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内卷”,一个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如此理直气壮地进入大众媒介的视野,还能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肯定是因为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东西触碰了人们的切肤之痛。“内卷”的第一种含义:是指特定社会族群或文化内部陷入封闭循环的情形。清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人口增加,依赖手工技术的支柱产业,如茶叶、瓷器、蚕丝等,都可以依靠人力的增减解决诸多问题。于是,人的劳动不值钱,也就不会开动脑筋创造工业化技术。最后,人的技能要求渐高,人力投入渐多,人们也愈加努力,却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反而令生活更加辛苦。这也就引来了“内卷”的第二种含义:在无法控制竞争结果并难以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时刻,人们会陷入“囚徒困境”,做出种种充满力量的无效行动。目前,内卷与其说来自封闭循环,毋宁说体现为爬升焦虑。恰如学生拼命努力,考试分数普遍高了,但考入理想学校的机会没有增多,反倒增加了竞争的难度。今天内卷之出现,并非晚清经济和社会困境的再现,而是人生欲望与想象困境使然。它不是为了解决困顿,而是为了掩盖焦虑;它不是要解决囚徒困境的出路,却成为阻碍出路出现的最大障碍。于是“内卷”或“内卷化”都指向了这样一种情景:疯狂地做没有意义的努力,才能掩盖这种没有意义的努力所带来的焦虑和困顿。之所以出现疯狂的内卷,我认为还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他证社会”的体系中。每个人的能力和价值都不允许被自己证明,而需要他者印证。墙上要挂满各类金光闪闪的奖牌,嘴里要说起伟大人物的会见……学术要向行政证明,官员要向上级证明。错位的管理方式,让人的自我评价完全没有了意义,人的价值、卓立意识被破坏,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获得他证的材料。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学会自证自治。如果说“他证社会”看重的是“符合”,那么自证社会首先看重的是“独创”,但目前我们社会中的特立独行甚至卓然不群的精神太少了,与社会同、与群体同的欲望又太强烈了。于是,人们会很容易陷入只有超越别人才能获得自我的情绪陷阱。我想,内卷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文化政治层面上的循环困境,也是每个人的自我困境。在内卷化流行的时刻,如何在他证体系中,坚定不移地相信自我肯定和自得自洽,乃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不仅仅是向他人负责,也是向自己负责。不做囚徒,不把自己作为社会成功的符号进行装裱,回到坦荡自洽的境地,尽管很难很难,但未尝不是化解焦虑的最好方式。(摘编自周志强《当“内卷”遇到“奥利给”》,有删改)材料二内卷(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的重复的工作,大家都按部就斑埋头苦干,貌似精益求精,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比如会议厅桌面上摆的几百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囚徒困境理论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徒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并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再从文化基因上看,两千多年的帝王文化驯化出无数的“顺民”。所以,中国人从小就要求听话,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大家习惯于内部竞争,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就容易走偏,走进死胡同,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的挑战,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寻找寄托。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了极点。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摘编自丘小海《社会内卷化的根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卷”一词在某种程度上触碰到了人们的切肤之痛,比如拼命努力却没有意义,被磨平了个人锐气,浪费了才智、年华和资源。B.清中叶后,人口增加,依赖手工技术的支柱产业,人力投入渐多,人们也愈加努力,但生活却更加辛苦,社会进一步衰败落后。C.今日的内卷,从某个方面来说体现为爬升焦虑,所以不把自己作为社会的成功符号进行装裱,未尝不是化解这种焦虑的最好方式。D.“他证社会”体系让每个人必须时刻努力获得他证材料,由他人来印证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易让人丧失自我价值和卓立意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会议厅桌面的几百只茶杯,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摆得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这种严格精准的摆设,是毫无任何意义的消耗。B.“囚徒困境”是比喻,比喻大家在封闭的范围内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结果可能是零甚至负数的情形。C.“顺民”心理让大家习惯了配合制度,习惯了内部竞争,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生存,很少会跳出圈圈,主动建立新的发展模式。D.没有新思想、新事物的出现又想生活增加一点花样,于是我们折腾出了如微雕、微刻、书法等艺术形式,这是我们向外的大胆突破。3.根据材料二,下列情形中属于“囚徒困境”下的内卷的一项是(3分)A.厨师做菜,在食材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刀工、配料、配色以求菜肴更可口、更美观精致。B.以前过年有很多规矩,如忌打破碗—破财破运,忌早上洗澡洗头、洗衣物—洗去财运等。C.个别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求获取更多奖励,于是大家都留下加班,后奖励取消,加班成常态。D.一两百年来,不少学者深入研究《红楼梦》,从管理学、经济学甚至到颜料、菜谱进行研究。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C.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照应。6.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关于这样安排情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照应。金科勉强默认了下来,说明他对新剧本有过动心,内心挣扎过,不过后来还是按老剧本演了,不忘初心。B.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也使得后文的按老剧本演戏更能凸显金科的性格特点。C.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在高潮处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D.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后文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埋下伏笔。7.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8.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一)课内精段阅读(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B.假舆马者假:借助C.是故圣益圣益:更加D.或师焉,或否焉或:或许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耻学于师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则群聚而笑之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于其身也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未见其明也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B.跬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备注〗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B.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C.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D.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角落B.骜天下之学者骜:同“傲”,傲慢C.而不使其蚤有知乎蚤:通“早”D.吾所以教者所以:用来……的,表示手段、方法等。15.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6.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17.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借景抒情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杜甫在《登高》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中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凄清和肃杀的景色,进而烘托诗人的愁苦和悲怆;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看“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明,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表现词人乐观热烈,奋发向上的精神。(2)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21题。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的时节,沙鸥翔集,裸鲤溯流。湟鱼,又叫青海湖裸鲤,这一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水一鱼一鸟一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进入六月,气温回暖,迎来了青海湖湟鱼的洄游季。成千上万尾湟鱼从青海湖出发,________,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________景象。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鸬鹚成千上万的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青海湖不仅是“水一鸟一鱼”共生的生态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________。青海湖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和水气循环过程,与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套生态系统,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________、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青海湖这个高原湖泊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处处彰显着生态之美,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逆流而上

