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

生物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操作步骤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胭试剂A液,再加B液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

B观察细胞质流动

高倍镜观察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下保温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

D

有丝分裂色

A.AB.BC.CD.D

【答案】C

【分析】蛋白质可与双缩版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2ml双缩胭试剂A液,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

胭试剂B,A正确;

B、在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然后再换用高倍镜

观察,B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

段时间,待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都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除去解离液后,

再用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染色,D正确。

故选C。

2.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甲乙

A.该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图乙对应的时期发生染色单体数量倍增

C.图甲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乙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

D.若通过药物抑制图甲对应时期的发生,则该药物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图乙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该生物体内的细胞

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A错误:

B、乙图为着丝点分裂,是细胞分裂后期图,该时期发生染色体数量倍增,染色单体数

目为0,B错误:

C、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乙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

分裂后期,C错误;

D、甲图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若通过药物抑制图中对应时期的发生,则

该药物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D正确。

故选D。

3.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某种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时CO2产生

量和进行光合作用时CO2消耗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

fco:相对值

4

呼吸作用

3产生量

2

光合作用

1消耗量

05253035温度

A.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35℃左右

B.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小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

C.当温度为5~25℃时该种蔬菜的产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当温度大于35℃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答案】A

试卷第2页,共23页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

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光合作用原料的

吸收和运输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的。

题图分析,图中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表示总光合速率,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

化碳量表示呼吸速率,两条曲线的差值,即阴影部分表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在25~30℃之间时某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

为了活动高产,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在35℃时光合速率

和呼吸速率相等,此时没有有机物的积累,A错误;

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之间,而呼吸作用

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在35℃之后,可见,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小于呼吸作用相关

酶的最适温度,B正确;

C、当温度为5~25℃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且均大于0,据此可推测,

在该温度范围内,该种蔬菜的产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正确:

D、当温度等于35℃时该种蔬菜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净光合速率为0,此

后随着温度继续上升呼吸速率逐渐增大,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可见,当温度大于35℃

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D正确。

故选Ao

4.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能人n乙物质

°时间--------*

A.曲线I表示有酶参与的反应

B.淀粉酶变性失活后仍可与双缩服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其他条件相同,E越大,醐的催化效率越低

D.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双缩胭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图,曲线I表

示没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曲线II表示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Ei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

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

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

能为E4O

【详解】A、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曲线I所需的能量最多,说明曲线I表示

没有酶参与的反应,A错误;

B、酶变性失活,但其中的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与双缩腺试剂仍可发生紫色反应,B正

确;

C、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E2=E4,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降低的

活化能越多,催化效率越高,C错误;

D、双缩服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淀粉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也可与双缩胭试剂

反应,故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不可用双缩胭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

错误。

故选B„

5.下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②④⑥

介[CHjCH^COOHi[CH,::CHjSHi

iH?Nj-CH—COjNH—CH—CO|-NH—CH-[cdbH

A.由于②④⑥的不同,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组成

B.图含有③和⑤两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为三肽

C.该化合物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竣基

D.合成该化合物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答案】D

【分析】图中①为氨基,③⑤为肽键,②④⑥为R基团,⑦为竣基。该分子含有2个肽

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组成该多肽的3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

-CH2-CH2COOH,-CH3、-CH2-SH0

【详解】A、氨基酸的不同种类取决于R基,由于R基②④⑥的不同,因此该化合物由

3种氨基酸组成,A正确;

B、图含有③和⑤两个肽键,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化合物的R基中没有氨基,只有1个痰基,因此该化合物中含1个游

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竣基,C正确;

试卷第4页,共23页

D、该分子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脱水缩合时脱去两分子水,1个水分

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8,合成该化合物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顺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需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应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溶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

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

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先加底物还是先加酶的顺序会影响

实验结果,A错误;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若选择斐林

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就要水浴加热,破坏原来设定的温度条件从而导致实验结果

不可靠,B错误;

C、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对而言的,因此如果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

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正确;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b2之间,因此利用胃蛋白酶、蛋清为材料探究最适pH,不

能将pH设定为3、7、11,D错误。

故选C。

【点睛】

7.某深海鱼,外形非常奇特。雌鱼的第一背鳍向上延伸形成肉状突起,形似“灯笼”,

可发出荧光,引诱周围游动的小鱼。雄鱼依附在雌鱼身体上,靠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

从而进行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雌鱼在海底黑暗环境的选择下发生定向突变使其头顶发荧光

B.雄鱼依附雌鱼获取营养进行繁殖,它们的关系为寄生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可使该鱼种群中出现更多种的基因型

