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多校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多校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多校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多校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多校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部分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1.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武王征商簋”(如下图),其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铭文记载内容与《史记》中对这一史事的记载完全一致。这说明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B.实物史料价值超过文献史料C.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文字载体D.利簋是武王伐纣的唯一实证2.《汉书·武帝纪》记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時咨(访求)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从中可知汉武帝A.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B.尊崇儒学重视人才选拔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北击匈奴拓展疆土有功3.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列出他们搜集的素材。据此推测,他们的研究主题是研究主题:▲文献:朕(李世民)当去奢省费,轻程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资治通鉴》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策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杜甫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生产工具:曲辕犁、简车水利工程:始建于唐朝,有“江南第一都江堰”之称的渔梁坝A.唐太宗的治国理念B.唐朝农业的发展C.劳动人民的创造力D.“开元盛世”的出现4.“中国之外,四海维之。海外夷国以万计,唯北海以风恶不可入,东西南数千万里,皆得梯航(交通工具)以达其道路,象胥(翻译人员或接待外使的官员)以译其语言。”《岛夷志略》中描述的这种盛况,说明了元代A.对外贸易不受天气等影响B.造船技术领先C.初步掌握信风等气象规律D.海路交通发达5.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反映出明朝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著作作者主要内容《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药物1800多种,附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和主要疗效,收录药方11000多个《天工开物》宋应星分18个生产门类,有详尽的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介绍,120多福插图《农政全书》徐光启约70万字,全面总结了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断和创断成果A.理论水平领先世界B.广泛传播影响深远C.总结详实实用性强D.全面吸收西方成果6.“天下事尚可为,五权三民,在后死与有责;共和年同不朽,千秋万祀,微先生其谁归。”这副挽联歌颂了A.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民族正气B.康有为力主变法的爱国情怀C.孙中山缔造民国的丰功伟绩D.陈独秀挑战传统的民主精神7.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线索图中的空白处应是A.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C.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D.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8.李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绘制了下边的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技术力量薄弱B.分布极不平衡C.发展历程曲折D.发展水平落后9.“这场战争居然打败了美国这个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显示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一扫中国近代以来的耻辱。”这场战争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10.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3年,习近平主席主持两大主场外交,出席三场多边峰会,开展四次重要出访,举行百余场会见、通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实现全覆盖。我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实现金砖历史性扩员;促成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斡旋缅北达成停火协议……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发展与各主要大国的关系B.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C.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D.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11.“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段材料意在说明罗马A.不断扩张疆域辽阔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居于欧洲地理中心D.享有长时间的和平12.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指出:“14世纪的意大利在商业活动中积累了许多财富,逐步产生了一种与封建主体社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这里的“价值判断”的实质是A.人文主义B.神权至上C.民主法治D.重商主义13.罗斯福在1935年4月的“炉边谈话”中讲道:“虽然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的失业问题依然很严重,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采取一些有益的补救措施……在当前的紧急形势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那些失业的人们。”下面最能印证“补救措施”的是A.整顿金融体系B.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D.恢复人民信心醋和酒是山西的特色优势产品。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味道山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第14—第15小题。14.第一组同学在阅读《美丽山西》一书后,做了如下笔记。从中可知山西食醋醋在古时称作“酸”(xī),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源地,在公元前8世纪,晋阳就已经出现醋坊,到春秋时期,醋坊已遍布城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关于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山西酿醋业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山西人常常被人称作“老西儿”,“西儿”是“醯”的谐音,借此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A.