宏大

障碍

延伸B.知难而进

宏大

屏障

蔓延C.逆流而上

壮观

屏障

蔓延D.知难而进

壮观

障碍

延伸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B.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C.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鸬鹚成千上万的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D.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说法认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②。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吃美食是人们过冬至的传统习惯,但③:北方人多半习惯吃饺子,南方人则愿意来一碗汤圆。冬至之后是阳气生发的时候,绿色又容易让人想到春天,有的地方也会在此时特意吃一点青菜,以示顺应天时,在寒冷的冬天里,期盼着鸟语花香的季节早点到来。22.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B.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C.“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而“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也告诉人们坚持和恒心的重要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缺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韧劲,缺少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恒心,最后改变初心、降低目标乃至放弃梦想。对此,你有怎样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社会进一步衰败落后”错误,原文只是说“最后,人的技能要求渐高,人力投入渐多,人们也愈加努力,却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反而令生活更加辛苦”,“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反而令生活更加辛苦”不等于“社会进一步衰败落后”。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毫无任何意义的消耗”错误,原文是“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并非毫无意义,只是对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作用不大。C.“‘顺民’心理让大家习惯了配合制度”错误,原文是“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徒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可见,“配合制度”是制度的压力造成的,不是文化造成的,不是“顺民”心理造成的。D.“这是我们向外的大胆突破”错误,原文是“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可见,“微雕、微刻和书法”不是新思想、新事物,不属于向外的大胆突破。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理解“囚徒困境”,是指: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徒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并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A.属于做菜的创新。B.属于生活忌讳与规矩。C.“个别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求获取更多奖励,于是大家都留下加班,后奖励取消,加班成常态”写员工在公司的困境中,为了提高自身的奖金,选择加班,最后奖金不但取消,而且加班成为常态,出现了“负和”的博弈。D.属于研究红学。4.〖答案〗首先介绍“内卷”的概念,分析“内卷”的两重含义;接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内卷”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树立文本行文脉络的能力。材料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段,第一段引出“内卷”的概念,第二段介绍“内卷”的第一重含义,第三段介绍“内卷”的第二重含义。第4-6段为第二部分,首先指出“内卷”是因为“人生欲望与想象困境”,接着说明第二个原因:处在一个“他证社会”的体系中。第7段为最后一部分,由“如何在他证体系中,坚定不移地相信自我肯定和自得自洽,乃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不仅仅是向他人负责,也是向自己负责。不做囚徒,不把自己作为社会成功的符号进行装裱,回到坦荡自洽的境地”可知,本段阐述解决“内卷”的办法。5.C项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6.A.说明他对新剧本有动心,内心挣扎过,不过后来还是按原来演了,不忘初心。原文不能体现。7.金科的性格特点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解析〗每点2分,答对两点满分)。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作品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8.①从情节上看,“金科已死”既是指舞台上的荆轲已死,也暗示了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主题上看,篇末点题,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解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荆轲已死”是双关句,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样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深化,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9.D〖解析〗或:有的。10.D〖解析〗A表修饰/表转折;B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比/对于。11.B〖解析〗跬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12.(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参省”、“知”、介宾短语后置句)(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不齿1分、乃1分,大意1分)13.〖答案〗A.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的朗读停顿。仔细观察画横线句可知,“虽问以口”与“虽听以耳”句式相同,“而其传以心”与“而其受以意”句式相同,考生可据此初步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做学问的人,虽然(学生们)用嘴来提问,但他却用心去传授;虽然(学生们)用耳朵来聆听,但他将意义传授”。综上,不难正确划分停顿。14.D所以:表原因。15.〖答案〗只有问得深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选文可知,文中关于“专”与“固”的论述的内容是“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这两句话是从反面论述的。其中,第一句指出“不专”是因为问得不深切,“不固”是因为思考得不深入;第二句指出了“不专不固”的弊端。作答时,考生锁定第一句,切换视角,反向思维,不难得出〖答案〗只有问得深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参考译文】王某人说:古代做学问的人,虽然(学生们)用嘴来提问,但他却用心去传授;虽然(学生们)用耳朵来聆听,但他将意义传授。所以做老师的不厌烦,求学的人才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孔子怎么敢专于爱自己的道理,就在天下求学的人面前傲慢,却不让他们早些有智慧呢?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他们问得不深切,那么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那么得到的知识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进入的只是嘴和耳朵罢了。我要教的,并不是要提高他们嘴和耳朵的学问啊。16.C〖解析〗“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错误。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17.