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

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

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我们都需要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

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

特色文化形态,即便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遁变。近年来,集中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

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

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

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

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

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

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的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

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

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有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

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

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

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

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

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

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

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

终是一个关键问题。从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

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

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

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

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

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

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

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

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

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

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

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

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

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

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串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

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

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

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

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

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

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

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

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

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

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

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

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

技术。

答案:D

解析:A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B项,“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

益''于文无据。C项,说法绝对化。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

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

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的异同,对二者进行评价,指出二者

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二第2段可以看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说法错误。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

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

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

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

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答案:A

解析:A项,曲解文意,材料一第2段“即便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嬉变”,只是

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运用例证法,内容充实。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给人带来真实可感的历史

文化场景论证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

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说明

“盗火者”与崇洋分子的异同;运用道理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

“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6分)

参考答案:①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

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

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

同发展提高。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

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

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

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

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

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

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当年红军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

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

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都被标语给密集

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

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过的战斗不计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

“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

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

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

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

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

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

古称庐陵。这里是南宋宰相胡铃、文天祥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

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

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院,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色古香

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

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

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

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

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

歌谣。不过,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

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

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

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

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

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有30多岁,中

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却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

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啊呀命,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嚼,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

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

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他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

首红军歌谣的本子。江满凤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

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

《井冈山》的一名主创人员无意中听到了,这名主创人员就邀请她去北京录制这首歌,作为他们

电视剧的主题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邀请她去工

作,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

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革命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

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

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

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而且

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

B.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

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C.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

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D.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

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答案:B

解析:B项,“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误。写标

语是出于革命需要鼓动的目的,并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点出“盈眼皆为绿色”,突出井冈山无处不在的绿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冈山满山的红。

B.文中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

C.“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顺畅自然。

D.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拟等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答案:B

解析:B项,“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无中生有。

8.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

文章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1)本文的,,神”是红色革命精神。(2)文章中的“形”:①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的

形式、内容以及在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红色歌谣,通过对记

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让读者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

神。

解析:本文要表现的是红色革命精神。通过描写红色革命标语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

革命精神;通过写红色歌谣,来让读者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形散是指取材广,列举红色革

命标语和红色歌谣来凸显本文的中心——红色革命精神。

9.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不可以删去。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

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既可以认为可以删去,又可以认为不可以删去,只要言之有理即

可。既然本文原文最后一段是存在的,那么建议最好从不可以删去这方面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箫洞虚小传

傅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用/\”。近予临川车衮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

衮,戴湖村人,手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

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己意。然好弥甚,至

妨语食。刻钊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林槌苍落中。当月野霜庭,鸟睡

虫醒之际,启塞抑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彳入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

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直。

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

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议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

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着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

取十一,盖有柯亭、爨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簟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

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问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笔,苏子

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

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遗予,彤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

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

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

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

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B.“尺八”,中国的一种传统管乐器,约8世纪或更早时传入日本。

C.“字”,古人在姓名之外,还有字、号。其中名、号由尊长代取,而字为自取。

D.“乡人”,既可指“乡下人”,也可指同乡的人,文中的意思为后者。

答案:C

解析:C项,“其中名、号由尊长代取,而字为自取”说法不当,名、字由尊长代取,而号初为自取,称

自号,后来,又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

B.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

C.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

D.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

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用美女比喻车衮的洞箫技艺,用庾信月夜吹洞箫反问车衮是否配得上庾信的文

采。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可根据虚词和句式断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

他对制箫的痴迷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技术的革新。

B.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

画都很精美,而最重要的是所选用的竹子质地优良。

C.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

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洞虚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传主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

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他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

答案:D

解析:D项,“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错误,原文是“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参考答案:(1)不久,他的同乡带着(他所制作的)一支洞箫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碰到一个懂得音律

的行家,那人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

(2)(洞虚子箫的制作方法)恐怕也会像流马木牛那样,制作的尺寸都在诸葛亮的书中,但人们就是

无法运用。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其”,代词,他;“持”,带着;“解”,懂得;“购

之万钱双绢”,倒装句,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具'',皆御;‘'用”,运用。

14.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淡泊闲适,直率坦荡。

参考译文现在要说的箫不是(通常的)箫,而是古时所说的“尺八我的同乡临川人车衮擅

长演奏它,现在世人所说的“洞虚子”就是他。

车衮是戴湖村人,字龙文。从小开始学习,凡是与文史沾边的技艺都很擅长,尤其关于竹的

技艺特别精妙。凡是与竹相关的技艺都很擅长,其中最擅长的是吹奏尺八。他自己说在七岁的

时候,已能把通常的箫吹出声音,只是不喜欢它的声音。十岁的时候得到了吴地的箫(吴市吹箫,

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并吹奏,还是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意。然而

