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6/01/wKhkFmYXIyqAVIOxAAHwPzkT6Tc619.jpg)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6/01/wKhkFmYXIyqAVIOxAAHwPzkT6Tc6192.jpg)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6/01/wKhkFmYXIyqAVIOxAAHwPzkT6Tc6193.jpg)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6/01/wKhkFmYXIyqAVIOxAAHwPzkT6Tc6194.jpg)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6/01/wKhkFmYXIyqAVIOxAAHwPzkT6Tc61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大化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历史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
I.《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不同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家”。材料中“大同之世”()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国家政权产生C.实行严格的宗法制D.
推崇选贤与能
2.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世系中,在殷商29次王位更替中,弟及者13次,子继者16
次。而在《史记•周本纪》中所载,西周、春秋时期的25位周王,弟及王位的只有孝3和定
王。这反映出()
A.商周时期宗法制度影响力逐渐式微B.皇权专制化程度逐步实现强化
C.周朝王位继承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D.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3.下表所示为先秦一些思想家的部分主张。由此可知,他们()
代表人物主张
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墨子提出“非乐”“节葬”,主张节礼一一节制仪礼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4.《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晋国:“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
为三县……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此时的县之大夫亦可以县为氏,如魏氏、
刑氏、原氏、范氏等;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这些县的设置()
A.维护了传统贵族的政治利益B.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
C.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D.彰显了浓厚的家国同构色彩
5.下表所示为西汉部分学者治国观念的论述。这反映出()
出处史料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董仲舒《春秋繁露》
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桓宽《盐铁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松动B.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C.儒学理论影响经济思想D.利用经济手段大兴民众教化
6.陈寅恪曾提道:“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
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下列
与这一时期学术中心转移直接相关的是()
A.门阀政治的兴衰B.选官制度的变化C.中央集权的削弱D.三教合流的冲击
7.魏晋时期的佛像衣饰呈现出“气”“韵”生动的“褒衣博带”式特征,服饰不露肌肤,以
披肩遮盖;菩萨雕像外貌更加清丽俊秀、温婉内敛,形态灵动。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佛教思想影响中华文化B.统治者好恶决定佛教发展
C.三教并行局面正式形成D.佛教文化呈现本土化倾向
8.魏晋时期,家传撰修最为兴盛;南朝宋之后,家传撰修明显减少;隋唐以后,虽然仍有家
传撰修,但是家传的性质开始由标榜家族荣誉的家族转向文学性质的一个单传转变,逐渐脱
离魏晋南北朝家史的形态变为一种以家为传为名的文传。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传统史学的功能变化B.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逐渐更替
C.人口流动的限制放松D.赋税政策和家庭组织的时代变化
9.按照历史学家向达先生在其《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所描述的,在唐朝,“一切文物亦复
不问华夷……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
长安得之”。这折射出唐朝文化()
A.与时俱进B.泽被万世C.独创特性D.兼收并蓄
10.如图所示为北宋徽宗时期官府茶法流程。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注重规范茶税征收程序B.茶叶经营已日渐专业化
C.茶叶专卖政策实施的状况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驰
11.北宋时期,不少官员秉持着“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思想,以至
于出现了“(君主)亲贤礼下,大臣有赐坐之仪、造膝之请。谏官有入阁议事,对仗读弹文
之典”的“君臣共治”的局面。这反映出北宋()
A.官僚政治开始走向成熟B.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
C.门阀等级观念相对淡薄D.崇文抑武政策导致君权式微
12.辽王朝建立初,太祖采纳太子耶律倍“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的建议,“建孔庙,
诏皇太子春秋释典"。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
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关系上相互依赖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政治上亲如一家
13.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购置田产的部分情况。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当时()
年代省县建置人面积(亩)
洪武永乐年间休宇程维宗50
嘉庆前歙县余文义120
嘉庆二十五年歙县鲍姓八大商人113
A.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B.新的生产关系向农业扩展
C.社会经济转型缺乏动力D.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14.如表所示为明代陕西部分州府集市统计表。据表可知,明代陕西地区()
明代陕西部分州府集市统计表(单位:个)
府别州县数量集市数量平均数量
西安府111029
风翔府3279
乾州11111
延安府3206
汉中府111
全省集市数量826818
A.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监管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
C.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D.商品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异
15.明代姚旅《露书》中说,以前人称四民、六民,余以为今有二十四民,有卜者、星命家、
奕师(职业棋手)驰伶(经纪人)、驾长(冰手)、舁人(轿夫)、篦头(理发)、杂剧(杂
技演员)等,清朝《苏州府志》载有明万历年间苏城待雇缎工的情况,说他们“各有专能”“计
日受值”。这可用来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分工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淡化
C.全国城市雇工经营日渐普遍D.市镇发展促使城乡联系加强
16.如图所示为1760〜1823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的白银数量(单位:两)。据此可推知()
2oooooor--------------
JI5C000r>I'---------4-------------------------------1
BI00C000------------fi-----------------------------h
产&产产产F6Cf产产¥fSY3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B.近代中国海关权益的流变
C.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受贸易影响巨大D.鸦片战争实质是商业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7.材料:秦国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秦孝公回顾秦朝历史时,发出了“诸侯卑秦,丑莫大
焉”的感叹。“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居住习惯,使大家庭的形式颇为普遍,这制约了国
家实际控制户数的增长,不利于国家收入的提高。“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的民风,则使人
们注重私利,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了“分异令”,单位家庭内如果有两个及以上
成年儿子,要为其子分家,否则要加倍征收其家之赋税。此外,商鞅还下令“为私斗者,各
以轻重被刑大小”商鞅变法数十年后,荀子曾游历至秦国,对秦国民风有这样一番感慨:“入