①这几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喻为山,海,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②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类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18.(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漫江碧透,百舸争流(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逆流而上:逆水前进,也比喻迎着困难而上。知难而进:迎着困难而上。根据语境“青海湖湟鱼的洄游季。成千上万尾湟鱼从青海湖出发……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可知,此处是说湟鱼逆水前进,故选用“逆流而上”。第二空,壮观:雄伟的景象。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结合语境中“成千上万尾湟鱼从青海湖出发”“半河清水半河鱼”可知,此处是说数量庞大的湟鱼洄游是的景象十分雄伟,故选用“壮观”。第三空,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根据语境“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分析,此处是说在生态保护方面,青海湖像一道屏风,起到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发展的作用,故选用“屏障”。第四空,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延长,伸展。根据语境“西部荒漠化向东”分析,此处是说荒漠不断向周围扩展,而不是一直向前延长,故选用“蔓延”。2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错误有:一是语序不当,应将“成千上万的”放到“棕头鸣”前面,这样就排除C项;二是不合逻辑,“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错,“翱翔”和“穿梭”之间是词语并列,故应将“而且”改为顿号,这样就排除B项;三是搭配不当,“见证着……成败”错,应将“成败”改为“成效”,这样就排除A项。21.①比喻句由本体“青海湖”、喻体“蓝宝石”和比喻词“是”组成,把青海湖比作“蓝宝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海湖的美丽和珍贵,表达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并分析比喻句的构成,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概括作答。画横线句“青海湖这个高原湖泊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青海湖”,喻体是“蓝宝石”,比喻词“是”。语段中把高原湖泊青海湖比作珍贵的“蓝宝石”,突出了青海湖的美丽和珍贵,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也抒发了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作用为引用。A.引号作用为否定讽刺。B.引号作用为引用。C.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D.引号的作用为强调。23.①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②冬至不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节日③南北方存在差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和“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可知,冬至是为了庆祝元旦;第二处,根据后文“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可知,学者认为冬至不能算作节日;第三处,根据后文描写的北方的习惯和南方的习惯“北方人多半习惯吃饺子,南方人则愿意来一碗汤圆”,可知此处应填引起后文具体描述的总述语句,比如“南北方存在差异”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借用《荀子·劝学》中的名句和人们熟悉的故事,指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材料第二段阐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上缺少坚持的勇气和韧劲,缺少坚持的决心和恒心。材料引导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进取,走向成功。试题的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比如,写记叙文,可写自己原先因为一些错误认知或自身惰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也因此常常遭遇失败。但在某一次具体经历中,因为一系列原因,“我”突破了自身,最终坚持到了最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终于使“我”品尝到了“坚持不懈”的甜头;若写议论文,则可从正反两面来进行论证,分析能够坚持到底的有利影响和做事容易半途而废的不利结果,在对比思辨中明确表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主题。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立意:1.坚持下去,坚守初心。2.坚持不懈,追逐梦想。3.持之以恒,为目标而努力。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内卷”,一个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如此理直气壮地进入大众媒介的视野,还能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肯定是因为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东西触碰了人们的切肤之痛。“内卷”的第一种含义:是指特定社会族群或文化内部陷入封闭循环的情形。清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人口增加,依赖手工技术的支柱产业,如茶叶、瓷器、蚕丝等,都可以依靠人力的增减解决诸多问题。于是,人的劳动不值钱,也就不会开动脑筋创造工业化技术。最后,人的技能要求渐高,人力投入渐多,人们也愈加努力,却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反而令生活更加辛苦。这也就引来了“内卷”的第二种含义:在无法控制竞争结果并难以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时刻,人们会陷入“囚徒困境”,做出种种充满力量的无效行动。目前,内卷与其说来自封闭循环,毋宁说体现为爬升焦虑。恰如学生拼命努力,考试分数普遍高了,但考入理想学校的机会没有增多,反倒增加了竞争的难度。今天内卷之出现,并非晚清经济和社会困境的再现,而是人生欲望与想象困境使然。它不是为了解决困顿,而是为了掩盖焦虑;它不是要解决囚徒困境的出路,却成为阻碍出路出现的最大障碍。于是“内卷”或“内卷化”都指向了这样一种情景:疯狂地做没有意义的努力,才能掩盖这种没有意义的努力所带来的焦虑和困顿。之所以出现疯狂的内卷,我认为还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他证社会”的体系中。每个人的能力和价值都不允许被自己证明,而需要他者印证。墙上要挂满各类金光闪闪的奖牌,嘴里要说起伟大人物的会见……学术要向行政证明,官员要向上级证明。错位的管理方式,让人的自我评价完全没有了意义,人的价值、卓立意识被破坏,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获得他证的材料。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学会自证自治。如果说“他证社会”看重的是“符合”,那么自证社会首先看重的是“独创”,但目前我们社会中的特立独行甚至卓然不群的精神太少了,与社会同、与群体同的欲望又太强烈了。于是,人们会很容易陷入只有超越别人才能获得自我的情绪陷阱。我想,内卷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文化政治层面上的循环困境,也是每个人的自我困境。在内卷化流行的时刻,如何在他证体系中,坚定不移地相信自我肯定和自得自洽,乃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不仅仅是向他人负责,也是向自己负责。不做囚徒,不把自己作为社会成功的符号进行装裱,回到坦荡自洽的境地,尽管很难很难,但未尝不是化解焦虑的最好方式。