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HCl的电子式: B.N2的结构式:C.H2S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电子式: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3(s)+CO(g)MgO(s)+CO2(g)+SO2(g)△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xy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A.A B.B C.C D.D3、配制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容量瓶中有蒸馏水 B.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C.溶液未冷至室温就定容 D.定容时俯视4、下列检验方法,利用该气体的氧化性的是A.Cl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C.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B.煤的液化C.蛋白质变性D.石油裂化6、常温下,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断裂产生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共价键H-HF-FCl-ClH-FH-ClH-IE(kJ·mol-1)436157243568432298A.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活性F2>Cl2B.表中最不稳定的共价键是F-F键C.2Cl(g)=Cl2(g)△H=+243kJ·mol-1D.F2(g)+2HCl(g)=2HF(g)+Cl2(g)△H=-358kJ·mol-17、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没有杂质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C.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D.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及时治理污染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C.含氮、磷的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华或赤潮D.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10、下面所写的有机反应方程式及其类型都正确的是A.取代反应B.2CH3CHO+O2→2CH3COOH氧化反应C.CH2=CH2+Br2→CH3CHBr2加成反应D.HCOOH+CH3CH2OHHCOOCH3CH2+H2O取代反应11、在生物科技领域,通过追踪植物中放射性发出的射线,来确定磷在植物中的作用部位。该核素原子内的中子数为()A.15B.17C.32D.4712、有关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正确的是:A.溴水存放在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 B.新制的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C.盛放烧碱的试剂瓶应用玻璃塞 D.金属钠保存在乙醇中13、下列有关判断的依据不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平衡状态: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左瓶的灯泡发光B.右瓶的铜棒变粗C.右瓶中铁棒为正极D.左瓶:Fe−2e−===Fe2+15、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B.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下C.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D.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17、核电荷数小于l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质子数为(2n2-1)。下列关于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其最高化合价一定为+5B.可以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C.其氢化物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D.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18、下列从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2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水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B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烯烃C向盛有CaCO3成分的水垢中滴加食醋,水垢溶解并产生气泡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入,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蔗糖未发生水解A.A B.B C.C D.D19、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滴入FeCl3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力增强20、核素90Th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32,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52 B.90 C.142 D.2322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29的铜原子:B.羟基的电子式:C.聚乙烯的单体是:―CH2―CH2―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22、下列图示能量转化方式正确的是A.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机物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此物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D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2)B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24、(12分)“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和甲。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羧酸(1)A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C的分子式是________。(2)在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3)B和D反应进行比较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用于鉴别B、D和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25、(12分)为探究的性质,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装置A中盛放浓碱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具有________(填代码);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具有________(填代码)。a.氧化性b.还原性c.漂白性d.酸性(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26、(10分)无水Al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课外活动小组尝试制取无水AlCl3并进行相关探究。资料信息:无水AlCl3在178℃升华,极易潮解,遇到潮湿空气会产生白色烟雾。(探究一)无水AlCl3的实验室制备利用下图装置,用干燥、纯净的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纯铝粉反应制取无水AlCl3。供选择的药品:①铝粉②浓硫酸③稀盐酸④饱和食盐水⑤二氧化锰粉末⑥无水氯化钙⑦稀硫酸⑧浓盐酸⑨氢氧化钠溶液。(1)写出装置A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2)装置E需用到上述供选药品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3)写出无水AlCl3遇到潮湿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探究二)离子浓度对氯气制备的影响探究二氧化锰粉末和浓盐酸的反应随着盐酸的浓度降低,反应会停止的原因:(4)提出假设:假设1.Cl-浓度降低影响氯气的生成;假设2.__________。(5)设计实验方案:(限选试剂:浓H2SO4、NaCl固体、MnO2固体、稀盐酸)步骤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和结论①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_____继续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1成立②__________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2成立(探究三)无水AlCl3的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取D中反应后所得固体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体积均换算成标准状况),重复测定三次,数据如下: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D中固体用量2.0g2.0g2.0g氢气的体积334.5mL336.0mL337.5mL(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得固体中无水AlCl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7)有人认为D中制得无水AlCl3的质量分数偏低,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27、(12分)下图是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提示:丁烷在一定条件下裂解的可能方程式为:C4H22C2H6+C2H4,