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汉初儒
生贾谊对此确有不同的评价,“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一一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实行移风易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和贾谊对商鞅移风易俗举措的不同认识并简析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评测
粮食亩产水平(市井/人均粮食占有量(市全国耕地面积(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
朝代
市亩)斤)市亩)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2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122《北方)215(南
1167.73.8590
朝方)
124(北方)328(南
隋唐1450.926.4290
方)
——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荒灾风险和粮食安全评价》
材料二: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
灌园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不过种植高粱、黍、豆等项……
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两年三熟制的土地比一年一熟制
的土地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玉米、
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乾隆时,番薯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
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泛种植玉米,这里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一一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至隋唐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粮食生产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
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
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
及《诗经X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
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
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
齐桓公答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
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
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
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
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
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
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
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大量兴办,主要服务于大宗商品交易。至唐朝中叶,
柜坊逐渐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由颇具资本的商人运营,成为专门为客商进行钱财寄存的地方,
柜坊帮助客商进行钱财的保管,并进行柜租的收取,而且还能凭借相关信物来帮助客商进行
款项的支付。柜坊还兼营放高利贷,客商通过粮食和布帛等作为抵押,以此借取回访的钱财,
还款的利息大约超过40%。由于柜坊所拥有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富商都愿将钱财寄存其中,
而主要的剥削对象还是唐朝的农民。著名经济史学家傅筑夫曾经说过,唐朝的柜坊可以说是
纯粹的专门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早于欧洲的奥格斯堡和佛罗伦萨700多年。
一一摘编自孙金文王常健《“柜坊”对唐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探索》
材料二:明清时期,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了金属货币的流通,从而造成市面上钱色不一,
这就促使银钱兑换业得以发展,由此催生了专门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机构一一钱铺银号。明
清时期,“钱铺开设随地皆有“,钱铺银号大多在县城及大城市,而钱店、钱桌、钱肆在县
及镇一级区域。为了平抑钱价,雍正年间下令开设官钱铺,由户部提出相应的钱法政策,一
定程度上解决了八旗军饷拥堵甚高的问题。由于钱铺银号的经营环境相对宽松,在运行中因
一些不法商人从中谋取利益,为此清中期对钱铺银号管理更加“精细化”,开设前需要到内
务府报备登记在册,并进行五家互保实行连带责任制度。此外对日常犯罪的打击、防范亦实
行了诸多措施,如严厉打击盗劫者、对官员疏忽问责等。钱铺银号以经营银钱兑换而兴起,
随着发展存放贷、发行银钱票等逐渐成为主业。就借贷来说,覆盖对城乡贫民的生活借贷、
对手工业、矿冶业及运输业的资金放贷和对工商企业进行经营性放贷等多种放贷渠道。
一一摘编自刘娜《明清时期钱铺银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柜坊兴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清钱铺银号发展的因素,并指出其与唐代柜坊的
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不同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天下为公”
还是“天下为家”,据此可知,“大同之世”是国家出现之前的时期,此时实行“禅让制”,推
崇选贤与能,D项正确;
王权的出现是在国家产生后,排除A项;
国家政权的产生,与材料中描述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部落统治与禅让制,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部落统治与禅让制,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
力。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商朝王位更替中,弟及者较多,而到周朝,弟及者人数只有两人,说明
周朝王位继承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C项正确;
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建立,成为周朝重要的制度,而非式微,排除A项;
商周时期尚未形成皇权专制,排除B项;
材料中描述的是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没有体现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信息,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
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
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墨子提出节制礼仪,三者尽管对礼的看
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有人赞同,
有人批评而已,故选A;
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
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
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地方设置县制,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分封
制走向县制,这体现出当时中国逐步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B项正确;
材料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县制的记载,材料不能体现县的设置维护了传统贵族的政治利
益,排除A项;
据材料《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可知,材料涉及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周
王室衰微,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弱化,排除C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国家在组织结构上
具有相似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郡县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郡县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郡县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使高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董仲舒强调了以一定
的社会规范缩小贫富差距,这体现儒家的和谐思想;桓宽《盐铁论》中表达出政府不能与民争利
的思想,凸显出儒家的民本思想;晁错《论贵粟疏》表达出统治者应重视农业的思想,可见,三
则材料中部分学者的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C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汉朝部分学者的治国观念,不能反映汉朝的政府专营政策的情况,排除A项;