(摘编自周志强《当“内卷”遇到“奥利给”》,有删改)材料二内卷(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的重复的工作,大家都按部就斑埋头苦干,貌似精益求精,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比如会议厅桌面上摆的几百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囚徒困境理论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徒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并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再从文化基因上看,两千多年的帝王文化驯化出无数的“顺民”。所以,中国人从小就要求听话,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大家习惯于内部竞争,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就容易走偏,走进死胡同,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的挑战,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寻找寄托。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了极点。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摘编自丘小海《社会内卷化的根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卷”一词在某种程度上触碰到了人们的切肤之痛,比如拼命努力却没有意义,被磨平了个人锐气,浪费了才智、年华和资源。B.清中叶后,人口增加,依赖手工技术的支柱产业,人力投入渐多,人们也愈加努力,但生活却更加辛苦,社会进一步衰败落后。C.今日的内卷,从某个方面来说体现为爬升焦虑,所以不把自己作为社会的成功符号进行装裱,未尝不是化解这种焦虑的最好方式。D.“他证社会”体系让每个人必须时刻努力获得他证材料,由他人来印证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易让人丧失自我价值和卓立意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会议厅桌面的几百只茶杯,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摆得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这种严格精准的摆设,是毫无任何意义的消耗。B.“囚徒困境”是比喻,比喻大家在封闭的范围内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结果可能是零甚至负数的情形。C.“顺民”心理让大家习惯了配合制度,习惯了内部竞争,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生存,很少会跳出圈圈,主动建立新的发展模式。D.没有新思想、新事物的出现又想生活增加一点花样,于是我们折腾出了如微雕、微刻、书法等艺术形式,这是我们向外的大胆突破。3.根据材料二,下列情形中属于“囚徒困境”下的内卷的一项是(3分)A.厨师做菜,在食材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刀工、配料、配色以求菜肴更可口、更美观精致。B.以前过年有很多规矩,如忌打破碗—破财破运,忌早上洗澡洗头、洗衣物—洗去财运等。C.个别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求获取更多奖励,于是大家都留下加班,后奖励取消,加班成常态。D.一两百年来,不少学者深入研究《红楼梦》,从管理学、经济学甚至到颜料、菜谱进行研究。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C.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照应。6.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关于这样安排情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照应。金科勉强默认了下来,说明他对新剧本有过动心,内心挣扎过,不过后来还是按老剧本演了,不忘初心。B.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也使得后文的按老剧本演戏更能凸显金科的性格特点。C.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在高潮处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D.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后文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埋下伏笔。7.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8.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一)课内精段阅读(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B.假舆马者假:借助C.是故圣益圣益:更加D.或师焉,或否焉或:或许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耻学于师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则群聚而笑之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于其身也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未见其明也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B.跬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备注〗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B.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C.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D.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角落B.骜天下之学者骜:同“傲”,傲慢C.而不使其蚤有知乎蚤:通“早”D.吾所以教者所以:用来……的,表示手段、方法等。15.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6.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17.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借景抒情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杜甫在《登高》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中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凄清和肃杀的景色,进而烘托诗人的愁苦和悲怆;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看“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明,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表现词人乐观热烈,奋发向上的精神。(2)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21题。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的时节,沙鸥翔集,裸鲤溯流。湟鱼,又叫青海湖裸鲤,这一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水一鱼一鸟一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进入六月,气温回暖,迎来了青海湖湟鱼的洄游季。成千上万尾湟鱼从青海湖出发,________,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________景象。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鸬鹚成千上万的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青海湖不仅是“水一鸟一鱼”共生的生态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________。青海湖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和水气循环过程,与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套生态系统,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________、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青海湖这个高原湖泊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处处彰显着生态之美,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逆流而上

