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税调研报告企业税调研报告1
一、对私营企业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分析
在私营企业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面,由于人们的税收法制意识淡薄,税收政策不完善,以及各地区税务部门所执行的政策不统一等因素,使得私营企业税后利润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流失严峻,甚至在一些地区成为征收中的空白点,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帐务失真,成本不实,基本无税可征。由于部分私营企业纳税义务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将偷逃税收作为致富的捷径。从笔者对苏北某县城40户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的调查中发觉,20xx年度有27家企业账面基本持平,另有9家亏损,4户盈利企业的利润也都在10万元以下,只有一户就税后利润缴纳过个人所得税。据业内人士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是因为私营企业主私欲熏心,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视税法于不顾,实行多进成本、转移收入等手段的结果,也有些企业在地方政府“发展私营经济”、“照看企业困难”等政策的爱护下,公然实行“变通”方式进行偷税。
二是税务部门对应税所得的管理失控,征收力度不够,对偷税行为的惩罚偏轻,税收流失量大面广。由于税务机关缺乏对私营企业税后利润的有效监管,未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征管方法,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取决于私营企业主的纳税意识。据调查统计表明,该县有70%以上的私营企业主存在不申报个人所得税或申报不实的现象。在20xx年度所得税汇算及各税统查中,全年查补这类税款不足5万元,无一例因未申报而被罚款,也没有一件此类偷税案件被立案查处。
三是税收政策不完善,实施方法不统一、征收方式不规范,也造成税收流失严峻。对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中缺乏详细、明确的规定,如对查补部分的利润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如何界定私营企业主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等,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加之各地区的'征管方法差异较大,征管手段落后,执行中存在肯定的随意性。
二、对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思索
针对私营企业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征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需深化地进行分析探讨,实行主动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征管实力。笔者认为强化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开展税收宣扬教化,提高公民纳税意识,除接着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扬外还必需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宣扬教化,如在中小学开设税法常识课程,使新一代公民较早接受纳税义务教化;对新业户的法人进行强制性的税法基本学问教化,对其办税人员进行强制性的税收专业学问系统培训,对老业户的法人及办税人员分批进行常常性税法学问培训教化;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轮训内容中,也要支配税法学问讲座,增加其税收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依法纳税的社会氛围。
二是统一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有效监管。在统一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对征管规定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明确,消退私营企业主收入隐性化、非现金化、来源多渠道化等弊端,在收入公开化基础上,建立覆盖其全部个人收入的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严格执行私营企业主个人财产、收入申报纳税制度,建立科学的纳税申报评审机制和稽查制度,加强对私营企业税后利润的监控,健全纳税人的纳税档案资料,建立私营企业弥补亏损和利润安排台账等,实行跟踪管理;精确把握征税前提和征税环节,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设计的预定目标正确地组织征收;合理确定扣除标准,激励私营企业增加投入,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可以考虑规定免征额,激励私营企业主加大投入;对一些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健全的企业可实行定额征收,并附征个人所得税;体现“多得多征,公允税负”原则,不论是实行何种方式征收,都必需起到调整收入安排的作用,只对高收入者征税。
三是加大税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实践证明,偷逃税行为只有通过不断地严厉惩治者能得到遏制,因此,在严格征管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税务违法案件的惩罚力度,使纳税人为偷税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依法纳税的付出,对私营企业主申报不足、账务核算不实等行为,除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外,应当予以重罚,情节严峻的,还应追究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广泛开展社会共治,通过法律形式明确金融、司法、工商、社会中介等职能部门的协作义务,借鉴国外的有效监管措施,对私营企业主的信贷行为,享有的医疗、教化、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权益以及公共设施的运用权等同是否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挂勾,约束其欺瞒税务机关的侥幸心理和偷逃税欲望。
企业税调研报告2
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调研报告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人也由单一的一元化经济形式向兼并重组、多元多样化方向过渡,新兴集团性经济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集团性企业形成的母子公司、兄弟企业,其对外经营的经济实力、生产效率、市场的占有率与扩张率等显著增加,其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的运作机制与对资金的调度实力,以及在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等事项上的税收筹划也都优于单一独立性企业,并且集团性企业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更是在逐年增长。但也有部分集团公司实行了一些非法避税手段,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与税收秩序,同时也发觉与暴露了税务部门当前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税务部门对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的现状
当前税务部门对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的现状和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税收巡查工作的浅表性。目前基层分局责任区管理员对集团企业的日常巡查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一些案头静态资料,相关动态经营表面改变状况的口头性询问、了解,即使是实地检查、巡查,也是粗略性的了解与查看,对集团企业财务核算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之间实质性的差异与联系,了解甚少或无法了解,其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大。
2、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畏难性。调研中,发觉目前责任区管理员对集团性企业征管工作的畏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畏难。集团性企业基本上都是分局、区局乃至区、市政府的重点税源企业和龙头性企业,管理员心理压力较大,工作上怕出错,不敢轻易实行一些强硬的征管手段和征管措施,怕遇到阻力,也怕得罪人;