C4H22CH4+C3H6)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2)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溴水足量),再按以下流程实验: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定丁烷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2.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2.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H4):n(C2H6)=__________。28、(14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优质的燃料,工业上可由乙烯水合法或发酵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1)乙烯水合法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反应CH2=CH2+HOSO3H(浓硫酸)→CH3CH2OSO3H(硫酸氢乙醋);第二步: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①第一步属于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②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上述整个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酵法制乙醇,植物秸秆(含50%纤维素)为原料经以下转化制得乙醇植物秸秆—水解→C6H12O6—酒化酶→2CH3CH2OH+2CO2↑纤维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现要制取4.6吨乙醇,至少需要植物秸秆________吨。(3)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汽油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填“乙烯水合法”或“发酵法”)。(4)以乙醇为原料可制备某种高分子涂料,其转化关系如下图:①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水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海水中溴含量为65mg/L,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下:(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A.氧化性B.还原性C.挥发性D.腐蚀性(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_____(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A.乙醇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分析:A.氯化氢含有共价键;B.分子中含有三键;C.硫化氢含有共价键;D.次氯酸中氧元素分别与H、Cl形成共价键。详解:A.HCl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A错误;B.N2分子中含有三键,结构式:,B正确;C.H2S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C错误;D.次氯酸中氧元素分别与H、Cl形成共价键,电子式:,D错误。答案选B。2、A【解析】

A、△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故A正确;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增加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故B错误;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故C错误;D、MgSO4是固体,增加固体质量,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A。3、B【解析】

A.容量瓶中有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B.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溶质减少,溶液浓度偏小,故B正确;C.溶液未冷至室温就定容,冷却后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错误;D.定容时俯视,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体积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紧抓c=分析,如: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n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再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导致V偏小,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等。4、A【解析】A.Cl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是因为氯气氧化碘化钾产生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选项A符合;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而使品红褪色,选项B不符合;C.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因为氨气溶于水生成的氨水呈碱性遇石蕊变蓝,选项C不符合;D.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是因为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体现其还原性,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5、A【解析】A项,石油分馏是指利用石油中含有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项,煤的液化是通过化学反应使煤变成液体燃料,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项,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项,石油裂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平时积累一些常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6、C【解析】分析:A、键能越小反应活性越强;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C、形成化学键放热;D、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详解:A、键能越小反应活性越强,根据表中键能数据可知反应活性是F2>Cl2,A正确;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最不稳定的是F-F键,B正确;C、2mol氯原子形成1mol氯气放热,即2Cl(g)=Cl2(g)△H=-243kJ·mol-1,C错误;D、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则反应F2(g)+2HCl(g)=2HF(g)+Cl2(g)的△H=(157+2×432-2×568-243)kJ/mol=-358kJ/mol,D正确;答案选C。7、D【解析】

由于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易挥发的液体,故试管中收集的产品中一定混有乙酸和乙醇,乙酸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详解】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有杂质,A不正确;B.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B不正确;C.石蕊层为三层环,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其中的杂质乙酸使石蕊变红;中间的石蕊显紫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下层的石蕊显蓝色,故由上而下是红、紫、蓝,C不正确;D.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8、A【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知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W为氮元素;结合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X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详解】A、非金属性:O>Cl>S,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S,A正确;B、同主族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高氯酸的酸性一定强于硫酸,其它含氧酸则不一定,B错误;C、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O2—还原性弱于S2—,C错误;D、氯气中氯元素为0价,是氯元素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还原性,D错误。答案选A。【点晴】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熟练理解程度,能结合题中条件快速确定元素的名称是解答的前提,这对学生基础要求比较高,建议复习时要重视双基的学习与检测,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点是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说明W是N元素,再结合其他信息就可准确确定其他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解题即可。9、A【解析】

A.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即减少或消除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化学品和过程的设计。其核心是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从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A错误;B.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反应是制造肥皂流程的一步,因此该反应也叫皂化反应,B正确;C.含氮、磷的污水不经处理任意排放至下水道,最终会随水体流入江流、湖泊中,促进藻类等水生植物迅速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或赤潮,C正确;D.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顾名思义,酸雨是雨水中溶有了硫酸或硝酸。硫酸酸和硝酸主要源自于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说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A。10、B【解析】分析:A.是苯的硝化反应,注意硝基的书写,结合取代反应的特征分析判断;B.根据守恒关系分析,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分析;C.根据加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判断;D.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分析判断。详解:A.是苯的硝化反应,为取代反应,但硝基苯书写错误,应该写成,故A错误;B.2CH3CHO+O2→2CH3COOH,-CHO转化为-COOH,O原子增加,为氧化反应,故B正确;C.CH2=CH2+Br2→CH2BrCH2Br,产物的结构简式书写错误,故C错误;D.HCOOH+CH3CH2OHHCOOCH2CH3+H2O,产物书写错误,故D错误;故选B。11、B【解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则该核素原子内的中子数为32-15=17,答案选B。点睛:明确核素表示的方法和有关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即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12、B【解析】

