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年月真题

00467202210

1、【单选题】最早比较完整地确立课程研究领域的国家是

英国

日本

A:

澳大利亚

B:

美国

C:

答D:案:D

解析: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

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

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P4

2、【单选题】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的课程学者是

泰勒

泰罗

A:

查特斯

B:

博比特

C:

答D:案:A

解析:拉尔夫•泰勒(Ralph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

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他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

父”。P9

3、【单选题】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学术性、结构性和

基础性

全面性

A:

专门性

B:

权威性

C:

答D:案:C

解析:所谓“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

术”(discipline)一词是两种含义的统一:一是“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由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构成;二是“该知识领域的探究方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相应的探究方法的

统一又称为“学术(科)结构”,因此,“学术中心课程”亦可称为“结构课程”。“学术中

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4、【单选题】在施瓦布看来,“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

教师

学生

A:

教材

B:

环境

C:

答D:案:B

解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P17

5、【单选题】提出“在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中,还需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的兴趣的

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这个观点的著作是

《爱弥儿》

《大教学论》

A:

《理想国》

B:

《普通教育学》

C:

答D:案:A

解析:这个观点的著作是《论教育》(Emile,orOnEducation),作者是法国启蒙思想

家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在这本书中,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理念,认为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兴趣,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和成长。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

能为出发点,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学习,而不是强制灌输知识。因此,他提出了这个观

点,认为在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应该符合他们的天然兴趣和本能,而不是强制性地学习那

些不适合他们的东西。

6、【单选题】赫尔巴特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任务是培养

专门化的学术知识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A:

多方面兴趣

B:

社会实践能力

C:

答D:案:C

解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多方面兴趣”。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指岀:“教

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性。但是特别放在教学面前的较近的目

的,可以表达为多方面的兴趣。较近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

学的最高目的是人的德性——“善的意志”,而“善的意志”存在于观念体系之中、思想

之环之中。但是,当人缺乏兴趣的时候,人的观念会在心灵中处于抵制状态,这样,即使

形成的观念体系、思想之环再清晰、再完善,也不可能发动“善的意志.因而“多方面兴

趣”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联结观念体系与“善的意志”的纽带。P37

7、【单选题】杜威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

知识学习

练习作业

A:

主动作业

B:

课堂学习

C:

答D:案:C

解析: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主动作业”(activeoccupations),所谓

“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这是着眼于儿

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如商业、烹饪、缝纫、纺织、P45

8、【单选题】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

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理解。这种学习属于

经验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答D:案:B

解析:并列结合学习(combinationallearning)是指在一项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既无上

位的也无下位的适当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但却有某些可以类比的观念用来理解新观

念。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P104

9、【单选题】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中,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认知驱力

行动驱力

A:

自我提高驱力

B:

附属驱力

C:

答D:案:D

解析:附属驱力(affliativedrive)是指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它

追求的既非知识本身,也不是自我提高,而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学习成绩,博得教师、家长

或其他人的褒扬、肯定,也就是说,使自己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显然,附属驱力是一种

外部动机。一般说来,在儿童早期,附属驱力是他们的主要学习动机,他们对学习的兴

趣,主要是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或赞许。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附属驱力强的学生,

因对教师具有高度的附属感,在班上的成绩一般比较好;反之,则成绩较差。P110

10、【单选题】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

域是

差异发展区

发展加速期

A:

最近发展区

B:

自我平衡区

C:

答D:案:C

解析: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

区”。正是在这两个水平的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教

学应植根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头。P358

11、【单选题】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的是

课程与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法则

C:

答D:案:A

解析:“课程与教学目标”(curricularobjectivesandinstructionalobjectives)是“教

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

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P145

12、【单选题】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来看,“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

属于

行为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

A:

生成性目标取向

B:

普遍性目标取向

C:

答D:案:B

解析: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曾给出了这样的“表现性目标”的例证:“解释

《失乐园》的意义”;“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

发展三维形式”;“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艾斯纳强调.这些目标并不期

望指明学生在参加这些教育活动后能做什么,“而是识别学生将际遇的形式气这样,对

“表现性目标”的评价就不能像行为目标那样,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对应关系,而

应该是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模式,即对学生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

依其创造性和个性特色检查其质量与重要性。P168

13、【单选题】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心理学家是

布卢姆

布鲁纳

A:

加涅

B:

罗杰斯

C:

答D:案:A

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克拉斯沃

尔(D.R.Krathwohl)等人继承并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理念,他们借用生物学中“分

类学"(taxonomy)的概念,第一次在教育领域确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从而把“行为

目标”取向发展到新的阶段。关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我们将把它作为

“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进行专门论述。P151-P152

14、【单选题】对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即“被动适应

论”、“主动适应论”和

“超越论”

“平衡论”

A:

“选择论”

B:

“整合论”

C:

答D:案:A

解析: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在课程

论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被动适应

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P186

15、【单选题】关于“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学习者创造着生活经验

A:

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B:

教师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课程内容选择应以教师的意见为前提

C:

答D:案:D

16、【单选题】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自主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

题型教学方法”和

“讨论型教学方法”

“实践型教学方法”

A:

“提示型教学方法”

B:

“综合型教学方法”

C:

答D:案:C

解析: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教学方法的构成上是极其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而且总是

包含着体现其个性特色的独创性的因素。教师要形成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必须对人

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获得了解。假如我们从教师、学生、

教材三方面交互作用的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方法,可以把纷繁复杂的教学方法归结为三

种基本类型,即“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

法”。P195

17、【单选题】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展示

口述

A:

呈示

B:

示范

C:

答D:案:B

解析: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口述法所表达的内容包括:

关于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所发生的事件与现象的描述;关各种理论性事实关系(逻辑推理关系)

的叙述;主体的情绪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等等。口述法的形式包括报告、讲话、讲解、

叙述等等。通过口述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可以发展接受学习能

力。P198

18、【单选题】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和

“逻辑性”

“顺序性”

A:

“发展性”

B:

“复杂性”

C:

答D:案:B

解析:所谓垂直组织(verticalorganization),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

织起来。由于人的身心有发展阶段的序列,学科知识有逻辑演进的序列,所以,课程有垂直

组织的必要。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和“顺序性”。P212

19、【单选题】在化学课程中,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在化学实验中不断重复,

以使之最终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这体现了课程组织的

顺序性

复杂性

A:

整合性

B:

连续性

C:

答D:案:D

解析:所谓“连续性”(continuity),是指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

重复。例如,在英语课程中,我们将第一单元中所学习的单词或习惯用语在后面的单元中予

以重复;在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在化学实验中不断重复,

以使之最终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在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先学习的公式定理在后继学习中

重复出现,以使之不断得到巩固。连续性标准强调的是课程要素的重复。这个标准最先由

拉尔夫•泰勒提出。P212-P213

20、【单选题】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A:

经验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答D:案:A

解析:所谓“学科课程”(thesubjectcurriculum),是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

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

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迄今为止,

已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

程”。P215

21、【单选题】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A:

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都是积极的

B:

隐性课程的内容可以是非学术性的

C:

答D:案:C

22、【单选题】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这种观点反映的是课程实施的

相互适应取向

忠实取向

A:

B:

课程创生取向

实践取向

C:

答D:案:B

解析:在制度层面,课程与教学极易成为两个分离的领域,二者的关系也被视为一种线性

关系。课程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着学校教育“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

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着学校教育“怎样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

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

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这样,课程与教学就被割裂开来,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

发生关系。P61

23、【单选题】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教师是

课程的消费者

课程的指导者

A:

课程的执行者

B:

课程的开发者

C:

答D:案:D

解析:课程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是课程变革成败的关

键。教师和学生是自己课程的开发者。当专家开发的课程能够开掘出教师和学生创生课程

的源泉、使教师和学生自主走上个性发展之路的时候,课程改革才能进入新的境界。P284

24、【单选题】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这种观点属于教学设计的

忠实取向

相互适应取向

A:

课程创生取向

B:

实践取向

C:

答D:案:A

解析:忠实取向视野中的课程实际上是专家意志的反映,是由专家在课堂与学校外用自己

认为是理想的方法所开发岀的、体现在教材等媒体中的具体内容。教师是专家所开发出的

课程的被动的“消费者”,课程变革即是将这些课程在学校与课堂中忠实地实现出来的过

程。因此,在忠实取向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就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过程的关系。课

