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傈族的婚俗_第1页
傈傈族的婚俗_第2页
傈傈族的婚俗_第3页
傈傈族的婚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傈傈族的婚俗

怒江傈僳族风俗与文化调查报告

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县。主要从事农业。傈僳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原来居住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以后开头迁入怒江、德宏等地。族称唐代即已见诸史端。作为民族自称音译的“傈僳”二字,历史上曾有“栗粟”、“力苏”、“傈僳”、“力些”、“力梭”、“黎苏”、“俚苏”等不同写法。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农夫制造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历史由来】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宽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斗的威逼,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份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连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

【语言文字】

傈僳族操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西方传教士创制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倒写变体作字母的文字,还有一种自己制造的没有字母的音节符号,均因结构不完善,未通行。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尝新节、阔季节、傈僳年等。信奉原始宗教。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怒江、德宏地区,传入基督教。

傈僳族人民勤劳英勇。历史上,为抵抗阶级剥削、民族压迫和英、日等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曾揭竿而起,进行过多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西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缀满爱的头饰——“俄勒”】

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过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聚居在福贡、贡山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年轻姑娘喜爱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爱头戴珠帽“俄勒”。“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

关于“俄勒”,傈僳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漂亮动人的传奇:远古时代,有一年天气大旱,河水干枯,庄稼枯焦,饥饿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有一对傈僳族男女青年受米斯神的教导,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男的撵山打猎,女的管理家务,两人渐渐产生了喜爱之情。

尽管两人勤劳耕作,但生活仍非常艰苦。男青年所穿简陋的兽皮衣服,已无法蔽体、御寒。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于是决心要给小伙子织做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她历尽艰辛,最终找到了荨麻,之后便不停地撕麻、煮麻、漂洗、捻线,不知经过多少日日夜夜,最终织成一件横纹麻布长衫。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了自己不辞辛苦,而阵阵山风袭来,她被吹散的发丝不时拦住视线,刺得她眼睛经常流下泪水的情景。小伙子暗想,能不能制作一顶帽子,拢住姑娘的乌发呢?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他望着天空,幻想着假如能用月亮一样雪白、光润的东西做成一顶帽子,把姑娘装扮得象月下的青山,该多好啊!

于是,他踏遍千山万水,最终如愿以偿地在唐古拉山脚下找到海贝,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磨好的海贝片和白色、红色的树果子穿成串,做出了一顶美观大方的“俄勒”。一个丰收的中秋之夜,小伙子捧出“俄勒”,伴着月光,戴在姑娘的头上。姑娘取出长衫,披在小伙子的身上。二人情深意绵,最终结成终身伴侣,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从今,谈情说爱的傈僳族小伙子就必定要做一顶“俄勒”,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为定情之物。姑娘也要亲自织做一件长衫,回赠自己的意中人。这种习俗世代相袭,始终流传至今。

【傈僳族酒文化】

同很多民族一样,傈僳族同胞也喜爱饮酒。他们的酒有水酒和烧酒两种,过去多自行酿制。水酒是一种发酵酒。制作方法,是先

将玉米、高粱、荞麦面或稗子等原料捣碎、蒸熟,晾凉后拌上酒药,然后装入大罐中,令其自然发酵七八天。饮用时兑水、过滤即可。这种酒酒汁微浊,呈乳白色,酒精含量不高,醇香微甜,有健脾开胃,提神解乏之功效。始终深受傈僳族人民的宠爱。烧酒,傈僳语称“力基”,是把发酵后的糟水放入锅中蒸馏而得的蒸馏酒。此酒清亮透亮     ,度数较高,较水酒辛辣爽口。

傈僳人认为,“无酒不成礼”,酒是他们宴宾待客必不行少的饮料。按传统习俗,饮宴伊始,仆人要先将自己的竹筒杯斟满,并往地上洒倒少许,表示祭祖先。接着自己先举杯略饮,表示酒是好的,然后才将客人的酒杯一一斟满,双手捧献给客人饮用。

在傈僳族的饮宴习俗中,最好玩的莫过于饮“同心酒”了。“同心酒”,亦称“合杯酒”、“双边酒”等。是指2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同饮,使酒同时流进主客双方嘴里的饮酒习俗。饮用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均可进行。过去常用于款待贵客、签约盟誓或结拜兄弟等场合。

同心酒象征着团结和友情。酒席宴中,假如傈僳族同胞邀请你同杯共饮的话,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布满了信任,把你当成了伴侣。

【风俗习惯】

阔季节与澡塘赛歌会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季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阔时

节”,亦作“盍什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过去多以对物候的观看来打算日期,故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进行。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打算,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季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预备各种丰富的食品。还要采折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利。同汉族的习俗一样,除夕之夜要吃团聚饭。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有的地方,从除夕开头,禁止到别人家里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来。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头,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唱、跳舞、荡秋千、射弩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消遣活动。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同胞有的还要前往泸水县登埂澡塘参与“澡塘赛歌会”活动。

好玩的是,过阔季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