(二)是业务上畏难。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集团性企业大多数所涉税种较宽,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更有营业税、房地产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个人所得税、预提所得税等税种,这对责任区管理员就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要求责任区管理员在驾驭的税收政策、会计业务核算上要做到“全、广、精、深”,其难度系数高了很多;
(三)是实践上畏难。在基层税收征管实践中,尤其是对集团性企业进行解剖或调研时,责任区管理员往往是怕走进去出不来。有些集团企业跨省、市、区(县)甚至跨国经营,集团内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境外公司等,涉及到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能属于不同的省、市、县以及区(县)内的不同管理分局和管理机构。故而有时对集团性企业开展的服务性调研或项目解剖工作深度不够,调查流于表面文章。
3、日常税收检查的单一性。责任区管理员对决策监控系统、票表比对系统产生与形成的相关集团企业异样信息的检查,如红字发票的检查、运费发票的协查、税负偏低状况的核查,往往就事论事,不深究、不去挖掘集团企业间深层次的缘由,仅停留于查出一般性问题即可。
4、纳税评估工作的局限性。通常状况下,基层纳税评估人员仅对集团内某一企业当期(一般当季或所属月份)或当年(一般为当年1月至当年评估期)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较为紧凑,评估工作量又大,以前年度往往成了纳税评估的“免扰区”。同时,在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对纳税人涉嫌非法避税事项进行合理调整时,却又很难把握“合理”这个尺度,区域内同行业合理性参照指标欠缺,税务人员易产生较高的执法风险。因此集团关联企业业务的调查有时也满意于“浅尝即止”。
5、税务稽查工作的约束性。目前,基层分局a级诚信纳税人的评定,虽说不分经济性质,不分规模大小,只要具备并符合诚信纳税人条件都可参评,但必竟a级诚信纳税人的评定名额有限。故基层分局对a级诚信纳税人的评定主要还是以规模性企业、重点税源企业、集团性企业中的主要企业为主。依据国税发〔20xx〕92号文关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方法》第三章第十一条的规定:对评定为a级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法赐予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的激励。假如集团中成员企业连续两、三次被评为a级诚信纳税人,那么该企业连续
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与日常性税务稽查“无缘”。
6、税企沟通方面存在偏颇性。在对集团企业的税企沟通方面,基层管理分局往往片面强调税源、税负的管理,而对纳税风险点的服务、在税法解读的系统性、全面性方面还做得不够或欠缺。对集团企业在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的明细程度、产品生产经营的运作机制等方面相互沟通的力度、深度不够。
二、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筛选,我们对近10户集团性企业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调研工作,发觉目前集团性企业在税收征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存在不刚好申报应税收入的情形。调研中,我们发觉目前集团性企业不刚好申报应税收入的情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脆通过“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并长挂“发出商品”科目,直到客户来款后方才开票实现销售。而在责任区管理员日常巡查、检查工作中,纳税人则将之说明为向分支机构、外地办事处发出的“样品”等事项来处理;二是生产工期12个月内的短线产品长挂“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混淆核算。一旦遇税务人员询问,则说明为对方单位的预付款项,从而达到将应税产品推迟开票、推迟申报的目的;三是依据销售部门的“传递单”开票申报。调研中发觉集团企业的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往往各负其责,互不干预,应税产品的销售完全不按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认收入;四是有些集团企业存在对外产品建设工程业务,如销售给房地产公司的门窗等产品,为上市公司或规模性企业生产的成套设备等,“单设”工程处进行核算。工期短的.,未依法刚好确认收入,工程超过12个月未完工的,增值税方面,未依法在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收入,所得税方面,未在纳税年度按工程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分批或分次确认收入,直到工程竣工决算后,方才一次性确认应税收入或甚至在对方款项全部收到后方才确认收入。企业长期处于低税负、无税负状态或经营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2、集团内关联企业在关联业务定价上存在随意性。目前,集团性企业产品都采纳集团统一的“品牌”对外销售,因此其成员企业往往通过先开票给集团公司,再由集团公司开票给客户最终实现销售的。而由于成员企业在产品合同的签订、销售的履行、款项的收付、销售人员工资的支付等方面无须支付费用,故成员企业往往根据扣除上述销售费用的肯定比例(通常称为扣点)开票申报纳税,由于其费用列支不行分割,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可确认为合理性行为。但有些集团公司或成员企业往往存在着享受肯定的税收实惠政策:如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三免二减半”税收实惠、符合条件的社会福利企业限额内“先征后退”税收实惠以及享受《环境爱护、节能节水、平安生产企业所得税实惠书目》所列专用设备投资应纳税额抵免的税收实惠等,故而其在开票扣除销售费用比例时或高比例扣除如18%-20%,或低比例扣除如2%-3%,企业何时实惠期结束或发生改变,何年重新定价,表面上看好像企业定价原则长期不变,实则是规避了国家税收、转移了企业税负,最终达到了少缴税的目的,通过不合法的税收筹划,自我实现了集团企业利润的最优化目标。
3、关联企业通过相互占用资金转移费用。调研中发觉集团性企业通常都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对外筹资、融资,融资款项各成员企业可共同享用,而利息费用的支出则有意向实现利润较多的企业或不享受税收实惠的企业倾斜,享受税收实惠的企业在经营资金的收取与支付上,则往往通过互转往来的方式由其它企业代付代收,从而规避了长、短期借款问题,并通过“往来链条”在成员企业间实现购销经营资金的循环。
4、利用特别混合销售行为在应税税种间进行避税。调研、评估中,发觉部分集团企业对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供应建筑业劳务的混合销售行为,存在主体税种跨征管机构征收与管理的情形,如纳税人销售自产金属结构件、铝合金门窗、大型机器设备等并同时供应建筑业劳务(见于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其增值税与营业税分别隶属于国税与地税部门征管时:一是通过“平价”或“低价”开票销售在集团企业或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间转移货物实现避税;二是通过加大安装费用等的不合理比例利用“税率差”进行非法避税。
5、集团企业间存在随意调整人工成本核算的情形。调研中发觉,集团成员有符合条件的社会福利企业或免征、减征所得税实惠的企业,其用工人数与工资支出在成员企业间的安排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具有随意安排、调整成员企业利润之嫌。
6、存在非法提取永久性差异支出增加费用、削减利润的情形。特殊是存在于集团企业长期处于日常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免扰区”状态下。如调研中发觉部分集团成员企业提支了应据实进行扣除的基金、费用和巧立明目提取而无需支付的基金、费用,利用税务检查的“时间差”打“插边球”,缩减应纳税所得,少缴所得税。
7、企业存货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尤其表现在对库存商品的核算上,有些集团企业其库存商品的收、发、存与其销售存在着特别亲密的关联性关系时,如通过核实库存商品在各环节的流转数量能够测算、核算出其应税销售数量时,企业往往在账上有意不核算数量,仅按批次、金额进行粗放性、规避性的核算,从而给税务人员日常巡查、评估、检查等工作增加难度,设置障碍,请其绕道而行,使其无功而返。
三、对加强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1、加强责任区管理员日常巡查工作的深度。巡查工作起先前,要充分收集政府、工商、地税、外贸、海关等有关部门的外部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换、更新、反馈,同时充分利用内部一户式管理系统和决策监控软件系统等征管信息平台,调阅集团企业的各类、各项静态数据资料,分析、排查异样数据信息资料,列出主要疑点和巡查的主要环节、主要方面,有目的地进入集团企业,运用趋势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同行业比较分析法等进行深层次的巡查、核查工作。
2、加强税收、会计业务的全面、深化的系统学习。集团性企业的税收征管不仅要求责任区管理员须驾驭较全面的税收政策,具备较高的会计业务和会计核算学问,而且要求其具有肯定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学问。因此,加强学习,只有水平过硬了,才有充分的发言权利和动手实力,才能走的进、出的来。