D.若该鱼种群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则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生物进

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详解】A、突变是不定向的,头顶发光的形成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寄生是不同物种间的种间关系,雄鱼和雌鱼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寄

生,B错误;

C、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

因型,C正确;

D、生活环境相对稳定,也可因为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等因素会都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8.近日,科学家首次开发出抑制性tRNA疗法,有望治疗由过早终止密码子引起的一

系列疾病,该疗法允许核糖体跳过这些过早终止密码子,使核糖体继续构建完整的功能

性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抑制性tRNA疗法会使遗传信息传递至mRNA时发生终止

B.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在细胞核外发挥作用

C.基因内部的单个核甘酸突变会导致转录停止

D.过早终止密码子的存在,会使表达出的肽链延长

【答案】B

【分析】终止密码子是指在生物体内终止mRNA翻译的无意义密码子(UAA、UAG、

UGA)。

【详解】A、遗传信息传递至mRNA是转录的过程,而抑制性tRNA疗法是作用在翻译

过程中,A错误;

B、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在细胞核外发挥作用,B正确;

C、基因内部的单个核昔酸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转录停止,与发生的位置有关,还与是否

突变成终止子有关,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该疗法允许核糖体跳过这些过早终止密码子,使核糖体继续构建完

整的功能性蛋白,因此过早终止密码子的存在,会使表达出的肽链缩短,D错误。

故选Bo

9.一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异常变化(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试卷第6页,共23页

A.图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且两者出现在同一时期

B.图示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两细胞均为初级精母细胞

C.细胞继续分裂下去,仅考虑图示基因,将得到四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

D.细胞继续分裂下去,将可能出现基因型为RrH和rrh的精细胞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内基因H、h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

生了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H和h之间发生了互换,R、r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发

生了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有

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详解】A、根据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判断,细胞内基因H、h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

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H和h之间发生了互换,R、

r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其中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而基因重组可

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A错误;

B、图示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所以两

细胞均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CD、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若细胞继续分裂下去,仅考虑上述基因,将得

到四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即RrH、rrh、H和h或Rrh、rrH、H和h,CD正确。

故选Ao

10.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新冠病毒抗原原理如下图,试纸上有两种抗原抗体存在,胶体金

标记的抗体位于试纸的结合垫上,聚集后会呈红色;在检测线(T)上,有另一种针对

抗原的抗体,这两种抗体识别抗原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同一个抗原能够同时被这两种

抗体所识别。抗-金标抗体位于质控线(C)上,结合多余的金标抗体。咽拭子、鼻拭子

样本滴上加样孔之后,由样品垫向吸水垫方向流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2

A.质控线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

B.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阳性

C.检测试纸使用便捷

D.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提高检测准确率

【答案】B

【分析】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们的口或鼻等呼吸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毒

抗原,来判定被检测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

【详解】A、若质控线显示红色条带,检测线也出现红色条带,则新冠病毒检测为阴性;

若质控线显示红色条带,而检测线无红色条带出现,则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故质控线

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A正确;

B、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2条带,

而图2中C线只有1条带,故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阴性,B错误;

C、检测试纸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操作使用便捷,C正确;

D、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能提高检

测准确率,D正确。

故选B。

11.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

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某研究小组

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

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

试卷第8页,共23页

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

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

【答案】A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

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

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

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

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局部电流可以通过神经中枢

的突触传递到A,则A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B正确;

C、刺激位点I,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局部电流可以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

递到B,则A为传入神经元,C正确;

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局部电流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

递到B,则A为传出神经元,D正确。

故选Ao

1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发挥作用,以体液调节为主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详解】A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人体的各项生

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如体温调节,A、C正确;

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体液运输,

作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B正确;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发挥作用,通常是神经调节占主导,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13.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

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

牵拉(如血输出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钠尿肽的心房壁细胞,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

B.心房壁细胞释放的钠尿肽增加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减少

D.肾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也是Na+排出的主要途径

【答案】C

【分析】题意显示,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根据其

作用可知该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效果是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作用。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其作用效果

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

【详解】A、钠尿肽属于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则心房壁细胞属

于内分泌细胞,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

B、钠尿肽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B正确;

C、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

C错误:

D、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形成尿液,Na+主要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随

尿排出,D正确。

故选Co

二、多选题

14.现有两对自由组合关系的杂合子个体AaBb自交,子代中出现分离比为6:3:2:1,

试卷第10页,共23页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可能是AA纯合致死B.可能是BB纯合致死

