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

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

2B铅笔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

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

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天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

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

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

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

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

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1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

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

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

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

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

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

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

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

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

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

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

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

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

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2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

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

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

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

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

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

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

化解这一矛盾。

中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

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

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

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

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

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

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

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

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

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

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

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

“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

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

“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一

-无线电天文学一一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

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

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

3

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

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

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

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

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

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

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

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

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

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

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D.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

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

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B.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

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

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

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4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

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

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C.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

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D.《左传》中对月食时间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720年,这一时间与古

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的月食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

分析。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要求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

题发言,请结合材料三列出中国古代科学史料的主要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山为证

叶仲健

“依弟,这信送岭上去!”端叔将一封信交给放牛娃。“给哪个?”放牛

娃看出端叔十分急慌。

“一个叫青山的人。”端叔叮嘱,“记住,只能交给他!”

绊风岭,童安镇最高的山,上面有个村子,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眼下是游

击队根据地,一般人上去得半天,对放牛娃来说,只消个把钟头。以前放

牛,他常跑上面去,有条近道,得穿越一处崖洞,鲜为人知。

绊风岭村口,一个小伙子拦住放牛娃,问他找谁。放牛娃说:“青山。”

“找青山啥事?”“见到青山才能说。”小伙子搜遍放牛娃全身,才领他

往村里走。信,躺在放牛娃鞋窝里,没被发现。

将放牛娃带到一个汉子面前,小伙子退到屋外站岗。“找我啥事?”汉子

不老,三十来岁模样。

5

“青山横南北?”

“绿水绕西东!”

暗号对上,放牛娃脱掉鞋,掏出信,递过去。

汉子扫了一眼,未立即打开,拍拍放牛娃的臂膀说:“好样的!”

放牛娃是我的父亲。他自小是孤儿,被寄养在堂叔家,十三岁被国民党抓

走当壮丁,半路逃脱,躲进苦竹村,给林伯家放牛。父亲说端叔过去是隐

藏在我们村的地下党员,他帮他送过好几回鸡毛信。“有一回撞见一伙巡

山的,不懂啥来头,我只管逃,他们在我背后追,跑出几里地,我上树躲

了一宿,不知道多惊险!”

父亲将他的故事对我讲了无数遍。20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被分配

到县政府办,工作一年多后,意识到一个问题:父亲对革命事业也算有过

贡献,按理应该享受优待才对,可父亲啥都没有享受过,修了大半辈子地

球,一生清贫。我向民政局朋友咨询此事。朋友说对老地下党员和老游击

队员,国家确实有优待政策,前提是你得去认定身份,具备至少两名在世

的且同时期、同地点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证明。

我回家向父亲提及此事,让他联络端叔和青山。”只要拿到他们出具的书

面证明,每月就能享受好几百元补助。”“我看还是算了,当年我又不是

奔着好处去的。”父亲将头摇成拨浪鼓,“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争这些做

甚?”我说:“至少得让国家给你恢复名分吧?”父亲还是拒绝。我有些

生气:“你要嫌害臊,我替你去办。”从父亲口中得知,端叔全名林端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童安镇政府工作,家就在镇上。只是,一番辗转,