3、建议试行集团性企业集中管理制度。建议基层所辖集团性企业较多的分局,可以实行集团性企业选派一至二名税收、会计业务水平较高的管理员专人统一管理的方法,从而提升集团企业税收征管的质效,积累集团企业专业管理的阅历,探究集团性企业重点、专业性管理的有效途径。
4、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在适当的时候取消a级诚信纳税人两年免查(除专项、专案检查和金税协查外)的实惠激励政策。税务部门依率计征,纳税人依法纳税,应是征纳双方税收合作信任主义原则的基础,税务部门不宜发“免检牌”给纳税人作“筹码”。对将来事项形成的不公允税收待遇,肯定程度上破坏了正常、和谐的征税关系,一段时期税务稽查监控的职能,对具有免检资格的纳税人而言出现了“真空”。
5、开展常常性、深层次的检查与调研工作。建议由省、市、区(县)统一组织开展行业性集团企业、规模型集团企业、重点税源类集团企业、风险性集团企业等类型的服务性调研、日常性税务稽查工作。从而逐步增加对集团性企业的纳税服务、会计核算的规范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6、切实加强税企沟通。为集团公司全方位地解读税收政策法规,加强税收与会计在销售实现、费用列支方面差异性的辅导与解读工作,建立集团性企业每年1-2次系统性税法解读制度,进一步提升集团企业的纳税遵从度。
7、有效规范集团企业转让定价与转移税负行为。一是建议省、市局定期发布(半年或一年)或参照上年发布区域内行业产品转让定价的预警区间指标,以及符合条件征收营业税的特别混合销售行为行业性应税建筑业劳务的预警区间指标。从而供应给基层一线征管人员在征管实践中参照适用;二是依照《征管法》、新《所得税法》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联企业《特殊纳税调整实施方法(试行)》的规定,实行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法、利润分割法等方法,对集团企业的关联业务,合理进行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调整。
8、严厉打击集团企业间有意虚列、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润、削减应税所得的行为,日常评估工作中,发觉一次,打击一次,发觉二次,移送稽查,严查重罚。
9、有效规范集团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特殊是加强与规范纳税人产品成本的核算。对其有意不核算产品数量,规避税务机关监督的行为,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实行强硬的措施,责令其限期改正、罚款甚至于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净化公允竞争的税收环境。
企业税调研报告3
近年来,部分企业实行注册商贸企业的方法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事虚开专用发票活动,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等几个文件来规范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管理。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方法给相当部分新办商贸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就相关税收政策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办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初步探讨。
一、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实行分类管理违反了税收公允主义原则。现行政策规定,对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可干脆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具有肯定经营规模,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有明确的货物购销渠道(供货企业证明),预料年销售额可达到180万元以上的新办商贸企业,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则要求要先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待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后方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这样的政策规定不利于构建公允的税收环境,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允竞争,更限制了小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税收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不强。
总局在国税独创电[20xx]37号文中规定小型商贸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1年内销售额达180万元后才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同时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在进行税务登记时,可干脆进入辅导期,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但在国税独创电[20xx]62号文件中更正为只对具有肯定规模、有固定场所、预料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以及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符合条件可干脆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下发国税函[20xx]1097号明确如何解决预缴税款占用企业资金问题,从以上三个文件可看出该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无连续性,经常在基层税务机关及纳税人剧烈反映问题时,总局才下文明确,给人造成哪里有征管漏洞哪里堵漏感觉,难以反映税法的刚性及肃穆性。
(三)认定政策较模糊,政策界定难度较大。
1、总局在国税独创电[20xx]37号文中规定,对经营规模较大,拥有固定经营场所,固定的货物购销渠道、完善的管理和核算体系的大中开型商贸企业可干脆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又没有给定肯定的`标准,如何为规模较大?在国税独创电[20xx]62号文件中第三点中指出确认符合规定条件的,可干脆认定,详细是指哪些"规定条件"没有明确;
2、总局在国税独创电[20xx]37号、国税独创电[20xx]51号及62号文件中规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但假如纳税人不需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只领用一般发票要不要按4%预缴税款总局文件中未明确,造成各地的执行过程中不一样。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运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xx]43号)中规定,凡年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必需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财务核算健全,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经企业申请,也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办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规定办理。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运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xx〕60号)规定免征增值税条件的,其销售废旧物资必需运用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因此对其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无实质意义,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需进行改进。
二、完善商贸企业认定中的对策:
由于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门槛提高,使一大批商贸企业销售的商品无法进入增值税抵扣链。为此,税务机关应依据商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出既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又能将其经营活动全面纳入税务管理的管理措施,使尽可能多的商品能够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上入手,对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实行认定从宽,管理从严的原则,不断提高商贸企业征管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放宽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政策趋于合理。建议总局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科学划分两类纳税人,将生产货物或供应劳务的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降为30万元,将批发、零售的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降为50万元。同时,还应对小型商贸企业的认定标准以及只领用一般发票的企业是否预缴税款等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二)严格执行现行增值税政策,促进税收公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供应精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其次十七条规定:条例中第十四条所称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精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因此,对会计核算符合以上规定条件,销售额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无论其是小型商贸企业还是大中型商贸企业,应按上述法规规定允许干脆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免因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存在导致企业不公允竞争,尽量避开产生税收卑视。
(三)实行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商贸企业骗购发票及虚开发票,提高商贸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1、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企业日常监控管理动态台帐,逐户分析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运用状况与收入、纳税状况是否匹配,依据行业特点,加强国税机关内部及地税、工商之间的外部信息沟通,实现对商贸企业的联合控管。
2、进行数据指标分析,搞好纳税评估。依托纳税评估管理系统,开展行业税收负担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的分析,发觉指标异样的企业,列入评估对象,实时控管。
3、加大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加强对商企业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化细致的剖析,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以查促管。
4、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对造成责任事故的税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等。
(四)完善现行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收政策,应将认定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实际权限下放给县级税务机关,并放宽认定条件,对切实符合条件的小型商贸企业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考虑到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为缓解目前小企业资金压力,应取消增购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的税收政策,以促进小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税调研报告4
依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实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xx〕39号),确定了原享受低税率实惠政策的企业,自20xx年1月1日起,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而这些企业“实施过渡实惠政策的项目和范围,将按通知所附的《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实惠政策表》执行”。这一“政策表”共有30大项,涵盖了新税法公布前国家批准设立的企业根据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具有行政法规效力文件规定享受的大量企业所得税实惠政策。
为顺当实施“新法”,设立必要的实惠过渡期是客观的须要:这既是我国以往修改税法所采纳的一贯做法,也是企业(特殊是外资企业)连接新、旧税法的必需。一是有利于体现政府对企业既得权益的敬重及维护政府的国际形象和公信力;二是为企业供应一个适应新税收政策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因税收政策改变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使企业有时间调整经营策略和实行应变措施,有效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爱护外商投资的主动性;三是有利于财政部门利用实惠过渡期制定相应的对策,降低实施“新法”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四是有利于税务部门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模式。但同时,过渡期政策也带来肯定的问题。
(一)过渡期内沿袭现行的外资企业所得税实惠,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我国加入WTO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虽已基本确立,但绝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旧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缘由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的税收政策和政府行为有肯定的关系。WTO是一个建立在多边条约基础上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其规则体系对全部成员的对外经贸活动都有强制约束力。在WTO的诸多规则中,与成员方涉外企业所得税实惠政策关系亲密的主要有四项,分别为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国民待遇规则、最惠国待遇和透亮度规则。而我国现行的部分涉外企业所得税实惠政策与这四项规则相冲突,而部分发达国家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也与此有肯定的关系。在实惠过渡期内如不进行调整,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二)过渡期内沿袭现行税收实惠,不利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公允竞争。
市场竞争要求各竞争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允竞争。但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资企业始终实行不同的税收实惠政策。为了有利于吸引外资,我国的涉外企业所得税制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依据对外开放发展的须要,坚持“税负从轻、实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制定了一整套税收实惠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对外商投资于不同的地区、产业、行业和不同的投资项目,实行了分地区,有重点、多层次的税收实惠措施。相对而言,内资企业实惠政策侧重于劳动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实惠、街道企业税收实惠等)、社会福利(福利企业等)和环境爱护和资源利用(“三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方面;而外资企业则侧重于吸引干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内资企业的实惠方式主要是干脆减免,而外资企业不仅有干脆减免,且实惠面较广,如生产性外资企业全部享受“两免三减半”的待遇,还有再投资退税、预提所得税减免等实惠措施。这种实惠措施对吸引外资发挥了主动作用。但是从反过来说,也造成了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税收不公允待遇。两者名义税率虽然都是33%,但因为外资企业享受着比内资企业更多的税收实惠政策,其实际税负只有13%左右,而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则在25%左右,也就是说,内资企业相当于外资企业两倍。由于税收负担差别的悬殊,外资企业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这不仅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上的不同等,而且造成同样是外资企业,因投资地区不同其税负也不同等的问题,这有悖于WTO中关于市场经济公允竞争的原则,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市场经济运行起肯定的扭曲作用。