A.溴单质能与橡胶塞反应,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A错误;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需要保存在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故C错误;D.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乙醇反应,不能保存在乙醇中;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和石蜡中,故D错误。故选B。【点睛】药品的保存方法应根据其性质决定:见光易分解的——避光(棕色瓶);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的或易挥发的——密封(隔绝空气);固体药品——广口瓶;液体药品——细口瓶。13、B【解析】

A.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故A正确;B.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故B错误;C.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正确;D.化学平衡状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D正确;故选:B。14、B【解析】

A.左瓶电极插入苯中,苯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灯泡不会发光,A错误;B.右瓶电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且构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铜,所以铜棒变粗,B正确;C.金属性铁强于铜,因此右瓶中铁棒为负极,C错误;D.左瓶不能形成原电池,铁电极在苯中,不能发生反应,D错误;答案选B。15、D【解析】A.NaHSO4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的盐,A正确;B.NaHSO4属于盐类,能电离出氢离子,是酸式盐,B正确;C.NaHSO4是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C正确;D.NaHSO4是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不是酸,D错误,答案选D。16、A【解析】

A.苯不溶于水,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则用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A正确;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错误;C.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易捣破滤纸,则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C错误;D.用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D错误;故选A。【点睛】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萃取。17、A【解析】

核电荷数小于l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则1≤n≤3,最外层电子数为(2n+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当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舍去;当n=2时,核内质子数是7,最外层电子数是5,符合条件,为N元素;当n=3时,核内质子数是17,最外层电子数是7,为Cl元素,符合条件,所以X可能是N或Cl元素。【详解】A、如果X是N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5,如果是Cl元素,其最高正价为+7,A错误;B、N或Cl元素都可以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如KNO3或KClO3,B正确;C、NH3或HCl都极易溶于水,所以都可以做喷泉实验,C正确;D、HNO3和HClO4都是强酸,所以N或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A。18、D【解析】

A.将2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水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A正确;B.烷烃常温下无法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烯烃,B正确;C.向盛有CaCO3成分的水垢中滴加食醋,水垢溶解并产生气泡,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判断,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正确;D.该实验操作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前,未将溶液变为碱性环境,故无法得到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答案选D。19、B【解析】分析:A.根据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苯与水互不相溶;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的性质分析;

C.根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广口瓶内有空气,可与NO反应;

D.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本身不带电。详解:A项,苯的密度比水小,位于上层,苯中的Br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褪色,故A项错误;B项,浓H2SO4与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CO2,CO2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故B项正确;C项,微热稀HNO3片刻,铜与稀HNO3发生反应生成NO,NO与广口瓶内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C项错误。D项,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电中性,不带电,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萃取等知识点,属于常见的冷拼试题,考查点较多,学生应注意思维的及时转换来解答,B选项难度较大。20、C【解析】

核素90Th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32,则质量数为232,原子中质子数为90,原子中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2-90=142。答案选C。21、C【解析】

A.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29的铜原子,质量数为34+29=63,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表示为,A项正确;B.氧原子周围7个电子,氢原子周围1个电子,B项正确;C.聚乙烯中不含C=C,聚乙烯的单体为CH2═CH2,C项错误;D.乙烯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中必须标出碳碳双键,D项正确;答案选C。22、A【解析】A、太阳光照射,贮存氢气,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A正确;B、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推动火箭升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选项B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C错误;D、图中表达了风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题目较简单。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H2=CH2羟基2C2H5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取代反应(酯化反应)【解析】

有机物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此物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所以A是H2C=CH2,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E是酯,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则B和D一种是酸一种是醇,B能被氧化生成D,D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则D为酸;A反应生成B,碳原子个数不变,所以B是CH3CH2OH,D是CH3COOH,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CH3CH2OH被氧气氧化生成C,C是CH3CHO,乙酸与乙醇分子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A反应生成F,F是一种高聚物,则F为,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知,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H2C=CH2,故答案为:H2C=CH2;(2)B为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是羟基,F是聚乙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羟基;;(3)②为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O22CH3CHO+2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③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2C2H5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24、C2H4O①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或加入过量乙醇等2CH3CH2OH+O22CH3CHO+2H2O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解析】