我打听到,曾任副镇长的端叔,十年前退休,两年前过世,不曾遗留与父

亲有关的一鳞片爪。出师不利,也就失去寻找青山的必要,“青山”是否

真名,何许人也,身在何处,也许死去的端叔才清楚。这事就此搁置,在

父亲罹患胃癌过世后,不了了之。每每回想起此事,我难免遗憾。

后来,我调至市司法局,听说我来自童安镇,一位同事说他知道那地方。

“有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吧?我父亲当年在那蹲点过。他是老共产党员

参加过当地的战役。”文献记载,游击队在绊风岭设立根据地,前后不到

两年时间,倘若他父亲在那里参加过革命,保不准会知道我父亲。我让他

回家问问他家老爷子是哪一年的事,记不记得当时有个放牛娃给他们送过

鸡毛信。同事当即打电话,挂掉电话后说他父亲当时不负责通讯任务,不

记得有这么个人,得向王副局长打听。“王副局长?”“市公安局王青山

副局长,早退了,跟我父亲是老战友。”听到“青山”这名字,我无比激

动,迫不及待让同事引见。同事说没问题,周末让他父亲带我去。

6

眼前这位老人,九十二岁高龄,谈吐清晰,据说还能每天看报。他问我有

没有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说没有。父亲只照过一次相,晚年照的,那

照片成为他的遗照。他说:“既然你爹已经过世,你找我的目的是啥?”

我怔住,是呀,我的意图是让政府恢复父亲的名分,还是奢望上级照顾我

的仕途,抑或只是为了印证父亲那段被埋没的历史?“不瞒你说,当时是

有这么个放牛娃,至于是不是你爹,恕我不能下结论。”这是位相当睿智

的老人。我尽可能表现得不卑不亢:“有您这话,不枉此行。”

我向王青山老人辞别,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苍老的声音追过来:“我给过

他一枚弹壳!”

我的心被抓了一下,回过头问:"刻着'王’字的弹壳?”

老人目光一亮:“对对对,我还让他有困难拿弹壳来找我哩,还给过他地

址。”

那枚弹壳,父亲看得很重,跟钥匙串一块儿,傍在身边几十年,只是他过

世后,我忘记丢哪去了。回想起来,身份认定这件事,父亲一直是拒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拒绝享受国家

优待,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哪怕再穷困潦倒,也不向政府伸手,他们是最

值得敬佩的人……”坐着的老人颤巍巍地站起,左手按住我手背,右手拍

拍我的臂膀,“你爹,好样的!”

回到老厝,我翻箱倒柜,那枚弹壳却怎么也找不着。我知道它真实存在过,

如同父亲那段峥崂岁月,青山可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放牛娃人小却灵活,别人得走“半天”的山路,放牛娃却“只消个把钟

头”便能到达目的地。

B.听说已退休的市公安局副局长名叫王青山时,“我”的内心又燃起了能

找到证人的新的希望。

C.“我怔住,是呀”后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我”找王青

山老人的真实目的。

D.辞别之时,王青山老人告诉“我”弹壳的事,说明他已经认定父亲就是

当年送信的放牛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人物对话时,多采用短句,刻画出端叔、小伙子、汉

子等人机警、果敢的人物形象。

B.小说围绕“我”为给父亲认定身份而寻找证人一事展开,两次于无希望

处又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C.小说善用伏笔,如要将信交给叫青山的人、交信时的暗号、得知端叔死

讯时失去青山的线索等,都为后文找到“青山”设下伏笔。

D.小说结尾处,青山老人拍着“我”的臂膀说的那句话,呼应小说开头故

事中他对放牛娃的称赞,同时更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8.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作用。

9.小说结尾关于“弹壳”的情节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

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

愧弗如!”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

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

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邀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

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逾岁,朝命

佐广西边外军事。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闻

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

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将角。敌声某日

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

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

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

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

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

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

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贲。

8

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定剿荡

北圻策。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于是率全军攻郎甲,

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

子材亦挥涕不能已。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命督办钦、廉防务,

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

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B.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

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C.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

/宵薄敌/垒斩虏多

D.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

/宵薄敌垒/斩虏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疾,古代官员因为身体生病而不得不辞去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仕、

乞骸骨等。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

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C.少保,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

少保为末。至明、清两代列为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

D.祠,古代朝廷、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

有时也可以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子材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他作为部下因战绩突出,受到主将的由衷

夸赞;自己担任一方主将时由于带兵有方而受到属下的拥戴。

9

B.冯子材敬重贤能,而轻视新官。他因敬重张树声的贤能而到广州任职,

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

C.冯子材作战身先士卒,执法森严。在坚守“长墙”时,他虽年事已高,

却能率子杀入敌阵。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

D.冯子材深得民心,也为朝廷看重。他无论在越南还是在龙州都得到广大

民众的拥护,最终也得到朝廷极高的褒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2)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14.文中先写冯子材拒绝张树声给予的官职,后又写他因苏元春新晋官职