两法合并后,内外资企业适用同一部企业所得税法,上述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但外资企业的税收实惠,将有肯定时间的过渡期,尽管内资企业适用新法后,税负将有所降低,但由于原涉外企业所得税实惠政策较多,其税负与适用新法后内资企业相比仍旧较低,税收的公允原则仍旧得不到体现,肯定程度上既影响内资企业的公允竞争,也影响新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公允。
(三)过渡期内沿袭现行税收实惠,不利于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开展。我国现行的涉外企业所得税税收实惠主要是税率实惠和税额减免,减免税实惠较多,简单诱发外商投资者实行转移利润等多种手段躲避纳税义务。两法合并后,由于原有外商投资企业有肯定的过渡期,使新老外资企业的税负差距较大,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差距仍旧存在,这给新老外资企业供应了避税的空间,也给一些内资企业供应了避税的空间。如外商投资者利用新老企业之间的税赋差距,转移利润的避税将更为简单,内外资企业均可以递延销售收入确认时间,利用税率差避税。因此,两法合并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原来就比较薄弱的反避税工作会更为困难。
(四)给税源监控和税务管理增大难度。由于存在一个实惠过渡期,在肯定时期内存在新、旧所得税制并行的状况,既要实行“新法”,又要保留一些旧法的实惠政策,不但给税源监控带来肯定的难度,同时简单产生税收征管混乱,且由于“新法”将对纳税义务人、税率、税基、税收实惠政策、资产的税务处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和修改,不但税收管理员在业务上难以兼顾做好,就是纳税人也难以一时适应。假如信息化建设和税法宣扬、培训不能刚好跟上,“新法”实施将难以取得社会满足的效果。部分企业可能会滥用税收政策进行偷税和避税,从而增大税务管理的难度。
针对实惠过渡期可能存在的问题,拟提出如下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主动引导外资尽快了解和适应“新法”的实惠政策,以有利于外资在实惠过渡期作出新的投资选择(包括转产改行),促使其稳定并增加在华投资。依据新法内容可以看出,制定“新法”实惠政策的原则取向,是把现行的区域性实惠为主向以产业性为主转变,并侧重体现国家激励发展的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爱护(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有利于就业再就业等,目的是把税收实惠政策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新的税收实惠政策取向,税务部门在实惠过渡期应主动引导外资企业增进对政策的相识和理解,帮助其依据国家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书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书目》进行转产改行或投资再选择,尽量避开其在实惠过渡期结束后终结在华经营、转移投资。
(二)加强纳税评估,加大反避税力度。两法合并后过渡期内,新老税制之间的税负差异,给外资企业避税造成了空间,因此,两法合并后,要进一步加大反避税的力度,提高反避税工作水平。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在税法中单独列出反避税条款,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税收特地法规,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跨国公司的管理要求,补充、修订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及其运用条件,增加对避税的惩罚。二是要全面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税务审计,仔细审核企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结转的合法性,特殊要对未能按期限进入获利年度的企业加强评估和审计;要严格区分和监控企业正常的税收筹划和有意避税行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利用“一户式”纳税评估覆盖面广、涉及税种齐全和分行业评估的优势,为反避税审计供应精确性较高的信息数据。三是要建立涉外税收信息库,提高反避税实力,可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建税务情报收集和交换的特地机构,探讨制定《情报交换管理规则》,规范情报交换程序,适时扩大情报交换范围。建立国际性的信息库,广泛收集国际经贸税收有关资料,收集和跟踪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成本、行业利润率、贷款利率以及费用收取标准等信息资料。还应建立国际上闻名跨国企业有关组织结构、管理特点以及内部交易的资料库,并刚好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供应给有关部门,以便税务机关对转让定价企业调整定价时有牢靠依据,切实提高反避税实力。“新法”施行后,在实惠过渡期内,外资企业由于税负上升,其避税手法将会多样化;不仅会利用“转让定价”手法在关联企业间转移利润,还会实行资本弱化,增大借款利息、境外劳务费、特许权运用费和转嫁亏损、滥用税收协定、利用避税港避税等手段进行避税。因此,基层税务机关除了要加强纳税评估、反避税审计和税务稽查之间的协调和协作外,重要的是税收管理员要仔细做好税源监控工作。
(三)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监控实惠过渡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实施“新法”,除要开发适应“法人所得税法”的税收征管软件外,还要开发能对享受税收实惠过渡期的企业进行有效监控的征管信息子系统,以便随时驾驭企业在实惠过渡期的政策执行状况和新、旧税制在连接上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企业实惠过渡期纳税申报合法性、精确性的监控和接着享受税收实惠政策状况的动态监控,并要对执行税收实惠政策结束,或执行有紊乱状况的企业设置警示功能,以利税收管理员刚好跟踪调整或订正,防止企业在实惠过渡期重复或延长享受税收实惠的状况发生。此外,在实惠过渡期内,还要刚好在中国税收征管系统(CTAIS)增加实施“新法”需相应补充的征管功能。
(四)要抓紧创新“法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仍分属国地税分别征收,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分散而多头的征管模式,既奢侈资源,又不利于税务干部业务素养的提高和岗位轮换,更不利于统一执法、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和加强税收征管。这种旧的不合理、不科学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模式应当摒弃。在实惠过渡期间,国地税部门对内外资企业不但不能因税制改革放松征管,而是应当进一步加强。要仔细进行资源、业务和人员素养的整合,由分散征管平稳过渡到统一征管;要按部就班,边征管、边整合、边统一,在实惠过渡期内完成新、旧征管模式的转换,防止因整合税收征管而造成混乱和税收流失。为此,要依据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法人所得税”的征管模式:一是要从法律上确立国税部门为唯一的“法人所得税”征管部门,“法人所得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实行统一征收,定率分成,税款分别划入中央和地方金库;二是依据现有国地税的征管(稽查)资料对全部内外资企业进行诚信分析,并按“双分类”(诚信等级和税源大小)进行排队,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三是要借助中介机构力气作为加强“法人所得税”征管力度的补充,既可促使纳税人尽快熟悉“新法”,又可帮助税务部门审查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可帮助(代理)税务机关完成一些涉税事项,使税务机关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税源监控上。
(五)广泛、深化、扎实做好税法宣扬,抓紧、抓好干部业务培训。做好税法宣扬,是顺当实施“法人所得税法”的前提和保证。为使纳税人尽快熟悉和驾驭“新法”,除运用传统的方法组成税法宣讲团到各企业举办讲座进行广泛、深化宣扬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新法”宣扬。尤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快捷、信息量大以及双向互动等优势把“新法”公之于众,随时供纳税人查询和解答纳税人的疑难问题。
为使“新法”顺当实施,避开在实惠过渡期出现征管、执法混乱,扎实抓好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也是至关重要一环。假如在实惠过渡期不抓紧、抓好对干部的全面、系统、扎实的业务培训,将难以有效辅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和执行新的“法人所得税法”,更难以保证“新法”的顺当实施、新旧税收政策的精确连接、税制的平稳过渡和征管模式的创新。
企业税调研报告5
近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xx]84号),对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是实行消费税政策以来,国家对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进行的第四次调整。这给烟草商业企业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削减烟草商业企业压力呢?本文就此专题分析,以抛砖引玉。
这次卷烟消费税调整与历次相比,主要由以下新改变:卷烟分类标准调高;卷烟从价税率调高;卷烟纳税范围扩大。将导致烟草商业企业税赋增加;利润大幅削减;维护卷烟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压力加大。