宏大

障碍

延伸B.知难而进

宏大

屏障

蔓延C.逆流而上

壮观

屏障

蔓延D.知难而进

壮观

障碍

延伸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B.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C.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鸬鹚成千上万的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D.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说法认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②。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吃美食是人们过冬至的传统习惯,但③:北方人多半习惯吃饺子,南方人则愿意来一碗汤圆。冬至之后是阳气生发的时候,绿色又容易让人想到春天,有的地方也会在此时特意吃一点青菜,以示顺应天时,在寒冷的冬天里,期盼着鸟语花香的季节早点到来。22.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B.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C.“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而“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也告诉人们坚持和恒心的重要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缺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韧劲,缺少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恒心,最后改变初心、降低目标乃至放弃梦想。对此,你有怎样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社会进一步衰败落后”错误,原文只是说“最后,人的技能要求渐高,人力投入渐多,人们也愈加努力,却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反而令生活更加辛苦”,“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反而令生活更加辛苦”不等于“社会进一步衰败落后”。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毫无任何意义的消耗”错误,原文是“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并非毫无意义,只是对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作用不大。C.“‘顺民’心理让大家习惯了配合制度”错误,原文是“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徒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可见,“配合制度”是制度的压力造成的,不是文化造成的,不是“顺民”心理造成的。D.“这是我们向外的大胆突破”错误,原文是“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可见,“微雕、微刻和书法”不是新思想、新事物,不属于向外的大胆突破。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理解“囚徒困境”,是指: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徒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并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A.属于做菜的创新。B.属于生活忌讳与规矩。C.“个别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求获取更多奖励,于是大家都留下加班,后奖励取消,加班成常态”写员工在公司的困境中,为了提高自身的奖金,选择加班,最后奖金不但取消,而且加班成为常态,出现了“负和”的博弈。D.属于研究红学。4.〖答案〗首先介绍“内卷”的概念,分析“内卷”的两重含义;接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内卷”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树立文本行文脉络的能力。材料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段,第一段引出“内卷”的概念,第二段介绍“内卷”的第一重含义,第三段介绍“内卷”的第二重含义。第4-6段为第二部分,首先指出“内卷”是因为“人生欲望与想象困境”,接着说明第二个原因:处在一个“他证社会”的体系中。第7段为最后一部分,由“如何在他证体系中,坚定不移地相信自我肯定和自得自洽,乃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不仅仅是向他人负责,也是向自己负责。不做囚徒,不把自己作为社会成功的符号进行装裱,回到坦荡自洽的境地”可知,本段阐述解决“内卷”的办法。5.C项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6.A.说明他对新剧本有动心,内心挣扎过,不过后来还是按原来演了,不忘初心。原文不能体现。7.金科的性格特点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解析〗每点2分,答对两点满分)。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作品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8.①从情节上看,“金科已死”既是指舞台上的荆轲已死,也暗示了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主题上看,篇末点题,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解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荆轲已死”是双关句,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样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深化,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9.D〖解析〗或:有的。10.D〖解析〗A表修饰/表转折;B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比/对于。11.B〖解析〗跬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12.(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