却在自己之上忧郁愁闷,面对官位的不同表现,分别体现冯子材怎样的性

格特征?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①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②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10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①焉支: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

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②隘口:狭窄的山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

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

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

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

受。

16.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

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长城在作者心

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1)《沁园春•长沙》中,“,

?”用夸垢手法冒出亍劈波斩浪的气版。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

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3)",”,

诗人直藤表明百二乐善V而谀手血、投标钻营而本底。(《山面田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45公里,大约10分钟就停

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铁时代”格格不入。但在山高

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作

为停靠站,乘客又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所以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铁公交”。

村民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

市,既增加收入又开阔眼界,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是一座

①的小村庄,以前很少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的游

客②。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

推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影,

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也发生③的变化。昔日闭塞的小村庄

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

这一抹悠然前行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书写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6

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9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说春暖花开,为何冰天雪地中也有植物开花?

其实,植物开花、展叶、结实等,都反映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植物只有

在恰当的时节开花,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从而达到繁衍自身、延续

基因的目的。①也遵循这条规律。通常来说,春、夏、秋三季温度

较高,昆虫、鸟类等动物较多、较活跃,更容易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

()o冬天依然有蜂类、蛾类等传粉动物在活动,虽然它们的数

量相对较少,但此时开花的植物也变少了。因此,腊梅等植物在冬季开花,

就可以躲开激烈的传粉竞争,成功实现繁衍。

虽然冰天雪地中植物也可以开花,但是②。因为在极端低温下,腊

梅等植物也无法顺利开花。它们往往选择在初冬或者冬末气温略微回升时

“绽开笑颜”。此外,由于叶片不如花朵耐寒,为了避免先生长的叶片受

到低温伤害。腊梅等植物还进化出③,所以寒冬里腊梅繁

花满枝时,叶片依然稀少。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传粉竞争异常激烈

B.但是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

C.但是因为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开花的植物也很多

D.但是开花植物很多,引发异常激烈的传粉竞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

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

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

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

13

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

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

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

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

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天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

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

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

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

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

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14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

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

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

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

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

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

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

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

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

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

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

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

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

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15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

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

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

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

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

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

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

化解这一矛盾。

中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

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

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

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

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

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

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

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

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

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

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

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

“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

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

“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一

-无线电天文学一一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

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

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

16

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

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

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

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

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

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

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

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

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

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

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D.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

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

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B.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

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

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

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17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

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

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C.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

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D.《左传》中对月食时间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720年,这一时间与古

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的月食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

分析。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要求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

题发言,请结合材料三列出中国古代科学史料的主要特点。

【答案】1.C2.A3.B

4.①瑞典天文学家提出了蟹状星云和天关客星可能有联系的假说;

②多位科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验证从而得出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爆

发的天关客星的遗迹的结论。

5.①中国古代科学史料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②中国古代科学史料非常丰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错,材料一“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

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

料”是说天关客星的发现意义重大,而不是罕见。

B.“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于文

无据,原文并没有古人观测目的的相关说法,”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18

错,“天关客星”的观测是公元1054年,记载在宋代,而现代观测到的蟹

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

D.“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错,材料二是说“利用

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更加通俗易懂”错,附上甲骨文图片不会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四节: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

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

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材料二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

天象记录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唯一性。

B.“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体现其唯一性,”填补了世界相关领

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体现

其可行性。

A.体现唯一性;

C.体现可行性;

D.体现唯一性。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

19

这一结论首先经过了假说阶段,“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

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先是发现了“蟹状

星云”“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

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瑞典天文学家从位置上估计“蟹状星

云”与1054年天关客星可能有联系;

然后经过了验证阶段,“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先测出

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

家奥尔特确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再根据蟹状星云的

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进行确认,“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