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是国家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缓解国家财政税收压力而进行的宏观调控,我们要站在“两个至上”的高度正确相识,同时也要主动探讨,尽量将卷烟消费税政策改变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当实现。首先,调整营销思路,提高适应市场实力。其次,加大打假力度,维护良好的卷烟市场秩序。第三,开展技术创新,节能减耗促进效益快速增长。第四,加强工商协同,提高共同抵挡风险实力。
总之,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调整对我们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主动主动应对,接着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才能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卷烟消费税政策改变的主要内容
我国卷烟消费税从开征以来,经验了四次大调整:11014年以前,烟草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统一征收60%的产品税;11014年实行“分税制”后将产品税改征增值税,并新增了消费税种,11014年各类卷烟按出厂价统一计征40%的消费税;11018年7月1日,为促使卷烟产品结构合理化,对卷烟消费税税制再次进行改革,调整了卷烟消费税的税率结构,将消费税税率调整为三档,一类烟50%,二、三类烟40%,四、五类烟25%;20xx年6月1日起,对卷烟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进行了调整,实行从量与从价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即按量每5万支卷烟计征150元的定额税,从价计征从过去的三档调整为二档,即每条调拨价为50元以上的税率为45%,50元以下的税率为30%;这次卷烟消费税调整与历次相比,主要由以下新改变:
1、卷烟分类标准调高。现行的消费税规定,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格在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含50元)的卷烟为甲类卷烟,每标准条调拨价格在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为乙类卷烟,而财税[20xx]84号规定:调拨价格70元/条(含)以上的为甲类卷烟,其余为乙类卷烟。即甲、乙类卷烟分类标准由50元调整到70元。
2、卷烟从价税率调高。财税[20xx]84号规定:甲类卷烟税率调整为56%,乙类卷烟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36%,雪茄烟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25%,分别比现在执行的45%、30%、25%高11、6、11个百分点。
3、卷烟纳税范围扩大。财税[20xx]84号规定:在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一道从价税,税率5%。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卷烟批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凡是批发销售的全部牌号规格卷烟的,都要按批发卷烟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乘以5%的税率缴纳批发环节的消费税。
二、卷烟消费税政策改变对商业企业的影响
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将对烟草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之一:税赋增加。财税[20xx]84号规定对商业环节开征消费税,消费税额依商业批发卷烟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按5%的税率,实行属地征收。这将导致负责卷烟经营销售的烟草商业企业的税赋大量增加,仅以重庆烟草商业为例,按20xx年预料销售收入测算,将增加消费税及城建税、教化费附加6.6亿元,综合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因素,20xx年应上缴税金将比20xx年事实上缴税收增长一倍。
影响之二:利润大幅削减。这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遵循的原则是“确保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不削减地方财政既得利益,不增加消费者负担”,国家局确定这次消费税政策调整后卷烟批发价格不提高,增加税收部分由烟草行业自身消化。因此将导致从事卷烟批发为主的烟草商业企业利润大幅削减,将严峻影响“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当实现。照旧以重庆烟草商业为例,由于加征消费并综合对企业所得税影响,共计将削减净利润约5.3亿元。
影响之三:维护卷烟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压力加大。为了使行业卷烟分类标准与税收分类标准相一样,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二、三类卷烟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确定,调拨价格70元(含)—101元/条调整为二类卷烟,30元(含)—70元/条调整为三类卷烟,并对一类卷烟调批差价率进行了限制,特殊对中华等个别名优卷烟的调批差价率大幅降低,这对非法卷烟、假冒卷烟供应了生存机会,对卷烟消费市场带来冲击,维护卷烟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压力加大。
三、几点应对措施
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是国家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缓解国家财政税收压力而进行的宏观调控,我们要站在“两个至上”的高度正确相识,同时也要主动探讨,尽量将卷烟消费税政策改变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当实现,为此,商业企业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首先、调整营销思路,提高适应市场实力。由于受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一些卷烟品牌的生产和销售将产生较大波动,因此商业企业要在深化市场调研基础上,立足品牌发呈现状,对本年度及今后的卷烟营销格局及税利重新预料,刚好调整营销策略,做好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高适应市场实力,要着重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维护重点骨干品牌稳定。国家局姜局长强调指出:行业能否保持平稳发展,关键在于重点骨干品牌能否稳定成长。这次政策调整,对部分调批差率比较高的重点骨干品牌影响较大,因此确保其平稳运行、良好发展就显得特殊重要和紧迫。卷烟商业企业要主动探究按订单组织货源的供货方式,增加市场预料实力,精确把握市场真实需求,根据市场真实需求组织货源,保持市场和品牌稳定,保证重点骨干品牌平稳投放、避开出现大的波动。
二是加大一、二、三类卷烟品牌培育。这次政策调整,国家局统一了全国卷烟牌号、规格调批差率,由于一、二、三类卷烟差率较高,四、五类卷烟差率较低,对产品结构相对偏低的商业企业利润影响可能较大,因此,各商业企业要因地制宜制订切合本企业本地消费市场实际的营销策略,加强对适销的一、二、三类卷烟品牌培育,进一步优化卷烟销售结构,提高卷烟单箱销售收入。
三是要重视四五类低档卷烟的销售。四五类卷烟是销量持续增长的基础,要主动组织适销对路的低档卷烟满意市场需求,提高农村市场服务水平,稳定农村卷烟市场,确保销量的.增长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加大打假力度,维护良好的卷烟市场秩序。烟草专卖执法部门要坚持“内管外打”的方针,深化开展卷烟打假活动,加强对卷烟市场的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对假、私、非卷烟的打击,维护正常的烟草市场秩序,为卷烟的销售供应市场空间;深化政府烟草打假机制,营造浩大的打假声势,形成人人识假、人人打假的良好氛围,为保增长、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开展技术创新,节能减耗促进效益快速增长。增加自主创新实力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国家局姜成康曾经指出:“实现中国烟草由大变强目标,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因此商业企业要主动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强化预算考核、加强成本限制,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创建学习型企业等措施变更因循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现代流通企业,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
第四、加强工商协同,提高共同抵挡风险实力。通过建立健全工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共同做好卷烟品牌的培育工作,提高工商企业共同抵挡风险实力。