A是气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确定B为CH3CH2OH,D为CH3COOH,则A为CH2=CH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为CH3CH2OH,B能氧化得到C为CH3CHO,C氧化得到D为CH3CO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和甲,甲为液体,确定甲为苯,据此解答。【详解】(1)A为CH2=CH2,电子式为;C为CH3CHO,分子式为C2H4O;(2)①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②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③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④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3)B和D反应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进行比较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或加入过量乙醇等;(4)反应②是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5)由于乙酸具有酸性,乙醇溶于水,而苯与水溶液不互溶,可用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鉴别B(乙醇)、D(乙酸)和甲(苯)。【点睛】本题的突破点为,有机中常见的连续氧化为醇氧化为醛,醛氧化为酸。25、分液漏斗溴水褪色ba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NaOH【解析】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硫能是溴水褪色,其实质是与溴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B装置的实验操作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D装置的品红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则证明二氧化硫与品红的作用具有可逆性,二氧化硫有毒,需用碱性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1)根据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的需要,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为分液漏斗,A为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装置B中二氧化硫与溴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被氧化,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项正确;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为:,二氧化硫中S元素+4价被还原成0价的硫单质,被还原,表现为氧化性,c项正确;,故答案为溴水褪色;b;;c;(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能复原;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实验室进行尾气处理时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NaOH。【点睛】本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其中要特别注意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上,而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则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学生要辨析实质,切莫混淆。26、MnO2+4HCl△MnCl2+Cl2↑+2H2O⑥吸收多余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AlCl3+3H2O==Al(OH)3+3HClH+浓度降低影响氯气的生成NaCl固体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浓H2SO4,继续加热86.5%制备的氯气不足(或固体和气体无法充分接触;无水AlCl3发生升华,造成损失等)【解析】分析:本题分三块,制备氯化铝、氯化铝的纯度分析、探究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其中氯化铝制备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氯气与铝粉共热制备氯化铝,实验过程中要关注氯气的净化、保持无氧环境(防止生成氧化铝)、干燥环境(防氯化铝水解),并进行尾气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氯化铝样品中可能混有铝,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测定铝的含量,再计算出氯化铝的纯度;探究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可从二个方面分析:氯离子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和H+对实验的影响,据此解答。详解:(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由于生成的氯化铝易水解,则需要防止水蒸气进入D装置,因此装置E中的药品是无水氯化钙,答案选⑥;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3)无水氯化铝遇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则无水AlCl3遇到潮湿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4)根据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反应原理可知,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为氯离子和氢离子,因此另一种假设为H+浓度降低影响氯气的生成;(5)可通过向反应装置中添加NaCl固体的方法增加溶液里的氯离子浓度,添加浓硫酸的方法增加溶液里的H+浓度来验证,即步骤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和结论①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NaCl固体继续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1成立②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浓H2SO4,继续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2成立;(6)三次实验收集到的氢气平均值为(334.5mL+336.0mL+337.5mL)÷3=336.0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36L÷22.4L/mol=0.015mol,根据2Al~3H2,可知铝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2/3=0.01mol,质量为0.01mol×27g/mol=0.27g,氯化铝的质量分数为(2.0g−0.27g)/2.0g×100%=86.5%;(7)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如果制得无水AlCl3的质量分数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氯气量不足,部分铝未反应生成氯化铝,可导致氯化铝含量偏低;固体和气体无法充分接触,部分铝粉未被氯气氧化,混有铝,导致氯化铝含量偏低;有少量氯化铝升华,也能导致氯化铝含量偏低。点睛:本题综合程度较高,考查了氯气与氯化铝的制备,探究了氯化铝含量测定及氯气制备原理,涉及物质的量计算、实验操作的选择等,知识面广,题目难度中等,对学生基础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27、②、③、①CH4+4CuO→△CO2+2H2O+4Cu分液蒸馏Br2+SO3【解析】打开K,气体通过B,B装置是根据气泡控制气体流速,C装置干燥丁烷,在氧化铝作催化剂条件下丁烷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烯烃和烷烃,E中溴水吸收烯烃,F干燥烷烃,G中烷烃和Cu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应先检验气密性,赶出内部气体,再给D、G装置加热;故答案为:②③①;(2)氧化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铜,反应方程式为:CH4+4CuOCO2+2H2O+4Cu,故答案为:CH4+4CuOCO2+2H2O+4Cu;(3)混合物中含有溴、水、溴代烃,加入亚硫酸钠,亚硫酸钠被溴氧化生成硫酸钠,同时生成NaBr,从而除去溴,然后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将有机层进行分馏得到有机物A、有机物B,向有机物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有机物C,C能发生氧化反应,则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醇,C被催化氧化得到醛D。①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