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
三则材料都一定程度表达出重视百姓的思想,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汉朝部分学者主张利用经济手段
大兴民众教化,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A
【解析】材料中陈寅恪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中心移至家族,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门阀政治
兴起,因此学术中心在家族,A项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这和魏晋南北朝
时期学术中心在家族没有多大关联,排除B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虽然削弱,但是中央集权削弱与学术中心在家族没有多大关联,排除C
项;
据所学三教合流这种现象出现在隋唐时期,题干涉及时间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不符,排
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魏晋时期的佛像衣饰和外貌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文化呈现本土化倾向,D项正确;
材料反映佛教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佛教的好恶,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儒家、道教的信息,无法体现三教并行局面,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隋唐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逐渐更替,家传撰修的性质开始由标榜家族荣誉
的家族转向文学性质的一个单传转变,逐渐脱离魏晋南北朝家史的形态变为一种以家为传为名的
文传,B项正确;
家传撰修的变化与传统史学的功能变化无关,排除A项;
人口流动的限制放松与家传撰修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赋税政策和家庭组织的时代变化与家传撰修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9.【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作者认为唐朝时期几乎没有华裔之别,唐朝的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出现了
各种人民、宗教,这体现了唐朝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兼收并蓄,D项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唐朝文化的与时俱进,排除A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唐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文化的包容性,没有体现创新性,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的文化特征。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文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据图示可知,宋徽宗时期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监管制造的方式对商人贩茶的全过程
实行严密的控制,形成了间接茶叶专卖制度,c项正确;
据材料“茶法是古代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法规”可知政府不仅控制税收,还监管茶
叶的生产和运销,A项表述片面,且材料也并没有提供茶税的征收程序,排除A项;
图示反映的是茶叶从生产到流通、消费领域受到政府的严密管控,而非茶叶经营专业化,排除B
项;
图示反映出抑商措施有所加强,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中国的官僚政治并非直到北宋才开始走向成熟,错在“开始”,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促成了君主亲贤礼下,官
员积极参政的政治氛围和“君臣共治”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故
B正确;
门阀等级观念相对淡薄与“君臣共治”局面的出现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不能说明崇文抑武政策导致了君权式微,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两朝事同一家”可
知,辽和宋关系上相互依赖,选择A;
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上具有互补性,排除B;
材料中没有体香文化中的认同感,排除C;
材料中体现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关系密切,排除D。
故选:Ao
本题考查的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
力。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部分徽商购置田产的数量逐渐增长,这说明当时资本投入土地,经
济发展缺乏动力,C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明清时期部分徽商购置田产的情况,材料不能表明当时土地开始买卖合法,排除A项;
材料只提到土地买卖的情况,未体现新的生产关系,排除B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部分徽商购置田产的情况,材料不能说明农业和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陕西部分州府集市数量不均,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存
在地域性差异,D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是否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监管,排除A项;
材料并未体现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
材料并未体现民间商人对商业市镇崛起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结合明代陕西部分州府集市的数量统计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明代社会阶层从原来的“四民”“六民”发展到“二十四民”,出现棋手、经纪人、杂
技演员等新职业,以及苏城待雇缎工“各有专能”等,可用来说明,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社会分工,A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所淡化,排除B项;
材料不足以说明全国城市雇工经营日渐“普遍”,排除C项;
材料内容与城乡联系加强无关,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17601823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的白银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据所学,
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英国挑起战争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的市场,C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A项;
材料信息与海关权不相干,排除B项;
虽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原因:社会转型剧烈,诸侯割据混战;秦国社会风俗落后,受到中原诸侯
的鄙视;法家思想的推动;秦孝公富国强兵意识浓厚。
【小题2】不同认识:荀子赞叹商鞅的移风易俗改革,认为改革使得整个社会上下秩序井然,颇
有古风;贾谊批评商鞅的移风易俗改革,认为改革舍弃礼仪,风俗和家庭伦理遭到破坏。
原因:荀子是基于法家或法治的立场,认为变法维护了法制秩序;贾谊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6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 电子商务平台交互设计优化探讨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单元素养评价三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珠宝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未来趋势
-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我国香蕉产业市场分析及展望报告
-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教学设计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
- 社区应急救援体系的智能化发展
- 待定系数法和换元法-2024-2025学年初高中衔接数学教学设计
- 情报学与情报分析基础知识课件
-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生物补片及相关应用进展课件
- 中山市口腔医院门诊牙科诊所医疗机构地址名单
- 新疆特色美食介绍课件
- 大学成绩单中文(word版)
- 塑料加工碎料指导书
- 海南省儋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居民村民委员会
- 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案(二维版)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中职中专)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套教学设计全书电子教案整本书教案合集1-22章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