程因为是“专家"开发的、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所以是合法化的,是教学的方向、目的、

内容;而教学则是由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将合法化的课程实现出来的过程、手段。

这样看来,课程与教学就是一种线性的、分离的关系.这种关系内隐着专家、行政人员与

教师之间权威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P302

25、【单选题】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是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A:

诊断性评价

B:

完善性评价

C:

答D:案:B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其主要

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

据。总结性评价则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共主要目的在于搜集

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P310

26、【单选题】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

质。这种观点属于

第一代评价

第二代评价

A:

第三代评价

B:

第四代评价

C:

答D:案:A

解析:第一代评价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以测验(testing)或测量(measurement)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

P314

27、【单选题】与效果评价相比,内在评价更关注

目标

结果

A:

过程

B:

方法

C:

答D:案:C

解析:内在评价则是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而不涉及课程计划可能有的效果。比如,评

价可以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

作岀判断。至于其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或者说,在内在评价的提倡者看来,

只要有好的课程计划,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P311-P312

28、【单选题】从本质上来说,支配目标取向评价的是

工具理性

实践理性

A:

解放理性

B:

逻辑理性

C:

答D:案:A

解析:现代教育制度把课程简单化为单纯的“制度课程”,而“制度课程”则是社会意志

的合法化,通过“制度课程”对教师的教学加以控制,进而实现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因此,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过程即是现代教育日益工具化、日益成为现代科层社

会的一个环节的过程。这是“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在现代教育中日益占据支配地

位、日益膨胀的过程。同样为“科技理性”所支配的现代教育科学的兴起加剧了课程与教

学的分离,进而加剧了现代教育的工具化。P63

29、【单选题】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情境教学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情境中心、学习者中

心和

课程中心

教材中心

A:

问题中心

B:

实践中心

C:

答D:案:C

解析:情境教学的第一个特征是“学习者中心”,每一学习者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

主体,不同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平等交往、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的第二个特征是“情

境中心”,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这

种情境是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的。情境教学的第三个特征是“问题中心”,学习

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每一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是

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由于每一个真实的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基于每一学习者的经

验背景,而且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问题中心”的情境教学要求弱化或打破不

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整合。P355

30、【单选题】构成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有:意义建构、协作、会话和

问题中心

情境

A:

反思

B:

改进

C:

答D:案:B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

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P396

31、【简答题】简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案:(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2、【简答题】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答案:(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33、【简答题】简述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

答案:(1)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的学科知识及其发

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2)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和逻辑体系进行。P219

34、【简答题】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三种模式。

答案:(1)情境教学。(2)随机访问教学。(3)支架式教学。

35、【简答题】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案:(1)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3)教学一

般分科进行。(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36、【论述题】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请谈谈你对这些基本来源的理解。

答案:(1)学习者的需要。课程是儿童的课程,因而学习者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基本来源之一。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

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确定学习

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的意志的过程。(2)当代社会生

活的需求。儿童不仅生活于学校之中,而且还生活于社会之中。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不断

社会化的过程。因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理应成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当

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包括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

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实践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将当代生

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至少需要贯彻三条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统

一的原则、教育先行原则。(3)学科的发展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儿童由自然人发

展为文化人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学校课程学习学科知识、继承文化遗产。因此,学科知识

及其发展成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学科知识即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等。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几个问题:知识的价值是

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4)根据阐述情况,酌情给0-3分。

37、【论述题】请结合实际从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尝试分析我国课程变革应当注意的问题。

答案:(1)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这里的需要和适切性指的是课程实施者所意识到

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就需要教师对课程变革的主旨给予充分的理解与

接受,并将这种理解与接受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2)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

性。这里的清晰性是指课程变革计划的应用者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对课程

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因此,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

程度,就需要提高课程变革的清晰性。(3)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这里的复杂性是指课

程实施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难度以及变革的程度,适合实践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复杂

性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因此,要充分注意到课程变革的复杂性以获得参与者

的支持。(4)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这里的质量与实用性是指课程变革计划

所要求的,所提供的课程资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性。课程实施者必须意识到课程资料将会适

合其需要,并且是实用的和可利用的。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和实用性越高,课程实施的程

度也就越大。因此,课程变革要重视变革计划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5)根据阐述

情况酌情给0-3分

38、【材料分析题】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