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又经过进一步加强论证,最后才得出科学结论。

可见,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学史增信”就是要重视历史研究,“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发

言稿的核心就是重视古代科学史的研究,从古代科学史料中发现价值,更

好地服务于现代科学研究。本题答题区间主要在材料三。结合材料三“中

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

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史料非常丰富,

有些史料独一无二;

结合材料三“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除以思想方

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

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史料在现代科学研究

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山为证

叶仲健

“依弟,这信送岭上去!”端叔将一封信交给放牛娃。“给哪个?”放牛

娃看出端叔十分急慌。

20

“一个叫青山的人。”端叔叮嘱,“记住,只能交给他!”

绊风岭,童安镇最高的山,上面有个村子,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眼下是游

击队根据地,一般人上去得半天,对放牛娃来说,只消个把钟头。以前放

牛,他常跑上面去,有条近道,得穿越一处崖洞,鲜为人知。

绊风岭村口,一个小伙子拦住放牛娃,问他找谁。放牛娃说:“青山。”

“找青山啥事?”“见到青山才能说。”小伙子搜遍放牛娃全身,才领他

往村里走。信,躺在放牛娃鞋窝里,没被发现。

将放牛娃带到一个汉子面前,小伙子退到屋外站岗。“找我啥事?”汉子

不老,三十来岁模样。

“青山横南北?”

“绿水绕西东!”

暗号对上,放牛娃脱掉鞋,掏出信,递过去。

汉子扫了一眼,未立即打开,拍拍放牛娃的臂膀说:“好样的!”

放牛娃是我的父亲。他自小是孤儿,被寄养在堂叔家,十三岁被国民党抓

走当壮丁,半路逃脱,躲进苦竹村,给林伯家放牛。父亲说端叔过去是隐

藏在我们村的地下党员,他帮他送过好几回鸡毛信。“有一回撞见一伙巡

山的,不懂啥来头,我只管逃,他们在我背后追,跑出几里地,我上树躲

了一宿,不知道多惊险!”

父亲将他的故事对我讲了无数遍。20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被分配

到县政府办,工作一年多后,意识到一个问题:父亲对革命事业也算有过

贡献,按理应该享受优待才对,可父亲啥都没有享受过,修了大半辈子地

球,一生清贫。我向民政局朋友咨询此事。朋友说对老地下党员和老游击

队员,国家确实有优待政策,前提是你得去认定身份,具备至少两名在世

的且同时期、同地点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证明。

我回家向父亲提及此事,让他联络端叔和青山。“只要拿到他们出具的书

面证明,每月就能享受好几百元补助。”“我看还是算了,当年我又不是

奔着好处去的。”父亲将头摇成拨浪鼓,“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争这些做

甚?”我说:“至少得让国家给你恢复名分吧?”父亲还是拒绝。我有些

生气:“你要嫌害臊,我替你去办。”从父亲口中得知,端叔全名林端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童安镇政府工作,家就在镇上。只是,一番辗转,

我打听到,曾任副镇长的端叔,十年前退休,两年前过世,不曾遗留与父

亲有关的一鳞片爪。出师不利,也就失去寻找青山的必要,“青山”是否

21

真名,何许人也,身在何处,也许死去的端叔才清楚。这事就此搁置,在

父亲罹患胃癌过世后,不了了之。每每回想起此事,我难免遗憾。

后来,我调至市司法局,听说我来自童安镇,一位同事说他知道那地方。

“有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吧?我父亲当年在那蹲点过。他是老共产党员

参加过当地的战役。”文献记载,游击队在绊风岭设立根据地,前后不到

两年时间,倘若他父亲在那里参加过革命,保不准会知道我父亲。我让他

回家问问他家老爷子是哪一年的事,记不记得当时有个放牛娃给他们送过

鸡毛信。同事当即打电话,挂掉电话后说他父亲当时不负责通讯任务,不

记得有这么个人,得向王副局长打听。“王副局长?”“市公安局王青山

副局长,早退了,跟我父亲是老战友。”听到“青山”这名字,我无比激

动,迫不及待让同事引见。同事说没问题,周末让他父亲带我去。

眼前这位老人,九十二岁高龄,谈吐清晰,据说还能每天看报。他问我有

没有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说没有。父亲只照过一次相,晚年照的,那

照片成为他的遗照。他说:“既然你爹已经过世,你找我的目的是啥?”