C.可能是含A的雄配子一半致死导致D.可能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导致

【答案】AB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

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

合。

【详解】AB、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

Ab:aB:ab=l: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

3:3:1,但题中出现了6:3:2:1的比例,该比例可表示为(3:1)x(2:1),即可

能是由于AA或BB致死导致的,AB正确;

C、若含A的雄配子一半致死,则亲代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l:2,则子代中

AA:Aa:aa=l:3:2,即关于A/a控制的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为2:1,而B/b控制的性

状的分离比依然为3:1,则此时的性状分离比为(2:1)x(3:1)=6:3:2:1,C

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l:1:1:1,若

是aB雄配子完全致死,则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l:I:I,雌配子的比例依然

为AB:Ab:aB:ab=l:1:1:1,则子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7:3:1:1,D错误。

故选ABCo

15.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

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

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与回收方式相同

B.可卡因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吸毒者产生持续的愉悦感

C.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敏感,从而产生依赖

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等症状

【答案】BD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

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

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

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

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胞吐,回收是主动运输,两者方式不同,A

错误;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多巴胺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进而引

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产生持续的愉悦感,B正确;

C、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吸食可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

敏感,吸食者必须持续吸入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从而对其产生依赖,C错误:

D、对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的患者,不应立即停药,应缓慢减少药量,避免患者出

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D正确。

故选BD。

1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调控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现

了问题

C.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脑干无关

D.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患者手未缩回,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AD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

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

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人之所

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A正确;

B、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故若该人因外伤

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尿床的情况,则可能是大脑皮层出现J'问题,B错误;

C、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神经系统的分级

调节与脑干有关,C错误;

D、缩手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手未

缩回,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AD=

试卷第12页,共23页

17.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实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含量完全相同

B.细胞内的生物膜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

C.不同生物膜之间都可通过囊泡实现相互转化

D.液泡、中心体等细胞器膜都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答案】ACD

【分析】生物膜系统包含细胞膜、细胞器膜及核膜等膜结构,原核生物没有完整的生物

膜系统。

【详解】A、生物膜的各种结构大体相同,如细胞膜上有糖被,而细胞器膜上没有,生

物膜的组成成分的含量可能不同,A错误;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各种反应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互不干

扰,B正确;

C、线粒体和内质网不能通过囊泡相互转化,C错误;

C、中心休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ACDo

18.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若DNA-蛋白质复合物是DNA的载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

B.翻译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参与构成核糖体

C.转录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有RNA聚合酶

D.DNA复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

【答案】ACD

【分析】1、在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细胞质中

也存在DNA,主要在线粒体(线粒体DNA)和叶绿体(植物中的叶绿体DNA)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mRNA、tRNA)、核糖体(rRNA),细胞核中也有部分的

RNA,

2、在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此外质粒(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

中也含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mRNA、tRNA)、核糖体(rRNA)。

【详解】A、若DNA-蛋白质复合物是DNA的载体,即染色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生物

细胞中,原核生物无染色体,A正确;

B、翻译时不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

C、转录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即DNA-RNA聚合酶,其中蛋白质含有RNA聚

合酶,C正确;

D、DNA复制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即DNA-DNA聚合酶,或者DNA-解旋酶,

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D正确。

故选ACDo

三、实验题

19.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研究者对气孔开闭

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野生型

BAM1

突变体

BAM2

突变体

图1

(1)研究表明可见光会刺激豌豆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

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据此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

进细胞,促进气孔开度的增加。

(2)研究者分别用拟南芥淀粉酶基因BAM1和BAM2的突变体进行实验,通过显微拍照

检测保卫细胞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总面积(总体积)以及气孔开度,结果见图1。

由图1结果可知,(填“BAM1”或“BAM2”)基因控制的淀粉酶是保卫细胞中催

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判断的依据是。

(3)研究者用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突变型为实验材料,照射蓝光后,检测保?细胞淀

粉粒面积,结果如图2所示•

试卷第14页,共23页

淀18-

粉16-

粒14-

面12-

10-

8-

1111

6-

4-

2-

0-

m)

60(m

45

30

15

光时

照蓝

图2

因是

析其原

型,分

野生

低于

变体

现突

量,发

粉含

胞淀

的细

物性

测植

步检

进一

列实验

行了下

植物进

照下对

正常光

路,在

信号通

水解的

导淀粉

光介

究蓝

步研

进一

(4)为

结果

相应

得到

淀粉

胞中的

保卫细

员分解

有效动

下无法

照信号

有的光

比在原

生型相

体与野

泵突变

①H+

更大

孔开度

,气

加快

消失

粉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