘若没有定力,任何旁逸的枝节都可能变成万劫不复的歧途。
成长的路上、奋斗的路上、发展的路上,人人自带定心丸,国家就有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工业(工业的分布)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 药学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 个人主管述职报告集合十篇
- 大病困难补助申请书集锦15篇
-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六 漂亮的剪贴画》教学实录
- Unit 7 Happy Birthday Section A 2a~2e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研究食品工业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
- 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 跳蚤效应详解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孙子兵法-湖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社团啦啦操训练计划
- UPS维护保养检查表
- 生产作业环境监测报告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环保综合检查表
- 国家电网安全生产典型违章300条(含扣分)
-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急性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 教练场地技术条件说明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
- 土壤稳定性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