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模文言文_第1页
福建一模文言文_第2页
福建一模文言文_第3页
福建一模文言文_第4页
福建一模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材料一:

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吴国人攻打州来,楚薳越率领军队与诸侯的军队奉楚平王命奔赴州来救援。吴国人在钟离抵御楚军。子瑕去世,楚军士气低落。吴公子光说:“诸侯跟随楚国的很多,但都是小国,害怕楚国而不能自作主张,所以前来。我听说,干事威势胜过感情,即使弱小,必定成功。〔1〕奔命:奉楚平王命率师奔赴。〔2〕钟离:在今安徽凤阳县。〔3〕熸jian1:士气低落,军队溃败。〔4〕不获已:不得已。〔5〕克:超过、胜过。〔6〕济:成就、成功;成语:无济于事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胡国、沈国的国君年幼而狂躁,陈大夫齧正当壮年而顽蒙,顿国与许国、蔡国不满楚政。楚国的令尹死了,他们的军队士气低落,将帅地位低而受宠爱,政令不专一。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如果分兵先攻打胡国、沈国与陈国,三国一定率先奔逃。三国败了,诸侯的军队就军心动摇了。〔1〕狂:狂躁。〔2〕啮:陈大夫之名,夏齧,同“啮”〔3〕顽:顽固。〔4〕疾:憎恨。〔5〕贱:地位低下。〔6〕壹:统一、一致。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诸侯混乱,楚军必定尽力奔逃。请求先头部队放松警备收敛威势,后续部队加强兵力整顿军威。”吴王听从了。戊辰晦,在鸡父交战。吴王派三千个囚犯先去攻打胡国、沈国与陈国军队。三国争抢着俘获他们。吴国组成三军跟在囚犯后面:中军由吴王率领,公子光率领右军,掩余率领左军。吴国的囚犯们有的奔逃有的站住不动,三国的军队大乱。吴军进攻他们,三国战败,擒获了胡国、沈国的国君与陈大夫。〔1〕去备薄威:放松警备、减少威势,使军容不整肃。〔2〕敦:着重于。〔3〕争之:争抢俘获吴兵。〔4〕掩余:吴王寿梦之子。〔5〕杜注:“国君,社稷之主,与宗庙共存亡者,故称灭。大夫轻,故曰获。获,得也。”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吴国释放胡、沈二国的俘虏,让他们逃到许国与蔡国、顿国的军队那儿,说:“我们的国君被杀了!”吴军大声呼叫跟上去,三国的军队奔逃。楚国军队尽力奔逃。《春秋》记载说:“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齧。”这是对君臣使用不同的措辞。没记载战争,是因为楚国没有列阵。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1〕舍:释放。〔2〕使:让。〔3〕噪:吼叫。〔4〕辞:措辞。〔5〕言:记载。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伍鸡(楚国伍氏家族重要成员)带领吴国人包围州来城,挖长沟引水水进攻州来城,来打败楚军,这就是鸡父的长沟之战。材料二:

五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节选自清华简②《系年》)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五鸡将A吴人以围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H之汜。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大概自《春秋》以前,到《尚书》的时代,那些作者叙述事情都是这样。今天摘取儒家经典中当时通行的言辞,其中道理有难于理解的,各家著作的说法不同,事理偶有可以作为依据,把它们参合起来,加以研究考查。如果有和这些不同的,就不再讨论了。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材料三:

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1〕或:有时。〔2〕会:理解。〔3〕向背:指切合与不切合、正面和背面等。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为什么呢?近古的史书,记言虽然详细完备,但记事却很少有鉴别选择。使学者观察一国的政事,善恶就相互参杂;看一个君主的才能,贤愚几乎各占一半。至于远古的史书就不是这样。那些书所记载的,简要地举出大纲细目,一定有赞美和忌讯,探究它的底细,其中隐避埋没的不少。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1〕唯:虽然,纵使——表示让步关系〔2〕殆:几乎。〔3〕务:一定;务必。〔4〕讳:忌讳。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我曾经谈过,假若汉、魏、晋、宋的帝王生在上代,尧、舜、禹、汤的君主生在中叶,使史官互相调换所处的地位来记载,各自叙述当时的事情,比较他们的得失,一定很难估量。就如轮扁把古人的书称为糟粕,孔子叙述《春秋》把那些有疑义的地方也传给别人一样,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离、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节选自《史通·疑古》)〔1〕尝:曾经。〔2〕俾bi2:使,把。〔3〕书:写、记载。〔4〕固:一定〔5〕若乃:解释为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主观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译出大意给2分;“役”“贱”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①“役”译为“出兵”“打仗”“战役”“作战”均可得分,若译为“战场”“联盟”“兵役”不得分;②“贱”译为“身份卑微”“地位低”“卑微”“低贱”均可得分,若译为“贫贱”“差劲”“弱小”不得分。③“不同心”句意准确得1分;“楚可败也”句意准确得1分。【参考答案】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

文言文阅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4分)主观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译出大意给2分;“非唯”“固”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①“非唯”译为“不仅仅是”“不只是”“不只”“不是只有”均可得分;②“固”译为“原本”也可得分,译为“因此”“所以”“自然”“固然”不得分;③“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书”句意准确得1分,“不类”和“殊”语意大致准确得1分。【参考答案】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文言文阅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书,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4分)主观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在于筛选文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评分参考】①答出“质疑”“不盲目”“有自身判断”得1分;②答出“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