酿造技术居于全国之首B.已经风靡全国C.在自然环境中自行生成D.酿造历史悠久15.第二组同学搜集到“花间一壶酒醉美杏花村”第六届汾酒杏花节的部分图文资料(如下)。由此可知,“汾酒杏花节”举行的主要目的是图一看实景情景剧,再现图二观汉唐礼制祭酒神仪式,图三在“杏花市集”诗人杜牧与否花村的故事领略小口尖底瓮与6000年酿造史的文化底蕴欣赏文创作品A.提升太原地区汾酒的市场竞争力B.以文化带动汾酒产业发展C.为三晋人民提供酒文化旅游体验D.推动汾酒酿造工艺的传播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电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电影作品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下面是同学们分小组制作的“看电影·学历史”主题展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展板一【海报·▲】(5分)《荡寇风云》《郑成功》《林则徐》《甲午风云》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②“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舰!”③“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第一组同学展示了四幅电影海报,请据此为他们拟定这个展板的主题,并分别找到每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台词。展板二【镜头·聚焦社会发展】(3分)(2)第二组同学在观看了影片《钢铁意志》和《十八个手印》后,准备从以下角度撰写影评,请你完成相关内容的填写。影片:《钢铁意志》背景:影片:《十八个手印》背景:内容:电影聚焦于百废待兴的鞍钢厂区,通过钢铁工人的成长历程展现新中国工业成长的历史。感悟:钢铁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工人以钢铁般的意志挺起了国家建设的脊梁。内容:电影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订立契约,将田地包干到户的故事。感悟:展板三【票房·反映价值取向】(2分)(3)第三组同学搜集到《2019—2022年国庆档影片票房结构图》,据此概括其中反映的观众的价值取向。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报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公共对话的媒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唐代相比,宋代邸报事业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为了吸取晚唐五代混乱的教训,宋初帝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直接控制了邸报的发布权,一些消息要经过严格审核才有机会发布,如宋朝军队在对阵外敌的时候总是输多赢少,擅自通报会影响军心,只有在打了胜仗时才会宣传。——摘编自刘婉月《细谈“邸报制度”与宋代新闻管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邸报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材料二近代《申报》部分报道大事记1872年5月24日①《缠足说》1874年12月10日②《再论东洋进征台湾略》1895年7月20日③《论变法自强当从考试始》1932年6月30日7月2日7月4日④《“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1936年12月15日⑤《为图营救蒋氏端纳昨午飞抵西安》1937年9月27日⑥《八路军通电告捷》(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例报道,写出与其相关的重大史事,并归纳《申报》的作用。(3分)材料三1862年8月20日,《纽约论坛报》发表了写给总统的社论——《两千万人的祈祷》,称林肯废奴不力。22日,林肯在《全国通讯报》公开答复:“在这场斗争中,我的首要目标是拯救联邦……我对奴隶制和黑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拯救联邦。”——摘编自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3)简述材料三中“社论”发表的背景,并说明林肯政府是如何“拯救联邦”的。(3分)18.全球化是指各国在不同领域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加深,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0多年以前,人们今日所熟知的“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就已经存在,它将中国太平洋沿岸和非洲及欧洲的大西洋海岸联系在了一起,使波斯湾和印度洋之间的货物流通成为可能,同样还有穿越亚洲之脊的、连接城镇和绿洲的陆上通道。——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与传统航路不同,“新航路”是欧洲与东方及新大陆进行直接贸易的海上航路,它以大西洋沿岸的西欧诸国为起点,以东方和美洲为终点,不再经过地中海。美洲新航路,是由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开辟成功的……总的来说,“新航路”大体上分为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四条航路。——摘编自邵政达《新航路的开辟》材料三全球化经济诞生于欧洲,开始于15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结果。近几十年来,以一体化体制出现的世界经济,来源于一个欧洲的经济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世界。倘若没有中国令人瞠目结舌的苏醒,人们还将今天的世界经济视为欧洲经济世界的延伸。——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对比“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异同点。(4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世界”的形成过程,并简述你对画线部分的理解。(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从全球化发展历程中总结其发展趋势。(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社会进步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王老师以“社会的进步”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阅读文献——了解生产工具的演进】(4分)(1)下面材料中生产工具使用的动力分别是什么?简述以下生产工具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国语》曾记载“恶金以铸锄夷斤厮(均为农具),试诸壤土”,这是史料上关于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最早记载。还曾提到“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形象地反映了出现牛耕的情况。——摘编自东方闻睿《中国通史》1782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成了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万能“原动机”。蒸汽机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正式到来了。——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任务二【释读图片——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4分)(2)第一组图片现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简述第二组图片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第一组20世纪初,美国的1995年,第四次世界女性接线员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二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