我怔住,是呀,我的意图是让政府恢复父亲的名分,还是奢望上级照顾我

的仕途,抑或只是为了印证父亲那段被埋没的历史?“不瞒你说,当时是

有这么个放牛娃,至于是不是你爹,恕我不能下结论。”这是位相当睿智

的老人。我尽可能表现得不卑不亢:“有您这话,不枉此行。”

我向王青山老人辞别,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苍老的声音追过来:“我给过

他一枚弹壳!”

我的心被抓了一下,回过头问:"刻着'王’字的弹壳?”

老人目光一亮:“对对对,我还让他有困难拿弹壳来找我哩,还给过他地

址。”

那枚弹壳,父亲看得很重,跟钥匙串一块儿,傍在身边几十年,只是他过

世后,我忘记丢哪去了。回想起来,身份认定这件事,父亲一直是拒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拒绝享受国家

优待,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哪怕再穷困潦倒,也不向政府伸手,他们是最

值得敬佩的人……”坐着的老人颤巍巍地站起,左手按住我手背,右手拍

拍我的臂膀,“你爹,好样的!”

回到老厝,我翻箱倒柜,那枚弹壳却怎么也找不着。我知道它真实存在过,

如同父亲那段峥蛛岁月,青山可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2

A.放牛娃人小却灵活,别人得走“半天”的山路,放牛娃却“只消个把钟

头”便能到达目的地。

B.听说已退休的市公安局副局长名叫王青山时,“我”的内心又燃起了能

找到证人的新的希望。

C.“我怔住,是呀”后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我”找王青

山老人的真实目的。

D.辞别之时,王青山老人告诉“我”弹壳的事,说明他已经认定父亲就是

当年送信的放牛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人物对话时,多采用短句,刻画出端叔、小伙子、汉

子等人机警、果敢的人物形象。

B.小说围绕“我”为给父亲认定身份而寻找证人一事展开,两次于无希望

处又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C.小说善用伏笔,如要将信交给叫青山的人、交信时的暗号、得知端叔死

讯时失去青山的线索等,都为后文找到“青山”设下伏笔。

D.小说结尾处,青山老人拍着“我”的臂膀说的那句话,呼应小说开头故

事中他对放牛娃的称赞,同时更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8.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作用。

9.小说结尾关于“弹壳”的情节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B7.C

8.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围绕着“我”要为父亲认定身份而寻找证人这一

事件展开,叙述了寻找端叔未果、让同事询问父亲、找到青山老人、证实

父亲身份等情节。②衬托父亲的形象。“我”为父亲认定身份的出发点是

较为功利的,这更加衬托出父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③就效果而言,'‘我"

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使得故事更加真

实。

9.①在''我"已经打消了再去为父亲认定身份的时刻,弹壳这一线索的出

现,使故事柳暗花明,使故事于结尾处再起波澜,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使故事更加完整。②父亲手握弹壳这个有力的证物却不去找组织要待遇,

23

突出了父亲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③通过弹壳,青山老人联想到众多的老

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的高尚情怀,由“个体"到''群像",进一步升华

了小说的主题。④“我”虽找不到弹壳,但知道它真实存在过,表明经历

了这次事件,“我”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为人,精神上受到洗礼。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根据原文语句“以前放牛,他常跑上面去,有条近道,得穿越一处崖洞,

鲜为人知”可知,放牛娃能快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他知道少有人知的近

道。

C.“道出了‘我‘找王青山老人的真实目的”错,“我怔住,是呀”后的

三个问句,表现的是“我”对自己寻找证人目的的反思。

D.“辞别之时……说明他已经认定父亲就是当年送信的放牛娃”错,青山

老人是在“我”回复弹壳上刻着“王"字的时候才确定父亲就是当年的放

牛娃的。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都为后文找到‘青山'设下伏笔”错,交信时的暗号“'青山横南北?'