他对制、吹箫越来越痴迷,以至于妨碍了正常的生活。他总是在竹子上削、挖、雕、亥彻底改

变旧的技法。白天在水边怪石旁,或者进入幽深的山林树荫下操练。夜晚在月下庭院里鸟睡虫

鸣之时,他总是启、塞、抑、按(吹箫的动作),不曾离手。一天他终于研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激

动得拍打着床,骂前人是聋子和愚钝的傻子,听不出这曼妙的声音。

不久,他的同乡带着(他所制作的)一支洞箫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碰到一个懂得音律的行家,

那人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从这以后“洞虚子箫”闻名天下。但是他却在偏僻之地默默研制,

从来不涉足吴越那些歌舞场所,过着客居而清贫的生活。那以后市面上通常的箫也渐渐地暗地

里仿造他的箫大概的样子,涂上色彩,也冠以“洞虚”之名,混入吴地的市场,赚得了暴利。然而真

正的洞虚子家里依然过着清贫而安之若素的生活。当时有人欣赏他为人闲适淡泊又爱喝酒,邀

请他参加高人雅士的聚会,谁知他(喝了酒)语无伦次,出言不逊,大家气得要揍他。不久(他又自

己吹起箫来),众人听了美妙的箫音(消除了怨愤),满座皆欢,又纷纷重新洗净杯盏与他畅饮起

来。他的为人大概就是这样啊。

各地都知晓洞虚子制箫的名声,却至今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人。他做的箫里外都处理得

很有章法,每个细节都体现规范而不随意;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装饰以书

法、诗文及山水渔钓、宫阁树木、人物花鸟虫鱼等绘画,十分生动传神。而他的独到之处还在

于选竹,总能在千尺长的竹子中选取其中的十分之一(指有用的部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能在柯

亭选出一根竹制出千古名笛、听闻灶中燃烧桐木爆裂的声音而抢救出来斫成千古名琴的那种

本事?他这样的痴人平时除了倾心于歌咏,还随身携带着采竹的斧斤锯子等工具(看到合适的竹

子就立即动手采下)。(对他这样的行为,)园林的主人或者看管者有的会指责批评他,也还有不少

人欣赏他这份雅癖,不管他而任其自便。

我曾经得到两支洞箫,其中一支上面画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景色,缝隙间题诗,字迹清

晰可辨;另一支画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画的画、苏东坡写的赞、秦太虚作的记都很形象。我曾

置酒倚琴而吹,趁着说道:“你的技艺如北方佳人,不同凡俗,其余美女都不过庸脂俗粉罢了。古人

欣赏庾信在月明之夜独自吹奏,然而用的不是你的箫,难道称得上庾信(字子山)的文采吗?''车衮

大喜,就另行制作了一支箫送给我,画上一丘一壑,一觞一咏,并且题诗其上道:“青筠欲托王褒赋,

明月吹成庾信文。”并且说道:“箫的寿命以一年或十年记,人的寿命以十年或百年记,您作传记,

洞虚的寿命不可计量。麻烦您了!’'我笑着答应,于是向他询问吹箫要诀。车衮就说:“箫孔下连

贯着青丝的两处,应该按在后面并斜眼看,不要直按着中间就吹。“我爱惜他聪巧绝伦,就戏作了

一篇《箫洞虚传》予以流传。啊!(洞虚子箫的制作方法)恐怕也会像流马木牛那样,制作的尺寸

都在诸葛亮的书中,但人们就是无法运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日①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曳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②争似:怎似。③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

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鞋》”,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

答案:C

解析:C项,“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错误,诗

人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16“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

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菊花一样直面困境。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

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

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⑵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的质问,对秦王

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⑶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阅读唐代诗歌,处处听得到“雨”,如

参考答案:(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

(3)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

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

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

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

①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

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

的思念!

左下角,简邕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

谨也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

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

②O

18.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排比、拟人、比喻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D.比喻、借代、排比

答案:A

解析:“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是拟人,“四百年的挣扎……思念”是排比,“他们就像海

中的浪花”是比喻。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有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