总之,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只有主动主动应对,接着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才能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税调研报告6
目前,非居民企业预提所得税税收征管在税收政策上及日常税收执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给税收征管带来肯定压力。
一、税收政策上存在的几个难点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界定难。《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此条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比较难于驾驭。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企业支付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在实际操作中当企业未按规定列支成本、费用也未支付时是否要扣缴。又如:离岸股权转让往往实行“一次合同,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结算。那么,如何确认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相应的税款缴纳时间?是按合同签订后第一次付款时间、被投资企业股权变更时间还是按每次实际付款时间?况且在实际经济往来中,许多支付形式是非货币形式,如非居民通过实物或者劳务形式取得技术运用权的回报、关联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等,对于此种情形,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存在肯定困难。
2、预提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界定难。
⑴收入确定难。《税法》第十九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运用费所得,以收入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金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征收过程中,问题并不是如此简洁。如支付特许权运用费,许多企业是以销售收入的肯定比例来计提支付,那么这个计提比例是否恰当?所供应的专用权等是否具有肯定的时效性等值得探讨。另外如外国企业转让国内企业股权,许多是关联企业之间的股权转让,通常存在转让的价格不真实、零价格转让或低价转让等问题,转让收入难以确定。
⑵成本确定难。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财产转让所得上,其中以股权转让尤为突出。股权转让成本即股权转让所得的扣除数,是影响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一项关键因素。由于股权转让成本是一个历史概念,以外币投资形式的原始投资额是用历史汇率还是以现时汇率计算转让成本?另外,股本成本价是指股东投资入股时企业实际支付的出资金额,或收购该项股权时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如其中的资本公积金有的已完税、有的未完税,是否不加区分一并扣除?还是有选择地扣除,或是根本不予扣除?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3、预提所得税的申报和征收界定难。《税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规定: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追缴该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上述规定对于特别状况可能无法发挥作用,如离岸股权转让双方均是外国企业,转让行为一次发生,交易活动一次结算,让受让方履行扣款义务很不现实,由纳税人自行申报或税务机关追缴申报也很难做到。
4、预提所得税的征收对象界定难。部分非居民企业既没有在当地登记注册,也没有经营场所,要找到这些企业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税收监管特别困难,漏征失管的现象在所难免。
二、日常税收征管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合同无中文版本。支付单位多数供应的合同为全英文版本,还有日文、德文、法文等。由于合同中很多关键用语均为专业词汇,审核人无法读懂,即使纳税人应税务机关要求供应了翻译稿,但由于不是正式文本,不能担当相同于正式合同的责任,因此可信度也不高。
2、供应假合同。有部分企业在开具证明时发觉该行为应征税时,马上回到公司,重新打印一份免税行为的合同。由于国外公司不需盖公章,只要在外方位置签一个外文名即可,因此,税务机关无法依据合同来推断该合同内容的真伪。更有甚者,将应税收入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躲避监管,不履行纳税义务。
3、“事后申请”。大多数企业是在履行完合同或付款时才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这种“事后申请”给税务机关的取证造成肯定的困难,无法精确确定应纳税金额。
4、常设机构偷逃税款。一些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了代表机构为境内企业供应劳务,但合同以总公司名义签订,收款也由总公司收取,从而将其常设机构的收入转为境外总公司的收入,偷逃税款。审核人员在开具证明时很难了解业务的实质,只能依据纳税人供应的合同为其开具证明。
三、加强预提所得税税收管理的几点措施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认为,应高度重视非居民企业预提所得税的征管,通过实施“个案分析、个别巡查走访、特性调研服务、个案评估检查”的“四联动”,深化非居民企业预提所得税的长效管理,确保国家税款的平安和税收秩序的规范。详细可实行以下多种措施:
1、扩大监控面,强化对辖区内非居民企业税源信息的收集。主管税务机关应刚好将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纳入责任区日常管理范畴,扩大监控面,找寻有效税源,实施源泉限制,着力解决户籍不明、税源不清的问题。通过细分税管员的管理责任,对辖区内的非居民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全面普查,全面驾驭并建立纳税人信息库,重点调查其在境内未设立机构而是否有来源于辖区的应税收入信息状况,重点关注扣缴义务人应税收入的支付状况,挖掘隐性税源,防止税款流失。
2、夯实管理基础,全面实施纳税人事前备案登记制度。要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实施纳税人事前备案登记制度。要求境内机构、扣缴义务人将发生的应税支付项目、支付金额、支付对象、以及支付对象是否构成常设机构的举证、签订的相关合同文本(中、英文双语比照)等征管要素照实报税务机关事先备案,并建立企业付汇台账备查。
3、动静结合,实现税源的科学、细致和深度管理。一方面,税务责任区要将预提所得税刚好纳入日常税源监管范围,通过落实管理员实地巡查,弄清状况、定期分析细比对、月度(季度)指标严监控、年度汇缴勤把关等综合性联动管理措施,实施税前、税中、税后的全程动态管理,提高应税行为和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刚好性和精确性。另一方面,办税服务厅征收窗口要强化对预提所得税申报征收的书面审核。对纳税人提交的企业所得税报告表进行审查,尤其要对征免界限的划分、适用税率、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计税依据、相关证明资料等内容进行把关和比对,登记售付汇分类台账并将征收信息传递责任区管理员以加强后续跟踪管理,确保窗口静态管理向责任区动态管理的'延长。
4、交换情报,加大评估和检查的工作力度。在管理员实地考察核查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有疑点或有异样的支付项目逐级实施情报交换,以堵塞漏洞。与此同时,要从扣缴义务人、境内机构两个层面上开展对非居民企业预提所得税的个案专项评估和检查。要立足分析巡查相结合,立足案头评估与实地评估相结合,立足日常评估与汇缴相结合,立足评估与稽查相结合,立足评估检查与事后整改相结合,着力解决申报信息不实问题,有效化解征管难点、疑点和盲点,充分发挥纳税评估“以评促管”的功效,充分发挥稽查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税收的公正性。
5、部门协调,开展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办税。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组织体系,畅通与地税、外经贸局、招商局、支付银行、外管局等部门的协作和沟通,优势互补,刚好获得设立开业、合同签定、资金支付、业务发生等第三方信息,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放大管理效应,不断拓展治税空间。
6、优化服务,营造和谐互动的征纳关系。对外,结合新所得税税法的贯彻实施,依托“税企恳谈”、“税法解读”、“重点企业走访”等服务平台,提前介入,通过现场办税、现场询问、现场问政、现场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的宣扬力度,有针对性开展纳税提示,提高税法的遵从度;对内,加强干部的专业学问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干部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7、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税收政策的调研管理。鉴于目前税收政策上尚存在的不明确性,建议上级局对相关税收政策进行专题调研,明确特别状况下的税收政策的执行,如:离岸股权转让的纳税义务时间;支付特许权运用费的计税依据;股权转让的成本;境内被投资企业履行扣缴义务等,从而使税收政策更趋合理、完善,更切合税收工作的实际。