'绿水绕西东!'”在后文并未再次出现;“我”得知端叔死讯时失去青

山的线索,而后文中“我”再次找到青山是因为调岗后的一个同事引见,

与此事并无关联,故这些事件并不都是为后文找到青山老人设下的伏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作用的能力。

从文章中间“父亲将他的故事对我讲了无数遍”开始,“我”这个叙述者

的形象就出现了,此后文章中“我”想要让父亲恢复名分,寻找端叔和青

24

山,与青山对话等情节发展,都是因为“我”的行动才得以进行下去,因

此,“我”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此外,根据原文中“我”的观点“只要拿到他们出具的书面证明,每月就

能享受好几百元补助”和后文青山质疑后“我”的思考“是呀,我的意图

是让政府恢复父亲的名分,还是奢望上级照顾我的仕途,抑或只是为了印

证父亲那段被埋没的历史?”与父亲的态度“我看还是算了。当年我又不

是奔着好处去的”进行对比,可知作者也是想借“我”来衬托父亲高大无

私形象。

由“我大学毕业……”“我回家向父亲提及此事”“我调至市司法局”“我

向王青山老人辞别”可知,“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小说以“我”

为叙述视角,使得故事更加真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弹壳出现前,“我向王青山老人辞别,转身离去”说明“我”原本已经打

消了再去确认父亲名分的心思,但它的出现却让父亲的身份得以证实,这

使行文产生了转折,使文章更波澜起伏。

父亲一直拥有这枚特殊弹壳这一物品,但直到此刻,“我”,甚至是我们

读者才知这枚弹壳就是一个最好的证物。但父亲却一直没有说明,这进一

步说明父亲没有确认名分要待遇的心思、,他的形象得以进一步彰显;而“我”

也在这一转折中更清楚了父亲的为人。

因为弹壳的出现,“我”和青山老人得以进一步交流,由此青山才能说出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拒绝享受国家优待,不

想给国家添麻烦,哪怕再穷困潦倒,也不向政府伸手,他们是最值得敬佩

的人……”这一句话。它使拒绝优待从父亲个人扩散到了诸多类似的人身

上,使小说主题得到了升华。

回家后“我”也找了弹壳,“翻箱倒柜,那枚弹壳,怎么也找不着”,但

“我”知道“它真实存在过,如同父亲那段峥蛛岁月,青山可证”,经历

了这次事件,“我”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为人,精神上受到洗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5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

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

愧弗如!”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

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

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邀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

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逾岁,朝命

佐广西边外军事。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闻

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

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将角。敌声某日

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

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

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

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

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

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

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贲。

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定剿荡

北圻策。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于是率全军攻郎甲,

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

子材亦挥涕不能已。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命督办钦、廉防务,

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

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B.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

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C.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

/宵薄敌/垒斩虏多

D.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

/宵薄敌垒/斩虏多

26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疾,古代官员因为身体生病而不得不辞去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仕、

乞骸骨等。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

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C.少保,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

少保为末。至明、清两代列为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

D.祠,古代朝廷、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

有时也可以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子材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他作为部下因战绩突出,受到主将的由衷

夸赞;自己担任一方主将时由于带兵有方而受到属下的拥戴。

B.冯子材敬重贤能,而轻视新官。他因敬重张树声的贤能而到广州任职,

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

C.冯子材作战身先士卒,执法森严。在坚守“长墙”时,他虽年事已高,

却能率子杀入敌阵。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

D.冯子材深得民心,也为朝廷看重。他无论在越南还是在龙州都得到广大

民众的拥护,最终也得到朝廷极高的褒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2)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