企业税调研报告7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保证企业所得税申报精确性和税款缴纳刚好性的重要手段。结合乌鲁木齐市地税局20xx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发觉了工作中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基本状况
20xx年我市缴纳企业所得税户数为12713户,其中参与汇算查帐征收户数11688户,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户数1025户。参与汇算查帐征收企业中盈利企业4347户,盈利面37%,实现营业收入186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纳税调整后所得225亿元,应纳所得税额53.16亿元,减免所得税29.79亿元,抵免所得税额0.14亿元,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3.23亿元,实际负担率10.92%;亏损企业6597户,亏损面为63%,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亏损额为23亿元;零申报户744户。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1025户,征收企业所得税0.25亿元。
二、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改变分析
行业性质的分布状况:制造业641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1.78亿元,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占的比重为8%;批发零售业1775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1.76亿元,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占的比重为8%;房地产企业673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8亿元,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为33%;居民服务业4858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3.64亿元,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占的比重为16%;建筑业1349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2.9亿元,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为12%;科学探讨、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404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0.69亿元,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为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26户,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0.82亿元,应缴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为4%。
由此看出企业所得税税源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及建筑业四个行业,是乌鲁木齐市市地税局企业所得税税源的支柱行业。
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较低
不能严格根据税务部门规定建账,无法精确核算盈亏,查账征收不能落实到位。
(二)税收政策宣扬辅导力度需加强。
有关税法方面的宣扬,只注意对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宣扬和介绍,而很少涉及纳税人的权利,影响税收实惠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存在纳税人符合享受企业所得税实惠条件而未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实惠的现象。应建立健全执法与服务并重的税收宣扬机制,切实做好税收法律法规的宣扬辅导工作,消退税收政策、税收学问的盲区,扎扎实实的把税收政策宣扬到户、辅导到纳税人的工作中去,不断提高纳税人的依法减免意识,尽可能地削减因纳税人不知晓而造成的应审批未审批现象。
(三)缺乏娴熟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业务骨干
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详细规定多且改变快、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联系紧密、纳税检查内容多、工作量大等特点,部分税务人员还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缺乏能够比较全面驾驭所得税政策、娴熟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业务骨干。
四、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经济的发展,税基的扩大,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变,都对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迫使管理人员必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针对税务人员特殊是基层管理人员业务实力普遍较低的状况,必需强化其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组织集体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干部队伍素养,适应不断改变的经济形势及税收工作。
(二)抓好对企业办税人员的政策宣扬和辅导
针对企业大多数会计核算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所得税政策缺乏了解,严峻制约着所得税的规范管理的现状。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广泛、深化的税收法规宣扬,使纳税人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法规的各项详细规定,特殊是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涉及纳税调整的税收政策,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异时如何办理纳税申报等。
(三)加强所得税日常征管
针对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必需从加强日常征管,搞好执法监督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税收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台账登记制度,建立资料保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所得税税源籍册资料、重点税源资料和所得税申报征收、汇算清缴和检查资料的整理,形成比较完备的所得税户管档案资料,为所得税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加强执法监督,要开展常常性、切实有效的税收执法检查,仔细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四)通过强化纳税评估提高所得税申报质量
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应刚好开展纳税评估,一是加强对零负申报企业及一些长亏不倒企业的纳税评估,由税收管理员结合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多媒体室内课程设计
- 幼儿叙事主题课程设计
- 养老培训课程设计依据
- 夏日彩妆主题课程设计
- 左右3d解剖课程设计
- 幼儿园沙漠主题课程设计
- 亲子互动游乐场所安全标准与培训服务考核试卷
- 体育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考核试卷
- 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考核试卷
- 2024云南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轻质隔墙技术交底记录
-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精选word)疼痛评估表
- 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技术习题2
- 2021年平凉市静宁县中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各空管局面试题
- GB∕T 15468-2020 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汇总集合
- 各类高压电气设备试验项目及要求标准
- 2022年尔雅公共日语(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